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的三国史大事年表

网上有关“三国史的三国史大事年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史的三国史大事年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84年 2月 黄巾起义。

10月 张角病死。

187年 曹操任东郡太守。

189年 9月 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12月 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90年 1月 各路诸侯起兵反卓。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 ,卒年15。

2月 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191年 孙坚破卓,斩华雄。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192年 4月 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卓。

6月 傕、汜围长安,杀允,败布。操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壮大。坚击表,战死。

193年 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194年 布击操。谦病亡,备领徐州牧。

195年 10月 操领兖州牧。孙策攻江东大败刘繇。李傕、郭汜争夺献帝。

196年 7月 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回长安。布占徐州,刘备投操。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197年 袁术在寿春称帝。操讨伐张绣,失败。绍占领冀、幽、青、并四州。

198年 9月 布攻打备,破小沛。

12月 操擒杀布。周瑜同小乔成亲。

199年 11月 绣降操。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操。策袭取庐江,败刘勋。备讨伐术,术病死。

200年 操诛杀承等。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10月 操偷袭乌巢。

201年 操败绍于仓亭。备投奔刘表。

202年 5月 绍病死。

203年 权讨伐黄祖。

204年 操平定冀州。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205年 操平定青州。

206年 操平定并州。

207年 8月 操大破乌桓,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北方。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操从匈奴赎回蔡文姬。

6月 操封为汉丞相,郭嘉病死

7月 操南征表。

8月 表病死。操杀孔融。

9月 刘琮降操。

11月 赤壁之战,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09年 10月 备与权之妹成亲。

210年 操建成铜雀台。瑜亡。公孙康遣公孙模、张敞等兴兵伐韩、濊,建带方郡。

211年 操攻破马超。备入川。

212年 10月 操南下进攻濡须口。备驻扎霞萌关。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

213年 5月 献帝封操为魏公,加九锡。

214年 5月 权攻破宛城。

7月 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

10月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操,事泄,操诛杀众人。刘璋投降备,备自领益州牧。

215年 7月 操征张鲁。

11月 鲁降操。逍遥津之战。操在濡须打败权。

216年 操称魏王。

217年 2月 操进攻濡须口,权败。

218年 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 7月 备进位汉中王。关羽水淹七军。

10月 羽失荆州,被权杀害。

220年 1月 操病亡。

10月 丕称帝,建魏国。

221年 4月 备称帝。备伐吴。张飞遇害。

222年 权称吴王。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备。

223年 4月 备死于白帝城,禅继帝位。

8月 丕五路伐蜀。蜀吴重修和好。雍闿叛乱。

225年 亮南征。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南方。

226年 丕病亡,曹睿继位。

12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权围攻江夏,兵败。

227年 亮上书北伐。

228年 亮一伐中原。姜维降蜀。马谡失街亭。周鲂诈降诱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亮二伐中原。

229年 权称帝。亮三伐中原。

230年 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亮四伐中原。曹真病亡。

诸葛亮231年 亮第五伐中原。

234年 亮六出祁山。

8月 亮病逝于五丈原。吴大举攻魏合肥。

235年 1月 曹睿封懿为太傅。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

237年 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238年 5月顷 魏明帝遣刘昕、鲜于嗣取带方、乐浪

8月 懿平辽东,杀公孙渊。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亲魏倭王”。

239年 1月 曹睿亡,曹芳继位。

240年 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乱。魏带方太守弓遵遣梯俊赴倭。

241年 魏在淮河兴修水利。

242年 权派军攻打海南岛。高句丽东川王位宫叛,寇西安平。

244年 曹爽派兵攻打蜀不利,伤亡惨重。

8月 幽州刺史毌丘俭从玄菟出发攻高句丽

9月 百济臣智袭取乐浪边民,后慑太守刘茂威归还

10月 魏军攻克丸都,东川王奔沃沮

11月 毌丘俭以王颀东追至挹娄界,刘茂、弓遵别遣伐濊

245年 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

5月 魏军各路征伐高句丽的军队皆告捷,毌丘俭刻石纪功并凯旋。

246年 毌丘俭两破高句丽。

247年 蜀将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王颀继任带方太守,遣张政携诏书、黄幢等赴倭。

248年 懿封为丞相。

249年 1月 懿杀曹爽一伙。夏侯霸降蜀。维伐魏。

250年 权废孙和为庶人,赐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维攻魏西平失败。

251年 魏太尉王凌阴谋叛变,被懿平定。

7月 懿亡。

252年 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权亡,孙亮继位。司马昭攻吴,失败。

253年 诸葛恪进攻魏,无功而返。维攻魏狄道失败。吴孙峻诛杀恪。

254年 9月 师废曹芳。

10月 曹髦继位。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

255年 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师。师亡。昭为大将军。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256年 4月,昭讨伐诸葛诞。维伐魏被邓艾击败。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孙綝杀滕胤等人。

257年 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258年 魏军破寿春,斩诞。孙綝废吴帝孙亮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孙休与丁奉设计杀綝。

260年 5月 贾充、成济杀死曹髦。

6月 曹奂继位。

262年 10月, 维攻魏,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 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 钟会维密谋失败被杀。昭称晋王。孙休亡,孙皓继位。

265年 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12月 炎废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271年 吴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 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陵。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

276年 2月 东夷八国归化

7月 东夷十七国内附

277年 晋文鸯击破鲜卑人。

278年 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

2月 东夷六国来献

279年 西晋出六路兵马攻打吴。

280年 西晋灭吴,皓降,吴亡。

古代的三国是真实的吗?

原始时期战争年表(约前30世纪—前22世纪)

约公元前30世纪神农氏攻斧燧氏之战

约公元26世纪黄帝征服中原各族之战

约公元前26世纪阪泉之战

约公元前26世纪涿鹿之战

约公元前25世纪颛顼与共工之战

约公元前24世纪帝喾攻共工之战

约公元前23世纪尧攻驩兜丹水之战

约公元前22世纪舜攻三苗之战

约公元前22世纪禹攻共工之战

约公元前22世纪禹攻三苗之战——

夏商时期战争年表(约前21世纪—前1057年)

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禹攻有扈氏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益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甘之战

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攻河西之战

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胤攻羲氏和氏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夏相攻东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夏少康复国之战

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中后期)浇灭相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少康灭浇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季杼灭豷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伯靡灭寒浞之战

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夏季杼攻东夷之战

夏王槐时期(约公元前18世纪)洛伯与河伯之战

夏王芒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商上甲微灭有易氏之战

夏王不降时期(约公元前17世纪)夏不降攻九苑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施氏之战

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攻有缗氏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灭夏的战争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葛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韦顾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昆吾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鸣条之战

商王中丁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商中丁攻蓝夷之战

商王河亶甲时期(约公元前14世纪)商河亶甲攻蓝夷班方之战

商王阳甲时期(约公元前14世纪末)商阳甲西征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周边各国的战争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甫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沚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周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巴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下危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武丁攻宙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攻?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化攻?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雀攻?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缶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子方攻基攻缶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亘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荆楚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归、佣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方之战

商王武丁前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虎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对西北游牧民族的战争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土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洋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羌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北羌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龙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震攻鬼方之战

商王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商武丁攻人方之战

商王廪辛、康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廪辛、康丁攻危方之战

商王廪辛、康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廪辛、康丁抗击羌方之战

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商武乙攻召方之战

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商武乙攻人方之战

商王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攻西落鬼戎之战

商王武乙二十四年(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灭程之战

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攻燕京戎之战

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攻余无戎之战

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攻始呼戎之战

商王文丁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季历攻翳徒戎之战

商王帝乙时期(约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攻商之战

商王帝乙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商帝乙攻人方之战

商王帝乙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商帝乙帝辛攻盂方之战

商王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商帝辛攻东夷之战

商代末年(约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周灭商的战争

商王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攻犬戎之战

商王帝辛三十二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灭密须之战

商王帝辛三十四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攻耆之战

商王帝辛三十四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灭邗之战

商王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周灭崇之战

商代末年(约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

西周时期战争年表(约前11世纪—前771年)

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公东征

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公灭武庚之战

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管蔡之战

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公攻东国之战

周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攻录国之战

周康王二十五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康王攻鬼方之战

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昭王攻荆楚之战

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昭王攻东夷之战

周穆王十二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犬戎之战

周穆王十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徐之战

周穆王三十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攻群舒之战

周共王元年(约公元前10世纪)周共王灭密之战

周孝王元年(约公元前9世纪)周孝王攻西戎之战

周懿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周懿王攻犬戎之战

周夷王十七年(约公元前9世纪)周夷王攻太原戎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武公攻玁狁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中)周厉王攻戎之战

周厉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中)周厉王与淮夷之战

周厉王十七年(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周国人爆动

周共和二年(公元前840年)周抗玁允荆蛮之战

周宣王五年至三十九年(公元前823—前789年)周宣王对周边各族之战

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周宣王攻玁狁之战

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周宣王攻楚荆之战

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周宣王攻戎之战

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周宣王东征

周宣王二十二年至三十八年(公元前805—前790年)晋穆侯攻戎之战

周宣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97年)周宣王攻太原戎之战

周宣王三十二年(公元前796年)周攻鲁之战

周宣王三十六年(公元前792年)周宣王攻条奔戎之战

周宣王三十八年(公元前790年)晋攻北戎之战

周宣王三十八年(公元前790年)戎攻姜之战

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千亩之战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周子多父攻郐之战

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攻六济戎之战

周幽王五年(公元前777年)秦攻戎之战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周之战——

(暂时缺春秋)——

战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周定王十四年至十六年(公元前455—前453年)晋阳之战

周威烈王七年至十八年(公元前419—前408年)魏攻秦河西之战

周威烈王十八年至二十年(公元前408—前406年)魏灭中山之战

周赧王八年至十九年(公元前397—前296年)赵攻中山之战

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

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浊泽之战

周显王三年至四十七年(公元前366年—前322年)秦收复河西之战

周显王十五年至十六年(公元前354—前353年)桂陵之战

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

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合纵攻秦之战

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函谷关之战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之战

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秦楚丹阳、兰田之战

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宜阳之战

周赧王十四年(公元前301年)垂沙之战

周赧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3年)伊阙之战

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73年)华阳之战

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周赧王五十六年至五十八年(公元前259—前257年)邯郸之战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鄗代之战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攻齐之战

周赧王三十年(公元前284年)济西之战

周赧王三十一年至三十六年(公元前284—前279年)即墨之战

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黔中之战

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79—前278年)鄢郢之战

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阏与之战

周赧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64年)陉城之战

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河外之战

赵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赵破匈奴之战

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蕞之战

秦王政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36—前221年)秦灭六国的战争

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肥之战

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番吾之战

秦王政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前231—前230年)秦灭韩之战

秦王政十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前229—前222年)秦灭赵之战

秦王政二十年至二十五年(公元前227—前222年)秦灭燕之战

秦王政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226—223年)秦灭楚之战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灭魏之战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之战——

秦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公元前214年—前213年)秦蒙恬攻匈奴之战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至二年十二月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戏之战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三月至三年九月项羽、刘邦灭秦之战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巨鹿之战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秦制,十月为岁首)漳污之战——

西汉时期战争年表(简)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楚汉战争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二年六月刘邦还定三秦之战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陈仓之战

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彭城之战

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至四年八月成皋之战

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至四年十一月韩信破代、赵、燕、齐之战

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安邑之战

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井陉之战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十一月潍水之战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垓下之战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至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白登之战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九月汉平诸吕之乱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汉平七国之乱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二月下邑之战

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上郡之战

汉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河南之战

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至六年漠南之战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

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

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至元鼎六年冬汉平南越之战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秋至元封元年(前110年)冬汉平东越之战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汉平西羌之战

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攻大宛之战

汉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浚稽山之战

汉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三月燕然山之战

汉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四月至十一月赵充国平西羌之战

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陈汤灭郅支单于之战

新莽天凤四年(17年)至更始三年(汉建武元年,25年)九月绿林起义

新莽天风五年(18年)至东汉建武三年(27年)正月赤眉起义

新莽地皇三年(22年)十月成昌之战

新莽地皇四年(汉更始元年,23年)六月昆阳之战

东汉建武二年(26年)九月杜陵之战

东汉建武三年(27年)正月湖县之战

东汉建武三年(27年)闰正月崤底之战

东汉建武三年(27年)闰正月宜阳之战——

东汉时期战争年表(简)

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元年,23年)十月至东汉建武二年(26年)刘秀统一河北之战

汉更始二年(24年)冬至东汉建武三年(27年)三月刘秀攻关中、洛阳之战

东汉建武元年(25年)十月至十二年十一月东汉统一战争

东汉建武二年(26年)三月至六年正月东汉统一关东之战

东汉建武二年(26年)春漳水之战

东汉建武二年(26年)四月至三年七月睢阳之战

东汉建武三年(27年)七月至五年六月黎丘之战

东汉建武五年(29年)十月祝阿、临淄之战

东汉建武六年(30年)四月至建武十年十月东汉平陇西之战

东汉建武六年(30年)至东汉末(公元185年)东汉与羌的战争

东汉建武八年(32年)天水之战

东汉建武九年(33年)至延熹元年(158年)东汉与匈奴的战争

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春至十二年十一月东汉灭蜀之战

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三月至十月东汉攻公孙述之战

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十二月至十二年十一月广都、成都之战

东汉建武十八年(42年)三月至十九年春马援征岭南之战

东汉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至中平三年(186年)东汉与鲜卑的战争

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至汉灵帝末年(175年)东汉与西域各国的战争

东汉水平十八年(75年)二月至建初元年(76年)正月疏勒城之战

东汉永元元年(89年)六月稽落山之战

东汉元初二年(115年)赤亭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至初平三年(192年)黄巾农民起义

东汉光和七年(184年)四月长社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八月至十月广宗之战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十一月下曲阳之战——

三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鲁阳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武阳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兖州之战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定陶之战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至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平江东之战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曲阿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穰城之战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徐州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白马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乌巢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白狼山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林历山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渭南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至十九年(211—214年)益州之战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年)皖城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合肥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十一月巴西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218—219年)汉中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樊城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江陵之战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至二年(221—222年)夷陵之战

三国魏黄初四年(223年)濡须口之战

三国魏黄初五年(吴黄武三年,224年)广陵之战

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年)南中之战

三国蜀建兴六年至十二年(228—234年)诸葛亮攻魏之战

三国吴嘉禾三年至六年(234—237年)吴平山越之战

三国魏景初二年(238年)辽东之战

三国魏正始五年(244年)汉中之战

三国魏嘉平元年(249年)曲城之战

三国吴建兴元年(252年)东兴之战

三国魏嘉平五年(253年)南安、合肥之战

三国魏正元二年(蜀延熙十八年,255年)狄道之战

三国魏甘露元年(蜀延熙十九年256年)段谷之战

三国魏甘露二年至三年(257—258年)寿春之战

三国魏景元四年(蜀汉景耀六年263年)魏灭蜀之战

三国魏景元五年(264年)永安之战

三国吴凤凰元年(晋泰始八年,272年)西陵之战——

晋朝时期战争年表(简)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正月至十二月凉州之战

西晋咸宁五年(吴天纪三年,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灭吴的战争

西晋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八王之乱

西晋元康六年(296年)至建兴三年(315年)西晋末年流民起义

西晋永兴二年(305年)至永嘉元年(307年)陈敏反晋之战

汉光兴二年(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四月宁平城之战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至建兴三年(315年)杜弢起义

汉嘉平二年(西晋永嘉六年,312年)十二月襄国之战

汉嘉平四年(西晋建兴二年,314年)幽州之战

汉建元二年(晋建兴四年,316年)八月至十一月长安之战

汉麟嘉二年(西晋建兴五年,317年)二月荥阳之战

东晋太兴二年(汉光初二年,319年)四月至次年六月浚义之战

东晋太兴二年(319年)十二月棘城之战

前赵光初三年(320年)六月赵平大秦之战

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十二月至四年二月晋平苏峻之战

后赵太和元年(前赵光初十一年,328年)七月至十二月洛阳之战

东晋永和二年(成汉嘉宁元年,346年)十一月至三年三月晋平成汉之战

后赵永宁元年(350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襄国之战

前燕慕容俊三年(魏永兴二年,351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前燕灭冉魏之战

东晋永和十年(前秦皇始四年,354年)二月晋攻前秦之战

前燕元玺三年(354年)三月鲁口之战

前燕元玺四年(355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广固之战

东晋升平五年(前燕建熙二年,361年)二月至七月野王之战

东晋太和四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四月晋攻前燕之战

前秦建元五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十一月至次年十一月前秦灭前燕之战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吕光攻龟兹之战

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淝水之战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至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的战争

后凉太安二年(387年)凉州之战

后秦建初四年(前秦太初四年,389年)大界之战

后秦建初五年(前秦太初五年,390年)四月杏城镇之战

北魏登国五年(390年)至六年七月北魏灭刘卫辰之战

后凉麟嘉四年(西秦太初五年,392年)吕光攻西秦之战

后燕建兴八年(西燕中兴八年,393年)十一月至九年八月后燕灭西燕之战

后燕建兴十年(北魏登国十年,395年)五月至十一月参合陂之战

北魏皇始元年(后燕永康元年,396年)八月至三年正月北魏攻后燕之战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十月至元兴元年(402年)三月孙恩起义

东晋元兴元年(402年)至义熙七年(411年)卢循起义

晋元兴三年(404年)二月至三月覆舟山之战

晋元兴三年(404年)三月至五月刘裕击桓玄之战

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年)四月至次年二月刘裕灭南燕之战

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年)八月至次年八月刘裕灭后秦之战

够全了吧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或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有曹魏、蜀汉、孙吴三个国家。汉末三国战争不断,使得人口下降,经济受损,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由于战争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较大发展。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一般认为有184年东汉黄巾之乱开始。这源自汉灵帝为解决黄巾之乱而成立州牧制度,该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天下分裂。其他观点还有: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开始,这时东汉朝廷已经崩溃;208年赤壁之战后开始,这时三国鼎立形成雏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已开始失去政权实体、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雏型直到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这段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后世常常追思当时风云人物。在唐宋诗词中出现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期间,三国事迹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明代罗贯中以这段历史为蓝本,编撰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亚洲及世界各地,影响了这些地区。晋代陈寿所作《三国志》,后经裴松之注引,颇有参考价值。直到今天,三国的著名人物、事件仍是耳熟能详,成为电视、**或游戏题材之一。 随着汉丞相曹操对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北方社会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政府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恢复的冶铁业中,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都日趋繁华。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建立魏国。220年正月,曹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魏得北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魏有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魏建立不久,政权开始腐败。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三狗及李胜、毕轨、等人,改易朝典,排斥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238年,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版图。249年,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爽屈服,并处死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变。后来,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251年)、毋丘俭(255年)、诸葛诞(257年)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趁时立功,于263年出兵灭汉。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三国鼎立 刘备受到益州之主刘璋邀请,入蜀帮助璋防守张鲁、曹操的入侵,备口头答应,但入蜀后不断收买人心,双方最终在212年决裂,备调兵直指成都的璋,虽然其间军师庞统中流矢死,但仍于214年成功逼使璋投降,备成功入主益州,留下关羽防卫荆州。同时,操曾南下攻击孙权,最后双方撤退。215年,操快速地得到汉中,而同时孙刘两家开始争夺荆州拥有权而发生战斗,两军对垒。但备得悉操得汉中,危害蜀地安全,便和权平分荆州,回师益州,但双方关系经已恶化。216年操就任魏王,一年后,备进攻汉中,而操内部有守将叛乱,权也偷袭合肥,汉中成功落入备之手,操虽曾挥军要夺回,但都不成功。219年,备自封汉中王。同年,羽率荆州军北上攻魏,但主战、刚接鲁肃之位的吕蒙突袭荆州,并擒杀羽。220年,操死,曹丕登位,并逼汉献帝禅让,建国号魏;而于221年,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权向魏称臣,而丕封权为吴王,加九锡。同年,备以报羽之仇为名东征权,权派出接替吕蒙的陆逊迎战。结果备惨败,不久病死于白帝。223年,刘禅登位,汉吴再度结盟,最终魏汉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9年,吴王权称帝,建立吴。 易京之战: 袁绍于此战中基本统一河北,再无后顾之忧,意欲南向以争天下。并于第二年发动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袁绍势力衰退,曹操统一北方成为最有实力的诸侯。 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全国的计划挫败,刘备趁乱得荆州,形成三分局势的雏型。 潼关之战: 扫荡马超等西凉豪杰,巩固了后方势力,曹操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北方。 夷陵之战: 使蜀汉国力大衰,无力夺回荆州,形成三国鼎立最后形态。 合肥之战: 吴魏之战,结果魏胜吴败,曹操以后就没有到过吴了。 诸葛亮、姜维北伐: 双方互有胜负,同时导致蜀汉国力消耗,间接导致蜀汉亡国。 魏灭蜀之战: 使蜀汉灭亡。邓艾、钟会、姜维及一些蜀国遗臣在叛乱中被杀。 晋灭吴之战: 孙吴灭亡,三国时代结束,西晋统一中国。 [编辑本段]三国大事年表 184年 2月 黄巾起义。 10月 张角病死。 11月 起义主力失败 189年 4月 灵帝卒,皇子刘辩即位。何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秉政。 8月 何进诛杀宦官,被张让等所杀。袁绍尽诛宦官。董卓进京。 9月 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12月 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90年 1月 各路诸侯起兵反卓。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 ,卒年15。 2月 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191年 孙坚破卓,斩华雄。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曹操任东郡太守。 192年 4月 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董卓。 6月 傕、汜围长安,杀允,败布。操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壮大。坚击表,战死。 193年 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194年 布击操。谦病亡,备领徐州牧。 195年 2月 李傕、郭汜相攻。李傕劫持献帝,郭汜扣押公卿。 7月 献帝出长安东归,李傕、郭汜领兵追之。 10月 操领兖州牧。孙策攻江东大败刘繇。 196年 7月 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回长安。 9月 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布攻刘备,刘备投操。 197年 1月操伐张绣,败。 袁术在寿春称帝。 9月,曹操攻袁术,大败。 198年 9月 布攻打备,破小沛。 12月 操擒杀布。周瑜同小乔成亲。 199年 3月,袁绍攻杀公孙瓒占领冀、幽、青、并四州。 6月 备讨伐术,术病死。 11月 绣降操。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操。策袭取庐江,败刘勋。 200年 1月,操诛杀承等。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陈琳撰写讨操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10月 操偷袭乌巢。 201年 4月 操败绍于仓亭。备奔刘表。 202年 5月 绍病亡。少子尚嗣位。 9月 曹操攻袁谭,袁尚救谭,大败 203年 权讨伐黄祖。 204年 操平定冀州。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205年 操平定青州。 206年 操平定并州。 207年 8月 操大破乌桓,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北方。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操从匈奴赎回蔡文姬。 208年 6月 操封为汉丞相。 7月 操南征表。 8月 表病死。操杀孔融。 9月 刘琮降操。 11月 赤壁之战,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09年 10月 备与权之妹成亲。 210年 操建成铜雀台。瑜亡。公孙康遣公孙模、张敞等兴兵伐韩、濊,建带方郡。 211年 操攻破马超。备入川。 212年 5月 曹操杀马腾。 10月 操南下进攻濡须口。备驻扎霞萌关。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 213年 5月 献帝封操为魏公,加九锡。 214年 5月 权攻破皖城。 7月 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 10月 夏侯渊平定陇右。 11月 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操,事泄,操诛杀众人。刘璋降备,备自领益州牧。 马超降刘备。 215年 7月 操征张鲁。 11月 鲁降操。逍遥津之战。操濡须败权。 216年 曹操自称魏王。冬,曹操南征孙权。 217年 2月 操进攻濡须口,权败。 218年 1月 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太医令吉本等于许都起事反曹,失败被杀。 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 1月 刘备进兵定军山,黄忠击斩夏侯渊。 3月 曹操至汉中,与刘备相持数月,退军而还。 7月 刘备称汉中王。关羽水淹七军。 10月 羽失荆州,被权害。 220年 1月 操病亡。 7月 蜀将孟达降曹。 10月 丕称帝,建魏国。 12月 魏以洛阳为京师 ,长安、谯、许昌、邺城、洛阳为五都。 221年 4月 备称帝。 7月 备伐吴。张飞遇害。 222年 权称吴王。 6月 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备。 9月 魏攻吴,吴军据之。 12月 孙权派遣使者与刘备通好。 223年 4月 备死于白帝城,禅继帝位。 8月 丕五路伐蜀。蜀吴重修和好。雍闿叛乱。 224年 曹丕率军攻吴,至广陵,临江而还。 225年 亮南征。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南方。 226年 丕病亡,曹睿继位。 12月 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权围攻江夏,兵败。 227年 亮上书北伐。 228年 亮一伐中原。姜维降蜀。马谡失街亭。周鲂诈降诱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亮二伐中原。 229年 权称帝。亮三伐中原。 230年 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亮四伐中原。曹真病亡。 231年 亮第五伐中原。 232年 魏辽东太守公孙渊遣使向吴称臣。 233年 吴大举攻魏合肥。遣将军全琮攻六安,皆不克而还。 234年 亮六出祁山。 8月 亮病逝于五丈原。 吴三路攻魏,魏明帝亲自率军救合肥,吴军退走。 235年 1月 曹睿封懿为太傅。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 237年 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238年 5月顷 魏明帝遣刘昕、鲜于嗣取带方、乐浪 8月 懿平辽东,杀公孙渊。日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亲魏倭王”。 239年 1月 曹睿亡,曹芳继位。 240年 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乱。魏带方太守弓遵遣梯俊赴倭。 241年 魏在淮河兴修水利。 242年权派军攻打海南岛。高句丽东川王位宫叛,寇西安平。 244年 曹爽派兵攻打蜀不利,伤亡惨重。 8月 幽州刺史毋丘俭从玄菟出发攻高句丽 9月 百济臣智袭取乐浪边民,后慑太守刘茂威归还 10月 魏军攻克丸都,东川王奔沃沮 11月 毋丘俭以王颀东追至挹娄界,刘茂、弓遵别遣伐濊 245年 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 5月 魏军各路征伐高句丽的军队皆告捷,毋丘俭刻石纪功并凯旋。 246年 毌丘俭两破高句丽。 247年 蜀将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王颀继任带方太守,遣张政携诏书、黄幢等赴倭。 248年 懿封为丞相。 249年 1月 懿杀曹爽一伙。夏侯霸降蜀。维伐魏。 250年 权废孙和为庶人,鲁王孙霸赐死,立孙亮为太子。维攻魏西平失败。 251年 魏太尉王凌阴谋叛变,被懿平定。 7月 懿亡。 252年 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权亡,孙亮继位。司马昭攻吴,失败。 253年 诸葛恪进攻魏,无功而返。维攻魏狄道失败。吴孙峻诛杀恪。 254年 9月 师废曹芳。 10月 曹髦继位。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 255年 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师。师亡。昭为大将军。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256年 4月,昭讨伐诸葛诞。维伐魏被邓艾击败。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孙綝杀滕胤等人。 257年 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258年 魏军破寿春,斩诞。孙綝废吴帝孙亮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孙休与丁奉设计杀綝。 260年 5月 贾充、成济弑曹髦。 6月 曹奂继位。 262年 10月, 维攻魏,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 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 钟会维密谋失败被杀。昭称晋王。孙休亡,孙皓继位。 265年 8月 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9月 吴末帝迁都武昌。 12月 炎废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266年 吴扬州诸郡之民逆流供给武昌,劳役繁重,怨声载道。12月 吴末帝还都建业。 271年 吴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 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陵。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 276年 2月 东夷八国归化 7月 东夷十七国内附 277年 晋文鸯击破鲜卑人。 278年 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 2月 东夷六国来献 279年 西晋出六路兵马攻打吴。 280年 西晋灭吴,皓降,吴亡。 [编辑本段]三国时期的文化 学术思想 汉晋之际的学术思想发生剧烈的变动,主要受传统思想的变化与政治斗争有关,前者成份居大。由尚交游、重品藻,反动而变为循名责实,归于申韩。因尚名务虚伪反动而为自然、率直,归于老庄。

关于“三国史的三国史大事年表”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zshi/202507-6296.html

(8)
hzjyqz的头像hzjyqz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zjyqz的头像
    hzjyqz 2025年07月24日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 hzjyqz
    hzjyqz 2025年07月2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三国史的三国史大事年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史的三国史大事年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84...

  • hzjyqz
    用户072402 2025年07月24日

    文章不错《三国史的三国史大事年表》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