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四大名班”有什么历史背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四大名班”有什么历史背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常德汉剧源远流长,它孕育于明万历年间常德府属武陵、桃源、汉寿等县城,流布于洞庭湖区、武陵山系、辰水、沅水、澧水流域,远涉鄂西南、川东、黔东一带。
常德汉剧自清末以来形成的瑞凝、天元、文华、同乐“四大名班”,曾将常德汉剧的艺术水平和传播范围一度推向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常德汉剧文化的发展起到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瑞凝班是“四大名班”中建班最早的戏班之一,相传起源于明代。该班是乾隆末年常德府老郎庙筹建戏班之一,在常德府四眼井巷有长期“官店”。该班兼营旅店,多湘西、黔阳等沅水上河客商,故瑞凝班的戏颇受上河观众喜爱。
天元班亦为常德汉剧“四大名班”中最古老的戏班之一,相传起源于明代。明神宗时的1595年,常德籍戏剧家龙膺的得力门生朱之番中状元后,曾经为天元班题写班牌。
此外,天元班还是乾隆末年筹建常德府老郎庙的9个戏班之一。该班在常德府五宫街有长期官店,名声响彻一时。
文华班是清道光年间建立的,是由桃源县寺坪人李际于1845年在自家花园建立的。文华戏剧科班共招收儿童80名,经过4年学艺期满后,转为正式戏班。
自从李际创建了文华班之后,所有游走于各地的文华班分支每当路过桃源县境的时候,都会先来到李家为“老本家”演出,头本不收钱,以示不忘本。该班亦在常德府五宫街设有长期官店。
同乐班缘于1885年创办于湘西花垣的“双美班”,清光绪时的1888年,班主李玉廷将此班迁于常德,改名为“天福班”。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梁启超、唐才常、陈犹龙等人运动长江各省防军,联络两湖会党开富有山堂,组建自立会和自立军,陈犹龙统左军,驻常德。李玉廷为常德自立会及左军骨干,部分天福、松秀班的艺人也加入了富有山堂。
1900年秋,常德自立会和左军瓦解,李玉廷遭到朝廷通缉,他被迫丢下戏班离开常德。天福、松秀班被迫解散。
当时的天元班名旦胡金云与讼师刘小霞合作,取得木材商文竹婆的资助,拉天福、松秀班成员组建同乐班。该班亦在常德府雷祖殿设有长期官店。
自此,天元、瑞凝、文华、同乐常德汉剧4大名班正式形成,在常德府城共同演绎梨园春秋,成为风云一时的戏曲剧种。
常德汉剧的“四大名班”不是官府赐予的封号,而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人民群众有口皆碑的爱称。
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里,“四大名班”可谓家喻户晓、名震湘西北,在湖南的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声誉还远及湖北、贵州和四川。
随着“四大名班”的声名显赫,那些有这些戏班师傅手把手传授的剧目渐渐成为了戏班的别称,被戏迷亲切的称之为“一家戏”。“四大名班”内演出的“一家戏”就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传统剧目中的经典之作都来自“一家戏”。
当地戏迷们听到一出戏剧的名称,常常能马上说出来表演这个戏班的名字,这种情况在我国戏曲历史上非常罕见。
常德汉剧剧目的产生,是各大戏班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磨练的结果,也是被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予以肯定的产物。
名角的辈出,造就了常德汉剧一批又一批的艺术精英。4大名班在创造“一家戏”的过程中,也培养和推介了自己一代又一代的名角。
仅以解放前后为例,瑞凝班的生行文绍禄、邹清福、王明寿,净行罗武刚、王青松,场面谭兴陔、王明清,天元班的生行艾元松、万千元,小生戴华美,旦角灵芝草,文华班的生角朱明禄,小生钟华飞,同乐班的生角罗炳太,小生罗炳银,旦角李福祥、萧兰芬等等,都是活跃在常德汉剧舞台上红极一时的艺术之星。
这些艺人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仅自己闪耀着艺术光芒,而且还为常德汉剧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常德汉剧“四大名班”顺应了历史潮流,发展了常德弹腔,使常德汉剧的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继承高腔演唱艺术方面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历史名班瑞凝、天元原本就以高腔为主,在发展弹腔的过程中,在剧目上继承和革新了大量的高腔剧目。
尤其是天元班,由于其高、昆根底深厚,高腔散班之后,许多艺人纷纷进入该班,使得高腔戏《祭头巾》、《拾金》、《骂相》、《李大打更》等剧目历传不衰。
1926年,天元班请京剧武功教师排演《趴蜡庙》等武戏,学习了京剧许多优秀的东西。1939年,天元班、小天华班与湖北汉剧抗敌宣传队合组“常澧劳军公演团”,进行抗日宣传和劳军募捐演出。同年,文华班、瑞凝班与保靖戏剧研究剧社等班社亦进行了募捐公演。
1942年冬,该班还与湖北汉剧抗敌宣传队第五队联合演出于桃源黄石。1943年冬至1945年秋,避难于大庸的文华班艺人与落难于此的巴陵戏“岳舞台”合班演出近两个春秋。
同乐班在桃源改为桃源县抗敌化妆宣传第一队,王文松主演新编历史剧《戚继光》,李福祥排演反映东北抗日的《最后两弹》,这是常德汉剧排演现代戏的开端。
在一系列的演出实践中,“四大名班”不仅与其他艺术流派交流了艺术,而且传播了常德汉剧文化,使常德汉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得到周边地区人民的认同和接受,从而奠定了常德名城的历史文化底蕴。
名班与乡班交相辉映,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名班的兴起,也带动了剧场的兴盛。
明清时期,常德城区内的戏院、剧院、庙台多达20多个,这些剧场天天轮番上演着传统剧目,看戏、评戏成为城里人的主流文化时尚,也是有钱人、贫穷者共同分享的精神食粮。
新中国成立时,一些以名班为号的乡班亦成为实力较雄厚的戏班,“汉天元”于1952年在安乡县与天元班合并,“德记天元”、“汉同乐”分别成为桃源汉剧团和汉寿汉剧团的主要组成部分。
原同乐班艺人李福祥于1952年先后参加湖南省、中南区和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其主演的高腔《思凡》一剧连连夺奖,其本人亦获“优秀演员奖”。1954年,华胜班老艺人曾华春,萧福生在政府的邀请下,在常德市为原文华班、同乐班传授高腔戏30多出,为挖掘和弘扬常德高腔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6年,在荆州专区和湖北省首届戏剧观摩会演中,原天元班艺人万千元、王元禄、王鸣凤、燕家刚等12人获奖。同年,原天元班名丑邱吉彩参加湖南省戏曲艺术团赴京汇报演出高腔《祭头巾》一剧,评价极高,成为文化部第批授奖剧目。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和享受越来越具有多元性和层次性,当年“四大名班”主导常德城区文化潮流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但在常德汉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宝库里,能够找到真正代表民族文化的精髓。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戏剧文化的事业之中。
北城社区的组织建设
辽宁清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07月07日,法定代表人:李福祥,注册资本:11,000.0元,地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八王寺街53-3号(2门)。
公司经营状况:
辽宁清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处于开业状态,公司拥有19项知识产权,目前在招岗位33个,招投标项目1项。
建议重点关注:
爱企查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11月26日,该公司存在:「自身风险」信息101条,涉及“开庭公告”等。
以上信息来源于「爱企查APP」,想查看该企业的详细信息,了解其最新情况,可以直接打开爱企查APP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6年,张耀东在渤海三分区警备七旅十四团二营五连由李福祥介绍入党; 1948年2月从荣校转入本村;1949年成立北城党小组,组长赵普光;1954年成立第一届党支部, 共有党员7名,支部书记关向善;1956年支部书记那端奎;1969年支部书记唐学仁;1985年队改村,成立村党总支,共有党员84名,党总支书记唐学仁;1995年12月成立北城村党委,共有121名党员,伊国华任党委书记。多年来,北城村历届党组织都重视自身建设,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续多年被评为潍坊市和青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1990年被国家民委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称号;1997年3月,被潍坊市委、市政府授予“双文明建设先进村” 称号;1998年5月,被潍坊市文明委、民族宗教事务局命名为“文明民族村(居)”;2000年共有148名党员,党委书记伊国华,下设8个支部:机关支部、机械厂支部、服装厂支部、铝纸厂支部、建筑公司支部、南片支部、北片支部、 东片支部,共16个党小组。2001年6月“村改居”后为中共益都街道北城社区委员会,社区党委书记伊国华。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7年益都第一次解放时,建立了北城村农民协会;1949年解放后,划为益都县第一区北城镇,镇长吴启贞;1954年合作化时期,成立了北城联盟社, 主任吴希文,辖北城、北辛村、菜园、柳树湾4个自然村;1955年转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主任那端奎;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北城生产大队下设8个生产队,那富田任大队长;1968年成立红卫大队革命委员会,唐学仁任主任;1984年队改村为益都镇北城村, 村委会主任赵双田;1995年8月,被山东省民政厅、人事厅授予“山东省模范村民委员会” 称号; 2000年村委会由5人组成,代主任赵双田;2001年6月“村改居”后为益都街道北城社区居民委员会,代主任赵双田。
关于““四大名班”有什么历史背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yule/202508-1296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四大名班”有什么历史背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四大名班”有什么历史背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四大名班”有什么历史背景?》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