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马未都谈龙纹:从瓷器上的龙纹看明朝兴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马未都谈龙纹:从瓷器上的龙纹看明朝兴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朱元璋登基时百废待兴,但洪武二年景德镇烧造官窑之事还是提上了议事日程,只不过当时之需仅限于祭祀用器。随着时局稳定,宫廷需求增加,在洪武中后期,朝廷不断颁旨,命令景德镇烧造各类器皿。
洪武一朝瓷器上出现的龙纹极具时代特点,形象颇为费解。上海博物馆藏洪武青花春寿龙纹梅瓶,体态一如元之旧样,但头部变化很大,呈圆形猫脸,俗称猫脸龙。 此类龙形象还在洪武釉里红梅瓶出现过,其头部特点均为角软无鬣,圆脸猫睛,十分奇特。洪武一朝31年,与后世永乐间隔不远,而洪武之龙与永宣之龙大相径庭,尤其洪武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似刻意而为,仅灵光一现。
明洪武 青花春寿龙纹梅?
上海博物馆藏?
凡文化现象必定有其原因,只是后人未必能够充分解释。洪武猫脸龙的文化缘由,显然是一个动荡变革时代的产物。历史上在改朝换代初期,多有尝试性的改革,需要传达新政权的信息,猫脸龙是否在传达某种信息也未可知。
明朝瓷器上的龙纹最凶猛的就是紧随其后的永宣两朝。洪武时期另有一类龙纹作品形象与之接近,从道理上讲时间也应与之接近。这批洪武晚期的官窑瓷器,龙纹概念清晰,无论模印还是描绘,形象上与永宣纹样相差无几,例如故宫博物院藏青花云龙盘,大英博物馆藏外酱釉里霁青印龙纹盘,这类瓷器以品质论为官窑无疑,龙纹形象与猫脸龙明显有异,具备了中规中矩的龙之形象,从另一角度反衬了猫脸龙的诡异。
明洪武 青花云龙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随后的永宣时期,龙纹作品大增,形象日趋完善 。最为典型的是青花大器上的表现。
故宫博物院藏永宣时期的青花云龙纹天球瓶,青花穿花龙纹扁圆瓶,景德镇永乐 地层出土的青花釉里红龙纹梅瓶,龙之形象生猛,通身粗壮,四肢强健;趾甲较之元龙缩短,形如匕首;龙首饱满,张嘴龙上颚翻卷如象鼻,闭嘴龙嘴钝如猪,俗称猪嘴龙;眼侧如比目,角齐如刀切,极少分叉;鬣毛丰满呈球状,怒发冲天,排列整齐;总之一派勃勃生机,反映出明初永宣时期的国力与国势。
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釉里红龙纹梅瓶
景德镇珠山出土
宣德青花龙纹作品常见小件,碗、盘、洗一类,由于形式所限,龙纹姿态不一,居器物正中心者最为生动有力,如台北故宫藏宣德青花海水龙盘,龙腾空而起,身呈三弯,前肢反肘,龙首反顾,五爪呈风车状,是为永宣时期力度最大者。
明宣德 青花波涛龙纹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宣时期龙纹形象为历史最为厚重时期,前期永乐龙纹不可避免地残留元代龙纹的痕迹,比如三爪流行,不见五爪;而后期宣德,继承了永乐的总体形象,只作了小处改进, 比如五爪呈风车状。经统计,带宣德年款的龙纹作品基本以五爪为主,罕见三爪,由此可见瓷器纹样的演进过程。
进入明中期,瓷器上的龙纹逐渐发生改变,以成化弘治作品为例,龙纹由永宣之凶猛向成弘之俊美转化。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斗彩龙纹天字盖罐,龙奔波于海水之上,尽 管身上也三弯,也翻肘向上,配上一副眼镜眼,总给人水中玩耍之相,不思进取。
明成化 斗彩海水龙纹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件弘治青花荷塘游龙碗,龙依然动态十足,但与永宣龙纹一比较,就知龙之心态,身在心不在,虽荷塘游鱼纹宣德朝常见,但鱼龙有别,弘治龙替鱼游于荷塘,呈现出一派祥和景象。
明弘治 青花荷塘游龙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明正德 青花应龙纹出戟
故宫博物院藏
成弘二帝,于明中期执政共计41年。明朝经土木堡之变元气大伤,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未能完全缓上来。成弘父子又生性懦弱,对江山社稷采取和平守势,龙也就如影随 形,只守不攻,仅维持皇帝形象罢了。
而紧随其后的正德皇帝,一反旧制,喜武厌文,让龙插上翅膀,翱翔天空。 有明一朝,翼龙形象基本只见于正德时期,故宫博物院藏正德青花应龙纹出戟尊,颈腹足三层均饰应龙纹,龙肩长翅,呈飞翔状,让龙之飞翔具体,不再抽象,算是正德一朝独特贡献。 应龙,民间说法是有翅膀的千年龙,五百年的则为角龙。
《广雅》释: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相传大禹治水时,有应龙帮助,以尾划出江河引洪入海。故应龙为龙中之龙。
正德皇帝为明代最不循规蹈矩的君王,我行我素,天马行空,自封“威武大将军”。应龙形象在正德一朝大量出现绝非偶然,让龙生出翅膀不在于让龙飞,而在于让臣民看见龙能够飞,进而体现皇帝的意图。
明朝皇帝血脉至嘉靖帝拐了个小弯,前十帝都一脉相承,因正德无后,其堂弟被从湖北武当山请出,匆匆坐上宝座。嘉靖很长时间不适应这突变的生活,仍迷恋在童年的道教浸*中,这对嘉靖一朝的瓷器影响至深。
嘉靖时期的龙纹至此变得粗率,有点儿找不到北的感觉,与其他道教相关的图案比,龙纹显得漫不经心,尤其大器上的龙纹本应该扭动身体,但嘉靖去掉扭,只剩下动,爪不再锋利有力,而如蟹爪一般松散,鬣毛如湿重的帽子,头方眼圆,嘴巴似能张不能合,看一看故宫博物院藏青花云龙纹罐即可体会。
明嘉靖 青花云龙纹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类龙的表达则为兴奋状,如故宫博物院藏嘉靖五彩龙纹绣墩,座面龙为正面形象,这种正面龙自嘉靖 始。龙处于兴奋状态,一副首次登台演出的样子,四肢夸张如拉丁舞姿;器身龙披五彩,背之鳍与腹之蜃重彩勾勒,鬣毛如彩旗飘扬;这点与后世万历五彩某些龙纹作品近乎相同。
明嘉靖 五彩龙穿莲池纹绣墩
故宫博物院藏
明万历 五彩穿花龙纹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
万历朝以后,明朝进入衰期。仅从龙纹即可看出征兆。
明十三陵定陵出土一对青花龙纹带盖大瓶,与故宫博物院藏同类作品一致,为万历御窑重器,仅此重器,依然可以看出国势衰微。龙纹在全器比例中明显缩小,有些把握不住空间的感觉;姿势依旧,由嚣张变为恐惧,尤其后肢有欲逃脱之感,让人观之心碎。
大明到了崇祯,气数已尽。尽管崇祯帝踌躇满志,但回天无术。看崇祯时期龙纹就会感到社会学的奇迹。
观复博物馆藏青花崇祯龙纹缸,龙老态龙钟,毛发细弱,观之如雪,似有一言难尽的苦衷,史书说,明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这话崇祯虽未听说过,但他一定感觉过。否则龙纹不可能以这种凄凉之势向社会呈现,郑重传达即将谢幕的信息。
明崇祯 素三彩龙凤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明崇祯 青花龙纹缸
观复博物馆藏
价值过亿的天球瓶,不只是皇家专属,普通人也能买回家
正品官窑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天球瓶是非常稀少的,全世界一起不会超过五件,大都在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了,民间几乎没有,大都为赝品。天球瓶定型之品是永乐时期所制,随后宣德朝及清代所制天球瓶都依据了永乐年的型制,但有小小的变型。目前所见,永乐年制天球只有青花和甜白釉二种,大多存在于世界各博物馆。拍卖场极小见到有拍品出现,反而后朝,及清代拍场多见。这可证明:永乐朝天球瓶存量稀少,特珍贵。
天球瓶这种瓷器,以造型大器天成、极具气势而出名。这种深受外国文化影响的瓷器,每次在拍卖场上现身,都会拍出高价:普通的天球瓶400万元起价,官窑天球瓶至少是要千万元。 明永乐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勾莲纹天球瓶 故宫博物院藏 别看天球瓶在拍卖场上这么受宠,其实它是在明朝的永乐年间才开始烧制的,距今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在其他古老的器型面前,它只是块「 ”小鲜肉”。天球瓶这种新型瓷器,是波斯文化传入中国之后的产物,一直独得皇家恩宠。明清两代的皇帝之所以如此看重天球瓶,一方面,它的器型十分大气尊严,符合中国「 ”天圆地方”的艺术理念。另一方面,天球瓶又被称为 「 ”千球瓶”,这与皇家所追求千秋基业不谋而合。 清乾隆 粉彩婴戏天球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粉彩婴戏天球瓶 底款 故宫博物院藏 现存的天球瓶中,清朝的天球瓶存世较多,市场认可度也相对较高,这一点从拍卖价格上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2019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一只雍正年间的御制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大天球瓶更是拍出了1.472亿元的天价,成为目前市场价最高的天球瓶。这个价格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讲,基本是望尘莫及。 清雍正 御制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大天球瓶 成交价1.472亿元 清乾隆 斗彩加粉彩暗八仙缠枝莲纹天球瓶 成交价:1.306亿港币 不论是古代的皇家御用品,还是现在的天价拍卖品,天球瓶这种瓷器似乎离普通人非常遥远,其实并非如此。随着陶瓷工艺的发展,天球瓶已经不再是专属于贵族和富人的专属物品。只要花上几百元,我们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一只精美的天球瓶。 雷慧仙 祥云天球瓶 如果你希望拥有一只更有文化内涵的天球瓶,或者想将它作为一份心意,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可以购买陶瓷大师专门烧制的天球瓶。来自河南、江西、福建等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凭借各自传承的瓷器烧制工艺,倾力打造做工精致、内涵丰富的天球瓶。 当代 张松茂 流釉山水天球瓶 当代 邓希平作品 郎窑红釉天球瓶 当这些匠人将自己的毕生心血注入到天球瓶中,烧制出的成品绝不逊于古代瓷器。例如郎窑红釉天球瓶,虽然在釉色上与清宫旧藏的郎窑红釉釉色不同,但釉色鲜艳,造型精巧,不失为一代佳品。 孙立新 青花斗红如意连枝天球瓶 不同于郎窑红釉所代表的单色釉瓷器,青花天球瓶似乎更能体现传统纹饰与绘画之美。例如这只青花斗红如意连枝天球瓶,口部绘制着海水纹饰,瓶身则绘制着如意和缠枝纹饰,这些纷繁复杂的纹饰为天球瓶增添了几分传统文化气息。 如此精美的天球瓶,你不想拥有一个吗?如果你的确动心,就下手买一只天球瓶。不论是买回家作为室内装饰,还是送给亲朋做礼物,都很合适哦!
关于“马未都谈龙纹:从瓷器上的龙纹看明朝兴衰”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zshi/202507-492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马未都谈龙纹:从瓷器上的龙纹看明朝兴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马未都谈龙纹:从瓷器上的龙纹看明朝兴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文章不错《马未都谈龙纹:从瓷器上的龙纹看明朝兴衰》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