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传(关于林语堂传的简介)

网上有关“林语堂传(关于林语堂传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林语堂传(关于林语堂传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做事要认真(2011-05-05 21:11:04)

果然是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乏味,面目可憎。一旦读起书,神清气爽,世界霎时间远景开阔,连带着烦扰我的纷乱也模糊起来。

深埋在自己的混沌世界里,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读书发现自己又开始狭隘木讷,昨天发现一本好书《林语堂传》欣喜十分,一本收获实在丰厚感触很深的书。林语堂的二女儿写起父亲了毫不避嫌,对父亲的得意失意,光彩后面的寂寞传达得十分动人,尤其是对父母亲之间的差距和磨合不仅没有遮遮掩掩反而是坦然地欣赏这种差距和随之而来的生活上的琐碎幽默。可以说这本书中的林语堂正是我心目那个写出《京华烟云》的生活艺术大师,凭借高超的智慧,自任导演创造着生活剧。

他追求清顺自然,只愿做一个“合情理”而明智真诚的人。他自己从未为名所累,他以为幼稚作家梦想跃登名作家之林,马上变成不简朴,不自然的人,这些都足以表示心智的狭小。世上也常常是满瓶默然不响,半瓶使劲晃荡。我想起上周去等余光中的讲座,在长长的队伍中旁边两个女生在闲聊,其中一位女生声音响亮道“写文章很容易的,上次我的文章校报就登了!”“哇,这么厉害,那你向杂志投稿了没?”另一女生惊叹道。“没有呀,不过我是懒得寄!”女孩扬了扬眉毛懒洋洋地,一副满腹才华不怕外溢的样子。

特地摘录《林语堂传》中一些有意思的语句:

每天早晨,我一觉醒来,便觉着有无限无疆的地方让我去探险。

我仍是一个孩子,睁圆眼睛,注视着着奇异的世界。我的教育只完成了一大半,关于本国和外国的许多东西要学,而样样东西都奇妙得很。我一向不在乎别人队又怎么想,随性游览,自有价值。

牛顿死前曾说:自觉像一个孩童在海边嬉戏,而知识世界在他前头有如大海渺茫五垠。

做文章无需掉文弄墨,堆砌辞藻。只要清顺自然。白话是活语言,天天说的话,最有力量。

现实+梦想+幽默=智慧

最重要的是培养你个人的性灵,有了性灵,你的文章就有生命力,就有清新的有活力的文字。文字老道,便不需要花招粉饰。

做事要认真啊。

林语堂三个女儿的名字分别是什么

林语堂,1895年10月出生于福建龙溪一个基督教家庭,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开始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

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1岁。

1919年1月9日林语堂与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廖翠凤结婚,婚后不久,夫妻两人一起到美国留学。他们生育有三个女儿,长女林凤如(如斯)、次女林玉如(太乙)、小女儿林相如。

一、长女林凤如

林凤如,1923年5月出生于厦门。1936年8月随父亲一家赴美,在纽约定居后,林如斯脱下了旗袍,穿起了纽约陶尔顿学校的校服,开始接受全盘的西方教育;后来,她还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受了美国顶尖的高等教育。在父亲的熏陶之下也喜欢上文学,中学时代就能用英文写作,并开始发表文章、出版专著,受到赛珍珠等文界大咖的赞赏。

1945年,已过豆蔻年华的林如斯春心萌动,结识了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工作的军医汪凯熙。他是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青年才俊,林语堂夫妇对这个前途无量的小伙子也很满意,双方家长商定,抗战胜利后就让他们回美国完婚。

不料,就在订婚之前,文静内敛的林如斯,竟与一个美国同学的哥哥狄克私奔了。狄克是一个广告公司老板的儿子,初中没毕业就被学校开除,林语堂认为狄克靠不住,很为女儿担忧。果不其然,日后林如斯便过着穷困落魄、居无定所的生活,1955年他们就离婚了。

离婚两年后,林如斯住进了医院,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出院后,她的情绪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她仍然是个聪慧美丽的女子,在一家出版公司从事翻译工作。此后十来年,林如斯数度进出精神病院,终究无法摆脱抑郁症的折磨,1971年1月因长年躁郁自尽了。

二、二女儿林玉如(太乙)

林玉如,1926年4月出生于北京。1936年,林太乙尚未小学毕业便随家庭去了美国读小学,只差几个月小学毕业,林太乙又随家人去了欧洲,一度在巴黎恶补法语。1939年4月,林家又迁回美国。林太乙开始进入纽约陶尔顿中学就读。1943年初,林家到达陪都重庆,住进山区北碚,一家人过了一段终日与空袭为伴的灾难性的日子。同年8月,他们再次去美国。林太乙经过极大的努力才赶上学校的课程。最后,她还是以获得“荣誉毕业生”的称号的优秀成绩中学毕业了。在这期间,她以中国人民抗日救国为题材,创作出版了第一部英文小说《战潮》。该书问世后颇得好评,评论家称之为“小妞儿版的《战争与和平》。”这时她才17岁。

1949年她结婚了,嫁给华裔学者黎明(初任联合国翻译,后任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社长),生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林太乙承继林语堂的文采,1952年4月,父亲林语堂在纽约创办《天风》月刊,就由林太乙及夫婿黎明任主编。她还出任过《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并著有《林语堂传》《林家次女》《金盘街》等名作。1995年,林太乙参加厦门大学举办的林语堂百年诞辰学术讨论会,宣读了《忆父亲》一文,听者动容。林太乙于2003年7月5日病逝于美国,享年77岁。

三、小女儿林相如

林相如,1930年7月出生于上海。林相如是一位大学教授,她偏爱理科。林相如今年80多岁了,住在美国。她像林语堂一样,喜欢旅游。林相如于2001年台北林语堂故居开放时曾返台。谈起父亲,林相如在当时的座谈会上表示:“1974年,父亲身体状况日渐不佳,与母亲搬到香港与我同住。我常陪他们逛街。有一天,我突然问他:‘人活在世上有什么意思?’他马上说:‘我认为生活的目的是要真正享受人生。”

妻子廖翠凤和他育有三女,别分是:长女林凤如 (如斯)、次女林玉如 (太乙)、小女儿林相如。

1、林凤如

大女儿的名字叫林凤如,父亲去赴美之后,她也跟随父亲一块去了美国,在纽约居住了下来。在这里,她穿上了校服,开始接受西式教育,在陶尔顿学校读书,之后又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中接受高等教育。因为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很长,林凤如也在父亲的熏陶下爱上了文学创作,在她的中学时期,就已经能够写出英文作品了,之后发表文章著作,都很受名家的称赞。

2、林玉如

二女儿的名字叫林玉如。她去美国的时候,便在当地读了小学,不过还没有毕业有随着家人去了欧洲,期间学习了法语,迁回美国后,她在陶尔顿中学中读书。

在中学毕业期间,17岁的林玉如写出过一本小说——《战潮》,使用的英文,里面以国内抗日为题材,从书面世之后,就受到了很多的好评。新中国成立那年,她和华裔的学者黎明结婚,婚后生育有两个孩子。

3、林相如

三女儿的名字叫林相如,和父亲还有姐姐都不同,这位是一个理科生,一位大学教授,定居在美国,她和父亲相像的地方是爱好,都喜欢旅游。

扩展资料:

二女林玉如(太乙)——

林太乙,1926年4月生于北京。是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次女,也是三个姐妹中唯一继承林语堂衣钵的人。她的散文篇篇如行云流水,不虚矫不夸饰,在稳重的文字中透着乐天幽默及清淡飘逸的处世哲学,流露自然迷人的风采。

林太乙中英文造诣俱深,著有《林语堂传》、《林家次女》等传记,有《金盘街》、《春雷春雨》、《明月几时有》、《好度有度》、《萧邦,你好》等小说。曾是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耶鲁大学中文教授。2003年7月5日在美国维吉尼亚州病逝。

百度百科-林太乙

百度百科-林语堂

关于“林语堂传(关于林语堂传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zshi/202507-3901.html

(7)
hzjyqz的头像hzjyqz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zjyqz的头像
    hzjyqz 2025年07月17日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 hzjyqz
    hzjyqz 2025年07月1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林语堂传(关于林语堂传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林语堂传(关于林语堂传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 hzjyqz
    用户071705 2025年07月17日

    文章不错《林语堂传(关于林语堂传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