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悠然亭出自哪句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悠然亭出自哪句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关于悠然亭诗句
关于悠然亭诗句 1. 关于小亭的诗句
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二、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唐·戴叔伦《苏溪亭》
译文: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三、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译文: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去,脚踏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
四、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唐·李白《劳劳亭》
译文: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
五、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唐·白居易《江亭夕望》
译文:我站在高处望向远方,思绪却悠然远飘天外,傍晚时分站在江亭上发现天还没彻底黑下来。
2. 独处时悠闲的诗句
"白发任教双鬓改,黄金难买一生闲。"(唐·牟融《游报本寺》)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唐·李涉《宿鹤林寺僧舍》)
"到君居处暂开颜,长爱街西风景闲。"(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几时抛俗事,来共白云闲"(温庭筠《地肺山春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亭上独吟罢,眼前无事时。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人心各自是,我是良在兹。"(唐.白居易《官舍小亭闲望》)
3. 悠然亭记的亭得名于
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我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
我将要跟随淀山公向他请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其中“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淀山公游历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览邹山,游历嵩山及少室山之间,涉游东海和南海;进入福建和浙江两地深险难行的地域,这马鞍山与泰山的一块大石头有什么不同呢?回想淀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吧!庄子说:“自己的祖国和故乡,看到她心里就舒畅,即使丘陵萆木杂芜,掩蔽了十分之九,心里仍然舒畅。
何况是亲身见闻到本来面目的呢?”我获得陪同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荣耀,冒昧地写下了这篇文章。
4. 找关于“亭”的诗
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新涧亭
唐白居易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章梓州水亭
唐杜甫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秋水席边多。
近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灞陵亭
唐高蟾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南亭
唐韩偓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颍亭
唐韩琮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寒声北下当轩水,
翠影西来扑槛山。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津亭
唐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西北浮云连魏阙,东南初日满秦楼。
层城渺渺人伤别,芳草萋萋客倦游。
平乐旧欢收不得,更凭飞梦到瀛洲。
北亭
唐李群玉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金陵新亭
唐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西亭
唐李商隐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临水亭
唐施肩吾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登岘亭
唐司空曙
岘山回首望秦关,南向荆州几日还。
今日登临唯有泪,不知风景在何山。
梅亭
唐唐彦谦
东海穷诗客,西风古驿亭。发从残岁白,山入故乡青。
世事徒三窟,儿曹且一经。丁宁速赊酒,煮栗试砂瓶。
宴南亭
唐王昌龄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5. 归有光 悠然亭记的翻译
原文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1]。
表兄淀山公[2],自田野登朝[3],宦游二十馀年[4],归始僦居县城[5]。嘉靖三十年[6],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7]。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8],而烟云杳霭[9],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
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10]。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11]。
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12],见天壤间物[13],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14]。
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15],而为妒媢者所不容[16]。
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17],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
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8],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19]?公行天下,尝登泰山[20],览邹峄[21],历嵩、少间[22],涉两海[23],入闽、越之隩阻[24],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25]?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26]:“旧国旧都[27],望之畅然[28]。虽使丘陵、草木之缗[29],入之者十九[30],犹之畅然[31]。
况见见闻闻者也[32]?”予获侍斯亭[33],而僭为之记[34]。翻译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
表兄周淀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昆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两岸定居。
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淀山公越来越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坐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
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韵,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经认为悠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可以重用的人才,还—定推崇淀山公。
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所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我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
我将要跟随淀山公向他请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其中“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淀山公游历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览邹山,游历嵩山及少室山之间,涉游东海和南海;进入福建和浙江两地深险难行的地域,这马鞍山与泰山的一块大石头有什么不同呢?回想淀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吧!庄子说:“自己的祖国和故乡,看到她心里就舒畅,即使丘陵萆木杂芜,掩蔽了十分之九,心里仍然舒畅。
何况是亲身见闻到本来面目的呢?”我获得陪同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荣耀,冒昧地写下了这篇文章。注释[1]外家:指外祖父家。
吴淞江:又名苏州河,在今江苏省南部、上海市西部,流经昆山。千墩浦:归有光《前山丘翁寿序》:“吴郡太湖之别,为淀山湖,湖水溢出为千墩浦,入于吴淞江。
当浦入江之处,地名千墩;环浦而居者,无虑数千家。” [2]表兄淀山公:周大礼别号淀山,系因淀山湖之地而名。
归有光的母亲周桂与周大礼的父亲周书同一祖父。 [3]自田野登朝:指周大礼于嘉靖十一年(1532)考中进士而入仕途。
[4]宦游:古人指外出做官。 [5]归:指罢官里居。
僦(jiù)居:租房。县城:指昆山县城。
[6]嘉靖三十年:即公元1551年。 [7]定卜:指定居。
马鞍山:在今江苏昆山境内,又名玉峰。其形如马鞍,故名马鞍山。
阳:山的南面称阳。娄水:即娄江。
归有光《见村楼记》:“昆山治城之隍,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未必然也。”
阴:水的南面为阴。 [8]颓(tuí)然:坍塌的样子。
[9]杳霭:云雾飘渺的样子。 [10]靖节:即陶渊明(365—427),晋浔阳(今属江西)人,一名潜,字元亮。
曾为州祭酒,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后为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归隐,以诗酒自娱。他诗风恬淡,状写山川田园之美,朴素自然。
有《陶渊明集》,世称靖节先生。《晋书》《宋书》皆有传。
悠然见南山:见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1]雕绘:指刻意修饰文字。
[12]中无留滞:指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 [13]天壤间物:指天地间的万物。
[14]道:这里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者,万理之所稽也。”
[15]声绩:指声名与功绩。 [16]妒媢:即妒忌。
[17]殆:大概。未能以忘于世:指没有被世人所忘怀。
[18]“山气”四句:见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大意是说,归鸟群使人感受到真朴自然的意趣,忘了再加辨析。
李善注“欲辨已。
6. 归有光悠然亭记的翻译
原文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1].表兄淀山公[2],自田野登朝[3],宦游二十馀年[4],归始僦居县城[5].嘉靖三十年[6],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7].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8],而烟云杳霭[9],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牗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10].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11].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12],见天壤间物[13],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14].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15],而为妒媢者所不容[16].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17],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节世远,吾无从而问也.吾将从公问所以悠然者.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8],靖节不得而言之,公乌得而言之哉[19]?公行天下,尝登泰山[20],览邹峄[21],历嵩、少间[22],涉两海[23],入闽、越之隩阻[24],兹山何啻泰山之礨石[25]?顾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庄子云[26]:“旧国旧都[27],望之畅然[28].虽使丘陵、草木之缗[29],入之者十九[30],犹之畅然[31].况见见闻闻者也[32]?”予获侍斯亭[33],而僭为之记[34].翻译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周淀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昆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两岸定居. 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淀山公越来越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坐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韵,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曾经认为悠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可以重用的人才,还—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所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我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我将要跟随淀山公向他请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其中“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淀山公游历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览邹山,游历嵩山及少室山之间,涉游东海和南海;进入福建和浙江两地深险难行的地域,这马鞍山与泰山的一块大石头有什么不同呢?回想淀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吧!庄子说:“自己的祖国和故乡,看到她心里就舒畅,即使丘陵萆木杂芜,掩蔽了十分之九,心里仍然舒畅.何况是亲身见闻到本来面目的呢?”我获得陪同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荣耀,冒昧地写下了这篇文章.注释[1]外家:指外祖父家.吴淞江:又名苏州河,在今江苏省南部、上海市西部,流经昆山.千墩浦:归有光《前山丘翁寿序》:“吴郡太湖之别,为淀山湖,湖水溢出为千墩浦,入于吴淞江.当浦入江之处,地名千墩;环浦而居者,无虑数千家.” [2]表兄淀山公:周大礼别号淀山,系因淀山湖之地而名.归有光的母亲周桂与周大礼的父亲周书同一祖父. [3]自田野登朝:指周大礼于嘉靖十一年(1532)考中进士而入仕途. [4]宦游:古人指外出做官. [5]归:指罢官里居.僦(jiù)居:租房.县城:指昆山县城. [6]嘉靖三十年:即公元1551年. [7]定卜:指定居.马鞍山:在今江苏昆山境内,又名玉峰.其形如马鞍,故名马鞍山.阳:山的南面称阳.娄水:即娄江.归有光《见村楼记》:“昆山治城之隍,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湮,以隍为江,未必然也.”阴:水的南面为阴. [8]颓(tuí)然:坍塌的样子. [9]杳霭:云雾飘渺的样子. [10]靖节:即陶渊明(365—427),晋浔阳(今属江西)人,一名潜,字元亮.曾为州祭酒,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后为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归隐,以诗酒自娱.他诗风恬淡,状写山川田园之美,朴素自然.有《陶渊明集》,世称靖节先生.《晋书》《宋书》皆有传.悠然见南山:见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1]雕绘:指刻意修饰文字. [12]中无留滞:指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 [13]天壤间物:指天地间的万物. [14]道:这里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者,万理之所稽也.” [15]声绩:指声名与功绩. [16]妒媢:即妒忌. [17]殆:大概.未能以忘于世:指没有被世人所忘怀. [18]“山气”四句:见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大意是说,归鸟群使人感受到真朴自然的意趣,忘了再加辨析.李善注“欲辨已忘言”云:“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19]乌得:哪里能够. [20]泰山:我国五岳中的东岳,主峰在今山东泰安市。
7. 关于小亭的诗句
一、常记溪亭日暮知,沉醉不知归路。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二、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唐·戴叔伦《道苏溪亭》 译文: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三、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译文:游春的人们哪管春天将去,脚踏专落花在丰乐亭前来来往往。
四、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唐·李白《劳劳亭》 译文: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
五、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唐·白居易《江亭夕望》 译文:我站在高处望向远方,思绪却悠然远飘天外,傍晚时属分站在江亭上发现天还没彻底黑下来。
8. 悠然亭记的亭得名于
陶渊明先生已经远去了,我无从跟随他来向他请教。
我将要跟随淀山公向他请教“悠然”的原因。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诗句,陶渊明没有能够说出其中“悠然”的含义,淀山公哪里能够说出它呢?淀山公游历天下,曾登上泰山;游览邹山,游历嵩山及少室山之间,涉游东海和南海;进入福建和浙江两地深险难行的地域,这马鞍山与泰山的一块大石头有什么不同呢?回想淀山公的悠然自得,只寄托在这座山中吧!庄子说:“自己的祖国和故乡,看到她心里就舒畅,即使丘陵萆木杂芜,掩蔽了十分之九,心里仍然舒畅。
何况是亲身见闻到本来面目的呢?”我获得陪同这座悠然亭的主人的荣耀,冒昧地写下了这篇文章。
关于江苏苏州闲吟亭的诗句
1.描写幽静之美的诗和意思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们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我们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2.关于幽静的诗句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题临安邸》宋林升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4.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喜春来》元曹明善 5.不寒不暖花时,妆点西湖似西施。
--《红绣鞋》元张可久 6.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杭州回舫》唐白居易 7.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
--《西湖念语》宋欧阳修 8.东阁郎官巧写真,西湖处士妙传神。 --《浣溪沙》宋葛胜仲 9.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蒋璨》唐宋 10.看看红药又翻阶,趁取西湖春会。 --《西江月》宋辛弃疾。
3.描写“山林幽静”的诗句有哪些1、烟火尽头,找一处净土,看繁华落去,听百鸟声鸣,与你耳鬓相依。 幽静山林,开一方水土,赏一方天际,闻一林清净,任他时光荏苒。 繁华尽处,寻一无人山谷,建一木制小屋,铺一青石小路,与你晨钟暮鼓,安之若素。
2、幽静山林 ,开一方水土、赏一方天际、闻一林清净 ,与你看花开花落、任时荏苒
3、此时春光明媚,春风拂面,万物舒生,鸟雀鸣于其中,正是个大好的春风春景。这种时候,当在山林当中,找个清净幽静的所在,带上一壶好酒,自在的在地饮酒,以酒敬天,敬这美丽的天地。
4、时光随着朝阳,随着雨露时时变化,我行走在这漫漫的旅途中游荡,尽力寻觅着中其中的滋味,盛夏中洋溢着的美好,有的被人拾起,有的被人遗忘,最后它们都感动这代人夏季里的每一束光芒,幽深的蓝在月光下闪着暗色的光,幽静的山林在沐浴中透着细细的冷,我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我竟不懂这人间的是非曲折。
5、月光浅淡,密林里被勾勒出一片深深浅浅的黯绿,四下里寂静无声,连虫鸣声都不闻,只有偶尔掠过草尖的风,在林中割出细碎的声响,那声音若有若无,反衬得整座山林更幽深了几分。 如此安静,无人经过。
6、我要独自去山林里走走,那里静谧清幽,可以把心情拼凑。我要在那里,将你忘记,练习一个人,在没有你的地方安睡。
7、你说你喜欢安静,我为你舍去喧哗人生;你说你喜欢幽寂,我陪你归隐山林;你说你想要灿烂一星,对不起!好高呀,我够不着!
8、多年以后,若我去四姑娘山,不为林中幽静,只为那悬崖一洞 。多年以后,若我去浪荡,不为山水之美,只为那你走一路。
9、幽深高山森林,树木夹道的山间小径铺满厚厚松针。午后阳光蒸腾起松脂辛辣气味,鸟声偶尔清脆响起,如影相随。
10、此日风清云淡,水碧山青。人过峡道,幽意未生。静观天地之大,林木之繁,竟不容,一鸟啼鸣。滔滔天下,荡荡乾坤,竟不知,知己是谁。
4.描写静美的古诗词白海棠(红楼梦)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画堂春(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取,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仿日牛津,相对忘贫。
一字诗(陈沆)
一帆一江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七绝
黄昏雨落一池秋,晚来风向万古愁。
不厌浮生唯是梦,缘求半世但无俦。
一颦一笑一伤悲,一生痴迷一世醉。
一磋一叹一轮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功名万里赋予谁,去年秋江水,
醉卧不识今夜愁,哀筝惹泪落,谁劝我千杯?
往事难追战马肥,胡笳送君归,
修道心事无人猜,青云羡慕鸟,尊前图一醉。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去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形容幽静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6.形容女子安静恬美的词句、诗词《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闲雅姑娘真美丽,等我城上角楼里。
故意逗人不露面,来回着急抓头皮。
闲雅姑娘美娟娟,送我笔管红艳艳。
红色笔管光闪闪,喜爱你的美容颜。
送我嫩茅自郊外,嫩茅确实美得坚。
不是嫩茅有多美,只因美人送得到。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译文:
郊野蔓草青青,
缀满露珠晶莹。
有位美丽姑娘,
眉目流盼传情。
有缘今日相遇,
令我一见倾心。
郊野蔓草如茵,
露珠颗颗晶莹。
有位漂亮姑娘,
眉目婉美多情。
今日有缘喜遇,
与你携手同行。
7.有关幽静的诗句王维《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8.形容安静的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9.描写幽静亭子的诗句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新涧亭
唐白居易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章梓州水亭
关于亭子送别的诗句
1.关于苏州的诗句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关于苏州诗句1、《横塘》(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2、《枫桥夜泊》(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4、《怀吴中冯秀才》(唐)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5、《正月三日闲行》(唐) 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6、《乌栖曲》(唐)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7、《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8、《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扩展资料
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都”之称。
苏州古城遗存的古迹密度排名第三,苏州古城14.2平方公里。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
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江震泽、吴江黎里、吴中甪直、吴中木渎、太仓沙溪、昆山千灯、昆山锦溪、常熟沙家浜、吴中东山、张家港凤凰)。
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平望,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陆巷古村、明月湾),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二的平江路、山塘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苏州
3.描写拙政园的诗句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拙政园
4.有关咏苏杭的诗句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再游姑苏玉芝观唐许浑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渡吴江唐杜牧
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
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
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代诸妓赠送周判官唐白居易
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
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兰亭月破能回否,娃馆秋凉却到无?
好与使君为老伴,归来休染白髭须.
吴越怀古唐李远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
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
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送人游吴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关于苏州的诗句,俗语浓枝高下绕亭台,初染胭脂渐次开。
遮映落霞迷涧壑,漫和疏雨点莓苔。低藏双燕人前舞,密引群蜂花底回。
安得庐山千树子,疗饥换有谷如堆。(王心一《兰雪堂集》) 宫袍错落紫麒麟,曾是先皇法从臣。
海外文章传谏草,天南魑魅识星辰。荆蛮流寓真吾土,燕赵悲歌见古人。
渌水名园春更好,挈壶花下伴垂纶。(王宠《雅宜山人集》)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
拙政诸园寄深眷。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
今秋通简札,投甓招琼,妙绘频贻抱惭看。古趣写朱梅,兰石清妍,更风筱幽禽为伴,盼把晤沧浪虎丘时,践雅约,兼聆造形精鉴。
1956年同济大学出版陈从周之《苏州园林》图册,余函购而时时展玩之。近岁识从周时,承贶以手绘画幅,偕游苏州则来书中语也。
叶圣陶苏州好,拙政好园林。四面荷风三面水,红裳翠盖满池心。
炎夏惬幽寻。园之中部,有亭曰"荷风四面",居高临下,为赏荷胜处。
苏州好,拙政好园林。卅六鸳鸯成双对,浴波戏水结同心。
池馆蓄文禽。卅六鸳鸯馆面临广池,池中蓄鸳鸯十余对,拍浮为乐。
苏州好,拙政好园林。盆盎盈庭花簇簇,潇湘一阁竹森森。
到处有清阴。留听阁一带,罗列花木盆景无数,丰富多彩。
"潇湘一角"为种竹处。苏州好,拙政好园林。
轩宇玲珑如展扇,与谁同坐有知音。于此可横琴。
西部有小轩作扇面形,别创一格,榜曰"与谁同坐"。苏州好,拙政好园林。
月榭星台新安置,东西结合更幽深。放眼豁胸襟。
园之东部拓地二十余亩,鸠工庀材,布置一新;从此与中部、西部互相结合,更见幽深宽广。苏州好,拙政好园林。
民不能忘垂百载,忠王伟绩感人深,歌颂到如今。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曾开府于此。
调寄《望江南》 周瘦鹃拙政名园好景多,池塘屈曲漾晴波,远香堂外清如画,四面凉风万柄荷。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由于多水,颇见疏朗,有远香堂、四南荷风亭诸胜。
拙政园名园访紫藤,繁花密叶一层层,衡山手植资回念,盘旋神龙势欲腾。报政园有明文征明手植紫藤,今仍繁荣,老干盘曲尽飞舞之致。
梅村诗好久留传,拙政山茶写笔颠,十八曼陀罗尚在,宝珠色相永春妍。拙政园有宝珠山茶,吴梅村有诗至今传诵,今有花十八棵,名十八曼陀罗花馆。
拙政园 蒋吟秋 拙政园·兰雪堂联此地是归田故址,当日朋俦高会、诗洒留连,独余一树琼瑶,想见旧时月色。斯圆乃吴下名匠,于今花木扶疏、楼台掩映,试看万方裙屐,尽占盛世春光。
拙政园·远香堂联旧雨集名圆,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游同茂苑。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
拙政园·倚玉轩联从北道来游,花月留题,寄闲情在二千里外。占东吴名胜,亭台依旧,话往事于三百年前。
拙政园·芙蓉榭联绿香红舞贴水芙蕖增美景月缕云载名圆阑榭见新姿拙政园·小沧浪联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拙政园·鸳鸯馆联绿意红情春风夜雨高山流水琴韵书声拙政园·倒影楼联得月便佳,是山都好无书不读,有酒即仙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绣绮亭旧联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沧浪亭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狮子林·立雪堂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虎丘花·雨亭联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6.与苏州有关的诗句1、《乌栖曲》
唐——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白话译文:
姑苏台上的乌鸦刚刚归窝之时,吴王宫里西施醉舞的宴饮就开始了。
饮宴上的吴歌楚舞一曲未毕,太阳就已经落山了。
金壶中的漏水滴了一夜,吴王宫山的欢宴还没有结束,吴王起身看了看将要坠入江波的秋月。
天色将明,仍觉余兴未尽,就是天亮了,又可奈何我乐兴未艾哉!
2、唐·皇甫冉《送魏十六还苏州》
原文选段:
秋夜深深北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释义:
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归去,蟋蟀鸣声切切不堪入耳。明日你将乘船回毗陵,到那时,回首姑苏,所见将唯有一片白云。
3、宋·苏舜钦《过苏州》
原文选段: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释义:
东出盘门景物看得格外分明,落一阵萧萧细雨改换了阴晴。绿杨依依白鹭点点,全都各自怡乐欢欣,近处的水远处的山,一处处隐含着深情。世间万物有盛有衰,凭仗上天旨意施行,叹息我尝尽羁旅愁苦,却被凡夫俗子们看轻。这无穷美景可惜无缘留住,客船黄昏时竟还匆匆远行。
4、唐·杜荀鹤 《送人游吴》
原文选段: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释义:
你到姑苏时将会看到,那儿的人家房屋都临河建造。姑苏城中屋宇相连,没有什么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满了小桥。夜市上充斥着卖菱藕的声音,河中的船上,满载着精美的丝织品。遥想远方的你,当月夜未眠之时,听到江上的渔歌声,定会触动你的思乡之情。
5、宋·姜夔 《姑苏怀古》
原文选段: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释义:
在朦胧的夜色中,一片片云儿,急遽地掠过船旁。清澈的江水,静静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荡漾,闪耀着光芒。沙滩上的白鹭,早已睡熟,没一点声响。
我默默地望着姑苏台,带着几分惆怅:那迷濛的柳树,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细条,为吴王扫拂着满地飘坠的花瓣。
6、唐·张继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原文选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释义: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扩展资料:
《乌栖曲》诗的开头两句,以洗炼而富于含蕴的笔法勾勒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使人们隐约感受到笼罩着吴宫的幽暗气氛 ,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没落趋势。
而这种环境气氛,又正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暗含乐极悲生之意。这层象外之意,贯串全篇,含蓄隐微。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百度百科——《乌栖曲》
7.有关苏州,苏州小巷的古诗词.姑苏怀古 许浑
宫馆余基辍棹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鹥占浅莎。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日日东流生白波。
再游姑苏玉芝观 许浑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
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
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将归姑苏南楼饯送李明府 许浑
无处登临不系情,一凭春酒醉高城。
暂移罗绮见山色,才驻管弦闻水声。
花落西亭添别恨,柳阴南浦促归程。
前期迢递今宵短,更倚朱阑待月明。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台怀古 陈羽
忆昔吴王争霸日,歌钟满地上高台。
三千宫女看花处,人尽台崩花自开。
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 罗隐
水蓼花红稻穗黄,使君兰棹泛回塘。
倚风荇藻先开路,迎旆凫鷖尽著行。
手里兵符神与术,腰间金印彩为囊。
少年太守勋庸盛,应笑燕台两鬓霜。
姑苏真娘墓(墓地虎丘西寺内) 罗隐
春草荒坟墓,萋萋向虎丘。
死犹嫌寂寞,生肯不风流。
皎镜山泉冷,轻裾海雾秋。
还应伴西子,香径夜深游。
题姑苏凌处士庄 韦庄
一簇林亭返照间,门当官道不曾关。
花深远岸黄莺闹,雨急春塘白鹭闲。
载酒客寻吴苑寺,倚楼僧看洞庭山。
怪来话得仙中事,新有人从物外还。
泊舟姑苏 王安石
朝游盘门东,暮出阊门西。
四顾茫无人,但见白日低。
荒林带昏烟,上有归鸟啼。
物皆得所托,而我无安栖。
酹江月 姑苏台怀古 萨都剌
倚空台榭,爱朱阑飞瞰,百花洲渚。
云岭回廊香径悄,争似旧时庭户。
槛外游丝,水边垂柳,犹学宫腰舞。
繁华如梦,登临无限情古。
果见荒台落日,麋鹿来游,漫尔繁榛莽。
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越来兵伍。
空铸千将,终为池沼,掩面归何所。
遗风千载,尚听侬歌白*。
念奴娇 姑苏台怀古 周权
飞台千尺。直雄跨层云,东南胜绝。
当日倾城人似玉,曾醉台中春色。
锦幄尘飞,玉箫声断,麋鹿来宫阙。
荒凉千古,朱阑犹自明月。
送目独倚西风,问兴亡往事,飞鸿天末。
且对一尊浮大白,分甚为吴为越。
物换星移,叹朱门、多少繁华消歇。
渔舟歌断,夕阳烟水空阔。
江城子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沁园春 陈人杰
草满姑苏,问讯夫差,今安在哉。
望虎丘苍莽,愁随月上,蠡湖浩渺,兴逐潮来。
自古男儿,可人心事,惆怅要离招不回。
离之后,似舞阳几个,成甚人才。
西风斜照徘徊。
比旧日江南尤可哀。
叹茫茫马腹,黄尘如许,纷纷牛背,青眼难开。
应物香销,乐天句杳,无限风情成死灰。
都休问,向客边解后,祗好拈杯。
8.描写幽静亭子的诗句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新涧亭
唐白居易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章梓州水亭
1.关于亭的诗句
高亭
唐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江亭夕望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曲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
尘路行多绿袍故,风亭立久白须寒。
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新涧亭
唐白居易
烟萝初合涧新开,闲上西亭日几回?
老病归山应未得,且移泉石就身来。
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章梓州水亭
唐杜甫
城晚通云雾,亭深到芰荷。吏人桥外少,秋水席边多。
近属淮王至,高门蓟子过。荆州爱山简,吾醉亦长歌。
灞陵亭
唐高蟾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南亭
唐韩偓
每日在南亭,南亭似僧院。人语静先闻,鸟啼深不见。
松瘦石棱棱,山光溪淀淀。堑蔓坠长茸,岛花垂小蒨。
行簪隐士冠,卧读先贤传。更有兴来时,取琴弹一遍。
颍亭
唐韩琮
颍上新亭瞰一川,几重旧址敞幽关。寒声北下当轩水,
翠影西来扑槛山。远目静随孤鹤去,高情常共白云闲。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津亭
唐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西北浮云连魏阙,东南初日满秦楼。
层城渺渺人伤别,芳草萋萋客倦游。
平乐旧欢收不得,更凭飞梦到瀛洲。
北亭
唐李群玉
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向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
金陵新亭
唐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西亭
唐李商隐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临水亭
唐施肩吾
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
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登岘亭
唐司空曙
岘山回首望秦关,南向荆州几日还。
今日登临唯有泪,不知风景在何山。
梅亭
唐唐彦谦
东海穷诗客,西风古驿亭。发从残岁白,山入故乡青。
世事徒三窟,儿曹且一经。丁宁速赊酒,煮栗试砂瓶。
宴南亭
唐王昌龄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2.描写亭子的诗句一)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仅颐和园里就有各式亭子40多个。这些亭子,有的建在湖畔,有的隐于林间,有的浮于水上,有的立于山巅,有的夹在廊中,有的位于桥头……它们不仅把美丽的湖光山色点缀得更加娇艳动人,又为游人提供了一处处停留休息领略周围景色的场所。
②位于昆明湖东堤旁的廊如亭,不仅是全园中,也是我国现存亭子中最大的一个。面积有130多平方米,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圆形宫殿。廊如亭通过十七孔桥与南湖岛遥相呼应,显得格外壮观。
③而在佛香阁旁也有一个小巧玲珑、十分逗人喜爱的小小亭子,它的高和宽都仅有1米多,只能供人观赏。
④在小小亭的西边则有一个极为珍贵的铜亭,它全部用青铜铸成,造型之精美,工艺之复杂为世上罕见。
⑤在铜亭东边有一个甚为奇特的敷华亭,它的外形并不奇特,而是在亭内有一山洞直通山下,并有一个小木亭位于其中。亭中有亭,真是奇特无比。
⑥敷华亭东边有一个很是别致的蝶亭。它的造型育种,别具一格——由两个相连的六角单檐亭组成,也称“双亭”。那**琉璃瓦在阳光下甚为美观。
⑦从昆明湖东岸通过一座小桥有一小岛,岛的中心坐落着全园最佳的知春亭。它造型优美,它的动人所在是环境。它四面环水,周围满是绿叶红花。每当春风从东南吹来,驱走冰雪严寒,知春亭就像报春的使者,迎着风欣然屹立,以它那动人的姿态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消息。站在亭上向远处望去,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
⑧颐和园的亭子千姿百态,它们和着山水树林,和着周围的建筑及变化莫测的天空,又与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葱茏苍翠的万寿山及许许多多的殿堂楼阁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生动清新、美丽动人的画面。
3.古人常在什么亭送别人们常在长亭送别。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如下几种: 第一,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长亭,是古人在大道上专为行人休息所设的亭子,人们常在长亭送别,从而使得长亭这一自然景观常常出现在与送别有关的作品中。
劳劳亭,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一是指专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再一个是指河流的分口处,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作为送别诗的意象。
第二,杨柳。“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
这一古老的风俗最早出现于汉代,汉乐府有古曲《折杨柳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第三,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第四,酒。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第五,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
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
4.谁知道带“亭”的诗句另外哦还有一句我很喜欢的..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
[]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还不是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讲,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一些诗人写离别时常想到杨柳,在杨柳上做文章。例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就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在了一起,而在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一起了。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
应当说,古诗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再从杨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绝无仅有。杨巨源的《折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憔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但与李白的这两句诗相比,显得巧而不奇,而李白则是把联想与奇想结合为一的。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赞美这两句诗“奇警无伦”,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正是一语中的的评论。
与李白的这首诗异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诗的第一首:“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对照之下,两诗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但两诗的出发点相同,而结论却完全相反: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而不惜柳条被人攀折。这说明,同一题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写法。诗人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飞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无限广阔的。
5.有“亭”字的诗句,越多越好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众 鸟 高 飞 尽 ,
孤 云 独 去 闲 。
相 看 两 不 厌 ,
只 有 敬 亭 山 。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
关于“悠然亭出自哪句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yule/202508-1105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悠然亭出自哪句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悠然亭出自哪句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 关于悠然...
文章不错《悠然亭出自哪句诗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