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昌的《秋意凉》 歌词

网上有关“李永昌的《秋意凉》 歌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永昌的《秋意凉》 歌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秋意凉》

作词:李永昌

作曲:李永昌

演唱:李永昌

秋夜凉 树叶黄

远行的人思故乡

家很远 路漫长

寸寸相思寸寸长

人成对 雁成双

形单影只徒惆怅

风萧瑟 夜未央

隔山隔水隔不断思量

弯弯明月挂在天上

一壶浊酒谁与我分享

品赏人间冷与暖

长啸高歌云飞扬

弯弯明月挂在天上

一缕乡愁牵动着心房

候鸟飞尽菊花残

暖心的话谁与我共讲

风萧瑟 夜未央

隔山隔水隔不断思量

弯弯明月挂在天上

一壶浊酒谁与我分享

品赏人间冷与暖

长啸高歌云飞扬

弯弯明月挂在天上

一缕乡愁牵动着心房

候鸟飞尽菊花残

暖心的话谁与我共讲

扩展资料:

歌曲简介

《秋意凉》收藏于专辑《入洞房》中,是由李永昌作词演唱的一首歌曲。于2011年03月25日由极韵文化发行。

作者李永昌于2012年1月16日通过短信在自己的微博上分享了《秋意凉》的歌词。

关于汪之瑞生平的文字记载大致如上述,其他虽略有所见,不无大同小异。而汪之瑞的生卒年月不见于记载。不妨从他和李永昌的师生关系,以及几幅有纪年的画,以推知其大概。 史载汪之瑞为李永昌高弟,但李永昌生卒于何年何月,亦不见于有关记载。《徽州府志》、《无声诗史》等作品中记云:“李永昌字周生,休宁人,一作新安人,善书。与董其昌齐名,董雅重之,所书如董笔。工山水,仿元人。为汪之瑞师,新安派先锋。富收藏,有诗四卷,名曰画响,音调清越,皆阐扬画理者。万历二年,尝仿元人山水图。”

从这一记载可知李永昌的书法在当时已很有名了,他的书法追随董其昌,而且受到董的器重。从记载的口吻也看出李永昌的年龄略小于董其昌。而董其昌生活年代为1555-1636年,这是可供考证李永昌生卒年月的佐证之一。 从几幅有纪年的画来推测其生卒时间。

《新安五家冈陵图》(上海博物馆藏)此画作于1639年(崇祯十二年)合作者的名次是李永昌、渐江、汪度、刘上延、孙逸。此卷卷末有黄左君跋云:

古有联吟而无联画。此卷为吾乡诸老创格。祝李生白寿所作,笔墨淡逸,诚新安派之尤者也。按卷中五人,周生名最著,弟子亦多,新安四家之汪之瑞即其高足。

卷中有渐江题词为:“己卯三月,为生白社兄寿。弟江韬”。

所谓“周生名最著”,此与李永昌为“新安派先锋”有关。

据有关专家研究中所引用香港中文大学部1976年《中文研究院刊》中的文章,其中谈到龚贤的一件山水卷,其自跋云:

孟阳开天都一派,至周生始气足力大。孟阳似云林,周生似石田仿云林。孟阳程姓,名嘉燧;周生李姓,名永昌,俱天都人。后来方式玉、王尊素、渐江、吴岱观、汪无瑞(之瑞)、孙无逸(逸)、程穆倩(邃)、查二瞻(士标),又皆学此二人。

龚贤所说的 “天都”即黄山天都峰,因以上诸画家都是天都人,故有被称之为“天都派”的。实际也就是黄山画派的代称。而“孟阳开天都一派,至周生始气足力大”这条跋语其一是突出了程嘉燧和李永昌开创天都派的先驱地位。其中程嘉燧的生年为1565年,因此李永昌的生年肯定要晚于程嘉燧;其二说后来的诸画家如渐江、吴岱观、汪之瑞、孙逸、查士标等皆学此二人。则说明从年龄上看李永昌大于新安诸画家。而“新安四家”中生卒年月有据可查者释渐江为1610-1664年;查士标为1615-1698年。那么李永昌的生活年代一定在此之前。从他要晚于程嘉燧而又早与新安四家这一计算推测,李永昌约诞生于1580年左右。

对李永昌的出生年代有了个初步估计后,据此可以推测汪之瑞的生卒年代。汪之瑞和渐江、查士标、孙逸是同辈又是李永昌的高弟,故年龄必小于李永昌。

再从现存汪之瑞的几幅有记年的画来看:

1、作于己丑五月(顺治六年,1649年) 的山水图轴(故宫博物院藏)画左题云:“己丑夏五月画似跨千老盟兄。时余游豫,不觉笔下有离别之气瑞识。”画右有查士标的题句:“此乘槎真迹,古气苍蔚,如见伊人……己未七月邗上旅士标。”

2、己丑初夏(顺治六年,1649年)作的一幅册页(上海神州国光出版社《新安名画锦集册》),画幅右角写有“己丑初夏为香士社兄画,汪之瑞。”左方有方增兆题诗云:“眼看画里疑无路,身到山中自有人。万壑千峰谁写就,翻嫌青碧不曾真。

3、作于癸巳年(顺治十年,1653年)山水图轴(浙江博物院藏)画面题曰:“癸巳之冬象三命祝文白老社兄,瑞道人”。对此,在时隔13年后戴洪魁于丙午年(1666年)题跋云:“此前辈汪之瑞真迹,其气象高洁,其笔简老,亦一时名手也。岁在丙午六月后学戴洪魁于自治书屋中”。跋语称“此前辈汪之瑞真迹”,可见汪已不在人间了。

4、1666年汪之瑞已离人间的又一证明是:

查梅壑在汪之瑞的山水图轴上题云:“乘槎画近日绝少,而具服者亦复寥寥。此幅犹只光片羽也。……町畦之外,殊不易得。乘槎而在不知费几斗墨矣。老叟梅壑道人不禁喜而为之笺。时丙午腊月望前二日”。丙午年是康熙五年。1666年,时汪之瑞已离开人世了。

查士标在另一幅汪之瑞的题跋中有“一去人间四十年,只同野鹤唳辽天”句。如果此语写于查士标临近卒年(查卒于1698),则汪之瑞的卒年月在1660年左右。

关于“李永昌的《秋意凉》 歌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cshi/202508-11150.html

(8)
hzjyqz的头像hzjyqz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zjyqz的头像
    hzjyqz 2025年08月04日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 hzjyqz
    hzjyqz 2025年08月0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李永昌的《秋意凉》 歌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永昌的《秋意凉》 歌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hzjyqz
    用户080412 2025年08月04日

    文章不错《李永昌的《秋意凉》 歌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