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求问晚明诸家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求问晚明诸家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晚明画坛流派纷呈,山水、花鸟、人物画领域均有名家涌现。最著名画家,花鸟画中有创"青藤派"的徐渭,人物画中有创变形画风的陈洪绶,山水画中有创"武林派"的蓝瑛和创"嘉兴派"的项圣谟。1.水墨写意花鸟画大师徐渭:徐渭("?!巧^〗),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人,山阴(浙江绍兴)人,一生坎坷,晚年以卖画为生。擅长戏曲、诗文、书画,花鸟、山水、人物俱能,尤以花鸟著称。他继承水墨写意花鸟画传统,既熟练地掌握了行家所具的娴熟技巧,如造型概括准确,运笔迅疾有力,泼墨淋漓有度,又着意表达画家所追求的意趣,如抒写主观真情、寓意人品高格,从而创造出一种泼墨大写意的新风,用笔纵横跌宕,水墨淋漓酣畅,一气呵成,笔简意赅。他还常用水墨掺胶之法作画,使生宣纸上的墨晕渗化恰到好处,又多融人草书运笔之法,使作品极富笔墨韵味。其画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有"青藤派"之称。徐渭花鸟画存世代表作有《杂花图卷》(藏南京博物院)、《墨葡萄图轴》(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榴实图轴》(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等。他尤善作长卷四季花卉,旁加题诗,诗书画三结合,极富文人画意趣,传世《墨花图卷》,即有八段、九段、十六段等作品。人物、山水画亦呈简逸写意风格,从《山水人物花卉册》〔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可见一斑。徐渭传世伪作亦不少,文献记载有史槃作假,难辨真伪,徐邦达先生说:"史槃字考叔,徐文长之门人,其书画刻划文长, 即文长亦不能辨其非己作也。"近现代名画家张大千也善造徐渭假画,傅申先生在《沈阳的大千画》一文中即指出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徐渭《菊竹图轴》、《墨戏山水人物卷》两幅画,原是张大千早年的游戏之作。陈洪缓和变形人物画:陈洪缓("^?"^?),字章侯, 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明末曾人京为国子监生,并被召为舍人, 供奉内廷,不久离京南归,明亡后出家为僧,卖画度日。擅长画人物、山水、花鸟,早年曾向蓝瑛学画,后取法唐宋李公麟诸名家,遂自成一派。人物画造型夸张,躯干伟岸,形象奇古,线条细劲清圆,色彩清雅,风格雄健。花鸟画勾勒精细,敷色清丽,富装饰性。其总的风格特点是:造型变化怪异,格调高古奇骇,笔墨圆劲具木刻味,形式富装饰性。陈洪缓存世代表作甚多,人物画有《龙王礼佛图轴》、《授经图轴》、《升庵簪花图轴》(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雅集图卷》(藏上海博物馆)、《宣文君授经图轴》(藏美国克里夫兰博物馆〕、《归去来图卷》(藏美国火努奴美术馆)等;花鸟画有《梅石蛱蝶图卷》、《梅石图轴》(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等。陈洪绶追随者甚多,子陈字、女陈道蕴、弟子严湛、陆薪、沈华范、马正信、魏湘等,均宗其法,陈字画风格酷似其父,尝为陈洪缓代笔。严湛、鲁集亦常为其画代设色。如《女仙图轴》(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即由严湛设色。陈洪绶逝世后,弟子、后学多有伪作,然工板而少笔墨韵味,水平远不及陈氏。传世的《椿萱图轴》、《策杖图轴》(均藏上海博物馆〉,专家就疑为后世伪作。晚明著名人物画家还有尤求、丁云鹏、吴彬、崔子忠、曾鲸等人。尤求工人物、仕女,善白描画法,受仇英影响。丁云鹏善道释人物,早期工整秀雅,晚年趋于沉着古朴,如《玉川煮茶图轴》(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吴彬兼人物、山水,形态均较奇异。崔子忠与陈洪缓并称"南陈北崔",画风亦追求古意和奇特,如《云中玉女图轴》。曾鲸以写真著称,创"墨骨法",形象逼真, 有"波臣派"之称。其中丁、吴、崔诸家,画法多有所夸张、奇特和古拙,形成了一股变形主义的人物画风,无疑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焦竑的人物简介
古本戏曲丛刊五集
第一函:
性天风月通玄记一卷,明兰茂撰,清乾隆钞本
《重订出像注释裴淑女断发记题评》无序跋,据日本神田喜一郎藏明万历丙戌春月世德堂刊本景印。
葛衣记二卷,明顾大典撰,旧钞本,无序跋,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藏旧钞本景印。
锦西厢二卷,明周公鲁(?)撰,旧钞本,无序跋,据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旧钞本景印。
李丹记二卷,明刘还初撰,明刊本
芙蓉记二卷,明江楫撰,清康熙刊本
凌云记二卷,明韩上桂撰,传钞本
一合相二卷,明沈君谟撰,旧钞本
第二函
风云会二卷,清李玉撰,旧钞本,无序跋,据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旧钞本景印。二十七出。
五高风二卷,清李玉撰,传钞本,无序跋,据首图藏传钞本景印。三十一出。
一品爵二卷,清李玉撰,旧钞本,无序跋,据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旧钞本景印。二十八出。
莲花筏二卷,清朱佐朝撰,旧钞本,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藏旧钞本景印,缺前三出和第四出前半,第八出有大量缺文,后不完。
万寿冠二卷,清朱佐朝撰,旧钞本,无序跋,据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旧钞本景印。二十五出。
九莲灯存一卷,清朱佐朝撰,旧钞本,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藏旧钞本景印,十六出,第一出称"第一拆",后皆称第几"出",字体工整,有几处标有工尺。附九莲灯四折,清朱佐朝撰,清道光钞本。据北图藏清道光钞本景印。扉页题"道光玖年岁次巳丑巧月重订"。四折目录为"火判、问路、闯界、求灯"。卷首有阳文印"长钞郑振铎西谛藏书"一。
文星现二卷,清朱(白隺)撰,旧钞本,
四大庆存二本,清朱(白隺)等撰,旧钞本,无序跋。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藏旧钞本景印。七出。附四大庆四本,清朱(白隺)等撰,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藏泰县梅氏缀玉轩钞本景印,无序跋。
十美图二卷,清张匀(?)撰,旧钞本,无序跋,据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旧钞本景印。二十六出。
正昭阳二卷,清石子斐撰,清雍正沈氏钞本,无序跋,据北图藏清雍正沈氏钞本景印。二十八出。尾署"雍正甲辰桂月朔日沈抄,甲戌重九金陵卢前校读"。
第三函
化人游一卷,清丁耀亢撰,清顺治野鹤斋刊本
赤松游三卷,清丁耀亢撰,清顺治刊本
新编杨椒山表忠蚺蛇胆二卷,清丁耀亢撰,清顺治刊本
西湖扇二卷,清丁耀亢撰,清康熙重刊本
云石会二卷,清包燮撰,清康熙刊本
钧天乐二本,清尤侗撰,清康熙刊本
扬州梦二卷,清嵇永仁撰,清康熙刊本
双报应二卷,清嵇永仁撰,清康熙刊本
第四函
江花梦二卷,清龙燮撰,清乾隆重刊本本
得雪亭新编耆英会记二卷,清乔莱撰,据绥中吴氏藏清康熙来鹤堂刊光绪递修本,无序跋,
女昆仑二卷,清裘琏撰,旧钞本
两种情二卷,清许廷录撰,传钞本
五鹿块二卷,清许廷录撰,传钞本
长生殿二卷,清洪升撰,清康熙稗畦草堂刊本
双星图二卷,清邹山撰,清康熙乐余园刊本
第五函
洛神庙二卷,清吕履恒撰,清康熙刊本
桃花扇二卷,清孔尚任撰,清康熙刊本,
阴阳判二卷,清查慎行撰,清初刊本
四友堂里言一卷,清黄鉽撰,传钞本
续琵琶二卷,清曹寅撰,旧钞本,无序跋,据北图藏旧钞本景印。两存第一至第十九出前半和第二十二出前半至第三十五出前半。从上卷目录看上卷为二十出。
扬州梦二卷,肖岳端撰,清康熙启贤堂刊本
第六函
珊瑚玦二卷,清周穉廉撰,清初书带草堂刊本
元宝媒二卷,清周穉廉撰, 清初书带草堂刊本
双忠庙二卷,清周穉廉撰, 清初书带草堂刊本
软羊脂二卷,清孔传鋕撰,稿本
软邮筒二卷,清孔传鋕撰,稿本,无序跋,据上海图书馆藏旧钞本景印,书名页署"六艺世家着 软邮筒 少卓珍藏",卷端题"也足园叟编,湘浦槎翁校"。
软锟铻二卷,清孔传鋕撰,传钞本
珊瑚鞭二卷,清徐石麒撰,旧钞本,无序跋,据上海图书馆藏旧钞本景印,卷端题"坦葊徐又陵填词,幔亭仙史袁令昭评阅"。两卷,有目录,标目皆三字,如"作者意"、"话钟情"、"女傅书"等。目录页有"上元刘氏图书之印"白文印。
第七函
蟾宫操二卷,清程镳撰,清康熙刊本
合剑记二卷,清刘键邦撰,清初刊本
迎天榜二卷,清囗顼传撰,清康熙刊本
梅花诗二卷,清李应桂撰,清初刊本
小河洲二卷,清李应桂撰,清初刊本,无序跋,据上海图书馆藏清初刊本景印。
万花台二卷,清张澜撰,清康熙凝馥斋刊本
第八函
封禅书六卷,存目一卷,清朱瑞图撰,清康熙秘奇楼刊本
广寒香二卷,清汪光被撰,清康熙文治堂刊本
芙蓉楼二卷,清汪光被撰,清康熙叩钵斋刊本,有残序,卷端题"双溪廌山填词,同人评校"。
赤壁记二卷,清姜鸿儒撰,清康熙九经堂刊本
御炉香二卷,清李漫翁撰,传钞本,有序一,卷端题"御炉香卷上一名凤鸾飞,吴下寄民李漫翁氏着"。
锡六环二卷,清孙埏撰,清光绪孙氏家钞本
第九函
新制增补全琵琶重光记二卷,肖蔡应龙撰,清乾隆刊本
潜荘删订增补紫玉记二卷,清蔡应龙撰,清乾隆刊本,有序,卷端题"清溪玉尘山人笔"。
风前月下填词二卷,清曹岩撰,清品香阁刊本
才貌缘二卷,东山痴野撰,潄余轩刊本
虎口余生四卷,清遗民外史撰,清乾隆钞本
雨蝶痕二卷,清浣霞子撰,清康熙刊本,有序,卷端题"商山浣霞子编次,三余主人阅"。
存庐新编宣和谱二卷,清介石逸叟撰,清初刊本
第十函
双南记二卷,清越雪山人撰,清康熙饮醇堂刊本
奎星见二卷,清积石山樵撰,传钞本
增广归元镜四卷,明智达撰,佚名增广,清乾隆钞本,无序跋,据绥中吴氏藏清乾隆钞本景印。三凤缘三卷,佚名,旧钞本,无序跋,据北京图书馆藏旧钞本景印。
葫芦幻一卷,佚名,钞本,无序跋,据绥中吴氏藏钞本景印。
金兰谊二卷,佚名,旧钞本,无序跋,据绥中吴氏藏钞本景印。此书和《葫芦幻》合订为一册。
玉梅亭二卷,佚名,许之衡重订,饮流斋钞本
玉蜻蜓二卷,佚名,钞本,无序跋,据绥中吴氏藏钞本景印。
第十一函
天成福二卷,佚名,旧钞本,无序跋。
四合奇二卷,佚名,旧钞本,无序跋。
月华缘二卷,佚名,旧钞本,无序跋。
盘陀山二卷,佚名,旧钞本,无序跋,据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旧钞本景印。
万全记二卷,佚名,清康熙刊本
十醋记二卷,佚名,清康熙刊本
补天记二卷,佚名,清康熙刊本
第十二函
双瑞记二卷,佚名,清康熙刊本
偷甲记二卷,佚名,清康熙刊本
四元记二卷,佚名,清康熙刊本
双锤记二卷,佚名,清康熙刊本
鱼篮记二卷,佚名,清康熙刊本
以上计八十五种附二种,共订一百二十册
唐代绘画与宋代绘画有哪些本质的区别?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又号龙洞山农。生于江宁(今南京),祖籍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大花崖村。祖上寓居南京。万历17年(1589年)会试北京,得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皇长子侍读等职。他博览群书、严谨治学,尤精于文史、哲学,为晚明杰出的思想家、藏书家、古音学家、文献考据学家。
唐代绘画特点及代表人物
在隋朝国家统一的基础上,唐代经过“贞观之治”,国家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反映在绘画上,创作热情空前高涨,规模宏大,气象万千,名画家辈出,灿若群星,为中国绘画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页。
一、初唐人物画家阎氏兄弟
阎立德、立本兄弟为初唐重要人物画家。他们的先世为北魏、北周时显宦,父阎毗与后周武帝之女清都公主结婚,入隋为朝请大夫、殿内少监领将作少监,擅长书画,谙练旧事,曾为宫廷设计辇辂车舆,多所增损。立德继承家学,唐高宗时,为造兖冕大裘等六服并腰舆伞扇、营造陵墓,官至将作大匠、工部尚书。同时长于绘画,所作《职贡图》,“异方人物诡怪之质,自梁魏以来名手不过也”,惜作品今无传。立本(?—673年)绍述家学,曾继兄任工部尚书,后官至右相中书令。因擅长绘画,有“右相驰誉丹青”之讥。能作人物、车马、楼观和道释画,曾创作过《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图》等重要人物肖像画作品。今传《步辇图》(故宫博物院藏,为宋人摹本),描绘唐太宗李世民坐在步辇上,接见吐蕃派来迎娶文成公主的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图中对人物的刻划,表现了不同的身份地位以及各民族的不同姿容和气质,具有肖像画创作性质,是一次真实的历史事件的写照。另外,相传《历代帝王图》(今藏美国波斯顿博物馆)为阎立本所作,描绘了从汉昭帝到隋炀帝共十三个帝王及其侍臣的肖像,寓褒贬于人物的精神形态的刻划之中,鲜明生动。
二、盛唐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被称为“张僧繇后身”,他的艺术继承了张僧繇简括的造型技巧,“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点划之间,时见缺落,后人称之为“疏体”。其用笔如“莼菜条”,雄劲、磊落、气势磅礴。喜用焦墨勾勒,略加淡彩,自然传神,所谓“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有“吴带当风”之誉,称之为“吴装”。他的宗教壁画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传派,当时叫做“吴家样”。其特点是,落笔时或自臂起,或从足先,不拘规矩,一笔挥就,但又不失尺度。吴道子的作品,今已无存,日本大阪市美术馆收藏的《送子天王图》卷,传为吴道子真迹,其实,最多不过是他传派的摹本草稿。北宋时的武宗元曾在洛阳等地寺庙见过吴道子的壁画,努力学习其造型笔法,从所作的《朝元仙仗图》(今藏美国私人处),可探知其艺术特点。除文献记载外,要了解吴道子的艺术,莫高窟的盛唐壁画和唐宗室墓葬壁画,或可提供一些线索。
三、 仕女画家张萱和周昉
单独以妇女儿童作为绘画创作题材,在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在此以前,妇女和儿童的形象在绘画中出现,或者作为人物故事中的陪衬,或者作为封建说教的工具,如顾恺之《女史箴图》;而作为描写她们的日常生活用以玩赏为目的作品,则是在唐代才大量出现的,其代表为张萱和周昉。
张萱活动于盛唐开元年间。他的贵族妇女形象,反映出盛唐时代的享乐欢快的气氛。作品有宋徽宗赵佶临摹的《捣练图》(今藏美国波斯顿博物馆)、《虢国夫人游春图》(今藏辽宁省博物馆)等。前者描写宫中妇女捣练时的各种劳作活动,细节生动,充满生活气息;后者描绘杨贵妃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属骑马郊游,队伍花团锦簇,反映出杨家姊妹的显赫与骄纵。
周昉,字景玄,长安(今西安)人,贵族出身,官至宣州长史,活动于唐代宗时期。他的仕女画,“初效张萱,后则小异”。所画肖像,“不唯形似,兼移神气”。宗教壁画,首创“水月观音”,广为流传,被称为“周家样”。传世作品有《挥扇仕女图》(今藏故宫博物院),描绘了一群衣着华丽的宫中妇女的悠闲散漫,百无聊赖。人物的苦闷情态跃然画上,呼之欲出。周昉笔下的妇女,已失去了张萱作品那种欢乐气氛,反映出时代情绪的变化。相传为周昉作品的《簪花仕女图》(今藏辽宁省博物馆),是一幅被揭裱下来的唐代屏风画,其技巧熟练、笔法细腻,设色浓艳,是一幅优秀的唐代无名匠师之作。
四、 山水画家李氏父子和王维
李思训(651—716年),字建,为唐宗室。高宗时任江都令,武则天当权时弃官潜匿,中宗复位任宗正卿,玄宗时官至右武卫大将军。擅长山水,继承了展子虔以来的青绿山水画法,金碧辉煌,灿烂耀目,为后世所崇。他的作品内容,没有摆脱六朝以来的求仙访道主题。存世《江帆楼阁图》(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相传为他的作品,画江天浩渺,风帆溯流,境界开阔。树木画法多种多样,山石在钩线的基础上有少许皴法,是对展子虔《游春图》的继续发展。李思训之子李昭道继承家学,亦以画青绿山水知名于世,与其父合称“大小李将军”。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著名诗人,亦长绘画。晚年隐居陕西蓝田,并以其庄园景致创作成《辋川图》,开创了文人士大夫别墅画的风气,为后世所崇。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末董其昌等人提倡山水画“南北宗”说,将李思训说成“北宗之祖”,崇王维为“南宗之祖”,创水墨写意文人画。相传王维有《伏生授经图》(今藏日本大阪市美术馆)、《雪溪图》(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均不可信,王维画风有待进一步探讨。
五、 畜兽画家韩干和韩滉
鞍马为汉代以来流行的绘画题材,随着绘画的分科发展,至唐代则出现了一批以画鞍马而知名的画家,如曹霸、韩干、陈闳、韦偃等。牛也经常入画,画牛的专门家有韩滉、戴嵩等。描绘牛、马(包括龙、虎、獐、鹿、猿、猴、猫、狗等)一类的家畜走兽的画,宋代概括为畜兽画。
韩干出身贫寒,得王维资助,随曹霸学画,以画肖像、鞍马知名于时。天宝中召入宫廷,累奉命图写御马,玄宗要他照着陈闳的马画,他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师也。”可知他的追求。传世作品有《照夜白图》(今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画肥壮马1匹,拴于桩上,作昂首嘶鸣状,十分生动。
韩滉(723—787年),字太冲,长安人。由地方官升至宰相,封晋国公。吏事之余,喜好绘画,长于人物、田家风俗及牛马等,落笔绝人,然不多作。传世有《五牛图》(故宫博物院藏),画牛五头,各具姿态。所用线条,粗壮有力,表现出牛的健强体魄和坚韧的皮质,惟妙惟肖,在中国画史上不多见。
六、气象万千的唐代壁画
唐代壁画有宫殿、寺观、石窟、墓室等数种。宫殿、寺观壁画之盛,见诸文献记载,超出以往时代,但随着建筑物的毁灭,早已渺然无存,今天所能见到的,只有石窟和墓室里的壁画。
五代两宋的绘画特点及人物代表
唐末藩镇割据,国家走向分裂,相继出现五代十国。五代时期绘画盛行的地区,主要在中原,西蜀和南唐所辖地。西蜀和南唐都建立了画院,山水、花鸟画科成熟,出现了一批对后世有极大影响的画家。北宋统一后,绘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画院兴盛,文人画兴起。这一时期传世的作品较多,寺观等壁画虽也有所成就,相形之下,就退居其次了。
一、 人物画家周文矩和顾闳中
周文矩,金陵句容人,擅长人物、山水、楼观和仕女。他继承了周昉的传统,但在衣纹描绘上吸收了李煜书法的“行笔瘦硬战掣”(称“战笔描”)即颤抖的笔法,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品有《宫中图》、《重屏会棋图》(今藏故宫博物院)、《琉璃堂人物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摹本)等。《重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和他的兄弟们下棋,有肖像画性质;衣纹作战笔,是其画法特点。《琉璃堂人物图》描写文人士大夫的诗酒活动,各有神态。据专家考订,今传韩滉《文苑图》(今藏故宫博物院)即其中一部分。
顾闳中唯一的存世作品是《韩熙载夜宴图》(今藏故宫博物院)。据记载,此画是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而作。全画分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5个段落,描写韩熙载的夜宴过程,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贵族的腐朽生活。由于作者技术的高超,对韩熙载的刻画,能通过形象而揭示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所画其他人物也都各有特点,生动传神。该画线描的工整精细、严谨有法,设色的绚丽清雅、丰富协调,都达到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
这一时期其他著名画家尚有僧贯休、阮郜、胡瓌、卫贤等。胡瓌,契丹人,善画本部族人马,沙碛平远,曲尽契丹族及塞外之景,传世有《卓歇图》(故宫博物院藏)。卫贤为南唐画院画家,作品有《高士图》(故宫博物院藏),以山水为主体,画梁鸿、孟光夫妻相敬故事。
二、“徐黄异体”和北宋的花鸟画
花鸟画在宋代有着飞跃的提高。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徐黄异体”是指以徐熙和黄筌为代表的、在艺术风格上不同的两大花鸟画流派,最早见于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
徐熙,金陵(今南京)人,性淡泊,所画花鸟多为“汀花野竹,水鸟渊鱼”,“蔬菜茎苗,亦入图画”。其画法“落笔颇重,中略施丹粉”,可能是一种以勾勒为主的淡彩画法,有“落墨花”之称。他的题材内容与画法都表现出文人士大夫情趣,故有“徐熙野逸”之评。但他也为宫廷服务,创作一些装饰用的作品,称为“铺殿花”,“装堂花”。
黄筌,字要叔,成都人,西蜀的宫廷画家。除人物画外,尤擅长花鸟画,多画宫廷中珍禽瑞兽,奇花怪石,以供帝王贵族玩赏。其画法先用细笔勾出轮廓,然后敷以重彩,极其工细精整,富丽堂皇,故有“黄家富贵”之称。传世作品有《写生珍禽图》(故宫博物院藏)。
三、 荆、关、董、巨山水画的新贡献
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表现为(1)水墨山水画的确立;(2)画家深入自然,创造了不同的笔法,出现了南北两大派别。代表画家有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荆浩和关仝对表现大自然雄伟之美开创了新风格,把山水画的思想内容提到了新高度。董源和巨然创立了山水画的另一种新风格,受到元明以来文人画家的推崇和摹仿,比荆、关影响更
四、 李成、范宽和宋初山水画
李成、关仝、范宽在宋初被认为是并立的三大家,评价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人物。关仝的峭拔,李成的旷远和范宽的雄杰,代表了宋初山水画北方风格的不同气派。
五、 郭熙及其《林泉高致集》
郭熙的绘画理论,集中在由他儿子郭思辑录的《林泉高致集》一书中。全书共6节,前四节阐述画理画法,强调山水画创作要深入自然,进行研究,从对比的角度去观察山水的四时、朝暮、阴晴、远近,高低等等不同变化,并把这些变化同人的思想情绪发生联系,从而创造出富有理想和意境的山水画作品。在具体技法上提出了山水画的“三远”(平远、高远、深远)取景法。《林泉高致集》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阐述山水画创作规律的理论著作,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同时也善画枯木竹石。他在绘画方面的主要贡献在于推进了文人画的发展,并在文人画的理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见解,大体可归纳以下几点:(1)确定文人画的地位高出于工匠画。他很推崇吴道子,但更推崇王维。正式提出“文人画”的概念。(2)强调艺术形象创造的主观感受,以便达到于象外求意。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等诗句。(3)提倡绘画表现的诗歌意趣。如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古来画师非俗士,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如此等等,都对后世绘画有极大影响。苏轼有作品《枯木怪石图》(今在日本)存世。
与苏轼同时对文人画作出重大贡献的画家还有文同和米芾等。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四川永泰人,诗人兼画家。善画墨竹,因出知湖州(今浙江吴兴),所画墨竹及后来学他画法的,称为“湖州竹派”。他曾深入竹林,作仔细观察研究,先有成竹在胸,然后进行创作。有《墨竹图》两幅存世。
辽、金、元的绘画特点及人物代表
辽代绘画继承唐及五代传统,却又独具特色,多描写北方少数民族生活情状,以人物、鞍马居多。画花卉鸟兽带有浓郁的装饰味,技法有独到之处,唯山水画处于发展阶段,尚未臻成熟,远不及北宋绘画之隆盛。
《射骑图》 耶律倍 此图画的是一幅契丹贵族射猎者的肖像。在一匹装饰得很华丽的骏马前面,站立着一位“鬓发左衽”的中年契丹贵族。他腰挎虎皮箭筒,手中持弓,陷入沉思之中。身为 北方草原的民族画家,耶律倍特别擅长于画马,画中之马的体型即今之蒙古马,身躯低矮,长胴短脚,却很硕健。此画风格细腻、典 雅,与契丹墓室壁画粗犷的风格迥然不同,表明画家颇受他所向往的中原汉文化的影响。
赵霖《昭陵六骏图》金代有关书画家和流传作品,没有完整的文献记载,但在金元人的诗文中,亦可窥见此时期的书画风气之盛。如金人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元好问《中州集》及《遗山文集》、胡□□《柴山大全集》、汤□《画鉴》、夏文彦《图绘宝鉴》等书中,对金代书画家任询、王庭筠父子、杨邦基、李早、武元直等人及其作品均有论述。遗存至今的作品如李山《风雪杉松图》,可见其受郭熙、王诜影响颇多。武元直《赤壁图》以全景山水表现赤壁壮美的景色,都与南宋马远、夏圭画风不同。王庭筠《幽竹枯槎图》,与北宋苏轼《枯木竹石图》一脉相通。张圭《神龟图》在格法上与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亦有相通之处。赵霖《昭陵六骏图》反映了金代鞍马成就。张圭《文姬归汉图》又可见金代人物画的风貌。现存山西朔县崇福寺、山西繁峙岩山寺等处的金代壁画,以及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几处金代墓室壁画,可以看出金代壁画也是相当繁荣的。金代绘画对元代绘画有重要的影响。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在创作思想上继承北宋末年文同、苏轼、米芾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与宋代院体画的刻意求工、注重形似大相径庭,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也有力地推动了后世文人画的蓬勃发展。在元代短短90余年内,画坛名家辈出,其中以赵孟頫、钱选、李□、高克恭、王渊等和号称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最负盛名。
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 葛稚川,名洪,自号抱朴子,东晋时人,著有《抱朴子》、《神仙传》等书传世。此图画葛洪携子侄徙家于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画卷取全景式构图,但又不像宋画那样突出一主峰,而是强调众多山形所造成的一种整体气势和气氛。除画面左角空出一小块水面外,其余各处都布满了山石树木,使景致显得格外丰茂华滋,是王蒙典型的重山叠嶂式。然而此图又与他大部分作品风貌相异,如树叶全用双钩填色,树干精勾细描,树形复杂多变,设色五彩斑斓,不同于他惯用的写意或兼工带写。山石用小笔细写,并用墨、青、赭等色反复渲染,墨彩相彰,画断崖用斧劈、刮铁、折带诸皴法,与他常用的披麻皴与解索皴迥异。画中人物的描法简洁中见精工,造型头大身小,古拙可爱。全画中左下方溪水最亮,烘托了葛稚川的形象。画面山岩重重,树木茂密,加上回环的流泉,曲折的山径,造成一个幽深宁静、远离尘世的境地,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隐居的希求。
明代的绘画特点及人物代表
明朝前期,以宫廷画和浙派绘画为主,中期吴门画派兴起,成为画坛旗帜,晚期董其昌为画坛领袖。文人画全面占领画坛,是这一时期中国绘画发展的主要脉络。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宫廷绘画也随之式微,不再居于画坛领导地位。文人画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传统的绘画“成教化,促人伦”的社会作用观念,逐渐被“怡情适性”、“寄兴自娱”所代替,因而使水墨写意的山水、花鸟画获得特别的发展,相比之下工笔画与人物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社会矛盾复杂,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使地域性的绘画派别纷纷出现。晚明成批的妓女、侍姬画家的出现,表现出封建束缚下妇女的才华,但也反映了社会的进一步腐朽没落。随着海上交通的发达,促进了中外绘画交流。日本画僧雪舟等曾来中国学习,中国画僧也曾东渡日本;明末欧洲传教士来华,同时带来了西方绘画。
明代早期, 宫廷人物画多继承南宋宫廷历史故事画风,内容大都与王朝的政治需要有关。现存的宫廷人物画中,题材多称颂前代圣主贤臣,以及描写宫中行乐等。重要的画家有:倪端,字仲正,宣德时召入宫中,作品有《聘庞图》,描写三国时刘表延请庞德公故事。商喜,字惟吉,宣德中授锦衣卫指挥,作品有《关羽擒将图》,描绘三国时关羽水淹七军活捉庞德故事。刘俊,字廷伟,官锦衣都指挥,作品有《雪夜访普图》,画宋太祖赵匡胤私访赵普故事,宣传半部《论语》治天下。谢环,字廷循,宣德时为锦衣卫指挥,作品有《杏园雅集图》,描绘当时在朝官吏杨一清等人的一次集会,是一幅群体肖像画。
宫廷山水画主要继承南宋马远、夏圭的风格,并参以北宋郭熙等技法。重要画家有:李在,字以政,宣德时与谢环、石锐、倪端同时被皇帝恩宠,待诏仁智殿,作品有《阔渚晴峰图》等。王谔,字廷直,弘治时供事仁智殿,曾被孝宗朱佑樘誉为“今之马远”,可见其画风与马远十分接近,但较之马远平稳、完整而细腻,作品有《江阁远眺图》等。朱端,字克正,正德间以画士直仁智殿,后授锦衣指挥,画风学郭熙,作品有《烟江远眺图》等。
明代中期,作为纺织业中心的苏州,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江南富庶的大都市。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一时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文人名士经常雅集宴饮,诗文唱和,很多优游山林的文人士大夫也以画自娱,相互推重。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人绘画传统,其间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最负盛名,画史称为吴门四家。他们开创的画派,被称为吴门派或吴派。
沈周和文徵明,是吴门派画风的主要代表。他们两人都淡于仕进,属于诗、书、画三绝的当地名士。他们都主要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兼能几种画科,但主要以山水画见长,作品多描写江南风景和文人生活,抒写宁静幽雅的情怀,注重笔情墨趣,讲究诗书画的有机结合。两人渊源、画趣相近,但也各有擅长和特点。沈周的山水以粗笔的水墨和浅绛画法为主,恬静平和中具苍润雄浑气概,花卉木石亦以水墨写意画法见长,其作品主要是以气势胜。文徵明以细笔山水居多,善用青绿重色,风格缜密秀雅,更多抒情意趣,兰竹也潇洒清润。唐寅和仇英有别于沈周、文徵明,代表了吴门派中另外的类型。唐寅由文人变为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仇英为职业画家,在创作上则受文人画的一定影响,技法全面,功力精湛,题材和趣味较适应城市民众的要求。他们两人同师周臣,画法渊源于李唐、刘松年,又兼受沈周、文徵明和北宋、元人的影响,描绘物象精细真实,也重视意境的创造和笔墨的蕴藉,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唐寅的山水画多为水墨,有两种路数:①以李唐、刘松年为宗,风格雄峻刚健;②为细笔画,风格圆润雅秀。人物画则时工时写,工笔重彩仕女承唐宋传统,细劲秀丽,水墨淡彩人物学周臣,简劲放逸。仇英从临摹前人名迹处得益,精谨清雅,擅长着色,以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著称。
明代后期山水画,继吴门派而起的代表画家是董其昌。他的艺术与吴门派有密切关系,为矫正吴门派末流之弊,他重倡文人画,强调摹古,注重笔墨,追求“士气”,并提出了南北宗论。由于他官至礼部尚书的显赫地位和在画坛上的声望,遂成为画坛盟主,他所创立的松江派遂取代了吴门派的统治地位。他提出的绘画理论,尤其是南北宗论,对明末清初的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时之间苏松地区形成了许多山水画支派。这些画派在观点、主旨、方法、意趣等方面,与董其昌基本一致,所不同的只是在模仿某家和笔墨运用上各有侧重。较著名的画家有莫是龙,与他共创南北宗论,陈继儒与他为至交,赵左亦常为其代笔,他们都是松江派主将;顾正谊创华亭派,董其昌早年曾受其启导,宋旭亦属华亭派巨子,沈士充受业于宋懋晋,兼师赵左,也为董其昌代笔,世称云间派。另外,受吴门派影响的晚期画家还有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邵弥、杨文□等人。程嘉燧的山水枯简疏放,李流芳爽朗清秀,卞文瑜细秀,邵弥简逸,杨文□兼具枯笔、秀润两种风貌。
关于“求问晚明诸家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cshi/202507-474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求问晚明诸家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求问晚明诸家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晚明画坛流...
文章不错《求问晚明诸家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