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对人类工作及生活影响最大的时十项发明”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对人类工作及生活影响最大的时十项发明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世界上对人类工作及生活影响最大的时十项发明:
第一名:莱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
最著名的发明:计算器
提到达·芬奇和他的发明时,你最好问这样的问题:“什么东西不是他发明的?”因为他发明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达·芬奇的工作日志里绘有许多东西的设计图,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计算器的设计。试想如果缺少简单的复杂的数学运算,那科学将会是什么样子。
达·芬奇堪称文艺复兴开山鼻祖,他能画(比如杰作《蒙娜丽莎》),能雕塑,也能发明。他那至今令全世界着迷的日记,描绘勾勒了从人体到直升机和坦克的很多事物。
最酷的事实:达·芬奇日记长达13000多页,至今仍在影响科学研究。2005年,一名英国外科医生还利用达·芬奇设计的方法做心脏修复手术,这件事情本身就让人吃惊,你若知道达·芬奇当时连人体循环系统工作机理的一点概念都没有时,那简直就是惊诧了。
第二名:尼古拉·特斯拉(美国)
最著名的发明:无线电
虽然尼古拉·特斯拉生前没有因此得到认可,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终还是肯定了他的专利申请,确认是他而不是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
特斯拉也许就是为标新立异而生的。虽然他发明的一种称做“交流电”的输电方法应用至今,其实他研究的焦点集中于电的理论应用(遗憾的是许多研究成果仍停留在绘图板上)。就是这个总是自己制作实验设备(比如用来聚集电能的著名的特斯拉线圈)的特斯拉,提出了范围涉及从X射线到地震仪的一系列观点。
最酷的事实:特斯拉直到生命快要结束时还在研究一种致命射线。他的观点听起来有点象科幻故事,美国联邦调查局确实也看不出什么有趣的东西,结果胡佛总统只好下令将特斯拉的科研资料收走并宣布为“绝密”。
第三名:亚历山德罗·伏特(意大利)
最著名的发明:电池
伏特虽然没有发现电,但是他却想出了一个可将电携带的好点子。要知道“伏特电池”可是现代电池的先驱。
伏特一生职业都在搞电的东西。早期他发明了起电盘(即一次充电单板电容),一年之后致力于封闭室燃气点火发电实验,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了沼气(甲烷),即今天家庭普遍使用的一种气体。然而真正使其出名的却是“伏特电池”,其实就是一堆锌片和铜片交互排列,再加上两种金属片之间为增强导电性而浸了盐水的布料而已。但就是这种粗陋的电池向世界展示了如何利用金属-化学组合生电的奥秘。
最酷的事实:1810年,拿破仑授予伏特伯爵称号,以表彰这位伟大的意大利发明家。但荣誉并未就此打住,1881年,以其名字作为电压的单位“伏特”。
第四名:亚历山大·贝尔(英国)
最著名的发明:电话
“你能听到我讲话吗?”
“是的!”
我们能听到对方讲话,多亏了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的电话。
现在有那么多的电话提供商,但正是亚历山大·贝尔的功劳造就了世界第一个(也是实力最强的)电话公司——贝尔电话公司。贝尔并不只是个单打一的奇才,他的研究思想涉及空调(实际上他在自己屋里就搞了原始的空调系统)、水翼船及信息磁存概念(该概念导致生前从未见到的创新发明——电脑)等。
最酷的事实:亚历山大·贝尔还是世界上第一个金属探测器的发明者,他组装这个装置是为了发现美国总统詹姆士·加菲尔德体内的子弹。结果探测器倒是能工作,不过就是定不出子弹的位置,因为检查时加菲尔德总统躺在了一张金属架床上。
第五名:艾萨克·牛顿(英国)
最著名的发明:微积分
如果你费好大劲总算上完了高等数学课程,那你或许就不会是艾萨克·牛顿爵士的热心崇拜者,因为你遇到的难题基本上就是他的错——是他发明了微积分。
如果你现在学习物理,无论是谈到重力问题(一个苹果从树上下落的故事,不管真假,确是一个有力的例证),还是光线和光学原理,你还得从艾萨克·牛顿爵士的研究成果开始。牛顿第一个提出“光是由粒子构成的”,这原理让他研制出了反射望远镜(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此外,牛顿还在声、热原理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
最酷的事实:人们很容易认为科学家就是一群不问世事的实验室“耗子”,不过牛顿是个例外:他曾给英格兰国王当了将近两年的法官,干着处决假币伪造者的买卖。他这段法律生涯快结束的时候,手下还有10个待处决的罪犯。
第六名:霍华德·休斯(美国)
最著名的发明:改进飞机设计
霍华德·休斯并没有发明飞机,他作为“环球航空公司(TWA)之父”主要写了些关于航空公司的书籍。如今环球航空公司虽已成历史,但航空旅游业多亏有了霍华德·休斯才兴旺发达。
他曾经对客机提出了一系列的创新设计。比如他重新设计了“H-1”,使可收放式起落架、连杆和连接件等收进机体内部,从而减小了飞行中的空气阻力。这种创新改进对二战时期的一系列战斗机设计都有影响。
说霍华德·休斯是个怪人那是贬损他。他可是出身于著名发明家之家,其父亲老休斯发明的油井钻头可让采油设备采到了以前人们接触不到的资源。霍华德·休斯晚年低调隐居,在年轻风光之时却是征服航空界和好莱坞的大人物。无论是开发水陆两栖飞机,还是幽会好莱坞红星凯瑟琳·赫本或贝蒂·戴维斯,他总是那样我行我素。
最酷的事实:1972年,休斯受雇于美国中情局,为中情局的一次行动打掩护。这次代号为“珍妮佛计划”的行动,目的是打捞在夏威夷海域沉没的苏联潜艇。这次行动的效果有限。1975年,一名强盗搞走了休斯的一些秘密资料,将其与中情局的瓜葛抖了出来。
第七名: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
最著名的发明:双焦距眼镜
我们都知道阅读是根本,但看却是读的先决条件。多亏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的双焦距眼镜,即使视力低于20/20的人也能浏览网站的网页。在写作《可怜的理查得编年史》,帮美国赢得法国的承认(此举可是扭转了美国革命的形势)和到处对女人大献殷勤的当空儿,富兰克林还是对科学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我们许多人或许记得社会研究课程里描绘他在暴风雨中放风筝的画面。这个实验让富兰克林了解到许多电的知识,也给我们带来了避雷针。
最酷的事实:发明家和“种马”(爱对女人大献殷勤的男人)往往不会扯到同一个人身上,但本杰明·富兰克林却是个例外。他是他那个时代最能对女人大献殷勤的男人,而且他在法国女人中的好人缘也确实有利于美国事业。
第八名:詹姆斯·瓦特(英国)
最著名的发明:改进型蒸汽机
今天我们是不会把蒸汽当作主要能源了,可回到工业革命早期,蒸汽却是大出风头的时候。詹姆斯·瓦特花了大量时间改进蒸汽机,驱动世界向前进步。
瓦特虽没有发明蒸汽机,但却能让蒸汽机为人工作。事实上,正是瓦特的创新改进使世界发生了从农业为主到工业为主的重大转变。除对动力和机器做出如此大贡献外,瓦特还发明了旋转机和一种可自动调整机器转速的被称作“飞球”的装置。
最酷的事实:功率的单位“瓦特”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一直被公认为是世界最伟大工程师。
第九名:约翰内斯·古腾堡(德国)
最著名的发明:现代印刷术
约翰内斯·古腾堡要把所有的小东西拼凑一起,做成了一台活字印刷机。在你意识到他的印刷术可能会掀起一场信息革命这样的事实之前,你觉得他的想法似乎有点不那么伟大。
我们谁也不知道《圣经》出自何人之手,但知道其出版发行者的名字:古腾堡。没错,此前中国人活字印刷已用了几百年,但古腾堡是第一个将字印成书籍出版,而不是丝帛书。这项创新使范围更广的人能够接触到知识,从而催生了“启蒙时代”。古腾堡作为发明家数一数二,但作为一名商人却是倒霉蛋。他的印刷术改变了世界,但这并没有让他发财,而且在一场状告自己出资人的官司中,他连这项技术的发明权也丢掉了。
最酷的事实:在债务缠身的困境中,古腾堡靠给美因茨大主教“打工”艰难度过晚年,大主教给他提供食宿,以帮他戒掉嗜饮恶习。
第十名:托马斯·爱迪生(美国)
最著名的发明:灯泡
再没有比灯泡更能代表创新的发明了。事实上,爱迪生的发明对世界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以至于被戏称为所有伟大思想的象征。
人们一想到爱迪生很容易把目光聚到灯泡上(他实际改进并使之可行的一个发明设计),其实他真正的意图是给灯泡通电让其发光。1882年,爱迪生创建了世界第一个输电公司,将电送往曼哈顿区的59家消费者。在JP摩根和范德尔比特家族财团的支持下,爱迪生也利用自己的知识给世界提供了早期版本的股票机。
最酷的事实:爱迪生的晚年迷上了一种流行的时尚节食法,即每3小时只喝1品脱牛奶。好在爱迪生没有将他的知识用在人体生命科学领域。
中国的十大发明
1.火药
北宋年间,火药在中国已较普遍地用于战争。公元1000年,一个名叫唐福的人发明了火蒺藜,在黑火药方子里加入砒霜、沥青、铁蒺藜等制成原始的炸弹。火药主要原料是木炭,硝石和硫磺,它被火点着或用力敲打之后即刻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比原有体积大数千倍的气体,产生猛烈的爆炸。我国在公元前后就发现或使用这些基本原料,但将它们配制成火药则是炼丹家的功劳。到唐代末期这三种原料相混的黑火药方子已经出现。公元1132年南宋人陈规发明了火枪,它是近代枪炮的前身。至公元14世纪初,中国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技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2.活字印刷
公元1040年前后,毕烧土制造了已知的最早的活字。毕升是一位优秀的刻字工人,在长期的刻字实践中总结出了活字印刷术,其原理与现代印刷术完全相同,分三个步骤:先是制活字,其次是排版,最后是印刷。
活字印刷术在毕之后不断发展,在活字材料、拣字方法方面都有不断改进。元代著名农学家王祯创造了木活字印刷术,并于1293年用此法试印了他本人的著作《旌德县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印了一百部,印刷速度大大提高。
活字印刷术通过维吾尔人传入高加索,再传到小亚细亚和埃及的亚里山大里亚以及欧洲。公元1450年以后,欧洲才开始了活字印刷的历史。
3.指南针
指南针的制造技术在沈括(公元1031—1095年)的《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沈括指出,在磁石上磨过的小铁针具有较稳固的磁性,因此决定采用这种人造磁针代替天然磁石制造指向工具。沈括讨论了磁针装置的四种方法,而且他在制造指南针的过程中还发现了磁偏角。他写道: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磁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现。有了指南针,远洋航行才成了可能。所以对早期的航海家来说,指南针是一件无价之宝。
4.船闸
船闸在我国北宋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公元1000年前后,在京杭大运河的西河第三堰上创建了一座大型船闸,史称西河闸,有上下两个闸门,结构原理与现代船闸相同。此后又在真州、北神、邵伯建立了三个大型船闸,这三个船闸都是在堰埭旁新开运道建闸,与现代在拦河大坝旁建船闸相同。西方到12世纪才在荷兰出现第一座船闸。
5.算盘
珠算的正式出现并推广应用是在宋元时期。最详细记载算盘的制造方法及规格是十五世纪中叶的《鲁班木经》。16世纪柯尚迁《数学通轨》(1578年)中有“初定算盘式”,所绘十三档的珠算盘,其形制与现今通行的算盘相同。明代时珠算开始流行,并因其简单易学,运算方便而流传于东亚各国。
6.简仪
由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于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创造发明。简仪是类似浑仪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由赤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和日晷三部分组成。仪器除了北天极附近之外,全部天空都可不受遮拦地观测。简仪的设计和发明在世界上领先了三百多年。直到1598年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才制造出能与之相比的仪器。现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一架简仪,是明正统年间(1437—1442)年所造。
7.炼焦
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炼焦和用焦炭冶炼金属,这样冶炼成的金属纯度大大提高。焦炭是用煤经高温干馏后所得的固体产物,主要成分为碳,含挥发物(硫分、灰分)很少。用焦炭冶金,保留了煤的长处,避免了煤的缺点。1961年,在广东新会发掘的南宋咸淳末年(1270年左右)的炼铁遗址中就有焦炭出土。这是炼焦和用焦炭冶金的最早实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炼焦和用焦炭冶金的国家。欧洲人直到18世纪初才知道炼焦并把焦炭用于冶金,比中国晚了400多年。
8.元代大纺车
元代人发明的大纺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车。元人王祯在元贞元年至大德四年(公元1295-1300年)写成的《农书》中对这种纺车有详细记载。这种纺车以人力、畜力或水力作动力。与旧纺车相比,纺车的锭子大大增多,达到32枚,生产力显著提高。原有的脚踏三锭纺车每昼夜纺棉仅七八两;五锭纺车每昼夜纺麻不到2斤,而大纺车却可以一昼夜纺麻100斤,大大提高了效率。大纺车的传动已经采用现在的龙带式传动相类似的集体传动,西方的同类机械要比中国的这种水力大纺车晚几个世纪。
9.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钮经义等人,于1965年获得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经鉴定,人工全合成的牛胰岛素其结构、生物活性、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是世界上人工合成蛋白质首次获得成功。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的成功,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向前跨进了重要的一步,为世界蛋白质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0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由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发明。获1981年国家发明特等奖。该项发明是利用普通野生稻的雄性不育株作母本,矮杆籼稻为父本,经过连续回交,育成二九南一号、V20、珍珠97等保持系及其同型不育系。通过广泛地测交筛选,选育一批优良恢复系,完成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配制南优二号、三号;籼优二号、三号,V优6号等杂交组合,还研究出一整套有关杂交稻繁殖制种和杂种一代的高产栽培技术。1980年,该发明作为中国第一项农业技术转让给美国。
转载于《龙城青年》杂志
算盘亦称珠算,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素有“中国计算机”之称。算盘的出现,历史悠久。算盘产生于汉代之前,是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的。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末三国时代徐岳撰《数术记遗》,书中有“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的记述。南宋数学家杨辉的《乘除通变算宝》中有“九归”口诀。元代刘因亦有算盘诗。明人吴敬《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记载了珠算的有关算法。明清时期,算盘的应用已很广泛。关于算盘制造规格,明万历年间柯尚迁的《数学通轨》载有13档算盘图,上2珠,下5珠,呈长方形,四周为木框,内有轴心,俗称“档”。档中间用一根横梁隔开。运算时定位后拨珠运算。后来出现的各种规格的算盘,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算盘构造简单,便于掌握,使用方便,成为计算理财不可缺少的工具。算盘从明代开始传入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清代,算盘随着经济文化交往被传入东南亚诸国。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也从日本引进了算盘。
珠算是中国古代数学在计算方法方面继筹算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发明。早在汉代的。《数术记遗》一书中,就曾记载了十四种上古算法,其中有一种便是,“珠算”。据南北朝时数学家甄鸳的描述,这种“珠算”,,每一位有五颗可以移动的珠子,上面一颗相当于五个单位,下面四颗,每一颗相当于一个单位。这是关于珠算的最早记载,与后来流行的算盘并不相同,而且在当时也没有普及流传。
大约到了宋元的时候,珠算盘开始流行起来。元代未年有一本书叫 《南村辍耕录》,其中记载了江南的一条俗谚,说新来的奴仆像“擂盘珠”,不拨自动;过了一段日子像“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到最后像“顶珠,拨它也拨不动了。俗谚里都已经有了“算盘珠”的比喻,说明珠算盘的运用在江南一带已有了一段时间和一定程度的普及了。不过当时算筹并没有废除,筹算和珠算同时并用。
珠算的普及并最终彻底淘汰筹算,这一过程是在明代完成的。当时,由于实用数学和商业数学的发展,迫切要求计算简捷,速度加快,这就给珠算盘这一计算工具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另外,传统的筹算方法从唐宋以来已经逐渐简化,并且形成了一套运算口诀。这些口诀用字极少而意义完整,用算筹演算时,往往一念口诀就心算出了结果,而手中的算筹却还在慢慢排列,这样便产生了得心不能应手的矛盾。比较起来,在珠算盘上用手拨动算珠的速度要比筹算的排列移动快得多,珠算具有“随手拨珠便成答案”的优点,因此,一时间珠算风靡海内,很快就在各个方面取代了算筹,并最终把算筹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明代的珠算盘与现代通行的珠算盘完全相同。例如在1578年柯尚迂的《数学通轨》一书中,就曾绘有一个“算盘图式”。这是一个十三档的珠算盘图,每一档上面两个珠,下面五个珠,中间用木制的横粱隔开,与现在的算盘完全一样。这样的算盘与日本后来流行的算盘略有不同,日本流行的算盘在横梁上面只放一颗算珠。横粱上有两颗算珠,一方面便于计算中有时需要暂不迸位,另一方面则便于旧制斤两(1斤=16两)的加减,所以在实际计算时要比横粱上只放一颗算珠更加方便。
至于明代珠算的运算口诀,也与今天的珠算口诀大致相同。
如加法口诀为:
“一上一,一下五除四,一退九进一十
二上二,二下五除三,二退八进一十
………”等等。
减法口诀诀为:
“一退一,一退十还九,一上四退五
二退二,二退十还八,二上三退五
………..”等等
乘法口诀即“九九口诀”,如“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之类,除法口诀则沿用元代筹算的“九归”口诀如:“二一添作五,逢二进成十,三一三十一”等等。这些歌诀相当完善,应用方便,直到现在还在继续使用。
由于明代珠算非常流行,所以当时有关珠算术的书籍出版了很多。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当数程大位的《算法统宗》。程大位是明代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他自幼博览群书,二十岁后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经商,同时不断研究数学。他遍访名师,广搜算经,经多年积累与编写,终于在六十岁那年完成了杰作《算法统宗》。此书出版后,很快就风行海内并传入日本。当时凡研究算法者,几乎都人手一册。一直到清朝未年,各地出版的珠算书,不是它的翻刻本,就是它的改编本,其流传之广泛长久,在中国数学史上是罕见的。
从15世纪开始,中国的珠算盘逐渐传人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地,对这些国家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后又经欧洲的一些商业旅行家把它传播到了西方。现在,世界各国的学术界一致公认,珠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在世界已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的今天,珠算盘仍然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美国还专门派人到日本去学珠算,而日本应考珠算技术等级合格证的人每年都有增加。正如日本珠算教育联盟会长荒木勋所说:“在中国诞生又传播到亚洲各国而发展起来的珠算,通过日中两国专家的合作,正在走向世界范围的普及。”
关于“对人类工作及生活影响最大的时十项发明”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zshi/202507-374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对人类工作及生活影响最大的时十项发明”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对人类工作及生活影响最大的时十项发明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文章不错《对人类工作及生活影响最大的时十项发明》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