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带格字的成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带格字的成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自成一格 〖解释〗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有耻且格 谓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训格之言 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形禁势格 见“形格势禁”。
形格势禁 格:阻碍;禁:制止。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
仙风道格 犹言仙风道骨。
三等九格 犹三六九等。
聊备一格 姑且算是具备这一格式。表示暂且有以充数的意思。
降格以求 降低标准去寻求。
扞格不入 扞:绝;格:坚硬;扞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钩辀格磔 鹧鸪的叫声。
格于成例 〖解释〗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格物致知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物穷理 穷究事物的道理。
格杀勿论 格:打;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格杀无论 见“格杀勿论”。
格杀弗论 见“格杀勿论”。
格杀不论 格:打;格杀:打死;不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格古通今 穷究古代,通晓当代。谓学富识广。
格格不吐 谓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格格不入 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格格不纳 谓难以接受。
格高意远 谓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格不相入 犹言格格不入。
不名一格 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不拘一格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规格,标准。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标准
别开一格 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别具一格 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别创一格 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格致 格局 格物致知 格外 格调 格物 格言 格格不入 格格 格式 格磔 格物穷理 格调说 格纳库 格律 格竹 格致家 格尚 格杀 格度 格斗 格力 格心 格韵 格杀勿论 格思 格天 格非 格色 格涩 格令 格桑花 格律诗 格子 格泽 格五 格正 格老子 格兰 格业 格知 格命 格西 格人 格诗 格古通今 格制 格量 格登 格勒 格天彻地 格拒 格萨尔王传 格虏 格林尼治时间 格尔尼卡 格是 格来 格扇 格陵兰 格文 格目 格铮铮 格轨 格样 格物大馆 格赋 格尺 格于成例 格林尼治天文台 格论 格兰姆 格格驳驳 格里历 格套 格战 格吧格吧 格种 格奸 格法
格喳 格号 格笔 格愣 格除 格蚤 格列佛游记 格林纳达 格格不纳 格物院 格拉 格敕 格条 格凛凛 格保 格吱 格佞 格日 格末 格抖抖 格苗 格候 格孽 格击 格化 格纳 格王 格绷格绷 格训 格崩 格楞楞 格阂 格簺 格档 格仆 格巴巴 格什文 格格不吐 格不住 格布 格览 格检 格得 格准 格支支 格别 格塞 格棱 格饵 格的 格不相入 格术 格针 格磴儿 格掷 格迕 格评 格林尼治 格登登 格面 格谟 格敌 格手 格祀 格班 格碍 格地地 格斩 格沮 格限 格支格支 格议 格榻 格状 格例 格校 格高意远 格范 格杀无论 格致会
格式塔心理学 格杀弗论 格杀不论 格鲁吉亚人 格眼 格鲁吉亚
人格 别具一格 性格 风格 不拘一格 品格 严格 定格 规格 资格 独具一格 格格 扞格 标格 破格 价格 合格 卷帘格 有耻且格 摄提格 出格 体格 偏执性人格 高格 润格 元和格 聊备一格 窗格 雪格 捍格 朗格 不名一格 九宫格 雅格 姿格 气格 感格 调拨价格 创格 及格 尔格 超格 常格 失格 笔格 骨格 拗句格 宾格 老格 梅格 赏格 留司格 讳饰格 柞格 昨儿格 捌格 叶子格 恒格 变态人格 根格 耻格 正格 优格 彩选格 修辞格 降格 敕格 来格 挛格 表格 黄伞格 玉格 秀格 韵格 物格 文格 双重人格 真格 典型性格 升格
禁脔格 晶格 逸格 别创一格 自成一格 天格 杰格 入格 意格 网格 悬格 多重人格 丰格 志格 三等九格 立格 辞格 关格 诗格 简格 葫芦格 清格 凡格 两重人格 簪花格 复格 金叶子格 仙风道格 别开一格 小性格 妙格 尸格 屏风格 字格 新格 变格 拗格 丽格 四格 久格 炮格 成格 国格 废格 魏司格 顶格 十字格 才格 本格 中格 布拉格 共产主义风格 木格 几格 跌宕格 逾格 骰子选格 九射格 眼格 循资格 辘轳格 空格 化格 偏格 平格 条格 杜格 鉴格 拆字格 语格 音格 砚格 延格 沮格 耐格 嵌字格 僧格 方格 画格 战格
冷格 鹤格 地格 登格 衣格 准格 枝格 刚格 摆老资格 方司格 勋格 停年格 不及格 台格 棋格 磔格 拉法格 书格 峻格 庸格 手格 盘格 架架格格 仿格 腾格 炼格 律格 铨格 老资格 出厂价格 松格 募格 咭咭格格 募征格 不格 进退格 固定价格 小格 鹿卢格 旧格 缚格 科格 铨试格 调格 仙格 别格 不变价格 令格 交格 不了格 够格 饭格 形禁势格 影格 彝格 柅格 越格 考格 着格 吱吱格格 检格 骰子格 无资格 寄禄格 局格 摆格 阻格 选格 榜格 极格 比较价格 死格 揆格 句格 词格 笓篱战格 削格 俗格 淈没格 保护价格
应格 寝格 科目资格 枕格 筠垫格 壅格 充格 躯格 做格 架格 抯格 中书格 杖格 逆格 拒格 公格 斗格 食格 违格 旁格 挠格 诏格 出入格 机格 筠梢格 迁格 破损格 赦格 摽格 呵格 填格 拥格 篣格 笓格
格五是什么意思?
中国跳棋1880年在英国创立,很快地分散到全球。原本的游戏在16乘16棋盘进行,但由于显示有限即支持8乘8以及10乘10棋盘。两个变体有相同的规则(除了一条关于走出己方的角)。
开局时双方的区被棋子填满:
目标为将所有己方的棋子跳到对角,此棋手为胜。
棋子既可以向相邻的空格移动一格,也可以跳过相邻的棋子(己方,对方皆可),落在该棋子前面的一格。每步骤走一子。
玩家可以在一次走棋中跳多步,下面有跳棋前后的(白棋跳过一只白棋及两只黑棋):
既然跳棋可选,棋手跳多棋步骤中可以随意停止跳棋,即按提交t钮为走完步。 在春秋战国之际,除六博、围棋以外,人们创造出一种名叫“格五”的棋戏。格五与六博的区别在于六博是掷“著”或“琼”行棋,而格五则采用一种特殊的用具—簇(sai,通塞字),所以又称为“塞戏”。格五的行棋方式,类似如今的跳棋,可以说格五是古代的跳棋游戏。
玩格五时,先掷簺,掷出塞、白、黑可按数行棋,掷到五,则停止行棋。至于如何行棋方式,类似今天的跳棋。格五或塞戏到南北朝时有所变化,棋子变为黑白各五枚。《南齐书》中说:沈文季“尤善簺及弹棋,簺用五子。”。到唐宋时,称“格五“为“蹙 融”这种游戏一直流传到明清。清朝人翟灏《通俗编》卷三十一《格五》条说:“今儿童以黑白棋子各五,共行中道,一移一步,遇敌则跳越,以先抵敌境为胜,即此(格五)。”可见,格五的行棋方式与跳棋相似,所以说格五或塞戏是中国古代的跳棋游戏,对后世跳棋游戏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
根据前人的记载,簺是一个六面体,除去两面各有一个尖头以外,还剩有四面。这四面之上是:第一面刻一画,叫塞;第二面刻二画,叫白;第三面刻三画,叫黑;第四面不刻,叫五。
塞、白、黑代表赢,五代表输。这种四面刻采的“簺”,起着骰子的作用。明清时流行升官图游戏,使用一种骰子,也是四面,其中“德”、“才”、“功”三面表示赢,“赃”代表输。清人郭庆藩讲塞戏不用琼,是指不用那种14或18面的“琼”。 行棋规则
对局开始的时候,由执白棋的一方先走,以后双方轮流走棋。直到棋局结束为止。
(一)兵的走法和吃子规则:
1、兵每次只能向前方斜走一格至下一排的一个空格。兵移动时,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2、当己方的一只兵,在它所处的斜线上遇到对方的一只与它相邻的棋子时,如果对方的这只棋子后面是个空格,则己方的兵必须跳过对方的这只棋子,并占据这个空格,同时把对方的这只棋子必须立即从棋盘上拿走,这就是兵的吃子过程。兵可以向前方也可以向后方吃掉对方的棋子。
3.兵在吃子的过程中,当它遇到对方另一只与它相邻的棋子,并且对方的这只棋子后面也是个空格,那么这只兵必须再次跳过第二只,第三只以及更多可被吃掉的棋子,最终占据到最后被吃掉的棋子后面的那个空格子。被吃掉的棋子按照吃子上升或下降的顺序逐个依次从棋盘上拿走。
兵在连续吃子的过程中,允许多次跳跃同一个空格,但禁止第二次跳跃对方的同一个棋子。 也在连续吃子的过程中,禁止跳跃己方的棋子。
(二)王的走法和吃子规则:
1、当一个兵走到并停在对方底线上的任何一个升变格内时,它将升变为王,并在这只兵的上面叠上另一只同样颜色(即同一方)的兵来表示。王可以在它所在的斜线上,向前方和向后方移动任意格数的距离。
2、当己方的一只王在相同的斜线上遇到对方的一只与它相邻或不相邻的棋子时,如果对方的这只棋子后面有一个或多个空格,那么这只王必须跳过对方的这只棋子并占据它后面的任意一个空格,同时对方的这只棋子必须立即从棋盘上拿走。这就是王的吃子过程。王可以向前方也可以向后方吃掉对方的棋子。
3、王在吃子的过程中,在相同的斜线或与它垂直的另一条斜线上遇到对方的另一只与它相邻或不相邻的棋子时,如果对方的这只棋子后面有一个或多个空格,那么这只王棋必须跳过对方的第二只棋子,第三只以及更多可被吃掉的棋子,最终占据到与最后被吃掉的棋子同一条斜线上后面任意的一个空格,被吃掉的棋子按照吃子上升或下降的顺序逐个依次从棋盘上拿走。这就是王连续吃子的整个过程。
王在连续吃子的过程中,允许多次跳跃同一个空格,但禁止第二次跳跃对方的同一个棋子。也在连续吃子的过程中,禁止跳跃己方的棋子。
(三)必吃规则
王与兵有跳吃对方棋子的机会时,不管对自己是否有利,规则要求必须选择吃掉对方棋子的着法。
俄罗斯跳棋图1
(四)自选规则
王与兵在跳吃对方的棋子时,如果棋盘上出现一种以上的吃子路线的话,吃子方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任何一种吃子的路线。
白方可以选择1.h6:f8:d6:b4的吃子路线,也可以选择1.h6:f4的吃子路线,也可以选择1.h4:f6的吃子路线。俄罗斯跳棋规则允许这种多种选择,即自选规则。
(五)升变规则
当一个兵走到并停在对方底线上的任何一个升变格内时,它将必须升变为王。
当一个兵只能路过在对方底线上的任何一个升变格,而不能停留在哪个升变格内时,也可以而且必须升变为王。并且继续吃下去的时候,必须根据王棋的走法来跳。
白方必须选择1.h2:f4:h6:f8:b4:e1的吃子路线,而且从f8到b4再到e1的吃子走法是王棋走法。俄罗斯跳棋的这一规则与国际跳棋不同。
胜负与和
(一)胜与负:战胜对手的一方为胜方,对手则为负方;负棋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所有的棋子都被对方吃掉;
2、残留在棋盘上的棋子,被对方封锁住,轮到己方走棋时,无合乎棋规的棋可走;
3、自己主动认输;
4、超时被判负;
5、因严重违犯比赛规则,被裁判员判作负棋;
(二)和局:当谁也无法战胜对方时,对局结果为和局。和局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双方同意和局;
2、相同局面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而且每次都轮到同一方走棋,对局结果应该作为和局。
3、局面符合以下的和棋规定:
(1)在连续30个回合中,双方没有吃掉任何一枚棋子,对局结果应该作为和局。
(2)在棋盘上出现一方拥有三王对对方单王的局面后,强方在18步以内,未能吃掉对方的单王时,对局结果应该作为和局。 棋盘与棋子
1、棋盘
棋盘是由深浅两色间隔排列的一百个小方格组成的正方形,(即:10小方格X10小方格)深色的小方格里都有阿拉伯数字的号码叫做棋位,号码是作为棋局记录使用的。
2、棋子
棋子是圆柱形的,黑白棋子各二十枚,棋子表面上有螺纹,这种棋子叫“兵”把兵翻过来(或两兵叠起来)就是“王”(兵跳到对方的底线升变为“王”或称为王棋)
3、棋子的原始摆放位置
行棋前,把棋盘摆在对弈者中间,双方面对棋盘的左下角是黑格,黑兵摆在1至20的棋位上,白兵摆在31至50的棋位上,对局开始执白棋者先行。
棋子走法
所有棋子均在黑格子中行走
1、兵的走法
兵的走法是:只能向前斜走一格,不能后退(见图)。
2、兵的跳吃
兵的跳吃是:黑白两枚棋子紧连在一条斜线上,如轮到某一方行棋时,对方棋子的前后正好有一空棋位能跳过对方的棋子,那么就可以跳过对方的棋子把被跳过的棋子吃掉,并从棋盘上取下(见图)。
3、兵的连跳
兵的连跳是跳过对方的棋子以后,又遇上可以跳过的棋子,那么就可以连续跳过去,把被跳过的棋子吃掉,并且从棋盘上一次取下(见下图)。兵的走法是不能后退,但是遇到跳吃或连续跳时,可以退跳或吃子。
4、兵的升变
对局开始前双方在棋盘上摆的棋子都是兵,兵在对局过程中,走到或跳到对方底线停下(中途经过不可以),即可升变为“王”刚升变的王要到下一步才能享有王的走法的权利。
5、王的走法
王的走法是:王在其位于任何一条斜线上均可进退,并且不限格数。(类似国际象棋的象的走法)
6、王的跳吃
王的跳吃是王与对方棋子遇在同一斜线上,不管相距有几个棋位,对方棋子的前后只要有空棋位,那么王棋就可以跳过去吃掉对方的棋子,而且跳吃时要跳过的对方棋子前后面的那一个空位里。
7、王的连跳
王的连跳与兵连跳的情况基本上相同,只是不限距离。
吃子规定
1、有吃必吃
凡有跳吃或连跳机会时,不管对自己是否有利都必须连续跳吃或跳过,尤其是王。如果有连跳的局面,必须将对方所有的棋子跳完,直到无可再跳时才能停下。
2、吃多数棋子(必须吃多不能吃少)
如果有两条路线或2枚棋子都能吃对方的棋子,那么不管是否对自己有利,必须吃多的棋子。例如:同时在两条路线上可以吃对方的棋子,一条路线上能吃3枚棋子,另一条路线上能吃2枚棋子,必须先跳吃3枚棋子(的线路)。按规则要求:黑方必须吃多数的棋子,轮到白方走则吃掉黑方的4枚棋子而最后获胜。
3、土耳其打击
在连跳时,王或兵都必须将对方所有可能跳过的棋子跳完以后,才可以将对方被跳过的棋子从棋盘上一次性取下。一着棋连跳中即不允许跳一枚(棋子)取一枚(棋子),也不允许重复地两次跳过对方的同一枚棋子。利用这条规定形成的吃子方法叫做土耳其打击。
棋局结束
1、所有的棋子都被对方吃掉为负棋。
2、残留在棋盘上的棋子,被对方封锁,无子可动为负棋。
3、棋局进行到最后无任何可能战胜对方时为和棋。对局双方最终目的是击败对方,取得胜利。
“格五”是一种两人对奕的游戏,在两汉至南齐的史书中都出现过,历史上前汉的吾丘寿王,后汉的梁冀,南齐的沈文季都善于这种游戏。《汉书》中最早出现,颜师古的注是现存的文献中最早解释这一游戏的。我们先来看看这一条记录:
《汉书》卷64《吾丘寿王传》:“吾丘寿王以善格五召待诏。”颜师古(581-645)的注文写道:
“苏林曰:‘博之类,不用箭,但行枭散。’孟康曰:‘格音各,行伍相各,故言各。’刘徳曰:‘格五,棋行。《簺法》曰:簺、白、乘、五,至五,格不得行,故云格五。’师古曰:‘即今戏之簺也,音先代反。’”
《后汉书》卷34《梁冀传》:“冀字伯卓……性嗜酒,能挽满、弹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又好臂鹰走狗,骋马斗鸡。”唐章怀太子李贤(654-684)的注文说:
“《前书》吾丘寿王善格五。《音义》云:‘簺也,音苏代反。’《说文》曰:‘簺,行棋相塞谓之簺。’ 鲍宏《簺经》曰:‘簺有四采,塞、白、乘、五是也。至五即格,不得行,故谓之格五。”
另外,《南齐书》卷44也有沈文季善格五的记载:“文季虽不学,发言必有辞采,当世称其应对。尤善簺及弹棋。簺用五子。”
从以上的引文看,“格五”又叫做“簺”,在两汉至南北朝是一种著名的游戏,甚至有《簺法》、《簺经》等关于它的专门著作。颜师古和李贤都是初唐人,他们分别注《汉书》和《后汉书》,依据的大约是相同的书籍。从他们的注文看,“格五”这一游戏的精要之处是“行棋相塞”,使对方“格不得行”,所以称作“格五”。颜师古说“今戏之簺也”,大约唐朝初期或稍前,游戏以“簺”的名称流传,所以后来知道“格五”的人就少了。。
“格五”或“簺”唐以后肯定又有变化,它的具体下法,后代就不甚了了,所以不少学者就纷纷做出考证。关于“格五”的考证条目,见于宋初杨侃的《两汉博闻》、稍后黄朝英的《靖康缃素杂记》,以及著名的《说郛》、《玉芝堂谈荟》、《通雅》等很多书籍。这些书除了引《汉书》、《后汉书》的注文之外,还将“格五”和另一种叫做“蹙融”的游戏联系起来,认为宋时的“蹙融”就是古时的“格五”。但游戏到底该写作“蹙融”还是写作“蹙戎”,则又有争论。从这点看,“蹙融”或“蹙戎”是唐宋时的口语,而它是不是就是古时的“格五”,则很难说。
《靖康缃素杂记》说:“世俗有蹙融之戏,谓以奕局取一道,人各行五棋,即所谓格五也。”《梦溪笔谈》则说:“蹙融或谓之蹙戎,《汉书》谓之格五,虽止用数棋,共行一道,亦有能否。徐徳占善移,遂至无敌。其法已常欲有余裕而致敌人于险。虽知其术止如是,然卒莫能胜之。”两种书都说“蹙融”就是“格五”,但是没有说出任何证据。这种说法被后来各种“考证”所采用,我则是很有些怀疑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贬误》一条写道:
“小戏中于奕局一枰,各布五子,角迟速,名‘蹙融’。予因读《坐右方》,谓之‘蹙戎’。”
《酉阳杂俎》的这一条目暗示了两点。第一,段成式虽然说‘蹙融’应该写作‘蹙戎’,自己却没有说它是古时的“格五”。从“贬误”的写作动机看,不那样说,就说明段不认为“蹙戎”和“格五”是同一种游戏。第二,从游戏的着法看,“格五”则是“行棋相塞”,是偏着于“格”、“塞”,让别人动弹不得的游戏,而“蹙戎”则注重于让自己的棋子尽快到达目的地。所以,我很怀疑黄朝英和沈括的说法。依我看,“蹙戎”或许与“格五”有相似之处,甚至是从“格五”发展而来,但它不是“格五”。可以断言,至迟至宋朝,“格五”的名称之存在于当时的古籍之中,现实中已然没有它了。另外,“格五”用的是五个棋子,但“蹙戎”的棋子数有说五个,有说六个的(引文从略),也说明它们不是同一种游戏。
相似地,《事物原始》说:“格五,即今之挨三顶五擦七呆八之棋也。”也只能理解为“今之挨三顶五擦七呆八之棋”是从“格五”发展或变化而来,而不是“格五”游戏本身。当代有专家说“格五”经千年的发展变化,成了今天的跳棋,这虽然没有文献的“硬”证据,但从相似性看,倒也是合理的结论。
综上所论,我们想说的是:“格五”是一种古老的游戏,千把年以来已不见了。进一步说,这个名称,老百姓和一般的学者们很久以来都不知道了。自然而得的推论是:口语中与“格五”有关的词汇,因为大众对“格五”的陌生而成了“没有来历”的词了。
闽南话中有“格五空”、“格五人”一类的词汇,指的是“好与他人‘抬杠’,‘过不去’”,或者是“思维、言谈、行动(故意)不循常理”的个性。这些词,便是来源于“格五”这种游戏。“格骨”,以及语音讹变而来的“假骨”,自然也是由此游戏而来。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有好几个理由:
第一,“格五”是以“格”、“塞”他人为要义的,正与“格五空”等的表现相同,所以说二者读音相同,意义相通,是毫无疑问的。
第二,北京话中的“格塞”,南京话中的“格古”(读为ga2 gu2),意思虽然还稍有不同,却在读音上和意义上与“格骨”有绝对肯定的联系。我们讨论过,“格五”一词久不为大众所知,但用它表示为人、个性,则古已有之,所以各种方言中应该有它的痕迹。北京的“格塞”,南京的“格古”,就是这种痕迹的体现。它们的存在,一方面是古人已用“格五”形容人的个性的旁证,另一方面,也是“格五空”、“格骨”等来源于“格五”的旁证。
第三,杂剧《陈州粜米》中有人物“张撇古”,《乌盆记》中有人物“张别古”。这“撇古”、“别古”,其中的“别”和“撇”,都是“格”、“塞”的意思,它们的词意,又与(南京话的)“格古”(为人不循常理,不易相处)相同。因此,它们是“格古”在元杂剧中的写法。“撇古”和“别古”是“格古”在古人通俗文字中的体现。这证明古人口语用“格五”状人,也证明“格五”不为人所知以后,词的写法之易变和多变。
闽南话的“格骨”中的“骨”字,有两种可能的来历。第一种是它只是“五”字的音讹――“五”与“骨”韵母相同而声母相近。另一种可能性是“格五”的棋子多用动物骨做成,所以“格五”也称作“格骨”――这也很可能,“牌九”叫做“骨牌”,古时麻将也多用骨头来做。但无论如何,它是“格五”一词和变形,则应该没有疑问。
关于“带格字的成语”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yule/202507-487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带格字的成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带格字的成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自成一格 〖解释〗指形成自...
文章不错《带格字的成语》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