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六盘山盆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六盘山盆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前言
六盘山盆地位于东经105°~106°30',北纬35°50'~37°10'。北界香山—天景山一带,西界西华山—南华山,东至窑山—炭山,面积约9000km2。盆地勘探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1995年年底,盆地共完成全区1∶20万重磁力;电法12条,共1120km;海原凹陷1∶5万重力详查;数字地震1433km;钻井95口,其中探井6口,探井累计进尺13672.8m,浅井89口,浅井累计进尺43543.19m。盆地目前已被吐哈油田分公司注册登记,登记区块为海原—固原勘察区,面积3722km2,肖家湾勘察区,面积200km2,且已投入新的工作量。
盆地中油气显示十分丰富,共发现地面油气显示38处,井下有14口井见显示,产状以裂缝含沥青为主,气苗及荧光显示为次,个别为晶洞含油,其中石炭系油苗二处,侏罗系油苗一处,古近系、新近系油苗三处,其余均为白垩系油苗。
六盘山盆地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基本搞清了盆地的基底结构特征及盆地的构造格局,认为盆地具有太古界与下元古界结晶基底和下古生界褶皱基底双重基底结构,盆地由中央坳陷与东部斜坡两大构造单元组成;对盆地中石油地质条件有了初步的认识,认为盆地中存在有三套生油层系,可能有中等到好的储层,存在多套盖层,可形成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等多套生储盖组合;盆地地表局部构造发育,推测在地下可能存在有利的局部构造;综合评价认为盆地中海原凹陷和固原凹陷为最有利的油气远景区,并确定了肖家湾隆起带、三营隆起带等为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全国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中六盘山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共同完成评价任务。评价工作选择类比法和成因法两大类方法,以类比法中的资源丰度类比法为主要方法,成因法为辅,计算盆地的地质资源量、可采资源量。
二、地质条件
(一) 地质概况
六盘山盆地位于华北古板块的南缘,盆地具有双重基底,下部具有与鄂尔多斯盆地相同的太古界和下元古界结晶基底,上部为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的褶皱基底。盆地基底最大埋深8500m,盆地基底结构以海原为中心形成一个整体坳陷,向周边逐渐抬升,呈西陡东缓,北宽南窄的结构。盆地一级构造单元由中央坳陷、东部断坡和火石寨断隆组成(表10-16-1)。
表10-16-1 六盘山盆地构造单元划分表
六盘山盆地主要出露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新生界地层,其中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构成盆地基底,上古生界及中新生界构成盆地沉积盖层。
上古生界泥盆系主要分布在烟筒山、香山和南华山等地,以陆相磨拉石为主,多为紫红、灰白色砂砾岩。石炭系主要出露于北缘校育川一带,由下往上,由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变为海陆交互相到陆相碎屑岩。发育有黑色泥页岩地层,成为盆地中的生油层系。二叠系零星出露于同心、海原油井山等地,为一套凝灰质砂凝灰岩,夹少量火山角砾岩。
三叠系在盆地的北缘和东缘均有分布,但均为上三叠统,中下三叠统出露很少,仅在盆地北缘香山南麓油井山零星分布,中下三叠统大西沟群岩性为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和泥质长石砂岩。上三叠统营儿湾群粗至细粒的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粉砂质页岩、粉砂岩互层、夹炭质泥岩及凝灰质砂岩。
侏罗系在盆地东缘炭山、窑山,北缘上流水以及西缘黄家洼山等地均有出露,盆地内部盘探 3 井揭示,普遍缺失上统,以中下统延安组和直罗组为主,是一套河流、沼泽和滨浅湖相的砂、泥互层式含煤建造,是盆地中另一套重要的生油层系。电法推测三叠—侏罗系厚度最厚达 2 400m。
白垩系在盆地中广泛分布,为盆地中第三套重要的生油层系。上统普遍缺失,下统自下而上分别为三桥组、和尚堡组、李洼峡组、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电法推测其厚度达 2 600m。
古近系、新近系地层除古新统缺失外,均有沉积,且广泛分布。主要为一套河流—湖泊相的红色碎屑岩沉积。
( 二) 烃源岩
六盘山盆地发育有三套烃源岩层系,自下而上分别为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三叠—侏罗系烃源岩及下白垩统烃源岩。
1. 石炭—二叠系烃源岩
石炭系主要出露于盆地北部,由浅海相—泻湖相的碳酸盐岩及海陆交互相煤系地层组成,出露厚度约 200 ~ 1000m。石炭—二叠系生油岩样品较少,据地面取样分析,深灰色泥岩有机碳平均值为 2. 34%,生油潜量平均值为 1. 48mg/g,总体属差生油岩,个别为中等生油岩。灰岩有机碳值为 0. 45% ~0. 76%,平均为 0. 56%,生油潜量平均值为 0. 33mg/g,属中等生油岩 ( 表10-16-2) 。其干酪根类型总体以Ⅲ型为主。据镜煤反射率和岩石热解最大热解峰温度资料,石炭—二叠系有机质均已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
表10-16-2 石炭系有机质丰度统计表
2. 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
三叠—侏罗系主要为一套湖泊沼泽相的含煤沉积体系,在盆地中均有分布,且暗色泥岩很发育,有机质丰度高,据盘探 3 井揭示上三叠—中侏罗统暗色泥岩总厚度达657m,是盆地中主要的生油层系。盆地中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在 1. 5% ~ 11. 0% ,最大17. 26% , 平 均 为 4. 28% , 氯 仿 沥 青 “A ” 含 量 为 0. 03125% ~ 0. 0625% , 平 均0. 0469% ,总烃最大 468ppm,达到中等生油岩水平 ( 表10-16-3) 。以炭山、上流水剖面为代表的盆地边部及东部斜坡泥岩有机质丰度较低。三叠—侏罗系煤具有一定的生油潜力,部分样品的生烃潜力较高,总体来看三叠—侏罗系煤达到中等生油岩水平。
表10-16-3 三叠系—侏罗系有机质丰度统计表
续 表
盆地三叠—侏罗系有机质均以Ⅲ型为主,类型相对较差,边缘部分泥岩大多数为非生油岩,盆地中多数煤为Ⅲ1型有机质,也有少数Ⅲ型。据盘探 3 井推测盆地中存在深湖—半深湖相沉积,有机质类型肯定好于盆地边缘。露头剖面三叠—侏罗系镜质体反射率均不高,属于低成熟源岩。中央坳陷中有机质成熟度高于露头,据盘探 3 井资料,井深2291m 处 Ro 值为0. 7%,饱和烃色谱 OEP 值为1. 07 ~1. 09。据此认为盆地沉降中心地区,有机质成熟度肯定会高于盘探 3 井所反映的成熟度。
3. 白垩系烃源岩
白垩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下白垩统马东山—乃家河组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区,暗色泥岩最厚可达 800 余米,暗色泥岩厚度总的变化趋势是东部厚、西部薄,沉积中心位于肖家湾—盘参 4 井一带,向周缘厚度逐渐变薄。
盆地中下白垩统生油岩有机碳含量为 0. 61% ~ 5. 8% ,氯仿沥青 “A”含量为0. 0251% ~ 0. 3731% ,烃含量为 72 ~ 2299ppm。好的生油岩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固原—西 1 井一线北至宝头水—石峡口—梨花坪一线的广大区间之内。有机质丰度横向上的变化受沉积环境和岩性控制比较明显,如湖盆中部有机质丰度较高,湖盆边部丰度较低,泥质岩有机碳丰度较高,灰质泥岩、泥灰岩有机碳丰度较低 ( 表10-16-4) 。盆地中下白垩统生油岩生烃母质主要来自水生和陆生生物的混合来源,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盆地中下白垩统有机质成熟度总体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并显示南高北低的特征。盆地南部镜质体反射率 Ro 为 0. 7% ~ 1. 0% ,盆地北坡及东部斜坡,Ro为 0. 4% ~0. 7%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盆地南部断裂附近构造活动强,深层热物质侵入造成的局部升温有关。据 TTI 计算,下白垩统生油门限为 2 319m。门限温度为 79. 57℃,由于盘参 4 井下白垩统底界为 2 064m,尚未达到生油门限深度,因此可以说明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有较大部分尚未开始生油。
表10-16-4 六盘山盆地白垩系有机质丰度统计表
(三) 其他成藏条件
六盘山盆地储层广泛发育,纵向上石炭—二叠系、三叠—侏罗系、白垩系及古近系均有分布。储集层岩性以砂岩为主,其次为少量的砾岩和灰岩。
三叠—侏罗系砂岩比较发育,是一套以中低孔渗为主的砂岩,储层物性变化较大,孔隙度最大近28%,一般在5%~20%之间,渗透率0.1×10-3~500×10-3μm2,是最有利的储层分布带。下白垩统储层主要分布在下部三桥—和尚铺—李洼峡段,岩性以岩屑砂岩为主。李洼峡组在固原凹陷以西杨明堡有290m砂岩,单层最大厚度68m,物性较好,孔隙度一般在18.16%以上,渗透率一般在100×10-3μm2。马东山组在盆地中心砂层不发育,仅在盆地的北部和西部一带发育较好的砂层。乃家河组砂层较发育,盘参4井有多层灰质石英岩、粉砂岩,并含油斑。
除白垩系外,古近系、新近系砂岩也是白垩系油源的有利储层。古近系寺口子组是盆地最好的储层,它直接覆于下白垩统主要生油层之上,分布广,厚度大,石峡口、海原以南厚度在百米以上,盘参4井—寺口子一带最厚在200m以上,岩性为中、细砂岩夹薄层泥岩,砂岩一般较疏松,平均孔隙度15%~27%(表10-16-5、表10-16-6、表10-16-7)。
表10-16-5 六盘山盆地三叠—侏罗系储层物性表
续 表
表10-16-6 六盘山盆地白垩系马东山—乃家河组储层物性表
表10-16-7 六盘山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寺口子组储层物性表
六盘山盆地上古生代—中生代由浅海相—海陆交互相最终演变为内陆河湖环境,海湾泻湖相泥页岩及内陆半深湖、深湖相泥岩、湖昭相碳质泥岩及煤层是良好的封盖层。
三、资源评价方法与参数
选择类比法和成因法两大类方法,以类比法中的资源丰度类比法为主要方法,成因法为辅,计算盆地的地质资源量、可采资源量。
(一) 类比法参数研究
对我国西部地区众多盆地按照上述类比盆地选取原则进行筛选,根据六盘山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认为符合类比的盆地(刻度区)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表10-16-8中列出了六盘山盆地和吐哈台北凹陷刻度区的五大成藏条件方面的类比参数,在此基础上在PA系统上进行打分,得到六盘山盆地各评价凹陷和吐哈台北凹陷的相似系数为0.35,资源丰度为1.82×104t/km2之间(表10-16-9)。
(二) 氯仿沥青“A”法
1.有效烃源岩的取值
根据露头样品及有效烃源岩的标准,59%的暗色泥岩类烃源岩的有机碳大于1%,碳质泥岩、泥岩以有效烃源岩为主,煤以非有效烃源岩为主(表10-16-10)。根据地层厚度、沉积相研究、露头有效烃源岩研究预测了有效烃源岩分布,三套烃源岩的主体在海固坳陷。
表10-16-8 成藏条件类比参数取值标准表
表10-16-9 六盘山盆地相似系数和资源丰度表
表10-16-10 六盘山盆地成藏条件分析表
2. 油气运聚系数
结合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刻度区类比结果,确定六盘山盆地石油运聚系数为 2%,天然气运聚系数为 0. 5%,油可采系数为 20%,气可采系数为 60% ( 表10-16-11) 。
表10-16-11 六盘山盆地油气运聚系数表
四、资源评价结果
(一) 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1.油气地质资源量
综合上述各种评价方法计算结果(表10-16-12),得到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期望值,下同)为1.64×108t。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390.3×108m3。
表10-16-12 六盘山盆地油气地质资源量汇总结果表
2.油气可采资源量
六盘山盆地属于中生代坳陷低渗透类型,石油可采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9%~27%,本次评价石油可采系数取中间值23%。天然气可采系数通过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刻度区类比来确定,取60%。评价结果,盆地石油可采资源量为0.38×108t。盆地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296×108m3。
3.油气远景资源量
本次评价远景资源量采用原新区勘探事业部估算结果,盆地石油远景资源量为3.4×108t。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为657×108m3。
(二) 油气资源分布
1.石油资源分布与品位
(1)石油资源的层位分布。
六盘山盆地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和三叠系(表10-16-13)。其中侏罗系石油地质资源量(期望值,下同)为0.41×108t,石油可采资源量为0.08×108t。三叠系石油地质资源量为0.66×108t,石油可采资源量为0.13×108t。
表10-16-13 六盘山盆地石油资源量结果表
(2)石油资源的深度分布。
六盘山盆地石油资源从浅层到超深层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中深层(表10-16-14):浅层中石油地质资源量为0.08×108t,可采资源量为0.02×108t;中深层中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31×108t,可采资源量为0.30×108t;深层中石油地质资源量为0.16×108t,可采资源量为0.04×108t;超深层中石油地质资源量为0.08×108t,可采资源量为0.02×108t。
表10-16-14 六盘山盆地石油资源深度分布表
续 表
(3) 地理环境分布。
六盘山盆地石油资源环境分布主要为为黄土塬(表10-16-15),地质资源量为1.41×108t(期望值,下同),可采资源量为0.33×108t;其次分布在山区,地质资源量为0.23×108t,可采资源量为0.05×108t。
表10-16-15 六盘山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地理环境结果表
(4) 石油资源品位分布。
六盘山盆地石油资源品位为常规油(表10-16-16),地质资源量为1.64×108t,可采资源量为0.38×108t。
2.天然气资源分布与品位
(1) 天然气资源的层位分布。
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和三叠系(表10-16-17)。侏罗系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71.35×108m3,可采资源量为33×108m3;三叠系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14.44×108m3,可采资源量为52×108m3。
表10-16-16 六盘山盆地油气资源评价品位结果表
表10-16-17 六盘山盆地天然气资源量分层结果表
(2) 天然气资源的深度分布。
六盘山盆地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深层(表10-16-18)。浅层中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4.78×108m3,可采资源量为6.55×108m3;中深层中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236.46×108m3,可采资源量为104.85×108m3;深层中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29.56×108m3,可采资源量为13.11×108m3;超深层中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14.78×108m3,可采资源量为6.55×108m3。
(3) 地理环境分布。
六盘山盆地天然气资源环境分布主要为黄土塬(表10-16-15),地质资源量为257×108m3(期望值,下同),可采资源量为118×108m3;其次分布在山区,地质资源量为30×108m3,可采资源量为13×108m3。
表10-16-18 六盘山盆地天然气资源量深度分布表
(4) 天然气资源品位。
六盘山盆地天然气资源品位为常规气(表10-16-16),地质资源量为296×108m3,可采资源量为131×108m3。
五、勘探建议
从六盘山盆地,六盘山盆地生油量为125×108t,生气量为80600×108m3,石油地质资源量的期望值为1.64×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的期望值为296×108m3,石油可采资源量的期望值为0.38×108t,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的期望值为131×108m3(图10-16-1、图10-16-2),与西部其他中小盆地相比,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勘探价值。
(一) 海固坳陷是下一步勘探的主攻方向
海固坳陷是盆地主要生烃坳陷,坳陷面积大,发育石炭、三叠—侏罗系、白垩系三套烃源岩层,经评价,该坳陷石油地质资源量1.4×108t,占盆地总石油资源量的85%,油气资源潜力大,石油地质条件好,是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图10-16-1 六盘山盆地石油资源评价图
图10-16-2 六盘山盆地天然气资源评价图
(二) 三叠系、侏罗系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六盘山盆地迄今绝大多数钻井未钻穿白垩系,本次评价认为三叠—侏罗系油气资源丰富,其中三叠系、侏罗系石油地质资源量期望值的总和为1.07×108t,占全盆地的65%,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六、小结
本次评价工作运用类比法和成因法两大类方法对六盘山盆地进行了资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六盘山盆地生油量为125×108t,生气量为80600×108m3,石油地质资源量期望值为1.64×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期望值为296×108m3,石油可采资源量期望值为0.38×108t,天然气可采资源量的期望值为131×108m3。油气资源主要为常规油气,分布在侏罗系和三叠系,从浅层到超深层均有分布。与西部其他中小盆地相比,六盘山盆地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勘探价值,海固坳陷是下一步勘探的主攻方向,三叠系、侏罗系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根据以往地质工作资料显示:六盘山盆地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三桥-李洼峡期由于沉积与热液或地下水共同作用,形成铅锌、铜矿化及砂岩型铀矿化;李洼峡-马东山期形成油气(包括页岩气);在湖盆萎缩消亡的乃家河期及叠伏与其上的同心-海原古近系盆地形成石膏、芒硝、石盐等矿产。
(一)多金属矿产
六盘山盆地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作用,在早白垩世盆地形成同期,基底层老侵入岩(印支-燕山期花岗斑岩)和变质岩(海原群)活化,为铅锌铜铁等元素富集提供了来源,目前,已在区域大断裂附近发现多处铅锌矿和铜矿点,地表规模有限。2012年对盆地内18处矿(化)点预测铅锌矿资源总量为9.4×104t,另发现有38处沉积改造型铜矿(化)点。但因为勘查程度极低,总体上仍处于探索性勘查阶段,矿产勘查开发前景尚不明朗。
1.杨家岭(李洼峡)铅锌矿
地处固原城南约30km,处于南、西华山-六盘山东麓断裂西侧,铅锌矿体产于灰质白云岩层位中,受次级断裂构造控制,属热液型或热液改造型铅锌矿。赋矿地层为中生代白垩系三桥组及和尚铺组,主要岩性为厚层状砾岩及泥质灰岩等,有不同程度的硅化和重晶石化、黄铁矿化,局部有强烈方铅矿化和闪锌矿化。主要矿体分布在李洼峡-溜石沟地区,矿体分布分散,规模小,品位低。矿体形状呈脉状。成矿元素只有Pb、Zn,无其他共生、伴生元素。矿石类型为金属硫化物。矿物组合以方铅矿为主,次为闪锌矿,少量黄铜矿、辉银矿、斑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矿石为浸染状结构。岩石低温热液蚀变较强烈,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重晶石化和碳酸盐化,蚀变程度各处不一。根据铅矿石的硫同位素分析认为属于低温热液。分析认为矿床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沿六盘山东麓大断裂上升的热液浓集了地层中的铅、锌、铜矿质,在其旁侧的断层破碎带与泥质灰岩层中交代富集成矿。
2.黄草沟铜矿(点)
固原市黄草沟铜矿点,赋矿岩石为白垩系和尚铺组和李洼峡组中粗粒长石砂岩、细粒泥质砂岩、泥岩、石英长石砂岩、砾状长石砂岩中。成矿时期为早白垩世,属沉积型铜矿。矿石矿物为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脉石矿物主要有长石、石英,次为绿泥石、绢云母、黑云母、炭质碎屑、褐铁矿,有极少量锆石、磷灰石、电气石、白钛石、榍石、金红石等。铜矿平均品位为0.59%,规模较小。
3.火石寨砂岩型铀矿(点)
1958~1987年,区域地质调查队和核工业地质部门在六盘山盆地区实施过放射性顺便检查和放射性矿产调查工作,共发现1处铀矿点、10处矿化点、1854处异常点。经过对火石寨地区开展调查工作,在白垩系李洼峡组地层底部及和尚铺组上部发现了8个砂岩型铀矿化点和多个异常点,在乃家河组顶部发现了1个膏结岩型铀矿化点和1个异常点,另外发现水铀异常4个,水氡异常2个。经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和尚铺-李洼峡期铀源丰富,古气候、古地理和地貌条件有利,地层中砂体发育,具备泥-砂-泥结构,而且由于后期构造影响,该地区具备有利的氧化还原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在该地区开展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前景良好。
(二)油气资源
自20世纪50年代,石油工业部门在六盘山盆地开展过石油会战,施工了多口探井及地面物探工作,发现大量油气显示——地面油气苗见30余处,井下有20口井见显示。分布范围广泛,北起同心小红沟,南至泾源老龙潭一带,长达180km。油气显示多以裂缝含沥青为主,气苗、H2S泉、岩心冒气及荧光显示为次,个别为晶洞含油。主要层位为白垩系和古近系。据统计约95%油气显示集中在下白垩统马东山组-乃家河组。现有资料表明,盆地生油层系主要为下白垩统马东山组,其次为盆地下伏的侏罗系和石炭系,具备形成油气藏的有利条件,但多年工作突破不大。近年来,结合现代成矿理论,综合分析认为六盘山盆地具备了生、储油气条件和场所,尤其是近期实施的六盘山盆地页岩气调查证实马东山组及其下部的李洼峡组厚层泥页岩具备良好的生烃条件,开展页岩气或页岩油勘查前景良好。
(三)盐类矿产
六盘山盆地内盐类矿产(石膏、芒硝、石盐等)广泛分布,主要产出于白垩系乃家河组和古近系清水营组两套地层中。
1.白垩系乃家河组
近期勘查工作中所取得最新资料和前人钻孔资料中均可反映出下白垩统乃家河组地层中,有石膏、芒硝和石盐化学沉积物(不排除有钾盐的可能)。石膏在地表和钻孔中均可见到,而芒硝和石盐仅在钻孔中见及。
1)石膏:很少形成较具规模的矿床,多数在芒硝层下部呈薄层状、团块状或透镜状产出。仅在寺口子-杨明一带形成小型石膏矿,厚度小,延伸小,质地不纯,赋存于乃家河组下部泥岩、砂岩中。其中杨明石膏矿点见矿总厚1~1.5m,含石膏7层,单层厚2~30cm。断续出露长200m;蔡祥堡石膏矿点见石膏3层,最厚达2.6m,但延伸不大,呈透镜状。矿床规模小。
2)芒硝:在ZK1、ZK3,盘中2及盘参4孔中均见有相应的芒硝层位,在寺口子沟中也见到沿岩层面渗出的芒硝卤水。
3)石盐:通过对前人资料研究消化及勘查实践,在硝口-上店子地区探获一大型岩盐矿,查明资源量达26×108t以上,岩盐矿厚度大、质量佳、埋藏适中,开发条件优越,目前正在开发利用。同时地矿部门在该矿外围继续开展勘查与研究工作。
2.古近系清水营组
该套地层遍布整个六盘山盆地,普遍含有石膏层,为宁夏南部主要的石膏含矿层。具有矿层多,单层厚度大,CaSO4·2H2O含量高等特点。如同心县贺家口子石膏矿,矿层赋存于清水营组上部,含矿地层厚265m,含石膏78层,矿层总厚57~103m,单层最厚11.7m,最薄0.10m,一般0.7~2.7m。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层有20余层。CaSO4·2H2O最高含量达92.5%,最低45.02%,一般50%~70%,平均72.68%,探明资源量24.1×108t。为一特大型石膏矿。此外,资料显示,该套含膏地层中亦含有少量芒硝、石盐,但在评价石膏矿时,没有对伴生的芒硝、石盐矿产进行综合评价,也没有进行专门性的评价工作。
关于“六盘山盆地”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zshi/202507-426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六盘山盆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六盘山盆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前言六盘山盆地位于东经10...
文章不错《六盘山盆地》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