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人口密度最佳区间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口密度最佳区间值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1——5万人之间算正常。
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建成区人口疏密差距悬殊,人口密度的合理区间,至今仍无权威而又统一的定论。
城市建成区是指城市行政区范围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完备的非农业建设区。较之受土地开发强度、农耕规模等因素制约的城市人口密度,建城区人口密度才是衡量城市繁华度、人口聚集度和经济贡献度的关键指标。
一般把人口的密度分为几个等级:
第一级人口密集区〉100人/平方千米(例如:中国,韩国,日本)。
第二级人口中等区25~100/平方千米(例如:巴西,蒙古)。
第三级人口稀少区1~25/平方千米(例如:蒙古)。
第四级人口极稀区〈1人/平方千米(例如:加拿大,格陵兰)。
也就是100/平方千米算人口密度大。
人口规模的估算方法
城镇人口是指居住于城市、集镇的人口,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城镇人口”的特点所从事的产业为非农业生产性产业(自然经济)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一般认为城镇人口占有率的高低反应出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或城市化水平。
在中国大陆,“城镇人口”自1990年代前后在统计学领域渐渐使用较多的用语,以代替之前非农业人口。在统计上,城镇人口为在城镇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人口。
2021年5月11日,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 。
中国现状
2013年1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0%以上。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2019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0.60%,这是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2021年5月11日,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城镇人口
预测城市人口发展规模,是一项计划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既要向民政、公安部门了解人口现状和历年来人口变化情况,也要向国民经济各部门了解由于发展和投资计划而引起的人口机械变动,从中找出规律,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
中国城市类型多,劳动构成和人口增长又各有特点,而各地编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深度也不一样,有关人口资料的完备程度不同,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不能强求一致,可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以其它方法校核。 劳动平衡法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根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在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及相互平衡的原则基础上,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根据年龄构成的统计资料和一般劳动构成的分析和预测,被抚养人口的比例,远期可控制在42%~52%;服务人口的比例,可控制在17%~26%(大城市趋高,小城市趋低);基本人口的比例,可控制在27%~36%(大城市趋低,小城市趋高)。
劳动平衡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经济的增长,确立新增基本人口数量,然后按基本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例,推算城市的总人口。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实际工作中,由于资料获得的难度较大,计划实施的稳定性不足,统计的口径不一致等原因,目前已很少采用。 该方法是对新建城市(区)中根据新建工业项目的职工数及带眷比情况而计算城市人口的方法。其公式为: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
职工带眷比,指带有家属的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带眷系数,指每个带眷职工所带眷属的平均人数。这对于估算新建企业和小城镇人口的发展规模,以及确定住户形式都可提供依据。 递推法的核心是将城市发展分成若干阶段,根据城市发展不同阶段,影响人口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有关的参数,逐段向前递推预测。其公式为:规划总人口数=现状人口数×(1+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规划年限
这种方法虽然不及采用数学的相关因子回归分析法严密,但它将根据影响城市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采取定性分析结合动态参数调整来预测,从而显得更为科学,同时计算也十分简单。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来估算人口规模,其结果都是一个大概的控制性数字。同时,以上几种方法均是就城市人口本身的增长而言,实际城市人口规模的确定还应考虑城市的环境容量、用地发展门槛、最佳效益规模以及区域范围内的城市等级规模等问题。对流动人口规模的处理一般是按一折算系数与规划人口规模相加,在确定城市各项配置设施的规模和容量时留出余地。
关于“人口密度最佳区间值”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yule/202507-793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人口密度最佳区间值”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口密度最佳区间值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人口密度在每平...
文章不错《人口密度最佳区间值》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