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学校好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的案例研究的参考文献

网上有关“普通学校好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的案例研究的参考文献”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普通学校好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的案例研究的参考文献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1 条

[1]邓猛,朱志勇. 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4) .

[2]周德林,王耀,苏俊山. 运用合作学习策略 全面提高随班就读教学质量[J]. 教育科学研究, 2001,(06) .

[3]刘慧,程辰,王和平,杜晓新. 全纳教育推动下的RRP实施的几个问题[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5,(05) .

[4]周耿. 北京市随班就读综合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特殊教育, 2000,(03) .

[5]徐美贞,杨希洁. 资源教室在随班就读中的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03,(04) .

[6]肖非. 中国的随班就读:历史·现状·展望[J]. 中国特殊教育, 2005,(03) .

[7]王慧. 同伴指导在轻度智力落后儿童自我概念发展中的意义初探[J]. 中国特殊教育, 2005,(06) .

[8]卿素兰,刘在花,杨希洁,赫尔实. 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与评价探析(I)[J]. 中国特殊教育, 2005,(10) .

[9]王洙,杨希洁,张冲.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J]. 中国特殊教育, 2006,(05) .

[10]卿素兰,刘在花. 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的调查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07,(11) .

[11]谢敬仁,须功,张咏梅. 随班就读行政推动机制研究[J]. 现代特殊教育, 2006,(11)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高文教授。现在还在任职吗?还带博士生吗?

 特殊 教育 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一大表征,是国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对特殊人群所产生的影响极为重要,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特殊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特殊教育浅谈论文篇一

 《特殊教育的缺失摭谈》

 摘要学校教育,德育为先。特殊教育存在的严重缺失,就是对残疾孩子思想教育工作的忽视。本文从实际出发,对特殊教育德育工作提出理性的思考和实践探索,对特殊教育德育工作的理性认识、德育现状及教育途径进行大胆尝试与研究。

 关键词特殊教育;德育缺失;缺失原因;教育途径

 一、问题提出背景

 从现在的社会基本情势不难看出,受社会普遍意识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都十分重视残疾 儿童 的智力发展与教育,关注对他们的生活照管与呵护,而忽视了对残疾儿童的人格品德教育,缺乏对残疾儿童人格品德的正确引导,使得智力教育与人格品德教育出现了脱节,甚至出现倒挂现象。残疾孩子,由于生理的先天缺陷,加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再由于生理的缺陷带来的情感方面的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容易做错事,容易蛮干,容易受别人的挑唆和鼓动,容易导致不自主的有悖于社会要求的行为,甚至触犯刑律。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培养和加强残疾儿童思想品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当务之急。特殊教育不但要矫正、补偿残疾学生的身心缺陷、功能障碍、知识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辨别是非、分辨真善美的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减少犯罪、做一个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实践研究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主要从残疾孩子感恩意识缺失方面来进行一些尝试性研究,以点带面,来谈谈特殊教育面临的确实现状、导致原因及解决途径。

 (一)问卷调研情况

 带着了解与困惑,本人在学校的孩子当中搞了一个感恩意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调查了51名学生和28名家长。调查的结果显示:1.只有极少的学生经常做家务,大部分学生对家庭生活琐事关心较少,学生的自理能力很差。2.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父母关爱自己理所应当,没有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也不主动经常给父母打电话问候。大部分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不接受,甚至很叛逆。3.绝大部分同学对他人给予的帮助会心存感激。但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不明显。4.同学遇到困难时会帮助,但只是一时的,大都缺乏持久的支持。5.没有孩子知道 感恩节 是哪一天,更无从谈起如何去感恩了。6.大部分孩子对教师和政府的关怀还是感到幸福的,但没有持久的感恩意识。

 (二)缺失原因剖析

 一是 家庭教育 的缺失。残障孩子的父母承担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很大,为了抚养儿女成长成才付出了无私的爱,所以他们一味宠爱自己的孩子,而忽略了如何教导孩子去做人,总认为孩子本身残疾,父母内心的自责与痛爱自然表现为娇生惯养。

 二是感恩教育的缺失。由于学校和家长往往关注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很少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教师的百般呵护、不图回报的付出淡化了这些孩子的感恩意识。

 三是社会负面的影响。社会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狭隘的人道主义同情,会不知不觉的纵容残疾孩子的自私、自卑和懒惰、依赖意识。

 四是自找借口的迷茫。残疾孩子往往以自身残疾为借口,以自我为中心,把他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应当,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中攀比享乐,活动中消极懒散,自立意识不强,感恩意识淡薄,甚至有些孩子产生自甘堕落和敌视他人的意识。

 (三)教育途径探讨

 如何培养残疾儿童感恩意识,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要找回它们,就得要从身边点滴感恩 文化 开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努力,才能重新建立起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

 一是自我方面:促进残疾孩子自我教育,提高感恩意识认识。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控制自己,进行换位思考,逐渐学会理解他人、体谅别人,学习他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不足。

 二是学校方面:转变教育观念,开展感恩教育。主要做好以下工作?让孩子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接受感恩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媒体素材,让学生自发接受感恩教育;布置体验式作业,让学生直接体验父母、老师的辛苦,内化成他们的感恩意识;抓住教育契机,实施关爱与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提升精神素养;注重情感培养,补偿学生缺陷;注重规范行为,培养良好习惯;注重教师形象,做好学生榜样;注重学科渗透,教书育人结合;学校环境育人,文化因势引导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学校德育教育途径。

 三是家庭方面:转变家庭教育理念,父母做到以身作则。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帮助时,要有感激之心,要铭记于心,知恩图报;要经常教育孩子懂得怜悯,懂得体谅别人,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等,让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就能接受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

 四是社会方面:搭建感恩教育平台,多 渠道 进行感恩教育。社会要加强媒体宣传的力度,大力弘扬感恩文化,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播放一些带有?感恩教育?思想的影片,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多方面的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残疾儿童参加,对表现突出和优秀者,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张榜公布,大肆宣扬,形成社会弘扬感恩的氛围。同时积极宣传引导和监督惩戒,形成对残疾孩子的呵护与教育同行、引导与督管并举的社会氛围。

 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作为特教工作者,扶助这些残缺生命飞翔就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让每一个残缺的生命都得到尊重,就能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概论(修订本)[M].华夏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修订).

 [3]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

 [4]王逢贤,鲁洁.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特殊教育浅谈论文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全国第三

华东师范大学也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我国师范院校中的地位仅次于北京师范大学,近几年其教育学的某些专业的发展甚至超越了北京师范大学。

概况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的专业设置与北师大有所不同,北师大的所有教育学的相关专业均设于教育学院中,而华师大则分设于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学院。这一点可以反映两个信息:一是学前教育于特殊教育与其它教育学专业相比有所不同,其应用性较强,而其他教育学专业则理论性更重一些;另一点就是体现出华东师范大学对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的重视,以及对这两个专业之间的关联的重视。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是华师大率先组建的我国高校中第一个教育科学学院,经过了近25年的发展,目前教育科学学院设有4个系和4个系级研究所和中心:教育学系、课程与教学系、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心理学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国外考试中心。另依托系所设有5个研究所: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师教育研究所、教育史研究所、心理科学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7个中心:华东师大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师资培训中心、管理与经济心理学研究中心、社区教育研究中心、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成人教育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中心。

教育科学学院现有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心理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心理学;两个教育部人文学科重点科学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四个全国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教育史、基础心理学;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心理学;一个上海市教育学一级重点学科;十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九个自主设置专业博士点:领导教育学、教育文化与社会、学科教育、教育政策学、教育伦理学、中外教育关系、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心理信息工程学、临床心理学;三个本科专业——教育技术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并能提供系列的教育与心理科学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学院设有学前教育学系、特殊教育学系、艺术教育部、基础教育部、培训部以及学前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所、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心理测量中心、ESEC儿童语言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学院开设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儿童艺术教育、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言语听觉科学等本科专业,同时还设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点。

专业与师资

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及其相应师资如下:

1.教育学系

主要设置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两个专业,其中教育学原理之下又有教育哲学、家庭教育学、教育社会学等等一系列不同的研究方向,教育史专业也分为中外教育史、传统文化与教育、教育变革等一系列不同研究方向。教育学习是华师大师资阵容强大的一个系,许多老师都在教育学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如:原理方面的叶澜、陆有权、熊川武、袁振国等教授;教育史方面的杜成宪、单中惠等教授。

2.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该系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重点是放在培养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多媒体设计与开发、网络远程教学、以及教学与训练系统设计等领域的专门人才,知名教师有:张际平、祝智庭教授等。

3.课程与教育学系

课程与教学系设有比较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育学硕士点和博士点。该专业的师资队伍也很强大,包括了高文、倪文锦、徐斌艳、夏志芳、崔允漷、张华、聂幼犁、吴刚平等知名教授。

4.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职业专业硕士点目前设有职业技术教育学基本原理、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等7个研究方向;成人教育专业也设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成人教育基本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7个研究方向。可以说,华师大在这两个专业上的建设要比北师大更成熟一些,师资也比较丰富,主要有石伟平、马庆发、高志敏和黄健等教授。

5.高等教育研究所

高等教育学科点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比较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研究、高等教育评价、高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谢安邦教授、唐玉光教授、房剑森教授等都在这一领域作出很好的成绩。

6.学前教育系

华师大的学前教育系发展得非常好,可以说已经和北师大的学前教育不相上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幼儿教育管理及法规等等,已经集聚了一大批学前教育学界的专家:例如,朱家雄教授、王振宇教授、李季湄教授、李生兰教授等,都是学前教育领域的卓有成就研究者。

7.特殊教育系

特殊教育学系的前身是华东师大心理学系特殊教育专业,拥有方俊明、金瑜、杜晓新、周兢、张福娟等国内知名教授以及一批教学科研成绩显著的中青年教师。

报考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也是全国师范院校中的佼佼者,拥有很丰富的专业设置以及较强的师资队伍,华师大也是一所学术研究型的大学,在教育专业方面,尤其是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它在强调理论研究之余,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与北京师范大学的风格略有不同。

关于“普通学校好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的案例研究的参考文献”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jyan/202507-6623.html

(7)
hzjyqz的头像hzjyqz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zjyqz的头像
    hzjyqz 2025年07月24日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 hzjyqz
    hzjyqz 2025年07月2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普通学校好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的案例研究的参考文献”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普通学校好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的案例研究的参考文献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

  • hzjyqz
    用户072401 2025年07月24日

    文章不错《普通学校好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的案例研究的参考文献》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