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一览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分别在哪个馆

网上有关“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一览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分别在哪个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一览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分别在哪个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一览

1、唐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简介:

落霞式,面朱红色漆,背褐色漆下露出朱色漆。贝壳徽。长方形龙池凤沼。清九疑山人杨宗稷重修。琴面冰裂断纹和小流水断隐约可见,琴背均冰裂断纹和小流水断纹。龙池两侧有杨宗稷行书鉴定题刻。腹内刻正楷"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

2、元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简介:

全器作舟形,有仓棚和艄棚,船舷两侧置有栏杆,仓内塑有人物,为男女二人席地而坐呈交谈状。仓棚沿左边搁油以木浆,棚顶落有一笠帽,左边一着蓑衣艄公作取笠帽状。器身内外施釉,色青绿亮泽,底无釉露火石红胎,舟首处留有一小孔,注水之用。

3、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

简介:

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留有台痕。下端有取料时形成的凹缺。琮体四面由中间的直槽一分为二,又由横槽分为两节,每节再分上下两个组成部分。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图像,共八个,用浅浮雕和细线刻两种技法雕琢而成。在分为两节作角尺形的长方形凸面上,以转角为中轴线向两侧展开,每两节琢刻一组简化的象征性的神人兽面纹图案,四角相同,左右对称。这一种人与兽的组合图是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的基本特征。另外,在兽面纹的两侧各雕刻一鸟纹,鸟的头、翼、身均变形夸张。整体纹饰中大量填充卷云纹、直线、弧线,刻画及其繁缛细致。

4、五代十国吴越国鎏金纯银阿育王塔

简介:

由塔座、塔身、山花蕉叶、塔刹等组成,每个部分捶揲成型,整体接合。塔座方形,下有底板,每侧以_门、小佛像相间装饰。塔身方形,四面镂刻佛本生故事,每面一个,分别为萨_太子舍身饲虎本生、尸毗王割肉贸鸽本生、快目王舍眼本生及月光王施首本生,外表鎏金,四角各有一只大鹏金翅鸟。塔身的最上层用忍冬及兽面纹作装饰。从塔身镂空处可见里面盛装金质容器(金棺),记载中的"佛螺髻发"应供奉其中,由于塔身没有打开,金棺的形制、大小及内部情况不明。四角的山花蕉叶正面捶揲反映佛祖一生事迹的佛传故事画面共16幅,如无忧树下诞生、尼连河边苦修、鹿野苑里说法等等,背面捶揲佛祖坐禅、说法等形象。塔刹由刹杆、五重相轮和顶部的火焰珠、宝瓶等构成,塔刹的底座装饰十二朵覆莲,五重相轮上饰忍冬、连珠纹,底轮最大,往上渐收。

5、战国越王者旨於_剑

简介:

越王者旨於_剑为铜质,通长52.4厘米,剑体宽阔,中脊起线,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圆盘形剑首,圆茎上有两凸箍,箍饰变形兽面纹,茎绕丝质缠缑。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正面为:_(越)王_(越)王;反面为:者旨於_。字口间镶嵌着薄如蝉翼的绿松石,现有部分脱落,脱落处可见红色粘接材料的痕迹。越王者旨於_剑附有完整的剑鞘,系用两块薄木片粘合而成,外用丝线缠缚加固,再髹以黑漆。

6、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简介:

此图是黄公望在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七十九岁归富春时为无用禅师作,三年而成。此卷为画卷前段。包首题签:"画苑墨皇黄元久富春山居图真迹。烬余残本梅景书屋秘宝乙卯元旦吴湖帆题"行书引首:"富春一角"后学韩。

王同愈画黄公望像,并题:"元高士黄公望像。少举神童博宗群艺善写山水,法篆通隶,乙卯人日后学王同愈录五百名贤图,时年八十五"。沈尹默楷书引首:"元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卷真迹烬余残本。此吴为荆溪氏云起楼所藏之本也,前幅尚有数尺已罹劫灰,其后幅久归清内府,曩岁余与湖帆共饮故宫博物院审查之后得寓目焉,去冬湖帆获此属为题眉,时二十九年元日尹默益志。"前隔水题:"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画苑墨皇大痴第一神品富春山图乙卯元日书句曲题辞于上吴湖帆秘藏"后隔水题:"吾家梅景书屋所藏第一名迹潘静淑记"卷后有收藏者王廷宾题。吴湖帆所摄前后段画连接照片及火烙印示意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末题款照片。吴湖帆抄录沈周.文彭.王_登.周天球.董其昌.邹之麟等人跋。吴湖帆叙述流传经过及题诗。画水墨山水,无题款.作者印章,画卷末接缝处有吴氏骑缝印白文"吴"。

7、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牙雕

简介:

这是一件"蝶形器"的残件,上半部残缺,底端也稍残。正面中间部位以阴线形式雕刻出一幅寓意深奥的图案:中间为一组由五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构成的太阳纹,外圆上端刻出炽烈的火焰状,以象征着太阳的光芒。两侧各有一振翅欲飞的双鸟。作圆眼、钩喙、伸脖昂首相望之态,器的边缘衬托以羽状纹,线条洗练简洁。鸟的眼和太阳纹中心均以圆锥浅钻而成,更富传神色彩。在图像两侧还对钻有6个小圆孔,以便于捆绑或悬挂之用。

8、清金箔贴花花轿(万工轿)

简介:

此轿木质雕花,朱漆铺底饰以金箔贴花,轿上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三种工艺手法进行装饰。轿顶上是锡制的立体形盛开的莲花,轿上雕有250个人物、花鸟虫兽。这顶轿子的结构前后左右对称,雕有24只凤凰,38条龙,54只仙鹤,74只喜鹊,92只狮子和124处石榴百子等。还有一组组圆雕人物,组成的戏曲场景。如《浣纱记》、《天水关》、《铁弓缘》、《水浒传》、《西厢记》、《荆钗记》、《拾玉镯》等。轿子的中段地方还辅以镜片玻璃画,每一幅彩绘画上也都是一个古典名剧片段。此轿子由几百片可拆卸的花板组成,没有特设的轿门。轿子上没有一枚钉子,都用榫卯结构联结。长轿杠二根,朱红漆圆角方杠,通体光素,有双孔。(插杠用),两端阳刻楷书"聚成_大鸿福轿",短轿杠二根,朱红漆,通体光素,圆角长方杠,横连杠一根,两端楔口,中央阳刻填金彩楷书:"大鸿福"。长杠,592厘米,短杠长219厘米

9、战国伎乐铜房屋模型

简介:

平面作长方形,三开间,三进深。南面敞开,无墙、门,立圆形明柱两根。东西两面为长方格透空落地式立壁。北墙仅在中心部位开一小窗。四角攒尖顶,顶心立一八角柱,柱顶塑一大尾鸠,柱身中空,但不与屋顶相通。屋下有四阶。屋顶、后墙及四阶均饰勾连回纹,八角柱各面饰S形勾连云纹。室内跪坐六人,束发裸身。二人双手相交于小腹,应是乐伎;其他四人或作吹笙状,或作抚琴弹拨状,或执槌作击拍鼓状,或执小棍作击筑状,当为乐师。

10、北宋泥塑彩绘观音立像

简介:

高髻华冠,宝缯垂肩.面容端丽,眉目清秀.肩搭石绿色缠枝描金披巾,内着红色菱格纹交领襦衣.袒胸露背,肌肤洁白细腻.项饰璎珞,臂腕着钏,腰束石绿色蜂窝纹描金围裙,下露赭红色锦裙,腰肢微弯呈曲线形.双手纤巧,形体窈窕,婉丽动人.此像为白象塔出土众多彩塑中的精品之一.

2009年,为庆祝建馆80周年,浙江省博物馆面向社会推出“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结合观众投票及专家的评选意见,最终选出上述十件文物,其中,越王者旨於_剑人气最高。

黄公望(1269~1354)

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1]。原姓名陆坚,又名静坚,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一峰道人、大痴道人、井西老人和净墅等。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江苏常熟人。一说浙江平阳人,因他的《山居图》自题落款为“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 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著《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富春大岭图》等传世。黄公望的山水画,很多创作于70岁以后,在富春江畔创作的《富春山居图》,长636.9厘米,高33厘米,用水墨技法描绘中国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在构思时,他跑遍了春江两岸,用六、七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他在创作风格上主张学习前人,并提出见到好山好水就随时写生,不被动绘画创作。 作为地位显赫的富贵文人画家,王原祁更关注纯真的绘画语言,他"为艺术而艺术"的迷狂心态,值得后人学习。

黄公望是元代大画家,年轻时做过地方小官,先是任书吏,后来,大约是45岁左右时,在一个叫做张闾的官僚手下做过椽吏,后因张闾犯了官司,黄公望遭诬陷,蒙冤入狱。出狱后,不再问政事,遂放浪形骸,游走于江湖。一度曾以卖卜为生。后参加了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红尘。由于长期浪迹山川,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为了领略山川的情韵,他居常熟虞山时,经常观察虞山的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得之于心,运之于笔。他的一些山水画素材,就来自于这些山林胜处。他居松江时,观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时终日在山中静坐,废寝忘食。 在他居富春江时,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富春江北有大岭山,公望晚年曾隐居于此,他以大岭山为师,曾画有《富春大岭图》。纸本,水墨,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开始创稿于至正七年(1347年),时断时续,历经数年,至正十年,他83岁,为此图作题时,尚未最后竣稿。此图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坡陀起伏,林峦深秀,笔墨纷披,苍茫简远(见彩图《富春山居图》(部分元)),是黄公望水墨山水画中的杰作。明代邹之麟题跋中,将此图与王羲之《兰亭序》相媲美。 元惠宗至正七年(1437),黄公望准备画一幅富春山全图,此时黄公望已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前后经历三四年的经营,始告完成。此图描写富春江两岸秋景,笔法上取董、巨,又自出新意,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丛树平林多用横点,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整个画面,似融有一种仙风道骨之神韵。这便是《富春山居图》。此图经明沈周、文彭、周天球、董其昌、邹之麟等题记。邹之麟在题跋中称此图“笔端变化鼓舞,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明清许多画家都从《富春山居图》中得到启示,影响深远。清乾隆时此画入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当时社会上摹本有十余种之多。乾隆在见到此本之前,曾得摹本,认为真迹,并在上题了词。真本得到后,反被定为伪品,成为画史上一大笑柄。此图在清代初年为吴正志所得,吴传其子吴洪浴,洪浴爱之如命,临死前曾令家人将其殉之于火,幸被侄子吴真度从火中抢出,但已被烧成两段,因而被后人称之为《剩山图》。现在,此图的主要部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余者藏于浙江博物馆。

关于“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一览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分别在哪个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yule/202507-6845.html

(7)
hzjyqz的头像hzjyqz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zjyqz的头像
    hzjyqz 2025年07月24日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 hzjyqz
    hzjyqz 2025年07月2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一览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分别在哪个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一览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分别在哪个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

  • hzjyqz
    用户072408 2025年07月24日

    文章不错《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一览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分别在哪个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