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政府的决断

网上有关“武汉政府的决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武汉政府的决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54年10月末,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由粟裕担任总参谋长,与此同时,中央竟还一口气任命了11位副总参谋长,这个配置也是相当豪华。

不过,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各个方面都缺人,所以这11位副总参谋长实际上有七人是并未到职的。哪怕是到职的四人,大部分也很快就因为调动而离开了这个岗位。相对来说就张爱萍担任副总长的时间要长一点。

张爱萍先后与粟裕、黄克诚、罗瑞卿三任总参谋长密切配合过,他的能力也是非常突出的。但是这里面也有个小插曲,1959年9月罗瑞卿就任总参谋长时,张爱萍却当即写了辞呈,表示想去一线部队工作。

以至于罗瑞卿见信后苦笑: 难道你这么不希望我当总参谋长吗?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莫非是二人有什么恩怨?

其实张爱萍想离开总参谋部,并不是因为与罗瑞卿关系不睦,相反他跟罗瑞卿还是以兄弟相称的好友,两人都是四川人,交流起来很亲切。

据张爱萍之子张胜所说: 早在红军大学时两人感情就很好,彼此都能讲出一些鲜为人知、甚至是个人隐私的笑话来。 抗日战争初期,二人又同样作为八路军代表前去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召开的政治工作会议,还留下过很多合影。

并且其中一张只有他们两个人的照片,罗瑞卿还在上面写下了“送给爱萍小弟存念”然后送给了张爱萍。

既然不是私交问题,那为什么张爱萍的举动会如此反常呢?其实主要还是跟当时总参谋部的人员调动有关。

最开始在总参,张爱萍是配合粟裕工作的,两人也是老战友了,解放战争初期两人都在华中军区,那段时期来往非常多。

后来张爱萍因为负伤前往苏联治疗,回国后没多久便担任了第三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继续与粟裕进行配合。他对粟司令过往的战绩以及工作的能力都非常佩服。

晚年张爱萍曾对子女说: 总参工作最顺畅、最有效率的时期,就是粟裕在当总参谋长时。 可见他心里是很想与粟裕共事的,然而这段最让他满意的时期却没持续多久。1958年,粟司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时对粟裕态度最强硬的是彭老总,这可就让张爱萍有些尴尬了,因为他是红三军团出来的人,在很多人眼里属于彭老总的嫡系,而且他对彭老总也非常敬重。

两边对张爱萍都可以称得上是好同志、老上级,他夹在中间很难表态,所以公开场合基本上都保持了沉默。不过他还是希望双方能化解矛盾,他多次去拜访了粟裕,建议粟裕能跟彭老总推心置腹地谈一谈,消除工作中的误会。

当时张爱萍能做的都做了,事情最终的走向他也控制不了,而在粟裕退居二线后,黄克诚继任为总参谋长。黄克诚也是红三军团出来的人,在张爱萍担任红3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时,黄克诚就已经是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曾是他的直属上级。

抗日战争时期黄克诚担任过新四军第三师师长,而张爱萍是他的副手副师长,两人配合也非常密切,张爱萍的妻子李又兰回忆过: 他们两人经常为工作上的事情吵架,甚至相互拍桌子,但是在事情过后,他们又亲如兄弟一般!

两人几十年的战友情,推动工作那自然是相当顺畅。但令人唏嘘的是,黄克诚在总参谋长职务上也没有工作多久,1959年的一场会议,彭老总、黄克诚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被免掉了军职。

这个结果让张爱萍非常失望,因为他很熟悉彭、黄两位老首长的为人,知道二人不会无的放矢。虽然他没有像邓华、洪学智、万毅等人那样直接在大会上出言为彭老总申辩,但他也用行动表示了对彭老总的支持——

会议结束后,其他人都不敢跟彭老总共搭一驾飞机回京,只有张爱萍登了上去,哪怕彭老总多次劝他走,他依然坚持与彭老总一同回了京。 此事就能看出张爱萍磊落的作风。

总参谋部人员的频繁调动,加上张爱萍很尊敬的三位首长都接连出了事,所以他渐渐不想在这个部门任职,更希望到一线去,那样能远离很多问题,他的这段话就表明了心意:

“凡和我关系不大的、能不参加的活动和会议我都懒得参加。那些驴打死马、马打死驴的事,我一概不听,不问,不参与。”

也就是说,不管是谁接任为总参谋长,张爱萍都会提出辞呈,他并非对罗瑞卿有意见,只是罗瑞卿恰好是那个人。

不过当罗瑞卿说出那句“难道你这么不希望我当总参谋长吗”后,张爱萍就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太莽撞了。 本来总参谋部就人心不稳,新官上任原副总长却要辞职,这让外人怎么想?是张爱萍要给罗瑞卿来个下马威?以后罗瑞卿的工作还怎么好开展?

所以在一番长谈之后,张爱萍收回了辞呈并表达了歉意,他们二人还是很愉快地共事下去了。

罗瑞卿也没有因为此事而心生不悦,往后的工作中都给到了张爱萍最大的支持,张爱萍对罗瑞卿的评价也非常高,他晚年跟孩子说过: 罗这个人,工作有魄力,有干劲,能决断,雷厉风行。他对我是很信任、很放手的。

张爱萍的性子向来都很直,他认为对的事情会支持,认为错的也会出声,往后那么多年,他没有说过上级一句坏话。哪怕自己也受到不公对待,依然保持了正直的作风。

他建国初长期从事着国防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战线的领导工作,“两弹一星”、导弹部队等等国防利器都有张爱萍的贡献。

70年代末,久经考验的张爱萍复出工作,继续狠抓洲际导弹、潜地导弹等尖端武器,后来他还担任过国防部长,在职务上超过了粟裕、黄克诚、罗瑞卿这三位老上级。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是:

1、由于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和中国的封建军阀、买办、豪绅阶级相勾结,使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2、由于当时革命阵营内的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支持下背叛了革命,使革命力量顿时遭到极大的损失,敌强我弱的局面更加严重。

3、由于中国***处于幼年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规律懂得不多,特别是北伐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投降错误在中央领导机关占了统治地位,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在反革命势力向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进攻的时候,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扩展资料:

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

1、通过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军阀内部的分化和革命,孙中山北上宣言和国民会议运动以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扩大,国民革命开始兴起。

2、从1924年1月开始到1927年7月失败,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代表帝国主义封建地主利益的北洋军阀的矛盾。

革命的主要对象就是北洋军阀,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鉴于力量对比的悬殊,广州国民政府北伐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在工农运动的积极促进和配合下基本消灭孙、吴两大军阀,打败了奉系军阀。革命高潮由南向北,由珠江流域迅速席卷到长江流域。

4、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势力的瓦解破坏和蒋汪叛变革命以及中共的右倾妥协,北伐虽然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

但又出现了充当中外反动势力代理工具的蒋介石集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仍未改变,民主革命任务仍未完成,大革命最后失败了。

百度百科-国民革命

关于“武汉政府的决断”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yule/202508-10301.html

(9)
hzjyqz的头像hzjyqz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zjyqz的头像
    hzjyqz 2025年08月02日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 hzjyqz
    hzjyqz 2025年08月0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武汉政府的决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武汉政府的决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954年10月末,...

  • hzjyqz
    用户080202 2025年08月02日

    文章不错《武汉政府的决断》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