网上有关“什么是“格式塔”心理疗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格式塔”心理疗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年轻的读者们对于将要谈到的“格式塔疗法”,很可能是十分陌生的,而且觉得是很古怪的。什么叫做“格式塔”?难道是什么名胜古迹的古塔名称吗?或者是一种什么塔的“格式”?你猜错了!这和“塔”是全然无关的。
一、“格式塔疗法”的概念
“格式塔”是一种译音。现代西方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派别,叫做“格式塔心理学”,或者叫做“完形心理学”,因为“格式塔”的原意就是“完形”、“样式”或者“结构”、“组织”的意思。你也许会发问题:干吗“故弄玄虚”地非叫做“格式塔”呢?干脆意译成为“完形”不就算了?这倒不是什么“故弄玄虚”,因为“格式塔”这个词,在中国心理学上已经“约定俗成”,也沿袭使用很久了。而且,越是让人感到“古怪”,反而越会加深印象,记得牢些,你说是不?
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比较新的心理学流派。它受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影响,特别是接受现代物理学中关于物理“场”(例如,磁场、电场、引力场等)理论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为,人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人们的思想感情等一切心理活动以至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规律的、有适当比例的。它还认为,人的大脑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它能够进行主动的活动。为什么人脑能主动地活动?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固定完形的“脑场”,这个“脑场”具有“先天的动力特征”。因此,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知觉也好,适应也好,所有一切的心理活动,就会成为整体的完形趋向。
不过,格式塔心理学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理论。它的最大缺点就是把“完形”看成是大脑先天固有的特性,把心理现象的内容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割裂开来,离开了人的生活实践,离开了人和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因此,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所创建的格式塔心理疗法,很有些关起门来闭目静坐、修身养性的味道。
但是,采用这种已被人们证实行之有效的心理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避免产生心理疾病,和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从而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以至改造周围环境,因而也就不必“因噎废食”般地把它完全“批判”掉。任何一个学派的理论主张的创建和发展,都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能够存在下去,又延续至今、不断发展,总还是有它可取的地方。只要对我们有益、有用,就不妨拿过来试试看。
“格式塔疗法”是由美国精神病学专家弗雷德里克·S.珀尔斯博士所创立的。根据珀尔斯的最简明的解释,“格式塔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一样,都是自己觉察自己。不过,生物反馈法,是自己对自己的血压的自我觉察,自己对自己皮肤的温度、自己对自己的筋肉的电位的觉察。而格式塔疗法则是比起生物反馈法来更加广泛些,是自己对自己疾病的觉察。也就是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觉察、体会和醒悟。可以说,它是一种自我修养性的自我治疗方法。
二、格式塔疗法的9项原则
格式塔疗法有“9项原则”。这9项原则原是珀尔斯提出来的,现在介绍如下:
1.“生活在现在里”
不要老是惦念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悔昨天发生的事,而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上。记住,你现在是生活在此时此刻,而不是生活在明天和昨天里。遗憾、悔恨、内疚和难过并不能改变过去,只会使目前的工作难以进行下去;忧虑未来是一种没有用处的情绪。
2.“生活在这里”
想着你现在就是生活在这里。无能为力的远方发生的事,想它也没有用。杞人忧天,徒劳无益;惶惶不安,对于事情毫无帮助。记住,你现在就是生活在此处此地,而不是遥远的其他地方。
3.“停止猜想,面向实际”
你也许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比如在你的工作单位,当你碰到领导或同事的时候,你向他们打招呼,可他们没反应,连笑一笑都没有。如果你因此而联想下去,心里嘀咕: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你?这个人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意见?对自己存有戒心吗?轻视自己吗?甚至会联想到他是不是敌视自己?其实,也许你没有料到,你向他打招呼的这个人,可能心事重重,情绪不好,正在想着家里面发生的事、或者什么不愉快的事,没有留神注意你向他打招呼罢了。因此,不必因为他对你打招呼没作出反应,就想入非非。
胡乱猜想推测是毫无意义的。很多心理上的纠纷和障碍,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实际根据的“想当然”所造成的。你可不要庸人自扰啊!
4.“暂停思考,多去感受”
现代化社会要求人们多去思考,而少去感受。人们忙忙碌碌地整天里想着的,就是怎样做好工作,怎样考出好成绩,怎样搞好和领导与同事的关系等。绞尽脑汁,耗尽脑力,因而往往容易忽视或者没有心思去观赏美景,聆听悦耳的音乐等。格式塔疗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作为思考基础的“感受”,比起思考本身更为重要。没有感受就无从思考;感受可以调整、丰富你的思考。而且,人终非是一台计算机,不能白天黑夜地在那里总是计算个没完。人也不是机器,人需要用感受来滋润自己的心田。
直觉思维是人的一种非常宝贵的心理品质,但是,由于现在人们过分地强调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就往往被忽略了。可怕的后果将是使人们变成一台失去情感的机器。
5.“也要输进不愉快的情感”
人们通常都希望有高兴的快乐的等愉快情感,而不愿意接受那些忧郁的悲哀的凄凉的等不愉快情感。但是这却不是正确的态度,因为有高兴,就必然地会有悲哀;相反地,有悲哀也就会有高兴。愉快和不愉快,不仅是相对而言,同时也是相互存在和相互转化着的。因此,正确的态度是:首先,应该认识到,既有愉快的,也有不愉快的情绪;其次,要有接受愉快情绪,也要有接受不愉快情绪的思想准备。
如果一个人成年累月,总是愉快、兴奋,那反而是失常的现象,也许说不定患有躁狂症。
6.“不要先判断,先要发表意见”
人们往往容易在别人稍有差错或者失败的时候,就立刻下结论,讥讽别人能力差或者“笨蛋”等。很多时候,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人们的判断经常是错误的。因此,你的任务首先是充分表现自己的观感或情绪,把你的意见充分地表达出来。
格式塔疗法认为,对他人的态度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不要判断,先要谈出你是怎样认为的。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与他人的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冲突,而你自己也可以避免产生无谓的烦恼与苦闷。
7.“不要盲目地崇拜偶像和权威”
比如,在宗教上树什么教祖,成为什么教派的狂热信徒等,这都不好。在现代化社会里,新兴的宗教最容易出现什么教祖,教徒们把他的一言一行都认为是“金口玉言”,狂热地、无条件地信奉他和遵守他。现代化社会里,有很多变相的权威和偶像,它们会禁锢你的头脑,束缚你的手脚,比如,学历、资格等。格式塔疗法对这些一概持否定的态度。
我们不要盲目地附和众议,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习性,也不要无原则地屈从他人,从而被剥夺自主行动的能力。
8.“我就是我”
不要说什么:我如果是某某人那该多好,我若是某某人我就一定会成功,等等。你应该从自己的起点做起,努力地充分发挥自己的胜任潜能。既不必怨天尤人,也不必想入非非,要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竭尽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做好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最后的目标和信念应该是:“我就是我自己”,比、学、赶、超过我自己。
格式塔心理疗法的这个第8条原则,使人不由地想起日本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里面的那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他曾屡屡教导一代武林高手姿三四郎说:“悟性就在你的脚下!”我们可以把老和尚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理解成为:你就是你自己,你应该脚踏实地地从我做起,去掉万般千种的担忧、顾虑、嫉妒、羡慕等无谓的烦恼,面壁苦练过硬的本领,最终必获成功。
9.“要对自己负责”
人们往往容易逃避责任。比如,考试成绩不好,会把失败原因归罪为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好呀,学校不好呀;工作不好,会推诿说领导不力呀,条件太差呀,等等。把自己的过错、失败都推到客观原因上。格式塔疗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求自己做事自己承担,自己对自己要负责任。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理论)是作为心理学术语的格式塔具有两种含义: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
也就是说,“假使有一种经验的现象,它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而且每一成分之所以有其特性,即因为它和其他部分具有关系,这种现象便称为格式塔。”
总之,格式塔不是孤立不变的现象,而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完整的特性,它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同时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内。
扩展资料
格式塔创始人介绍
1、库尔特·考夫卡(Kurt Koffka,生于1886年3月18日,逝于1941年11月22日)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生专著于格式塔心理学研究与推广,著有《思维的成长:儿童心理学导论》、《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等著作,在儿童生理发展、记忆论和人格学说方面作了杰出贡献。
2、沃尔夫冈·柯勒(Wolfgang Kohler),生于1887年1月21日,逝于1967年6月11日。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灵长类行为研究的先驱。
柯勒曾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百度百科——格式塔
关于“什么是“格式塔”心理疗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cshi/202507-379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什么是“格式塔”心理疗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什么是“格式塔”心理疗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什么是“格式塔”心理疗法?》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