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未必人散有情自会重逢是什么意思

网上有关“曲终未必人散有情自会重逢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曲终未必人散有情自会重逢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译文:一曲终了,人们未必都会散去。有缘分的话,自然再会相逢。

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相逢。这句诗是人们口口相传后形成的。并没有具体的作者、出处。

其中,“曲终人散”这个词,最早是在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中演绎出来的。原句意思指的是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后来“曲终人散”开始在古代诗文中频频出现,指分离、世事变化或寂寥的情绪。如唐·刘禹锡的《竞渡曲》: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宋·李远的《仆久客钱塘有吹笛月下者同旅闻之凄然皆有归》:曲终人散一惆怅,回首江山非故乡。

而这句“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相逢”是对原本诗意的颠覆释义,表达的是和原意完全相反的比较积极乐观的意境:即便可能分离,但仍旧积极面对心态。只要怀有期盼,就能够再度重逢。

扩展资料:

曲终人散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qǔ zhōng rén sàn,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意思是万事万物都有消亡的一刻,曲子停息了。人也就都散了。或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语出《省试湘灵鼓瑟》。

省试湘灵鼓瑟

唐代: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译文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

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

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

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

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

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省试诗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为五言律诗,六韵十二句,并限定诗题和用韵。 由于省试诗限定了题目和内容 ,又对声韵要求十分苛严,此类诗鲜有传诵人口的佳作。钱起这首《省试湘灵鼓瑟》,就是一首千古称赏的名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曲终人散

百度百科-省试湘灵鼓瑟

百度百科-钱起

关于“曲终未必人散有情自会重逢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zlan/202507-5095.html

(7)
hzjyqz的头像hzjyqz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zjyqz的头像
    hzjyqz 2025年07月21日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 hzjyqz
    hzjyqz 2025年07月2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曲终未必人散有情自会重逢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曲终未必人散有情自会重逢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 hzjyqz
    用户072101 2025年07月21日

    文章不错《曲终未必人散有情自会重逢是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