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915 主板

网上有关“INTEL 915 主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INTEL 915 主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当然是945的好了

CPU的超频使用

一般的电脑爱好者都喜好把CPU超频使用,以达到低投入,高性能的效果。超频意指让CPU在一个说明书上没有记载或没有支持的频率下工作,通常数值都比原来还高。Intel公司生产的Pentium CPU芯片质量较好,一般可以在高于标称主频下工作,这就是CPU芯片超频使用。在这里我们来讲述一下这方面的一些情况。

超频使用的目的

超频的诱因在於可以用较少的花费增进系统的效能。多数情况下,只要改变一些主板的设定,就可以让系统运行得更快。在某些情况下,还必须增加一些配件(通常是为了散热的用途)来使效能增加。在过去,超频只不过是增加CPU的时钟频率到一个更高的数字而已。例如:将Pentium 120 超频到Pentium 133。但是在今天,因主机板上出现新的外频,可以改变CPU的内频和外频到一个不正式存在的数值。这种新型态的超频方式也带给系统远比过去更高的效能。甚至在现在已经是最快的CPU也可以达到另一个更高的境界。

CPU超频使用前要思考的问题

虽然有数以百万计的 CPU 和其他系统组件不断的毁损,然而大体而言,超频是一点害处也没有。只是有两个问题要在超频前想好。

⑴超频后,CPU可能会因为“电子迁移现象”(electromigration)而损坏。当CPU内部的硅晶片(silicon chip)在相当高的温度下工作时,电子迁移现象就可能发生并对硅晶片造成永久的损坏。CPU是被设计在摄氏-25到80度的温度范围之下工作。在摄氏80度的温度,你不能够触摸超过0.1秒。有非常多的方法使CPU表面的温度维持在摄氏50度以下,这样CPU内部晶片的温度就才可能控制在摄氏80度以下,于是电子迁移现象就不会发生。电子迁移现象并非立刻就毁损晶片,其过程是缓慢的,或多或少降低CPU的寿命。一般CPU的寿命大约是10年,但是没有人会在这十年内一直用下去,用今天的科技作出来的CPU在不久将会被淘汰。如果想免于“电子迁移现象”的恐惧,就要想办法将CPU的温度降下来。由此可知,如果你想超频,那麽CPU的散热就显得尤其重要。

超频后采用有效的散热方式对于Cyrix,IBM和AMD的CPU并非十分有效,因为这些CPU在原本正常的时钟频率,放热的速率已经很高,假如你要超频,则要更加努力才能把温度降下来。Cyrix 6x86 CPU常因高热烧坏,所以,千万要格外小心。

⑵没有人喜欢系统冲突或死机,尤其在专业的商业环境中,避免系统冲突或死机可以说关系十分重大。将CPU超频,系统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会提高,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仅仅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在完成超频的手续之后,必须让系统接受一次严格而彻底的测试。假如你的系统通过所有的测试,这时才能说已超频成功并且有充份的把握认为系统不会出错。可以用Winstone和BAPCo这两套软体来做比较可靠的测试。新版的Winstone 98非常值得你试试。其实长时间运行某种大型图形或图象处软件,试着处理一幅面较大的图形或图象,也可以间接对系统的稳定性完成测试。

什么品牌的CPU适合超频使用

我们一直在谈Intel的CPU,因为Intel的CPU占了大多数的市场。除此之外,还有Cyrix,IBM和AMD生产的CPU。那么将这些CPU拿来超频好不好呢?

Cyrix,IBM和AMD总是比Intel新推出的CPU还晚一步,所以他们都想设法生产出更快效能更强大的CPU。他们的CPU同样地也必须具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它们的价格偏低。这也是另一个他们要研发效能更强大的CPU来取代现在又慢又便宜的CPU的理由。这也说明了为什么Cyrix,IBM和AMD的CPU的时钟频率都很接近他们最大的时钟频率(超频的空间有限)。这些所有的CPU运行起来都比Pentium要烫多了。在原来的时钟频率下,有适当的散热,CPU倒还可以承受得住。如果要超频,可能就不行。

超频的前提

为了超频,有四件事情有必要在事前认真对待:

1.CPU

到目前为止,Intel 制造的 CPU 品质最好,因此超频成功的可能性也最高。

尽量避免买到定频或锁频的CPU。

确定你的Pentium不是remark过的。如果CPU背面的黑色刺戳的字可以被你涂掉,那确定是remark过的,这样CPU大概已经被超频过了。

2.主板

主板的品质对能否超频成功扮演一个决定性的角色。

在超频的状态下,CPU对于从总线传来的不稳定讯号变得较为敏感,假如主板无法传送清晰的讯号,系统就会死机。所以,应该尽量买有品牌的高性能、高可靠的主板。

必须决定要不要使用较高的外频,或是66MHz就够了。支持75MHz外频的主机板并不容易找到,支持83MHz外频的就更少了。

主机板应该要有较多的CPU电压可供选择。假如你要使用P55C、M2(新的M1/6x86)、或是新的K5或K6 CPU,你将需要有“split voltage”的支持(注:spilt意指分开的意思)。这意思是说CPU内部的核心部份比I/O部份需要较低的供应电压。最新的主板支持2.5V~2.9V(0.1V的间隔),假如你的主板支持比3.45V更高的电压,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可能是能够让你超频成功的最后一招。

3.内存(RAM)

假如要让系统在超过66MHz的外频运行,你必须购买合适的内存。假如你要运行83MHz的外频,如AsusP/I-P55T2P4,你需要较快的EDO。在高外频的情况下最好使用SRAM。不论是75MHz或甚至83MHz的外频,SDRAM在所有的情况下,运行起来一般不会有问题。

4.散热

必须重新强调,CPU的散热对于超频确实非常非常地重要。假如超频后已经可以开机,但是却在一分钟之内死机,这大多是由于CPU散热不够的结果。这也不是说你一定要有更好的散热。假如你拿到的是使用0.35微米工艺,编号“SSS”的新型CPU,就不会很烫。但是,如果是0.6微米工艺的旧型CPU,你将需要适当的散热。为了达到目的,你可以使用散热片、风扇或是致冷器(peltier)。致冷器是使用电化学的方法消耗能量将热量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还需要一个散热片把热从致冷器的另外一端驱散,所以风扇也需要一个。建议去买一个散热片,最重要的是要“大”!!假如一个大散热片仍然没有办法,那么加个风扇在上面。把P133超频到180MHz,温度约在摄氏30度左右,跟双手的温度差不多。假如你实现了良好的散热,那么就可以确定系统的死机不是CPU过热所造成的。

可以藉K/W值来分辨这个散热片好不好。K/W值指“温度升高(Kelvin)/每瓦(Watt)的能量逸散”(K就是绝对温度的单位)。K/W值也就是说你将CPU向外释放出一瓦的热量,其中还有多少瓦留在散热片上导致散热片温度升高的度数。所以K/W值越小,散热片的散热效果越好。假如K/W值小于1,那么这是一个上等的货色。散热片的面积要跟CPU的大小相称,且要表面保持完全光滑,以使散热片跟CPU之间没有任何的缝隙。最后你只要将散热片固定在CPU表面,通常我们都使用散热膏。也可以使用硅胶,但是用量必须少到刚好可以固定散热片。假如必要的话,再附上一个好的风扇(安静有力)在散热片上面。

正确超频的核心

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想要改善整个系统的效能。接着,我们想要让系统跟没超频之前一样稳定。最后,还要让CPU继续地存活下来。

如同我们在外频的重要性中所讲过的,改善系统效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外频。假如主机板不支持,或RAM、PCI装置无法跟上这种速度而使系统不能使用较高的外频,也可以改变倍频(multifier)来替代。但是假如增加倍频,却降低外频的话,不要期望系统效能有多大的增加!!!例如从166(2.5x66)MHz改变到180(3x60)MHz,却会相反的把你系统整体的效能降低,从133(2x66)MHz 改变到150(3x50)MHz也是相同的结果。这样的改变不会使你的系统变得更快!!

正确超频的方法

1.改变外频

要了解如何将Pentium,Pentium Ⅱ,6x86或K5 CPU超频之前,要先有“内频”(internal clock)跟“外频”(external clock)的观念。“内频”就是CPU内部的工作频率,“外频”就是CPU外部的工作频率,意指CPU跟外界交谈沟通的频率,所以外频也就是系统总线速度(bus speed),自然也就是L2 cache 跟RAM 跑的速度,而PCI bus (如显示卡)的速度刚好是外频的一半。有三种正式的外频使用在Intel Pentium,和AMD K5的CPU?50MHz、60MHz跟66MHz。但6x86使用5种外频:50MHz,55MHz,60MHz,66MHz,跟75MHz。有一些新的主机板支持非正式的83MHz/100MHz 超高外频。

为了改变外频,可以看一下主板手册,找到像以下的文字“CPU External (BUS) Frequ ency Selection”,这个就是你要调的jumper,假如你的主机板刚好有支持最新的软件设定SoftMenuTM技术,就可以从BIOS setup 中更改。

最好一步一步地增加外频(例如从60MHz到66MHz,而不是60MHz到75MHz)。这样可以比较超频多高能成功。照着这样的方式,几乎每一颗P150 CPU 都可以跑到166MHz,大部分的6x86 P150+CPU也可以上升到P166+的等级。目前支持100MHz外频的主板大量上市,给超频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超频天地。

2.改变倍频

内频受到CPU倍频的控制,而倍频又透过CPU的接脚(pin)被规格化了。Intel Pentium CPU支持以下几种倍频(multiplier): x1.5,x2,x2.5 and x3。Intel Pentium Ⅱ CPU 支持x3.5,x4.0,x4.5,x5.0。6x86 CPU只支持x2, x3,M2支持x2,x2.5,x3,x3.5。AMD K5似乎不受倍频设定的影响。在PR75,PR90,PR100,PR120,PR133 CPU上面只支持x1.5 倍频。PR150跟PR166 K5 CPU 使用x2倍频,似乎也同样无法改变它的倍频数。

要改变倍频的设定,先在主机板说明书里找到像“CPU to BUS Frequency Ratio Selec tion”这类字样,通常有两个jumper用来更改这些设定。同样的,假如你的主机板支持Soft MenuTM (例如新的Abit 升技主机板),你只要从BIOS着手就行了。

3.改变CPU电压

为了让CPU运行得稳当一点,通常都要提高CPU工作电压。首先,要说明一下,Intel Pe ntium和Pentium Ⅱ CPU可以在高达4.6V的电压下运行。这当然需要更严格的散热要求,因为电压提高后,CPU内部的芯产生比平常还要多的热。

超频要成功通常都少不了提高电压这招,理由很简单,高低情况的电压差异越大,会使CPU跟主板的讯号变得较清晰。假如你的CPU在某个频率下运行时不稳,调高电压非常值得一试。电压提高后,CPU只是稍微的热一点而已。升技的Abit IT5主机板甚至在它的Soft MenuTM BIOS CPU setup,提供比3.6V(VRE)更高的电压。

使用75MHz/83MHz/100MHz高外频的限制

使用较高的外频,存在着一些重要的限制,应该注意:

(1)在37.5甚至41.6 MHz下工作的PCI bus可能会使你的PCI装置出错。最典型的就是SCSI控制卡,还有一些显示卡和网路卡。在这么高的速度之下,SCSI控制卡和网路卡通常都会“罢工”,但是有些显示卡仅仅是变得比平常更烫,假使有办法将显示卡的温度降下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发生。

(2)芯片组所包含的EIDE介面的速度不仅是由PIO或DMA mode决定,它跟PCI clock也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当系统使用外频60MHz或更低的时候,EIDE介面总是比较慢的其中一个原因。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使用比66MHz更高的75或83MHz的外频时,EIDE介面将会变得比较快。这听起来实在很棒,但是常常不是EIDE介面就是硬盘驱动器无法配合上这麽快的速度。这对EIDECD-ROM驱动器来说也是一样的。假如在Windows下莫名其妙的死机,有可能是这个原因。

(3)有一些主机板并不允许调整ISA bus的速度,Asus P/I-P55T2P4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它似乎是跟PCI clock分开的一个已经固定的值。有些声卡在较高的ISA bus speed下,可能会发生错误。

Pentium CPU的超频

Intel 的 Pentium 处理器曾经是史上最成功的CPU,因为它最早出现。同时它也最容易被超频,这要归功于在发生浮点运算的瑕疵事件,Intel开始加强对品质的要求。Pentium MMX跟Pentium系列一样可以被超频,甚至可能超频空间更大。一颗Pentium MMX CPU正常在2.8V下运行,大部分的主板除了2.8V之外,也另外提供了2.9V或2.93V。但是这仅仅比2.8V高出0.1V,也许因为这样,使得Pentium MMX的超频受到了限制。一颗Pentium MMX 200 在208/83跟225/75MHz之下,都运行得很好。在250/83MHz之下,必须增加电压到2.9V。

在此对锁频(overclock protection) 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到目前为止,Intel在锁频上唯一所下的功夫就是取消CPU接脚“BF1”的功能,这只接脚负责x2.5和x.3的倍频设定。据调查报告透露,编号“SY022”约有50%,“SU073”约有10%是这种被锁频的P133CPU。如果要将这些P133超到166 MHz,只有在83MHz外频的情况下才行。

注:Intel Pentium Ⅱ CPU采用了固定倍频的方法限制了CPU在倍频数上的超频,所以如设置超过限定的倍频数,CPU将不工作,显示器无显示,机器无任何反应。这时只有把电源关掉,打开机箱,将CPU拨下再插一次即可开机

DOS,是Disk Operating System的英文缩写,是磁盘操作系统的意思。它在PC电脑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曾几乎一统天下,在世界上有众多的使用者与爱好者。DOS有很多版本也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MS-DOS。最实用的是MS-DOS 7.10,MS-DOS的最高版本是8.0(它可以用来运行Windows 9x或ME),最自由开放的则是FreeDOS。

dos的历史(ms-dos)

MS-DOS 1.0 发行于1981年,作为IBM PC的操作系统,支持16K内存及160K的5寸软盘。

MS-DOS 1.1 更正了1.0版中的许多问题,支持320K的5寸软盘。

MS-DOS 2.0 于1983随IBM XT一起发行,增加了许多命令,并支持5M硬盘。

MS-DOS 2.1 在2.0的基础上增加了少许功能。

MS-DOS 3.0 增加了对新的IBM AT硬件以及部分局域网功能的支持。

MS-DOS 3.1 增加了更多局域网功能支持。

MS-DOS 3.2 支持720K的5寸软盘。

MS-DOS 3.3 支持新的IBM PS/2设备以及1.44M的3寸软盘,并支持其它语言的字符集。

MS-DOS 4.0 增加了DOSSHELL操作环境,并且有一些其它增强功能及更新。

MS-DOS 5.0 于1991年发行,新增了很好的内存管理和宏功能,增强了DOSSHELL。

MS-DOS 6.x 大量增加图形界面程序(如SCANDISK,DEFRAG,MSBACKUP等),增加了对586计算机,磁盘压缩等功能的支持,增强了对Windows的支持。

MS-DOS 7.0 增加了长文件名,LBA大硬盘等功能,增强了对新版Windows的支持,并加强了一些命令。

MS-DOS 7.1 全面支持FAT32分区、大硬盘、大内存等,并更新了一些功能,如四位年份的支持等,是目前最实用的DOS版本

dos的种类

DOS有许多种,除MS-DOS以外,还有PC-DOS,ROM-DOS,DR-DOS,FreeDOS等,但是由于受到Microsoft公司的挤压,故使用的人数不多,而大多数用户都在使用MS-DOS。由于Microsoft开始放弃自己的MS-DOS,而转以开发Windows,引起了广大DOS使用者和爱好者的不满。而且,许多人通常所使用的Windows 9x像SEAL、Windows 3.x等一样,都只是DOS下的32位保护模式的GUI程序,它只能在DOS下才能运行。Windows 3.x/9x作为DOS下的GUI程序,扩展和丰富了DOS世界。由此可见DOS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以及DOS软件拥有巨大的开发潜能,因为像Windows那样强大的DOS增强程序都可以编出来。

dos的现在

DOS是辉煌多时的操作系统,尽管现在Windows大放光彩,但DOS依然在发展;而DOS也有其强大的功能,有着其它操作系统尤其是Windows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

用dos的理由:

1.→系统出现问题,用安全模式也不能进入Windows的时候,也要靠DOS引导系统进行维护修复。

2.→要成为一个合格的DIYer,就必须掌握一定程度的DOS操作。

微软在 Windows之前的一个操作系统,现在很少用来了.

MS-DOS是Microsoft Disk Operating System的简称,意即由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提供的磁盘操作系统。在Windows 95以前,DOS是PC兼容电脑的最基本配备,而MS-DOS则是最普遍使用的PC兼容DOS。

最基本的MS-DOS系统由一个基于MBR的BOOT引导程序和三个文件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是输入输出模块(IO.SYS)、文件管理模块(MSDOS.SYS)及命令解释模块(COMMAND.COM)。除此之外,微软还在零售的MS-DOS系统包中加入了若干标准的外部程序(即外部命令),这才与内部命令(即由COMMAND.COM解释执行的命令)一同构建起一个在磁盘操作时代相对完备的人机交互环境。有关MS-DOS的各种命令,请参见MS-DOS命令列表。

MS-DOS一般使用命令行界面来接受用户的指令,不过在后期的MS-DOS版本中,DOS程序也可以通过调用相应的DOS中断来进入图形模式,即DOS下的图形界面程序。

19:32:11) DOS是\"Disk Operating System\"(磁盘操作系统)的简称.就是整个屏幕黑糊糊的,只有个 盘符:\\光标在闪动的,就是DOS了.DOS是一个单任务在操作系统,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里只能运行一个程序,不像现在的WINDOWS同是可以运行很多的任务.而且还是最小的操作系统,一张软盘就可以放得下.

DOS的用处非常的多,比如在WINDOWS下除不掉的病毒,木马就可以在dos下删除;格式化硬盘;电脑的一些维护、故障诊断都是在dos完成的.甚至一些WINDOWS无法完成的工作都可以在dos下完成.大名鼎鼎的debug就是dos下的一个工具.

有时候是否能够熟练使用dos是区分菜鸟和高手的一个标准,而且学会dos有益无害,更能增加你对计算机的了解,让你更能熟练的使用计算机,维护保养.

DOS是什么

笔记本的FN键和Ctrl键一样,都是组合键。当和其他键使用时产生强大的功能。我相信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FN可以与那些键组合使用呢?产生什么功能呢?现在为你逐一介绍!

FN功能键大全--IBM篇

每个牌子的的FN组合键都不相同,今期我们先介绍IBM牌子的FN组合键及其功能!

FN+F3:关闭屏幕显示,触动鼠标或任意键可以重新打开屏幕。

FN+F4:将系统设置待机状态。

FN+F5:打开/关闭无线通讯功能 (只可以在WINDOWS下使用)

FN+F7:屏幕切换(只有在有外接的显示器时有用)

FN+F8:拉申或者停止拉申屏幕(在分辨率小于最大分辨率时使用)

FN+F12:将系统设置休眠状态

FN+HOME/END :增加/减低屏幕亮度

FN+PAGEUP :打开屏幕顶部的ThinkLight照明灯

FN+空格:降低屏幕分辨率 (只有在WINDOWS下有效)

注:FN+F5则是自T40和X31起新增的功能,按下之后会出现ThinkPad风格的无线设备开关界面,允许你选择无线网卡和蓝牙设备的开关,对于没有安装蓝牙模块的机型,则蓝牙选项不会出现,如果连无线网卡模块也没有,则这个界面不会出现,按下FN+F5不会有任何反应

FN组合键---联想篇

联想的FN组合键比较简单,但是它的图标表示比较有个性,即使是笔记本老手都有可能看不懂某些快捷键的图表哦。

FN+F2:接通/断开无线网卡信号

FN+F3:显示器切换

FN+F6:静音/解除静音

FN+F8:增加屏幕亮度

FN+F9:减低屏幕亮度

FN+SCRLK:等于按下BREAK键

FN+INSERT:等与按下PRINT SCREEN键

FN+DEL:等于按下PAUSE键

FN功能键大全--华硕篇

华硕的组合键虽然不是很强大,都是常用的组合键.但比起以前增加了许多功能,而且只有880克的S200来讲,这么小的机有这么多的组合键已经算是难得了.

FN+F1:降低屏幕亮度

FN+F2:升高屏幕亮度

FN+F3:等待状态

FN+F4:休眠状态

FN+F5:降低音量

FN+F6:增加音量

FN+F7:静音

FN+F10:切换显示器

FN+F11:等于按下NUM LOCK键

FN+F12:等于按下Scroll lock键

FN+Insert:等于按下打印键(PRINT SCREEN)

FN+del:等于按下SysRQ键

FN+向上方向键:等于按下Page Up 键

FN+向下方向键:等于按下Page Down 键

FN+向左方向键:等于按下Page Home键

FN+向右方向键:等于按下Page End键

FN+T:拉伸屏幕

下面为以前的机型S8200快捷键比较简单,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FN+F5:增加亮度

FN+F6:减低亮度

FN+F7:关闭/打开屏幕

FN+F8:前换显示器

FN+F9:静音

FN+F10:增加音量

FN+F11:减少音量

FN+F12:等于按下PAUSE间

FN+insert:等于按下num lock键

FN+del:等于按下Scr Lock键

FN功能键大全--SHARP篇

SHARP的快捷键并没有什么特色,唯一优点就是简单易记啦。而且旧的机型和新的机型也不尽相同(以下介绍新的机型为主,旧的补充说明)

FN+F2:接通/断开无线网卡信号

FN+F3:显示器切换(FN+F5)

FN+F6:静音/解除静音

FN+F8:增加屏幕亮度(FN+F7)

FN+F9:降低屏幕亮度(FN+F6)

FN+Scrlk:等于按下Break键

FN+Insert:等于按下PRINT SCREEN键

FN+DEL:等于按下PAUSE键

DELL_Fn功能键

Dell 8000的快捷键级别上是Dell传统的风格,也没有可供用户自定义的独立快捷键,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可以用FN+F10直接弹出光驱托盘,这样不但避免了摸索光驱面板上弹出按钮的麻烦,也减少了光驱自身的损耗

FN+ESC:选择所预设的电源管理模式

(FN+F2:开启或关闭无线网卡功能DELL8000无)

FN+F3:显示电源表

FN+F8:切换显示器

FN+F10:弹出光驱

FN+上方向键/下方向键:增加/减低亮度

FN+END:静音

FN+PgUp:增加音量

FN+PgDn:减低音量

FN+Num lock::相当于按下Scroll lock

FN功能键大全--三星篇

Samsung的快捷键都很简单,提供的都是最常用的功能,但新出的X系列和P系列机的FN快捷键差异很大,例如X10和P25。现在介绍FN快捷键以巧的X10为主,补充说明P25。

FN+ESC:将机器置于等待状态。(P25为:FN+F5)

FN+F2:电池状态显示

FN+F4:切换显示器(P25为:FN+F7)

FN+F6:静音(P25为:FN+END)

FN+F7:打开关闭SPDIF输出 (P25为:FN+F8)

FN+F11:相当于按下NUM LOCK

FN+F12:相当于按下Scroll lock (P25 为:FN+F10)

FN+上方向键/下方向键:增加/减低亮度

FN+左方向键/右方向键:增加/减少音量 (P25为:FN+Page Up / Page Down)

下面两个快捷键只适合于P25

FN+F11:相当于按下Pause

FN+F12:相当于按下Break

SAMSUNG快捷键中比较有特色的是FN+F7/F8,可以直接打开或者关闭S/PDIF输出,而关闭S/PDIF输出端口可以节省一定的电能从而少量的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FN功能键大全--HP篇

快捷键列表(注:由于X1000和EVO N800V的快捷键位差异颇大,我们以X1000为主,N800V的会另外注明)。

FN+F1:启动帮助和支持程序(仅适用于Windows环境和X1000)

FN+F3:启动IE浏览器(仅适用于Windows环境)

FN+F4:切换显示器

FN+F5:将机器置于等待状态,N800V为FN+F3

FN+F6:锁定计算机(仅适用于Windows环境,且必须预设用户密码)

FN+F7:降低屏幕亮度

FN+F8:增加屏幕亮度

FN+F9:播放/暂停 音频CD或DVD(仅适用于Windows环境,且只适用于音频CD和DVD)

FN+F10:停止播放音频CD或DVD(仅适用于Windows环境,且只适用于音频CD和DVD)

FN+F11:播放音频CD或DVD的上一段(仅适用于Windows环境,且只适用于音频CD和DVD)

FN+F12:播放音频CD或DVD的下一段(仅适用于Windows环境,且只适用于音频CD和DVD)

FN+Insert:相当于按下Print Screer(屏幕打印)键.仅食用于X1000

FN+Del:相当于按下SYS RQ键.仅适用于X1000

FN+End:相当于按下Scroll Lock键.仅适用于X1000

FN+PgUp:相当于按下Pause键.仅适用于X1000

FN+PgDn:相当于按下Break键.仅适用于X1000

FN+F2:无线网卡开关,仅使用于COMPAQ专用的MuthPort无线网卡组件,仅适用于N800V

特色点评:COMPAQ在并入HP后,旗下的机种也开始了大转变,X1000相比起并入HP之前就在开发的N800V有较大的区别,但它们的快捷键都非常注重和多媒体程序的结合。

其中X1000的TouchPad开关和FN+F6直接锁定计算机颇具特色。

FN功能键大全--TOSHIBA篇

FN+ESC:静音,再次按则取消静音恢复原有音量

FN+F1:清空屏幕,阻止他人访问数据.

FN+F2:切换电源管理主题

FN+F3:将机器置于等待状态

FN+F4:将机器置于休眠状态

FN+F5:切换显示器

FN+F6:降低屏幕亮度

FN+F7:增加屏幕亮度

FN+F8:开启无线网卡信号(但不适用于R100)

FN+F9:启用或禁用内置触摸板的鼠标

FN+F10:将部分右侧的字母键变成方向键(键帽下方左侧的符号)

FN+F11:将部分右侧的字母键变成数字键(键帽下方右侧的符号)

FN+F12:相当于按下Scroll Lock键

FN+Home:相当于按下Pause键

FN+End:相当于按下Break键

FN+1:减低音量

FN+2:增加音量

FN+空格键:切换屏幕分辨率到800X600

Toshiba拥有所有笔记本电脑中最复杂的FN组合键,多达18个,从ESC到F12都排列得满满当当……不少用户用了好久还记不住:),不过一旦你用熟练了,它们的功能是很强大的。

按下Fn+F1将清空屏幕,阻止他人访问数据。为了恢复屏幕显示和初始设定,请按任意键或点击Touch Pad。如果设定了屏幕保护密码,则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输入屏幕保护密码然后点击确定。如未设置密码,按任意键或点击Touch Pad后屏幕即可恢复。

FN+F2可以直接切换你预设的电源主题,主题将以你预设的图标小时出现,按一下F2切换一次,这样就不必点击数次鼠标到电源管理程序里面去找了。

FN+F9可以禁用或者启用内置触摸板鼠标,这个功能在使用外接鼠标的时候很实用,可以避免打字时不小心触动内置触摸板鼠标。

FN+F10和FN+F11这两个功能键比较奇特,在键盘右侧的字母键下方都印刷着两个字符,左边的是符号,右边的是数字,排列方式分别对应数字小键盘上的符号和数字,当按下FN+F10的时候,字母键将打出左侧标识的符号,当按下FN+F11的时候,按图中这些字母键则将打出右侧标识的数字,呵呵!很复杂是不是,亲手试一下你会发现其实这种方式也很方便的。熟练之后可以大大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Toshiba造了那么多快捷键还嫌不过瘾,索性提供一个FN-esse的程序供用户自己定义FN组合键,喜欢的话你可以把几乎所有的字母和数字键都定义成快速启动,呵呵,这对那些分秒必争的用户来说确实是个贴心的软件。

独立快捷键方面R100上的Toshiba Console按钮和Internet按钮都可以由用户自己定义,默认的情况则分别启动Toshiba Console程序(中文版为“东芝控制台”)和IE浏览器。

FN功能键大全--NEC篇

FN+F3:切换显示器

FN+F6:静音

FN+F8:增加屏幕亮度

FN+F9:降低屏幕亮度

FN+ScrLK:等同于按下Snum Lock键

FN+PrtSc:等同于按下SysRQ键

FN+Pause:等同于按下Break键

FN+向上方向键:等同于按下Page Up键

FN+向下方向键:等同于按下Page Down键

FN+向左方向键:等同于按下Home键

FN+向右方向键:等同于按下End键

很简洁的快捷键设计,使用音量调节旋钮代替一般的音量快捷键,操纵起来比较自然,6个独立快捷键覆盖了常用功能,但使用表面刻蚀的方式制作,在某些角度看不太清楚。另外没有无线网卡的开关,需要手动操纵开启或者关闭,较为不便

DOS(Disk Operation System)是一类操作系统的名称,它主要包括Shell(command.com), IO接口(io.sys)两个部分。

Shell是dos的外壳,负责将用户输入的命令翻译成操作系统能够理解的语言。

DOS的IO接口通常实现了一组基于int21h的中断。

目前常用的DOS有包括:MS-DOS PC-DOS,FreeDOS,ROM-DOS等。

1.2MS-DOS简介

Windows9x、WindowsMe、WindowsXP、Windows Vista、Windows7系统等都是以MS-DOS为基础的。

自从DOS在1981年问世以来,版本就不断更新,从最初的DOS1.0升级到了最新的DOS8.0(Windows ME系统),纯DOS 的最高版本为DOS7.10,这以后的新版本DOS都是由Windows系统所提供的,并不单独存在。

DOS分为核心启动程序和命令程序两个部分。

DOS的核心启动程序有Boot系统引导程序、IO.SYS、MSDOS.SYS和COMMAND.COM。它们是构成DOS系统最基础的几个部分,有了它们系统就可以启动。

但光有启动程序还不行,DOS作为一个字符型的操作系统,一般的操作都是通过命令来完成。DOS命令分为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内部命令是一些常用而所占空间不大的命令程序,如dir、cd等,它们存在于COMMAND.COM文件中,会在系统启动时加载到内存中,以方便调用。而其它的一些外部命令则以单独的可执行文件存在,在使用时才被调入内存。

DOS的优点是快捷。熟练的用户可以通过创建BAT或CMD批处理文件完成一些烦琐的任务,通过一些判断命令(IF、|)甚至可以编一些小程序。因此,即使在XP下CMD还是高手的最爱。

[1]MS-DOS大事记

DOS1.0 微软买下 86-DOS(QDOS)版权,1981年7月,成为 IBM PC上 第一个作业系统。同时微软有为IBM PC开发专用版本 PC-DOS,但与泛用版本DOS相比,除了系统档名以及部份针对 IBM 机器设计的核心,外部命令与公用程式之外,其余程式码其实差异不大。

DOS 1.25 1982年6月,支援双面 软盘并开始修改错误

不仅IBM,许多OEM也广泛使用

DOS2.0 1983年3月,加入UNIX式的树状档案系统与及硬盘支援,以低阶的观点视之,这是第一次的 DOS 重大改版。这个版本除了相容于 CP/M 的 FCB 档案系统之外,正式采用了 FAT 格式,并大量使用具有 UNIX 特征的 Handle 式档案操作方式。

DOS 2.11 1984年3月,为主要的OEM版本,修正了2.01版的错误,增加了对非英语语言及其文件格式的国际性支援

MS-DOS 2.25 1985年10月,支援额外扩充的字符组(日文与韩文),还修正了旧版的错误

MS-DOS 3.0 1984年8月,引入PC/AT,它能支援1.2MB的软盘,并加入较高容量的硬盘

MS-DOS 3.1 1984年11月,加入对微软网络支援

MS-DOS 3.2 1986年1月,加入了3.5吋软盘的强化支援,并开始可以透过驱动程式使用硬件 EMS。台湾的宏碁电脑在资策会与公会的支持下,与微软在DOS3.2 的基础上开发了符合 CMEX 标准的全中文

MS-DOS 3.3 1987年8月,修正部份内部错误、增加了许多关于档案处理的外部命令、开始支援软盘之后,DOS3.3 成为当时最稳定、畅销的版本,可以说是DOS第二次的重大改版,一年后发行的4.0甚至还不如3.3普及。内部的 BASIC 直译器在 3.x之后逐渐由 BASICA 改为增强绘图能力的 GW-BASIC。此际倚天公司在前几版本的 BASICA 基础上开发了支援中文绘图模式的 ETBASIC,几乎成为当时台湾地区学习 BASIC 语言的标准配备。外部命令部分最重要的则是增加了 XCOPY 与 APPEND,增强了早就该有的档案管理能力。

MS-DOS 4.0 电脑MS-DOS 4.0 1988年6月,主要基于IBM的代码库,而不是微软自己的代码库。加入了最大2GB容量硬盘机支援,引入 EMM(软件模拟 EMS)以及新规格 XMS 内存技术,令DOS操作系统可以使用1MB以上的内存。开始有 DOSSHELL 的使用。DOSSHELL 可以被视为 DOS的GUI 界面,并有切换程式作业的能力。

MS-DOS 4.01 1988年12月,对于旧版所存在的一系列错误进行修正

MS-DOS 5.0 1991年6月,第三次重大改版,可能也是DOS史上最重要的改版。这个版本继承 4.0 对于内存管理的改进,是 EMM 规格最为稳定、普及的版本,也加入了许多内存管理的程式,如 EMM386、MEM 等等,为的就是与 Windows 好好搭配,连带也使得DOS 内存管理成为当时许多软件亟欲配合增强的方向,如何设定DOS内存配置成为热门话题。BASIC 直译器改为 QuickBASIC 的简易版本 QBASIC,内建文字编辑器则由原来的行编辑 EDLIN 改为全屏幕编辑的 EDIT(其实只是对 QBASIC.EXE 多下一道参数而已)。减少外部命令对于版本的需求,而在千呼万唤中,终于加入 DOSKEY、UNDELETE、Quick Format、UNFORMAT 等能力。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版本的 CONFIG.SYS 允许有多重选项。

MS-DOS 6.0 1993年3月,加入了许多花俏的外部命令。系统检测程式 MSD 被加入。DoubleSpace 压缩磁盘技术开始被使用,亦开始附上微软自家的解毒软件 VSAFE 以及 MSAV。网络方面开始加入对 LL5 传输线的支援。对于磁盘,开始加入磁区整理软件 DEFRAG以及磁盘快取程式 SMARTDRV。档案管理方面,以豪华的 MSBACKUP 取代了阳春的 BACKUP,另外,终于加入了 DELTREE 与 MOVE 公用程式。开始正式支援光驱。内存管理方面则加入了 MEMMAKER 组态最佳化程式。

MS-DOS 6.2 1993年11月,DoubleSpace 更名为 DrvSpace。

MS-DOS 6.21 1994年2月

MS-DOS 6.22 1994年6月,最后一个销售版本。国乔(KC)取得微软与IBM授权,搭配国乔中文系统发表自己的 DOS 7.0。

MS-DOS 7.0 1995年8月,Windows 95 所带的版本,支持长文件名。

MS-DOS 7.1 1996年8月,加入对大硬盘和FAT32分区的支持等。

MS-DOS 8.0 2000年9月,DOS的最后一个版本,取消了部分功能,例如不再支持SYS命令、打印机操作。

[2]在DOS上面运行的软件

由于 DOS 是 PC 兼容机的主要平台,有许多为 DOS 撰写的知名软件。其中包括了:

Lotus 1-2-3;一套在企业市场中被广泛运用的试算表软件。被许多人视为 IBM PC 成功的主因

WordPerfect;一套目前出在 Windows 平台的文本编辑器

dBase;最早的数据库软件之一

Telix; 调制解调器通信软件

Arachne;一套 DOS 版的网络浏览器

DJGPP, gcc 的 DOS 移植版

4DOS,取代原本的命令行界面的软件

Borland 的 集成开发环境,包括了 Turbo Pascal、Turbo BASIC、Turbo C,以及 Turbo Assembler

拨接式电子布告栏 (BBS) 架站软件 RemoteAccess、Spitfire、Maximus、McBBS,以及TAG

BASIC 语言工具程序 BASICA 以及 GW-BASIC

许多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由 Id Software 以及 Apogee Software(后来改名为 3D Realms)合资开发的 德军总部3D;Id Software 的 Doom 以及 Quake;3D Realms 的 Duke Nukem 3D、Shadow Warrior,以及 Rise of the Triad。3D Realms 开发的这 3 套游戏使用的都是 DOS 上的“Build 引擎”。Build 引擎的作者是 Ken Silverman,这个引擎也被用于 Silverman 的 Ken's Labyrinth 这个游戏上。

[编辑本段]如何——磁盘操作系统

1.1 MS-DOS的常用命令:

1、磁盘操作

fdisk 参数 /mbr 重建主引导记录 EXP:fdisk /mbr 重建主引导记录 (可以洗掉还原精灵)

format 参数: /q 快速格式化 /u 不可恢复 /autotest 不提示 /s 创建 MS-DOS 引导盘 EXP:format c: /q /u /autotest

自动快速格式化C盘(危险!!!)

2、目录操作

DIR [目录名或文件名] [/S][/W][/P][/A] 列出目录 参数: /s 查找子目录 /w 只显示文件名 /p 分页 /a 显示隐藏文件 EXP: DIR format.exe /s查找该盘的format.exe文件并报告位置

CD [目录名] PS:可以使用相对目录或绝对目录 进入目录 exp:CD AA 进入当前文件夹下的AA目录,cd .. 进入上一个文件夹cd \返回根目录;cd c:\windows 进入c:\windows文件夹

MKDIR [目录名] 创建目录 EXP:MKDIR HELLOWORLD 创建HELLOWORLD目录

3、文件操作

del [目录名或文件名] [/f][/s][/q] 删除 参数:/f 删除只读文件 /s 删除该目录及其下的所有内容 /q 删除前不确认

exp: del c:\del /s /q 自动删除c盘的del目录

copy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目录] 复制文件 EXP:copy d:\pwin98\*.* c:\presetup 将d盘的pwin98的所有文件复制到c盘的presetup下

4、内存操作

debug 调试内存 参数 -w [文件名] 写入二进制文件 -o [地址1] [地址2] 输出内存 -q 退出 exp:o 70 10[return] o 71 01

[return] 01[return] q[return] 把70到71的内存都改成01,用以清除AWARDbios密码.debug 还可以破解硬盘保护卡等,但只可以在纯DOS下用.

[编辑本段]DOS命令行

[3](一)MD——建立子目录

1.功能:创建新的子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M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盘符”:指定要建立子目录的磁盘驱动器字母,若省略,则为当前驱动器;

(2)“路径名”:要建立的子目录的上级目录名,若缺省则建在当前目录下。

例:(1)在C盘的根目录下创建名为FOX的子目录;(2)在FOX子目录下再创建USER子目录。

C:\>MD FOX (在当前驱动器C盘下创建子目录FOX)

C:\>MD FOX\USER (在FOX 子目录下再创建USER子目录)

(二)CD——改变当前目录

1.功能:显示当前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C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如果省略路径和子目录名则显示当前目录;

(2)如采用“CD\”格式,则退回到根目录;

(3)如采用“CD..”格式则退回到上一级目录。

例:(1)进入到USER子目录;(2)从USER子目录退回到子目录;(3)返回到根目录。

C:\>CD FOX \USER(进入FOX子目录下的USER子目录)

C:\FOX\USER>CD.. (退回上一级根目录)

C:\FOX>CD\ (返回到根目录)

C:\>

(三)RD——删除子目录命令

1.功能:从指定的磁盘删除了目录。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RD[盘符:][路径名][子目录名]

4.使用说明:

(1)子目录在删除前必须是空的,也就是说需要先进入该子目录,使用DEL(删除文件的命令)将其子目录下的文件删空,然后再退回到上一级目录,用RD命令删除该子目录本身;

(2)不能删除根目录和当前目录。

例:要求把C盘FOX子目录下的USER子目录删除,操作如下:

第一步:先将USER子目录下的文件删空;

C:\>DEL C:\FOX\USER\*.*

第二步,删除USER子目录。

C:\>RD C:\FOX\USER

(四)DIR——显示磁盘目录命令

1.功能:显示磁盘目录的内容。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DIR [盘符:][路径][文件名] [/A[[:]属性]] [/C] [/D] [/L] [/N] [/O[[:]分类属性]] [/P] [/Q] [/S] [/T[[:]时间]] [/W] [/X] [/4]

4. 使用说明:

/A 显示具有指定属性的文件。

属性 D 目录 R 只读文件

H 隐藏文件 A 准备存档的文件

S 系统文件 - 表示“否”的前缀

/B 使用空格式(没有标题信息或摘要)。

/C 在文件大小中显示千位数分隔符。这是默认值。用/-C来停用分隔符显示。

/D 跟宽式相同,但文件是按栏分类列出的。

/L 用小写。

/N 新的长列表格式,其中文件名在最右边。

/O 用分类顺序列出文件。

分类排序 N 按名称(字母顺序) S 按大小(从小到大)

E 按扩展名(字母顺序) D 按日期/时间(从先到后)

G 组目录优先 - 颠倒顺序的前缀

/P 在每个信息屏幕后暂停。

/Q 显示文件所有者。

/S 显示指定目录和所有子目录中的文件。

/T 控制显示或用来分类的时间字符域。

时间 C 创建时间

A 上次访问时间

W 上次写入的时间

/W 用宽列表格式。

/X 显示为非8.3文件名产生的短名称。格式是 /N 的格式,短名称插在长名称前面。如果没有短名称,在其位置则显示空白。

/4 用四位数字显示年

(五)PATH——路径设置命令

1.功能:设备可执行文件的搜索路径,只对文件有效。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PATH[盘符1]目录[路径名1]{[;[盘符2:]],<目录路径名2>…}

4.使用说明:

(1)当运行一个可执行文件时,DOS会先在当前目录中搜索该文件,若找到则运行之;若找不到该文件,则根据PATH命令所设置的路径,顺序逐条地到目录中搜索该文件;

(2)PATH命令中的路径,若有两条以上,各路径之间以一个分号“;”隔开;

(3)PATH命令有三种使用方法:

PATH[盘符1:][路径1][盘符2:][路径2]…(设定可执行文件的搜索路径)

PATH:(取消所有路径)

PATH:(显示目前所设的路径)

(六)TREE——显示磁盘目录结构命令

1.功能:显示指定驱动器上所有目录路径和这些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名。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TREE[盘符:][/F][>PRN]

4.使用说明:

(1)使用/F参数时显示所有目录及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省略时,只显示目录,不显示目录下的文件;

(2)选用>PRN参数时,则把所列目录及目录中的文件名打印输出。

(七)DELTREE——删除整个目录命令

1.功能:将整个目录及其下属子目录和文件删除。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DELTREE[盘符:]<路径名>

4.使用说明:该命令可以一步就将目录及其下的所有文件、子目录、更下层的子目录一并删除,而且不管文件的属性为隐藏、系统或只读,只要该文件位于删除的目录之下,DELTREE都一视同仁,照删不误。使用时务必小心!!!

五、磁盘操作类命令

(一)FORMAT——磁盘格式化命令

1.功能:对磁盘进行格式化,划分磁道和扇区;同时检查出整个磁盘上有无带缺陷的磁道,对坏道加注标记;建立目录区和文件分配表,使磁盘作好接收DOS的准备。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FORMAT <盘符:> [/S][/4][/Q]

4.使用说明:

(1)命令后的盘符不可缺省,若对硬盘进行格式化,则会如下列提示:WARNING:ALL DATA ON NON ——REMOVABLE DISK

DRIVE C:WILL BE LOST !

Proceed with Format (Y/N)?

(警告:所有数据在C盘上,将会丢失,确实要继续格式化吗?)

(2)若是对软盘进行格式化,则会如下提示:Insert mew diskette for drive A;

and press ENTER when ready…

(在A驱中插入新盘,准备好后按回车键)。

(3)选用[/S]参数,将把DOS系统文件IO.SYS、MSDOS.SYS及COMMAND.COM复制到磁盘上,使该磁盘可以做为DOS启动盘。若不选用/S参数,则格式化后的磙盘只能读写信息,而不能做为启动盘;

(4)选用[/4]参数,在1.2MB的高密度软驱中格式化360KB的低密度盘;

(5)选用[/Q]参数,快速格式化,这个参数并不会重新划分磁盘的磁道和扇区,只能将磁盘根目录、文件分配表以及引导扇区清成空白,因此,格式化的速度较快。

(6)选用[/U]参数,表示无条件格式化,即破坏原来磁盘上所有数据。不加/U,则为安全格式化,这时先建立一个镜象文件保存原来的FAT表和根目录,必要时可用UNFORRMAT恢复原来的数据。

(二)UNFORMAT恢复格式化命令

1.功能:对进行过格式化误操作丢失数据的磁盘进行恢复。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UNFORMAT<盘符>[/L][/U][/P][/TEST]

4.使用说明:用于将被“非破坏性”格式化的磁盘恢复。根目录下被删除的文件或子目录及磁盘的系统扇区(包括FAT、根目录、BOOT扇区及硬盘分区表)受损时,也可以用UNFORMAT来抢救。

(1)选用/L参数列出找到的子目录名称、文件名称、大孝日期等信息,但不会真的做FORMAT工作。

(2)选用/P参数将显示于屏幕的报告(包含/L参数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送到打印机。运行时屏幕会显示:“Print out will be sent to LPT1”

(3)选用/TEST参数只做模拟试验(TEST)不做真正的写入动作。使用此参数屏幕会显示:“Simulation only”

(4)选用/U参数不使用MIRROR映像文件的数据,直接根据磁盘现状进行UNFORMAT。

(5)选用/PSRTN;修复硬盘分区表。

若在盘符之后加上/P、/L、/TEST之一,都相当于使用了/U参数,UNFORMAT会“假设”此时磁盘没有MIRROR映像文件。

注意:UNFORMAT对于刚FORMAT的磁盘,可以完全恢复,但FORMAT后若做了其它数据的写入,则UNFORMAT就不能完整的救回数据了。UNFORMAT并非是万能的,由于使用UNFORMAT会重建FAT与根目录,所以它也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操作不当可能会扩大损失,如果仅误删了几个文件或子目录,只需要利用UNDELETE就够了。

(三) CHKDSK——检查磁盘当前状态命令

1.功能:显示磁盘状态、内存状态和指定路径下指定文件的不连续数目。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CHKDSK [盘符:][路径][文件名][/F][/V]

4.使用说明:

(1)选用[文件名]参数,则显示该文件占用磁盘的情况;

(2)选[/F]参数,纠正在指定磁盘上发现的逻辑错误;

(3)选用[/V]参数,显示盘上的所有文件和路径。

(四)DISKCOPY——整盘复制命令

1.功能:复制格式和内容完全相同的软盘。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DISKCOPY [盘符1:][盘符2:]

4.使用说明:

(1)如果目标软盘没有格式化,则复制时系统自动选进行格式化。

(2)如果目标软盘上原有文件,则复制后将全部丢失。

(3)如果是单驱动器复制,系统会提示适时更换源盘和目标盘,请操作时注意分清源盘和目标盘。

(五)LABEL——建立磁盘卷标命令

1.功能:建立、更改、删除磁盘卷标。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LABEL [盘符:][卷标名]

4.使用说明:

(1)卷标名为要建立的卷标名,若缺省此参数,则系统提示键入卷标名或询问是否删除原有的卷标名;

(2)卷标名由1至11个字符组成。

(四) REN——文件改名命令

1.功能:更改文件名称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REN [盘符:][路径]<旧文件名> <新文件名>

4.使用说明:

(1)新文件名前不可以加上盘符和路径,因为该命令只能对同一盘上的文件更换文件名;

(2)允许使用通配符更改一组文件名或扩展名。

(五)FC——文件比较命令

1.功能:比较文件的异同,并列出差异处。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FC [盘符:][路径名]<文件名> [盘符:][路径名][文件名][/A][/C][/N]

4.使用说明:

(1)选用/A参数,为ASCII码比较模式;

(2)选用/B参数,为二进制比较模式;

(3)选用/C参数,将大小写字符看成是相同的字符。

(4)选用/N参数,在ASCII码比较方式下,显示相异处的行号。

(六)ATTRIB——修改文件属性命令

1.功能:修改指定文件的属性。(文件属性参见2.5.4(二)文件属性一节)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ATTRIB [文件名] [+R|-R][+A|-A][+H|-H][+S|-S][/S]

4.使用说明:

(1)选用+R参数,将指定文件设为只读属性,使得该文件只能读取,无法写入数据或删除;选用-R参数,去除只读属性;

(2)选用+A参数,将文件设置为档案属性;选用-A参数,去除档案属性;

(3)选用+H参数,将文件调协为隐含属性;选用-H参数,去隐含属性;

(4)选用+S参数,将文件设置为系统属性;选用-S参数,去除系统属性;

(5)选用/S参数,对当前目录下的所有子目录及作设置。

(七) DEL——删除文件命令

1.功能:删除指定的文件。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DEL [盘符:][路径]<文件名>[/P]

4.使用说明:

(1)选用/P参数,系统在删除前询问是否真要删除该文件,若不使用这个参数,则自动删除;

(2)该命令不能删除属性为隐含或只读的文件;

(3)在文件名称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4)若要删除磁盘上的所有文件(DEL*.*或DEL.),则会提示:(Are you sure?)(你确定吗?)若回答Y,则进行删除,回答N,则取消此次删除作业。

(八) UNDELETE——恢复删除命令

1.功能:恢复被误删除命令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UNDELETE [盘符:][路径名]<文件名>[/DOS]/LIST][/ALL]

4.使用说明:使用UNDELETE可以使用“*”和“?”通配符。

(1)选用/DOS参数根据目录里残留的记录来恢复文件。由于文件被删除时,目录所记载斩文件名第一个字符会被改为E5,DOS即依据文件开头的E5和其后续的字符来找到欲恢复的文件,所以,UNDELETE会要求用户输入一个字符,以便将文件名字补齐。但此字符不必和原来的一样,只需符合DOS的文件名规则即可。

(2)选用/LIST只“列出”符合指定条件的文件而不做恢复,所以对磁盘内容完全不会有影响。

(3)选用/ALL自动将可完全恢复的文件完全恢复,而不一一地询问用户,使用此参数时,若UNDELTE利用目录里残留的记录来将文件恢复,则会自动选一个字符将文件名补齐,并且使其不与现存文件名相同,选用字符的优选顺序为:#%——0000123456789A~Z。

UNDELETE还具有建立文件的防护措施的功能,已超出本课程授课范围,请读者在使用些功能时查阅有关DOS手册。

七、其它命令

(一)CLS——清屏幕命令

1功能:清除屏幕上的所有显示,光标置于屏幕左上角。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CLS

(二) VER查看系统版本号命令

1功能:显示当前系统版本号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VER

(三) DATE日期设置命令

1功能:设置或显示系统日期。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DATE[mm-dd-yy]

4使用说明:

(1)省略[mm-dd-yy]显示系统日期并提示输入新的日期,不修改则可直接按回车键,[mm-dd-yy]为“月-日-年”格式;

(2)当机器开始启动时,有自动处理文件(AUTOEXEC.BAT)被执行,则系统不提示输入系统日期。否则,提示输入新日期和时间。

(四) TIME系统时钟设置命令

1功能:设置或显示系统时期。

2类型:内部命令

3格式:TIME[hh:mm:ss:xx]

4使用说明:

(1)省略[hh:mm:ss:xx],显示系统时间并提示输入新的时间,不修改则可直接按回车键,[hh:mm:ss:xx]为“小时:分钟:秒:百分之几秒”格式;

(2)当机器开始启动时,有自动处理文件(AUTOEXEC.BAT)被执行,则系统不提示输入系统日期。否则,提示输入新日期和时间。

(五)MEM查看当前内存状况命令

1功能:显示当前内存使用的情况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MEM[/C][/F][/M][/P]

4使用说明:

(1)选用/C参数列出装入常规内存和CMB的各文件的长度,同时也显示内存空间的使用状况和最大的可用空间;

(2)选用/F参数分别列出当前常规内存剩余的字节大小和UMB可用的区域及大小;

(3)选用/M参数显示该模块使用内存地地址、大小及模块性质;

(4)选用/P参数指定当输出超过一屏时,暂停供用户查看。

(六) MSD显示系统信息命令

1功能:显示系统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状况。

2类型:外部命令

3格式:MSD[/S]

4使用说明:

(1)选用/I参数时,不检测硬件;

(2)选用/B参数时,以黑白方式启动MSD;

(3)选用/S参数时,显示出简明的系统报告。

关于“INTEL 915 主板”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zlan/202508-14160.html

(3)
hzjyqz的头像hzjyqz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zjyqz的头像
    hzjyqz 2025年08月10日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 hzjyqz
    hzjyqz 2025年08月1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INTEL 915 主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INTEL 915 主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hzjyqz
    用户081008 2025年08月10日

    文章不错《INTEL 915 主板》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