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教堂宫殿这种建筑内部屋顶有雕像之类的装饰的话应该叫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教堂宫殿这种建筑内部屋顶有雕像之类的装饰的话应该叫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引言
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向大家介绍了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新教及天主教统治地区教堂建筑的具体区别,今天我们再来聊聊这一期间教堂内部装饰的具体特点,以及一些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建筑师及工匠手艺人。
由于当时流行着一种观点,要把每一座教堂都布置成地上的天堂。所以只要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一般都把教堂的内部装饰得美轮美奂,塑上天使和圣徒的塑像、画上巨大的湿壁画、制作闪烁着金光并配有艺术性很高的画像的圣坛、锻造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栅栏等等。
▲德累斯顿霍夫宫廷教堂
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特点
鉴于成千上万的教区教堂、修道院教堂和圣地教堂都需要重新装修,因此当时形成了绘画和雕塑艺术的繁荣,神圣罗马帝国南部的天主教地区尤其如此。北部的新教地区是在文学领域内出现兴盛。有些艺术史学家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即绘画的重点在天主教地区,而在以新教为主的地区,在这个领域的作为相对来说是乏善可陈的。格奥尔格·比尔曼早就指出,在帝国的南部,“绘画通过天主教的赞助得到了极大推动”,“对彼岸美好的想象、对天堂的向往”决定着教堂的布置格局。
▲教堂圣坛
因此,众多的艺人们创作了那些华美的巴洛克和洛可可教堂,这些教堂应该展现世上的天堂。他们制作了设在前部中央的圣坛和许多必需的侧坛,因为当时如在修道院中,每位教士必须每天做弥撒。此外,教堂内还制作了无数的圣徒和天使塑像、圣坛画像、大型湿壁画、石膏花饰和镶嵌等等。这些饰物使教堂成为有着一流艺术品的五彩洒金、美不胜收的上帝之家。例如I.京特创作的塑像,属于欧洲洛可可时期的珍品。
本诺·胡本施泰纳写道,从巴洛克中发展出来的“独具一格的德国南部的教堂洛可可风格,早就为世界所熟知”。“之所以能够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是因为巴洛克式的宗教力量和巴洛克式的虔诚仍百折不挠地继续存在着……”。胡本施泰纳描述了晚期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教堂的本质,及其背后的精神。
▲洛可可式教堂内景
他写道:“明快的、充满生机的洛可可风格的教堂必须给人以亲切感和安慰,到18世纪的今天,它终于使教会和民众充分地融合在一起。17世纪时还是采用强迫和生硬的态度,面临着像在上普法尔茨和上奥地利的反宗教改革的压力,面对着宗教和信仰战争中的恐怖行为。现在,在天主教统治的德意志南部,从瑞士的舍博恩-兰登和天主教统治的各个州到波希米亚和匈牙利,过去的黑暗的重压已变为高声的欢呼。而巴伐利亚地区是这种博大文化状态的核心所在。”
诺贝特·利布描述过本尼狄克修士在士瓦本的奥托博伊伦修道院教堂,在此援引他的一段话来结束这个话题。他写道:“只有在那里,我们才能理解奥托博伊伦的建筑和装饰、关于这巨大艺术花饰的观点和管风琴音乐的语言。外面入口处上方的一行字道出了遵循的格言:‘上帝圣殿,天堂大门’。由大门通向圣坛的道路意味着进入美好的世界。
▲教堂穹顶壁画
教堂内给尘世间的芸芸众生提供集会的场所,让人类升腾、朝向那个由宗教维系着的目标。如果想到帕斯卡尔关于身体、精神和圣洁三个阶段和领域的理论,便不能否认,晚期巴洛克有理由用具有最高艺术水准的宝物去充实教堂,借以塑造那从圣坛的座位上照耀着众人的恩赐。这种宗教乐观主义的有效世界观可能与现代相距甚远,但是,它过去、现在都不是一条迷途。”
建筑大师与艺术家
由于天主教地区在教堂建设中大兴土木,业主们——尤其是修道院又资金雄厚,所以为当时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提供了显示身手的场所。在历史上,只在很少的阶段内,艺术家们获得如此多的就业、赚钱及展现他们非凡本领的机会。因此出现了一支由砌墙工、建筑工匠、粉刷工、画家、雕塑工组成的庞大队伍。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忙碌在天主教会的教堂建设工地上。在这数量众多的人群中,许多有着高超水平的艺术家脱颖而出,他们创作了欧洲教堂建筑、绘画和雕塑中的杰出作品。
▲德国圣米迦勒修道院教堂
他们为前面提及的17和18世纪时几乎包括了整个帝国南部的艺术景观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在这里工作并还将创造欧洲艺术高峰的许多艺术家中,选择其中杰出的几位作为例子详作介绍。要介绍全部有名的建筑工匠和艺术家,因篇幅所限,当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先简单介绍大名鼎鼎的丁岑霍弗尔兄弟,有机会再继续介绍其他的建筑师们。
直到今天,在上巴伐利亚罗森海姆的南面,在圣玛格丽特附近,还有一个矿山农户宅院。这个宅院出生的众多兄弟姐妹中,有五个兄弟成为杰出的建筑工匠,他们曾在神圣罗马帝国南部的许多地方建造房屋。由于田庄太小,难以养活众多的兄弟,他们就与大姐一起,在17世纪的下半叶,到布拉格做建筑小工。因为姐姐嫁给了一名建筑工匠,所以丁岑霍弗尔兄弟们就帮着姐夫干活,学会了砌墙的手艺。后来,五兄弟成了建筑师,在不同的地方建造教堂和宫殿。
▲格奥尔格所建的圣三一圣地教堂(上普法尔茨)
其中,格奥尔格(1645-1689年)建造了位于上普法尔茨瓦尔德萨森的修道院新院舍和壮观的修道院教堂(1682-1689年),建造了圣地教堂卡珀尔(1685-1689年)和班贝格耶稣会修士教堂(1658年)。他的兄弟沃尔夫冈(1648-1706年)建造了米歇尔费尔德修道院的院舍和修道院教堂(1690年)、上普法尔茨的施派恩斯哈特(1691年)和恩托夫修道院教堂(1695年),此外还有安贝格的萨勒西安教团的女子修道院和教堂以及保罗纳修道院和修道院教堂。在沃尔夫冈于上普法尔茨忙碌的同时,他的弟弟莱昂哈德(1660-1707年)也正在法兰肯大显身手。
莱昂哈德在1686-1698年间和1710-1702年间,建造了埃布拉赫修道院的新院舍、一侧的图书馆和斋堂,设计了特劳特曼斯霍芬的圣地教堂(1686年),建造了库姆巴赫的朗海姆城堡。此外还建造了班贝格的卡尔梅里特修道院和教堂(1692-1707年)、班茨修道院。最后,还建造了米歇尔斯贝格修道院和班贝格的新宫殿。
▲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混杂的教堂
克里斯托夫·丁岑霍弗尔(1655-1722年)与他的哥哥格奥尔格一起,参加了瓦尔德萨森修道院院舍的建造工作,后来成为波希米亚的著名巴洛克建筑大师之一。他改建了普赖蒙斯特莱修会的特普尔或特普拉修道院。1692年建造了施毕塔尔修道院,1692-1693年间建造了姆尼泽克附近斯卡尔卡的马利亚一玛格达勒娜教堂,1695-1698年间在诺伊马克特(乌特里)建造了施洗约翰教堂,1702-1711年间在斯米里策建造了宫廷教堂,1703-1711年间参加了布拉格-克莱因赛特耶稣会修士教堂的建造工作,1708-1711年间建造了埃格河旁的修道院教堂圣克拉拉,1709-1722年间建造了布雷夫诺夫的修道院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1711-1718年间建造了布拉格一拉特辛的洛雷一施特德教堂。最后,于1721-1722 年间建造了洛雷托一施特德教堂的立面及拉特辛的耶稣出世教堂。不过,这座教堂最终是由他的儿子基里安·伊格纳茨·丁岑霍弗尔建造完成。
第五个兄弟约翰(1663-1726年),在1700-1711年间设计和建造了富尔达的修道院教堂和以后的大教堂,1709-1714年间建造了比伯施泰因(伦山)的宫殿和宫殿祈祷室。此外还建造了班茨的修道院教堂、维尔茨堡大礼拜堂的立面,1711-1718年间建造了波默斯费尔登的魏森施泰因宫殿,并于1715-1722年间建造了班贝格的伯廷根之家康科地亚。
▲洛可可式教堂内景
第六位丁岑霍弗尔是克里斯托夫的儿子,基里安·伊格纳茨·丁岑霍弗尔(1689-1751年),他作为波希米亚和西里西亚杰出的建筑工匠被载入史册。在布拉格,多幢教堂、修道院院舍和贵族的宫殿是由他建造的。如1720年布拉格-拉特辛城区的乌苏拉女子修道院的院舍和教堂、布拉格老城的圣巴托罗缪和圣尼古拉教堂,还有建于1724-1726年间的泼扎普利圣阿达尔贝茨教堂、建于1726-1733年间的位于波希米亚布劳瑙的本尼狄克修道院、克拉德劳(克拉德鲁比)修道院、1733-1737年间建成的卡尔斯巴德圣马利亚-玛伽达勒教堂、建于1747-1751 年间在帕施蒂克(帕施蒂基)的约翰内斯-d.-T.教堂等等。他在西里西亚建造过教堂和本尼狄克的修道院圣黑德维希,在瓦尔施塔特(今波莱格尼察省)建造了圣十字架教堂。
对六位丁岑霍弗尔事迹的全面介绍,深刻地展示了他们在巴洛克时期的重要作用。H.G.弗兰茨指出,克里斯托夫·丁岑霍弗尔和他的儿子基里安·伊格纳茨·丁岑霍弗尔对“波希米亚独具特色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强调说;“丁岑霍弗尔这个建筑工匠之家,在1680年和1750年的这段时间里,在波希米亚、法兰肯和黑森起着主导的作用,他们由普通的建筑小工成长为建筑大师,无疑应该感谢他们在艺术上的创新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他们才能对已过时的建筑、室内装饰和布局体系进行改革,使它们显得生动活泼和形式新颖。”
参考资料:
士瓦本战争(SchwabenKrieg),在德国又被称为瑞士战争(Schweizerkrieg),在奥地利又被称为恩嘎丁战争(EngadinerKrieg)。它是旧瑞士邦联与哈布斯堡家族间的最后一场大型武装冲突。这场战争始于为了控制格劳宾登的米施泰尔谷和温布拉伊尔山隘的一场地方冲突,之后双方都召集了自个的盟友来帮忙,事态便非常快失控了。哈布斯堡请求士瓦本同盟支援自个,而格劳宾登三同盟自由州则转向了瑞士邦联。敌对行为非常快从格劳宾登越过莱茵谷而扩散到了康斯坦茨湖,并且甚至扩散到了阿尔萨斯南部的桑德戈,而阿尔萨斯当时是哈布斯堡的前奥地利的最西部分。
战争过程
士瓦本战争的爆发始于在格劳宾登的一场领土冲突。在15世纪,格劳宾登发展出了一个类似于瑞士邦联的联盟。这个联盟是由上帝之家同盟、灰衣同盟、十辖区同盟三个同盟组成的。跟瑞士人一样,这三个同盟也已实现了高度的自治,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和哈布斯堡斗争着。哈布斯堡统治着格劳宾登东边的相邻的领地,并且在不断地试图将他们的影响力带到格劳宾登。在15世纪的70和80年代,西吉斯蒙德公爵(即上文所说的腓特烈的堂弟)已逐步地成功取得了十辖区同盟(普雷蒂高的"十辖区同盟"是出现今格劳宾登的三个同盟中的最年轻的一个──到了1436年它才成立)的大多数市镇的高等司法权,而马克西米利安也继续著这一扩张性战略。哈布斯堡的压力造成了这三个同盟在1497年到1498年间签字与瑞士邦联形成紧密的军事联盟。
于此同时,因为马克西米利安娶了大胆的查理的女儿兼女继承人玛丽,所认为了争夺查理的王国的剩余土地的控制权,哈布斯堡与瓦卢瓦家族的法国国王们进行了巨大的决定权斗争。玛丽在1482年坠马身亡,马克西米利安又在1493年娶了来自米兰的比安卡·玛丽亚·斯福尔扎,于是又导致了哈布斯堡直接卷入了义大利战争,为了争夺米兰公国的控制权而再次与法国的国王们交战。
格劳宾登是蒂罗尔与米兰之间的直接联络,因此格劳宾登对于哈布斯堡来讲在战略上变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其中的米施泰尔谷。米施泰尔谷中的温布拉伊尔山隘连线了蒂罗尔南部的温施高谷(今义大利韦诺斯塔谷)和义大利北部的泰利纳谷。此外,哈布斯堡与库尔主教还为了库尔地区的低等司法权问题而争执了一段时间。在1499年1月20日,哈布斯堡军队占领了米施泰尔谷并洗劫了米施泰尔的本笃会圣约翰女修道院,但是不久后,他们就被三同盟的军队赶了回去并且在2月2日,双方就已在上温施高的格卢尔恩斯村(今义大利格洛伦扎)签署了一份停战协定。
然而三同盟已叫瑞士人来帮忙了,并且来自乌里的部队已抵达了库尔。他们在获悉到停战的事情后,就立即撤退了,但是在他们返回时,他们遇到了哈布斯堡的一小股士兵。这些人像往常那样地羞辱瑞士人,于是瑞士人越过了莱茵河,杀死了这些嘲笑者。作为报复,哈布斯堡军队在2月7日洗劫了迈恩费尔德村,并叫士瓦本同盟来帮忙。仅仅五天后,来自如果干个州的瑞士部队聚集了起来并重新征服了迈恩费尔德村并向康斯坦茨湖进军,一路上还边走边劫掠。在2月20日,他们再次遇到了一支哈布斯堡军队。在哈尔德战役中,他们在莱茵河口附近的康斯坦茨湖畔击败了哈布斯堡军队,并且几乎在同时,另一支瑞士部队入侵了沙夫豪森与康斯坦茨之间的黑高地区。几天后,这两个地方的瑞士人都撤退了。
施瓦德尔洛战役结束后,妇女与牧师们在康斯坦茨城门外不远处为士瓦本士兵收尸。本插图来自1513年的《卢塞恩编年史》。
与此同时,士瓦本同盟已完成了招兵买马,并在3月22日突袭了多尔纳赫,但是在当晚的布鲁德霍尔茨战役中,瑞士部队却以少胜多地打败了他们。在4月早期,双方都突袭了对方在莱茵河畔的领土:瑞士人征服了沙夫豪森以西的克莱特高的哈劳村和诺因基希村。士瓦本同盟的更大的攻击发生于1499年4月11日:士瓦本部队占领并洗劫了就在康斯坦茨城以南的康斯坦茨湖南岸的一些村庄。当主营扎在向南只有几英里处的施瓦德尔洛(Schwaderloh)[注2]的瑞士士兵们赶来了,并在施瓦德尔洛战役[注3]中与士瓦本人相遇了之时,士瓦本人的这一场远征便结束在了一场耻辱的失败和公然的逃跑之中。士瓦本人失去了1000多名士兵,光是来自康斯坦茨城的就有130名;此外瑞士人还捕获了他们的重型武器,包括他们的火炮。
瑞士人再次突袭了克莱特高和黑高并在再次撤退前洗劫了士瓦本人的一些较小的而被强化了的城市,比如田根和施蒂林根。在几场大战役之间,这整场战争的特点都是双方都有着非常多的如此的小规模突袭和劫掠性远征。在东线,哈布斯堡对莱茵谷新发动的一场攻击挑起了邦联成员们的一场反击,并且在1499年4月20日的费尔德基希附近的弗拉斯坦茨战役中,瑞士人依旧胜利了。
马克西米利安皇帝在荷兰的领土到今天都被占领着,而哈布斯堡与士瓦本军队的持续的失败使得他来到了康斯坦茨并亲自承担了对这些活动的指挥。他宣布了对瑞士邦联的帝国禁令,以企图通过将这场斗争宣布为一场"帝国战争"来在德国诸王公中得到对这一活动的更广泛的支援。不过,这步棋没能成功。马克西米利安之后决定下一场决定性的攻击应当再次发生在米施泰尔谷。因为他在康斯坦茨附近没有足够的部队,所以他得冒着危险去攻击那里。在1499年5月早期,由于敌方有攻击西部的企图,因此瑞士人的非常大一部分兵力被吸纳到了那里,随后他们突袭了桑德戈,不过敌人后来放弃了攻击西部的企图。在5月21日,瑞士人对黑高发动了第三次突袭,但是一周后,他们放弃了这一活动,这是因为施托卡赫城的士瓦本接防部队已承受了足够长时间的围攻,双方显得势均力敌,因此瑞士人感到了危险。
于此同时,在1499年5月22日,三同盟在马克西米利安能够带着援兵赶来之前便攻击了扎营于格卢尔恩斯的哈布斯堡部队。在卡尔文战役中,他们横行于那些防御工事之中并击溃了奥地利的军队,之后他们劫掠了温施高并在三天后撤退。马克西米利安和他的部队到了一周后的5月29日才赶到。作为报复,他的部队掠夺了恩嘎丁谷,但是他们非常快就撤退了,以避免遭遇赶来的瑞士邦联援军。
马克西米利安要求士瓦本同盟的军事***们将部队从北线撤离并将这些部队派到格劳宾登去,然而这些***们拒绝了,这使得这位皇帝不得不返回到了康斯坦茨湖。士瓦本人偏爱攻击北线,而他们的皇帝则仍然希望说服他们来帮助自个赢得在米施泰尔谷的斗争。他们间的不和使得这场战争暂停了。部队被聚集在了康斯坦茨,但是攻击行为却未发生。到7月之前,全线都无重大事情发生。
当时的一幅关于多尔纳赫战役的木刻画,显示了多尔内克城堡和战斗主场景,以及瑞士人在比尔斯河畔杀戮逃跑的士兵们。
塔英根教堂的防御塔被士瓦本骑士们炸毁。防御者跳塔以逃生。村庄陷入火海。本插图来自1513年的《卢塞恩编年史》。
到了7月中旬,马克西米利安与士瓦本的***们突然陷入了他们自个部队的压力之下。在西线的是海因里希·冯·菲尔斯滕贝格伯爵指挥的一支军队,其中有一大群来自佛兰德斯的佣兵和非常多骑士因为没有收到薪水而威胁要离开。士瓦本部队的步兵们也发出了抱怨:大多数人是农民,他们更愿意回家去收庄稼。马克西米利安被迫同意了。
在7月21日,士瓦本人乘船越过康斯坦茨湖,攻击了赖讷克和罗尔沙赫。这也是他们少有的几场成功的军事活动之一。当地的小股瑞士分遣队受到了突然袭击,村庄也被劫掠与焚毁。一支大约16000名士兵组成的军队在多尔纳赫西部发动了一场规模更大得多的攻击,不过,他们遭遇了一支快速聚集起来的强大瑞士军队。在1499年7月22日的多尔纳赫战役中,士瓦本人和佣兵部队在一场又久又艰难的战斗后,遭受了重大失败。他们的将军海因里希·冯·菲尔斯滕贝格在战斗开始不久就阵亡了,大约有3000名士瓦本士兵和500名瑞士士兵丧生,并且士瓦本人再一次失去了他们所有的火炮。
这场战争最后的一批小规模战斗中的一场发生在7月25日。一支士瓦本军队从黑高向沙夫豪森进军,但是在塔英根却遇到了激烈的防卫。尽管这一小股防御部队最终被征服了,并且这个村庄被洗劫了,然而这些防御者们造成了重大的伤亡并且他们拖了足够长的时间,使得瑞士人能够从沙夫豪森派遣部队来在战场上与士瓦本人相遇。士瓦本骑士和他们的步兵间的不和使得士瓦本人撤退了。之后夜幕降临,使得更大规模的战斗没能发生。
瑞士人的一个大问题是他们没有任何统一的指挥。每个州的部队只听他们自个的***的命令。不顺从的抱怨是常见的。瑞士议会不得不在1499年5月11日采取这一决议:"当邦联在联手作战时,每个州都应当强行让自个的士兵服役。不管是哪个州的士兵,都应遵从其他州的军官。"
瑞士人的法国和义大利盟友们为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此外,为了赎回战俘们,人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和平谈判
由于两个阵营间相互的不信任,在1499年3月,早期的调解企图遭遇了失败。但是在多尔纳赫战役之后,士瓦本同盟厌倦了战争并且对皇帝作为军事***的能力已失去了全部的信心,因此他们拒绝了马克西米利安召集一支新军队的要求。比起瑞士军队来,士瓦本军队与哈布斯堡军队损失的人员要多得多,并且在多次地被瑞士人夺走了他们的装备之后,他们的火炮也变得不足了。瑞士人对进一步拖长战争也没有兴趣,不过他们还是拒绝了马克西米利安在1499年8月于沙夫豪森提出的第一个和平提议。
在巴塞尔市政厅,米兰外交使节将他的和平提案呈给马克西米利安的代表团。一位来自卢塞恩的代表(图中前排左侧穿蓝白服装者)为他翻译。本插图来自1513年的《卢塞恩编年史》。
不过,义大利战争的战事帮忙将士瓦本战争带向了尽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试图将米兰公国置于自个的控制下。只要士瓦本战争还在持续,米兰统治者卢多维科·斯福尔扎──他的侄女比安卡在1493年被马克西米利安所娶──就既不可以盼望得到"远征佣兵"的帮助,也不可以盼望得到马克西米利安的帮助,因此,他的外交使节加莱亚佐·维斯孔蒂试图在瑞士人与皇帝间做调解。在瑞士的兼具战争政务会功能的邦联议会(Tagsatzung)上,为了防止米兰人得到瑞士佣兵或马克西米利安的帮助,法国代表则试图阻止瑞士人与马克西米利安间的任何协定。米兰代表击败了法国代表的那些教唆,成功说服了双方都降低各自的要求。最终,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与瑞士人之间的一份和平条约在1499年9月22日于巴塞尔被签订。马克西米利安曾对瑞士邦联下了禁令,以试图把这场战争定为一场"帝国战争",然而这份和平提议却谨慎地对整场战争进行了轻描淡写,将它从"帝国战争"降低为了它的实质:帝国的两个相同地位的成员(帝国级政区,Reichsst?nde)之间的一场战争,即哈布斯堡家族与瑞士邦联之间的一场战争。这份档案只把马克西米利安称为"哈布斯堡公爵",而没称之为"日耳曼人民的国王",更没有称之为"神圣罗马皇帝"。
凭著巴塞尔和约,旧瑞士邦联与帝国的关系又回到了1495年沃尔姆斯会议前开始的状态。帝国禁令被悄无声息地停止了。马克西米利安不得不接受瑞士各州的拒绝并含蓄地放弃哈布斯堡对瑞士人的领土的宣称,承认瑞士人的独立。因此,这之后,瑞士邦联的十个成员继续不受"帝国法院"的管辖。此外,瑞士人从此还取得了图尔高的高等司法权。除了沙夫豪森一带,这场战争没有造成任何领土变更。沙夫豪森这座城市成功确立了它对一些之前属于康斯坦茨主教的地方的领导权。
在格劳宾登,情势也回复到了战前状态。哈布斯堡能够保留他们对"十辖区同盟"的八个市镇的权利,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接受这个同盟与另外两个同盟以及瑞士邦联所结成的联盟。最终,这样的安排将会导致哈布斯堡失去普雷蒂高,而归三同盟所有,不过例外的是在将近130年后的三十年战争期间,他们会临时地重新占领该地。
进一步的后果
瑞士邦联在形式上仍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正如从1596年起,伦茨堡的城堡大门上的这组装饰图案所示: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国之鹰在伯尔尼的熊的上面,在底部的是"冯·埃尔拉赫"家族的盾形纹章。1648年以后,在邦联的象征图案之上放置帝国的标志这一惯例被渐渐地丢弃,其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并且主要是出于传统的理由才被使用。如此一直持续到了18世纪早期为止。
在整场战争期间,巴塞尔刻意保持着中立。虽然它与瑞士邦联的一些州结了盟,但是它也与阿尔萨斯及莱茵河更下游的地方有着强烈的经济联络。但是这些战事增强了巴塞尔市议会中的支援邦联的一派,并且瑞士人也意识到了这座城市作为莱茵河上的一座桥头堡(跟沙夫豪森一样)的战略地位。在1501年6月9日,来自巴塞尔的代表团与瑞士各州的代表签署了盟约,而巴塞尔市议会则在1501年7月13日认可了它。
在士瓦本战争期间,沙夫豪森与邦联成员们并肩作战,因此将它接纳入邦联也仅仅是道手续而已。这座城市自1415年起便是一座帝国城市,并且自1454年起,通过一份25年的合约,它便成为了瑞士邦联的一个伙伴政区,而到了1479年,这份合约又被续订了。在1501年8月10日,它成为了邦联的第十二位成员。
随着战争结束,瑞士军队不再受缚于莱茵河畔和格劳宾登。瑞士各州与米兰公国缔结了新的佣兵契约,即所谓的协定条约,并非常快深深陷入了义大利战争之中,并且这之后,战争的双方最后都会有瑞士佣兵参与战斗。在义大利战争中,旧瑞士邦联为了自个的利益而进行活动。使得他们退出战争的是1515年的败给了法军的马里尼亚诺战役和随之而来的在1516年与法国国王签订的和平条约,即所谓的永久和约。不过,在与法国签订了和约之后,邦联各个州派出的瑞士佣兵仍继续充分地参与着义大利战争(直到16世纪中期才结束),为各个阵营效力,尤其是为法国国王效力。
瑞士邦联仍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独立的"帝国级政区",不过,由于瑞士邦联甚至可以不参与帝国议会,因此这一关系下降为了纯粹是一种形式,并且它会在整个16世纪都不具有重要性。不过,瑞士人仍然视自个为有着皇帝直辖身份的帝国成员,神圣罗马帝国仍然被视为所有特许、权利,或政治身份的基础。瑞士人继续使用帝国的标志就能证明这一点。在1511年,哈布斯堡与瑞士邦联签订了一份继承协议(Erbeinung),这份协议是之前的1474年永久协议和1477年的第一份继承协议的续订。根据1511年的这份协议,哈布斯堡与瑞士邦联间的关系完全正常化了。在这份协议中,哈布斯堡终于正式放弃了他们之前主张拥有的所有领土,甚至还将勃艮第伯国的保护权委任给了瑞士邦联。在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瑞士邦联的所有成员和伙伴政区将会正式地完全脱离帝国并被认可为一个有着自个的权利的民族和政治实体。
关于“教堂宫殿这种建筑内部屋顶有雕像之类的装饰的话应该叫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cshi/202507-605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教堂宫殿这种建筑内部屋顶有雕像之类的装饰的话应该叫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教堂宫殿这种建筑内部屋顶有雕像之类的装饰的话应该叫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
文章不错《教堂宫殿这种建筑内部屋顶有雕像之类的装饰的话应该叫什么?》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