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河南科技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怎么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河南科技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怎么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河南科技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还可以。
河南科技学院(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河南省教育厅主管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河南省博士学位授权重点立项培育单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高校,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单位,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2021亩,校舍面积64万平方米,开设9大学科门类,拥有20个教学学院,70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等15个,河南省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等38个。
历史沿革:
1939年12月,中国***早期创建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1947年3月,成为北方大学农学院。1948年8月,成为华北大学农学院。1949年1月,成为华北大学农学院长治分院。1949年8月,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创建。1949年9月,成为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1951年,平原省立农业学校、北京农业大学长治分校合并升格为平原农学院。
1951年7月,平原农学院参与多个院校的合并:部分并入河北农学院,发展为现河北农业大学;部分参与合并升格为河南农学院,发展为现河南农业大学;部分合并升格为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后发展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现参与合并组建中国农业大学;森林系参与合并升格为北京林学院,现发展为北京林学院。
1953年1月,平原农学院改建为百泉农业学校,郑州林校、洛阳农校、郑州农校、陕州棉校并入百泉农业学校。河南科技学院1957年,百泉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改建为郑州畜牧兽医学校,后发展为郑州畜牧兽医专科学校、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1958年9月,百泉农业学校升格为百泉农学院,百泉农业学校撤消。
1959年,百泉农学院更名为新乡专区农学院,9月,新乡专区农学院改建百泉农业专科学校。1962年,郑州水利专科学校(部分)并入百泉农业专科学校。1987年2月,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4年5月,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2020年11月,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1949年中国成立,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河南科技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39年12月?中国***早期创建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之后经过多次变迁。
1951年升格为平原农学院;
期间再次经过多次拆分、合并,
1958年9月,改称?百泉农学院;
1959年,百泉农学院更名为新乡专区农学院,9月,新乡专区农学院改建百泉农业专科学校;
1987年2月,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当年河南省为数不多的本科院校)。
2004年5月,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不考虑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农学院,到1987年2月已经是现在所说的二本院校了,由于当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所以国家对该校的定位是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师资。虽然河南科技学院是河南省15所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之一,但是作为三十多年的老本科院校,总体而言发展相对缓慢,需要奋起直追。
河南科技学院学科建设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A类特色学科,1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省级重点二级学科(2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数学。
省A类特色学科(1个):作物学 。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作物学、兽医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畜牧学、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化学、系统科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兽医、风景园林、艺术、体育、教育、机械工程、农业推广 。
河南科技学院___百度百科
师资力量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63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1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2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4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20余人,双聘院士、中原学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级特聘教授24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1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98人。聘请70余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 [1]?
双聘院士(6人):张新友(中国工程院院士) [7]? 、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 [8]? 、陈焕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9]? 、吴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10]? 、喻树迅(中国工程院院士) [11]?
中原学者(1人):茹振钢 [12]?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李成伟 [13]?
全国模范教师(1人):茹振钢 [14]?
全国优秀教师(2人):胡建和 [15]? 、王清连 [16]?
省级教学名师(3人):李敬玺、郭运瑞、吴国梁 [17]?
省级教学团队(6个):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团队(2007年) [18]? 、动物疫病防控教学团队(2009年) [19]?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教学团队(2011年) [20]?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2012年) [21]? 、农科基础化学教学团队(2013年) [22]? 、饲料科学教学团队(2015年) [23]?
河南科技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A类特色学科,1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4]?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25]?
省级重点二级学科(2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数学 [25]?
省A类特色学科(1个):作物学 [26]?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作物学、兽医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畜牧学、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化学、系统科学 [24] [27]?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兽医、风景园林、艺术、体育、教育、机械工程、农业推广 [24] [28]?
河南科技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6个省级精品课程。 [17] [26]?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河南中原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市场营销学科教学法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
省级特色专业(13个):农学、园艺、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市场营销、机电技术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植物保护 、园林、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国际经济与贸易 [17]?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生物学、食品科学、动物医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园林学、经济管理 [17]?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生物与发酵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29]?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高等数学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个):数学欣赏
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个):基因工程 、肉品工艺学、动物微生物学
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个):中学生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现代教育技术、数学学科教学法、动物医学学科教学法、化学教学法
省级精品课程(16个):遗传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高等数学、管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动物病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公共关系学、基因工程、肉品加工工艺学、蔬菜栽培学、动物免疫学、心理学、微生物学 [17]?
教学成果
截至2019年7月,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9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鉴定。 [30]?
获奖等级
获奖项目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双岗实习:职教师资双技能培养新模式
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人才能力资本与高校发展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教学观念问题研究
地方高等学校定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涉农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学科—专业—基地—公司—农户”教学载体培养创新型人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优化与方式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河南省中小学为例
高等学校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地方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与实践
种植类专业基础课试验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与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
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专升本教育中专科与本科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园林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阳光教育运动下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高中新课改下普通高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地方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教育类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研究与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监护一体化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资源嵌入式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职教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EAP教学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双导师制”的中学英语教师教育力职前和职后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新时期师范生师德教育探索与实践
河南省教学成果鉴定
地方性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及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
当代大学生职业辅导体系的实证研究
大众教育环境下的综合性本科院校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班级活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写作思维教学“四步法”研究
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新型校企合作:动物生产类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网络建设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本科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创新背景下高校种植类专业实验课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新形势下农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果蔬食品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成人高等数学实例教学法的研究
动物医学专业融教学、科研、科技服务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构建及培训体系研究
农学学科硕土研究生培养联盟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院校“两翼四驱”生产实习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能力导向”的园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校产“双向互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农业背景下卓越农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本科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30]?
河南科技学院学校荣誉
2014年12月,河南科技学院获“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31]?
洛阳校友捐赠
2018年4月,河南科技学院获“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 [32]?
2019年4月,河南科技学院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杰出贡献单位”。 [33]?
2020年1月,河南科技学院新媒体工作室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34]?
河南科技学院学术研究
编辑
河南科技学院科研机构
据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建有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1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4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7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1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8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2个厅级科研创新团队。 [35]?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1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蜜蜂)新乡综合试验站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现代生物育种河南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棉麦分子生态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智能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物基因组编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河南省棉花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7个):畜禽智能化清洁生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棉花基因工程育种与有害生物防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粮食资源深度利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农业物联网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功能吸附分离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农作物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园艺植物资源利用与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河南省动物病毒病防控与免疫检测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棉花遗传改良与害虫防治院士工作站 [35]?
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个):作物栽培生理实验室、作物分子育种实验室 [36]?
省级科研创新团队(8个):河南省棉花育种与分子生物学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动物病毒病防控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精密加工与特种制造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农产品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小麦高光效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功能性吸附分离材料研究及产业化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优异园艺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农业数学模型分析与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 [37]?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8个):动物病毒致病及免疫机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作物分子遗传育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南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农产品深加工及质量控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动物病源和新兽药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食品质量与安全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昆虫分类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畜禽疫病防控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教育与区域经济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新乡市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百农207小麦育种研发团队、智能农业与生产过程控制团队、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创新团队 [38]?
河南科技学院科研成果
据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3629项,获科技成果奖154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39]?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1] [40]?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奖项等级
获奖年份
矮抗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选育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13年 [39] ?
生猪主要违禁药物残留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8年 [40] ?
小麦品种“百农3217”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1985年 [1] ?
优质蜂产品安全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2017年 [41] ?
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
成果名称
申报人
获奖等级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旧词新义研究 宋培杰 特等奖
知识经济时代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研究 高佳 一等奖
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程建锋 一等奖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背后逻辑的历史探寻 冯丽 二等奖
河南长篇小说(1949—1999)研究 张东旭 二等奖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研究 冯小燕 三等奖
中国与比利时合办企业的创新研究:秦皇岛耀华玻璃公司(1921-1936) 方强 三等奖 [42] ?
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成果奖名单
获奖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获奖等级
畜禽健康养殖环境智能化监控平台构建及应用 刘艳昌,左现刚,张志霞,李国厚,蔡磊,侯志松,赵明富,余周,杨献峰,李琳芳,赵欣 河南科技学院 一等奖
发酵面制品复合抗老化剂及其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曾洁,高海燕,孙俊良,何承云,李光磊,李云波,河鸿举,苏同超,娄文娟,贾甜,张瑞瑶,宋孟迪,曹蒙,姜继凯,孟可心 河南科技学院 一等奖
锂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关键性技术及其应用 许光日,杨理,李元超,赵二庆,马晶晶,李晓波,范淑敏 河南科技学院 一等奖
食用菌凝胶食品开发及加工废液综合利用技术 李波,芦菲,杨伟,聂远洋,何承云,李云波,张兆沛,徐贵华,周浩宇,高海燕,屈晓清,周海旭,苏晓,刘英伟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新乡市赟丰菌业有限公司 一等奖
高效健康环保型猪杂粕饲料产业化关键技术 刘长忠,姜金庆,贺永惠,刘本国,陈金永,崔艳红,刘兴友,梁晓晓,王泽政,陈福水,韩庆功,何云,王元元,王永强,吴世秀 河南科技学院,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广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好运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市酵守康饲料有限公司 一等奖
鸡内源性限制因子对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调控及应用 余燕,马金友,张艳红,孙瑞,段佩玲,徐之勇,王秋霞,欧长波,刘婷宇 河南科技学院 一等奖
高产稳产早熟广适国审棉花新品种百棉1号、百棉985选育及应用 王清连,张志勇,张金宝,李成奇,张新,刘孝峰,余学科,刘桂珍,晁毛妮,张宝红,董娜,孙润润,胡根海,付远志,薛惠云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种子管理站 一等奖
高益生活性蝙蝠蛾拟青霉胞外多糖发酵关键技术及应用特性研究 武忠伟,黄玲,王正荣,张朝辉,宋琳琳,李志刚,李林波,王宝石 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市大明饮品有限公司,新乡市天界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等奖
葡萄耐寒性鉴定与杂交授粉技术 李桂荣,朱自果,余义和,张少伟,赵瑞芳,扈岩松,李红波,刘遵春 河南科技学院 二等奖
鸡场主要病原微生物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徐彦召,张守平,杭柏林,王青,朱惠丽,李春艳,柳东阳,刘保国,秦保亮,王永强,张慧辉,杨雪峰,胡建和,董海广,高冬冬 河南科技学院 二等奖
鸟苷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监测工艺优化 杨天佑,田静,单长卷,常景玲,张志宏,李林波,王宝石,张蕾,付庆云 河南科技学院 二等奖 [43] ?
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调研课题联获奖清单
调研题目
获奖编号
主持人
获奖等级
智能网络冲击下个人信息传播安全性问题研究 SKL-2018-687 徐涛 一等奖
健全河南新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问题研究 SKL -2018-3830 董亚辉 一等奖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研究 SKL-2018-297 陈佳 二等奖 [44] ?
河南科技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图书馆有中外文藏书总量约371万册(种),其中纸质图书143万余册,电子图书约228万种;纸质报刊1577种;中外文数据库48个。 [45]?
图书馆正门 [45]
学术期刊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科技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截至2012年6月,有《河南科技学院学报》和《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两刊。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分别出版社会科学版和职业教育版。社会科学版主要刊登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德育、文学、艺术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职业教育版主要刊登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高等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与经济、农村职教、成人教育与培训、思想道德建设、职教史研究、比较职教、职业指导、课程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文章,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维普网、万方数据库收录,被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系Caj-cd规范获奖期刊。 [46]?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主要刊登农学、植保、食品、园艺、畜牧、兽医、机械、电子、通信、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未曾发表过的论文,被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收录,被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馆藏,系Caj-cd规范获奖期刊。 [47-48]?
河南科技学院合作交流
编辑
截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学院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荷兰、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乌克兰等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学校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赴外交流等模式。
学校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举办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教育学等3个本科课程合作项目。2018年,学校申报了人力资源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环境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物联网工程、生物技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前教育等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
学校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开展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成立了“中乌国河南科技学院-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国际联合研究生院”,截至2018年12月,已有74名师生赴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2018年6月,学校依托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课程合作项目,选派了3个合作专业20名学生赴南澳大学参加了体验周活动;学校与马拉西亚博特拉大学开展了1学期的交换生项目,截至2018年12月,派出35名学生;2018年6月,学校依托与印度尼西亚泗水大学合作的“中国-印尼跨文化科研合作项目”,派出12名学生赴泗水大学交流。 [49]?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河南科技学院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合作举办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50]?
1、中国发射首枚人造卫星
1970年4月1日21时35分,卫星发射时刻终于到来了。“东方红一号”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中离开了发射台。
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
1970年4月25日18点,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439公里。
远地点高度2384公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夹角68.5度,绕地球一圈114分钟。卫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律播送“东方红”乐曲。
2、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
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及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
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嫦娥一号卫星升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开长度18米,预设寿命为1年。
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4、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
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也被称为“天眼”,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启用。FAST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成为中国和世界天文学研究的“利器”。
5、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在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关于“河南科技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怎么样”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jyan/202508-1083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河南科技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怎么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河南科技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怎么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文章不错《河南科技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怎么样》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