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云(关于李士云的简介)

网上有关“李士云(关于李士云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士云(关于李士云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七律·答友人毛泽东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题解

《答友人》是1961年由毛泽东写的诗作。1963年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毛主席诗词》时,此诗在清样稿上标题原为《答周世钊》。

译文

九嶷山上空白云飘飘,尧帝的两名妃子娥皇和女英乘着微风翩翩下临到一片青葱的山上。青青的斑妃竹的枝头闪烁着盈盈粉泪,天际万朵红霞就像天风织成的绚丽的百层衣衫。洞庭湖水波浩荡卷起白色的浪花,橘子洲头家乡人高歌一曲感天动地。我想为此而梦回祖国辽阔的河山,在我芙蓉盛开的家乡朗照着清晨的光辉。

注释

1、九嶷(yí)山:山名。又名苍梧山,在湖南省南部宁远县城南六十里。古代传说:尧帝有二女,名娥皇、女英,同嫁舜帝。舜南游死于苍梧,即葬其地。二妃寻舜至湘江,悼念不已,泪滴竹上而成斑点,称为湘妃竹。所以下文有“斑竹一枝千滴泪”之句。

2、白云飞:白云飘飞。

3、帝子:指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

4、乘风:驾风。指以风为车。

5、下:下临。

6、翠微:轻淡青葱的山色,指“未及山顶”的高处,参见《尔雅·释山》疏。一说指青山。

(1)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尔雅·释山》:“未及上,翠微。”郭璞注:“近上旁陂。”郝懿行义疏:“翠微者……盖未及山顶孱颜之间,葱郁葐蒀,望之谸谸青翠,气如微也。”唐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宋司马光《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地当山之翠微,深崖坠壑,尚在其下,不觉其为幽閟;乱峰小岫,初环于上,不觉其为孤高。”郁达夫《题画》诗之一:“藜杖意行闻午鸡,人家住在翠微西。”

(2)泛指青山。唐高适《赴彭州山行之作》诗:“峭壁连崆峒,攒峯叠翠微。”《西游记》第九回:“喜来策杖歌芳径,兴到携琴上翠微。”毛泽东《答友人》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3)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文选·左思〈蜀都赋〉》:“郁葐蒀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刘逵注:“翠微,山气之轻缥也。”唐韩愈《送区弘南归》诗:“汹汹洞庭莽翠微,九疑鑱天荒是非。”宋吴文英《玉京谣》词:“蕙帐移、烟雨孤山,待对影、落梅清泚。终不似。江上翠微流水。”

7、斑竹:也叫“湘妃竹”。一种茎部有紫褐斑点的竹子,用于制作笔杆、拐杖及饰物。

(1)也叫“湘妃竹”。一种茎部有紫褐斑点的竹子,用于制作笔杆、拐杖及饰物。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元张可久《寨儿令·送别》曲:“白玉连环,斑竹阑干,回首泪偷弹。”毛泽东《答友人》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2)指斑竹所制的手杖。元柯丹邱《荆钗记·启媒》:“软红泥踏青时候,试蹑青鞋,慢拖斑竹,去寻良友。”

8、洞庭:即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9、连天雪:指滔天的波浪。雪,形容白浪。

10、长岛:即长沙橘子洲,这里代指长沙。

11、歌:与后面的“诗”连用,指唱一句诗、吟一句诗。

12、动地:感天动地。

13、我欲因之梦寥廓:化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句。寥廓,辽阔的天空。这里指祖国大地美好河山。

附注:寥廓

(1)空旷深远。《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洪兴祖补注引颜师古曰:“寥廓,广远也。”唐韦应物《仙人祠》诗:“苍岑古仙子,清庙閟华容。千载去寥廓,白云遗旧踪。”宋周邦彦《一寸金·江路》词:“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陈云龙集注:“寥廓,幽远也。”

(2)辽阔的天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观者未睹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悲夫!”颜师古注:“寥廓,天上宽广之处。”宋杨万里《筠庵》诗:“故老谈李仙,昔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只鹤。”清方文《乱后过姑苏驿》诗:“月明双雁翔寥廓,羡尔能飞脱网罗。”

(3)冷清;冷落。汉陆贾《新语·慎微》:“当世不蒙其功,后代不见其才,君倾而不扶,国危而不持,寂寞而无隣,寥廓而独寐,可谓避世,非谓怀道者也。”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序》:“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馀寺,今日寥廓,钟声罕闻。”清钮琇《觚賸·贞白楼诗》:“(易庵《贞白楼诗》):‘风霜颇威厉,败叶走阶几,我庭日寥廓,一望尽披靡。’”吴组缃《一千八百担》一:“雨点打在上面,淅淅飒飒地响,衬托得这周遭分外岑寂寥廓。”

(4)空虚。汉焦赣《易林·小畜之泰》:“天门开辟,牢户寥廓,桎梏解脱,拘囚纵释。”晋 陆机《叹逝赋》:“或冥邈而既尽,或寥廓而仅半。”唐李白《志公画赞》诗:“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寥廓无主。”

(5)指虚无之境。前蜀韦庄《悼杨氏妓琴弦》诗:“魂归寥廓魄归烟,只住人间十八年。”宋王安石《赠李士云》诗:“佳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相与验其身,他年在寥廓。”

(6)古代谓宇宙的元气状态。《素问·天元纪大论》:“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文选·贾谊〈鵩鸟赋〉》:“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李善注:“寥廓忽荒,元气未分之貌也。”晋潘岳《西征赋》:“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7)宽宏豁达。《汉书·邹阳传》:“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颜师古注:“寥廓,远大之度也。”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今见陛下寥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唐陈子昂《蓟丘览古》诗:“邹子何寥廓,谩说九瀛垂。”明屠隆《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端亮者语壮。”

14、芙蓉国:五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芙蓉国是说木芙蓉花到处盛开的地方,这里指湖南省。15、朝晖:早晨的阳光。晋陆机《日出东南隅行》:“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宋王安石《永昭陵》诗:“神阙淡朝晖,苍苍露未晞。”碧野《报晓峰》:“地球运转十多个小时以后,又是一片朝晖!”

毫端的意思是笔底,“直透毫端”的意思近似于“力透纸背”,而“力透纸背”有两个意思:

1、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2、指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宋代:?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译文:

山河是如此的雄伟壮丽,露珠点点,微风轻拂,顿感微微寒意。托人传话给月亮,能否借我镜子让我看清这月下美景。

那深谷中的鱼龙凄戚长鸣久久不绝,倒映在水面上的星辰也随着微波摇动,海面上水雾弥漫黑夜漫长。远远望去,月光下那紫金山上的建筑犹如银阙晶宫。

以飞霞为玉佩,头戴高冠,遗世独立俯视这人间大地。月光如冰雪般洁白,照耀的大地明亮透澈,那万里之外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回首遥望那海上三神山,仿佛群仙都在对我笑,邀我与他们同游。乘着那鸾鸟驾驶由凤羽为车盖的马车,挥挥手扬长而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词是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三月中旬,舟过金山时所作。

金山在江苏镇江,宋时矗立在长江之中,后经泥沙冲涨,遂与南岸毗连。当时张孝祥舟过金山,登临山寺,夜观月色,江水平静,月色皎洁,如同白昼,此情此景,触发起他心中的遐想和情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百度百科-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关于“李士云(关于李士云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zshi/202507-5687.html

(12)
hzjyqz的头像hzjyqz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zjyqz的头像
    hzjyqz 2025年07月23日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 hzjyqz
    hzjyqz 2025年07月2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李士云(关于李士云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士云(关于李士云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hzjyqz
    用户072305 2025年07月23日

    文章不错《李士云(关于李士云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