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沿着丝绸之路出嫁的公主吗?

网上有关“历史上有沿着丝绸之路出嫁的公主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上有沿着丝绸之路出嫁的公主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乌孙公主刘细君

刘细君是西汉时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汉武帝为了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封细君为公主并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猎骄靡,以和乌孙结为兄弟之邦,共同抗击匈奴。细君公主是第一位出嫁西域的中国公主。

猎骄靡死后,刘细君随从乌孙国风俗,嫁于猎骄靡之孙军须靡,为右夫人,生一女,名叫少夫。太初四年(前101年),刘细君去世。

2、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出生皇族,祖父刘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刘戊起兵参与同姓诸王的“七国之乱”,兵败身亡,家族成为罪人。从此,解忧公主和她家人长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无法扭转的苦难之中。

当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因“和亲”远嫁乌孙昆莫(国王)而郁郁以终之后,汉武帝为了巩固与乌孙的联盟,于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将罪臣之后的刘解忧封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之孙岑陬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二嫁又嫁给军须靡的弟弟翁归靡,生有5个子女。三嫁给匈奴公主之子泥靡,生了一个儿子。解忧公主的长女后来成为龟兹王绛宾的夫人,曾数次进中原学习先进科技文化。两位公主的联姻,使汉与乌孙的关系日趋亲密。

3、弘化公主

弘化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贞观十四年(640年),嫁吐谷浑王诺曷钵。弘化公主入吐谷浑,是唐将公主嫁于外蕃的开端,是中华民族团结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使唐与吐谷浑的关系很快得到改善,而且也促进了唐与吐善的友好往来。

龙朔三年(663年),吐谷浑被吐蕃击败,她与诺曷钵奔凉州(今甘肃武威),归附于唐。大周武则天时赐姓武,改封西平大长公主。大唐第一和亲公主,其后世子孙世居于姑臧。

4、文成公主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英主松赞干布,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负责护送公主到吐蕃。文成公主从长安大明宫出发后,沿丝绸之路西行至西宁,折而向南,过黄河源,至拉萨,这是丝绸之路的一条新的支线。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谷物种子、书籍和能工巧匠,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了西藏高原,为西藏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王昭君

王昭君是汉元帝时期宫女,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觐汉天子,自请为婿。元帝遂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百度百科--乌孙公主

百度百科--解忧公主

百度百科--弘化公主

百度百科--文成公主

百度百科--王昭君

新中国成立后有哪些烈士

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唐朝盛世,然而晚年政治昏庸,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之人主政,重用安禄山却导致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由盛变衰。安史之乱最后由唐玄宗第三子李亨即唐肃宗及玄宗孙李豫领导加以平定。

就在唐军收复长安之时,唐肃宗派使者奉表入蜀请太上皇玄宗回京,但是玄宗并没有马上回京,其原因倒是颇具戏剧性。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收复长安的消息传到凤翔时,肃宗派人将大臣李泌从长安召回凤翔,告知已派使者迎接太上皇,并愿再退回东宫为太子。

李泌问此表可以追回吗?肃宗说已经出发多日,恐怕来不及了。李泌说,如此则太上皇必不归也。肃宗问为何?李泌回答说:?理势自然。?意思是太上皇必然会心生疑虑,如何敢返回长安呢?肃宗又问如何挽回?李泌告诉他重新起草一表,只写明长安收复,群臣表贺,希望太上皇返回京师,以便尽孝道之意即可。于是肃宗命李泌重新起草,然后又派使者入蜀奉迎太上皇。

果然不久,前一个使者回来说,太上皇请留给他剑南一道以自奉,不愿回京。后一使者返回后,报告说太上皇得表,仿徨不食,不打算归还,等收到后表及群臣贺表后,始转忧为喜,并且下浩确定归京之期。这种现象的产生,都是玄宗父子多年互相猜忌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之因。

至德二载(757)十月二十三日,太上皇自成都动身返京,十二月三日到达咸阳,次日进入了长安城。

肃宗虽然在奉迎太上皇返京这件事上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但并不表示他对其不存戒心。当太上皇一行到达凤翔时,跟随护卫的禁军尚有六百余人,被全部缴械,改由肃宗派来的三千精锐骑兵保护。至此,玄宗便成了没有一兵一卒的孤家寡人,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关于此事,(资治通鉴》卷220记载说:?上皇命悉以甲兵输郡库。?可是《高力士外传》却记载说:?被贼臣李辅国诏取随驾甲仗?,太上皇无可奈何地说:?临至王城,何用此物。?这个主意也许是李辅国出的,但是既称?诏?,可见是经过肃宗同意的,《资治通鉴》不过是为肃宗避讳而已。

太上皇到达咸阳时,肃宗亲自到咸阳迎接,并脱去皇帝穿的黄袍,穿上了紫袍,捧住太上皇足,痛哭不已。太上皇亲自取来黄袍为肃宗穿上,肃宗推辞,太上皇说:?天数、人心皆归于汝,使联得保养余齿,汝之孝也!?(《资治通鉴》卷220)言下之意是你收复了长安,并且使我得以在长安安享晚年。肃宗这才换上了黄袍。当然这一切并非出自肃宗真心,不过故作姿态而已。

自咸阳向长安进发时,肃宗亲自为太上皇牵马,太上皇上马后,又亲自牵马行走数步,太上皇制止,这才乘马作前导。肃宗做戏,玄宗也会做戏,他对左右说:?我当皇帝五十年,没有感到地位尊贵,今天做了皇帝的父亲,才真正感到尊贵了!?左右皆呼万岁。太上皇入长安后,在人群热烈的欢迎声中,先来到大明宫含元殿慰抚百官,然后到长乐殿向其祖先神位谢罪。结束了这一切仪式后,才回到了久违的兴庆宫,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为了缓和父子的关系,太上皇给肃宗加尊号为?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肃宗固辞不受?大圣?之号。过了十几天,到了乾元元年(758)正月戊寅,太上皇到宣政殿,再次给肃宗加以尊号,肃宗这才接受了先前确定的这个尊号。不久,肃宗也给其父加了一个尊号,称之为?太上至道圣皇天帝?。

太上皇也照样推辞一番,然后才欣然接受。对于这对父子的这种行为,胡三省批评说:?寇逆未平。九庙未复,而父子之间迭加徽称,此何为者也!?(《资治通鉴》卷220胡三省注)其实他们这样做除了对外表示父子之间关系和睦外,还有一个用意,就是为了使肃宗的即位更加具有合法性。经过这些活动后,肃宗再也不用担心有人质疑他即位的合法性,堂堂正正当起他的皇帝了。

太上皇回到长安,重新又住进兴庆宫,难免想起以往的生活情景,对杨贵妃思念不已。有一个乐工名叫贺怀智,对太上皇说:早年,玄宗命其演奏琵琶,贵妃也在旁边。忽然一阵风吹来,把贵妃的领巾吹落到他的头巾上。因为贵妃的领巾上有?瑞龙香?的香气,贺怀智回去仍然觉得香气袭人,就把自己的头巾拿下来,藏于锦囊之中,至今仍存。于是就把这条头巾拿来献给太上皇。太上皇见到此物,就闻到一股香气,不由得掉下了眼泪,说:?这是瑞龙香啊!?他从此香想到了杨贵妃,香气犹存,而人已亡故,不禁泣下沽襟。

有一天夜里,太上皇登上勤政楼,凭栏观望,思绪绵绵,他想起了兴庆宫往事旧人,尤其是那些梨园弟子,他们总还有人在吧。遂命高力士于次日寻找,果然找到了一个梨园旧人。于是太上皇、高力士及杨贵妃的原侍者红桃等人,在月夜登上勤政楼,命梨园旧人演唱了一首《凉州词》,太上皇亲自吹笛伴奏。曲罢,众人皆垂泪不止。

在返回长安的初期,太上皇除了在兴庆宫居住外,到了冬季仍如以前一样,到华清宫避寒。只是以往去时乘马,如今改为乘步辇了。当地父老得知太上皇驾到,纷纷出来迎接,并问他为何不乘马了?回答说:?吾已老矣,如何还能骑马!?父老们听了,无不悲泣伤感。此时的唐玄宗年己七十四岁,加上历经动乱,显得苍老了许多。

在华清宫期间,太上皇还召见了女伶谢阿蛮。此人是新丰(今陕西临潼新丰镇)人,以善舞《凌波曲》而著称。以往她与杨贵妃关系密切,故常出入宫中。玄宗幸蜀后,她也回到了新丰老家。此次太上皇重新来到华清宫,谢阿蛮也前来献舞,使年老的玄宗看后感慨不已。舞罢,谢阿蛮拿出了当年杨贵妃所赐的?金粟装臂环?,太上皇看后,不由得老泪纵横,左右也莫不呜咽。

为了寄托哀思,太上皇命著名乐师张野狐演奏了玄宗为怀思杨贵妃而创作的《雨霖铃》曲。曲奏未半,太上皇已是垂泣不止,左右之人无不伤感,悲叹。唐人崔道融后来创作了一首诗,记述了玄宗在幸蜀途中思念杨贵妃的情景。

太上皇此次入住华清宫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他于同年十一月回到长安兴庆宫后,就再也没有机会来到这里了。

在这一时期太上皇与肃宗的关系维持着比较和睦的气氛。乾元元年(758)八月五日,是太上皇的生日,当时在金明门楼举行了盛大的宴会,百官皆来祝贺。玄宗在十月幸华清宫时,肃宗亲自送到了浦上。次月返回长安时,肃宗又到灞上迎接。肃宗还向太上皇进献过烧炼石英的金灶,说是用以烧炼药物,以延年益寿。

揭伤疤父子生嫌隙

好景不长,他们父子之间因一件事情意见不同而渐生嫌隙,这件事便是如何改葬杨贵妃的问题。

太上皇思念杨贵妃不已,便想到要用隆重的礼仪重新改葬,为她修筑一座宏大的坟墓。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载:太上皇自蜀还京,?道过其所,使祭之,且诏改葬?。但是《旧唐书?杨贵妃传》却载:?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不管两书怎么记载,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太上皇都曾下过改葬杨贵妃的命令。此事却遭到礼部侍郎李揆的反对。

此人是在乾元元年(758)任礼部侍郎,乾元二年三月升任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其既然是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反对改葬杨贵妃,说明玄宗提出改葬之事当在乾元元年,而不是太上皇返京路过贵妃墓时。李撰反对的理由是:?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旧唐书?杨贵妃传》)就是说如果改葬贵妃,就等于否定了龙武将士诛杀杨氏兄妹的合理性,也就等于否定了肃宗参与的马嵬事变,这是肃宗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的。但是此事肃宗又不便公开出面反对,于是才有李揆出面之事的发生。从李揆反对此事后不久就升任宰相一事,也可以看出肃宗在此事上的态度。

太上皇在无法公开地举行改葬礼仪的情况下,只好密派宦官到马嵬驿改葬贵妃。掘开坟墓后,只见紫褥包裹的遗体已经腐坏,然香囊犹存。遂用棺椁装好遗体,另行埋葬,将香囊带回,交给了太上皇。太上皇睹物思人,潸然泪下。于是命画工王文郁画了一张杨贵妃像,挂在别殿,朝夕与太上皇相处。

改葬之事虽然过去了,但是在玄宗、肃宗父子心中却从此留下了阴影,使得刚刚缓和的关系又出现了裂痕。

被迫移居太极宫

从乾元二年(759)以来,太上皇便很少公开露面了,这和他与肃宗的关系发生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太上皇住在兴庆宫,肃宗住在大明宫,两宫之间有夹城相通,肃宗不时通过夹城往兴庆宫向太上皇问起居。当时在太上皇身边侍卫的有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内侍监高力士。肃宗又命玉真公主、如仙媛、内侍王承恩、魏悦及梨园弟子?常娱侍左右?。兴庆宫与大明宫的位置不同,处在诸坊之间,太上皇又经常登临长庆楼向外观望。长庆楼靠近大道,往来的百姓望见太上皇均拜呼万岁,太上皇也经常命人在楼下置酒食,赐给过往父老。

他的这些举动引起了肃宗的极大不满,认为有收买人心之嫌。不仅如此,太上皇还曾召将军郭英又等人上楼赐宴。剑南道派到京师的奏事官也曾拜见过太上皇,太上皇命玉真公主、如仙媛作为主人招待他们。这种情况便使得肃宗及其亲信难以容忍了,须知郭英又乃羽林大将军,掌管禁军,太上皇与郭英又走得太近,不能不引起肃宗的高度警惕。果然,次年郭英又便被调离禁军。外任陕州刺史、陕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李辅国认为唯一的办法便是将太上皇搬离兴庆宫,与外人隔离,使他没有条件再接触外臣。

其实太上皇此时年已七十六岁,不可能有什么政治野心,至于陈玄礼与高力士等人,也没有条件组成新的政治集团,因此李辅国的这种忧虑完全是多余的,而肃宗却因为其当太子时的种种事故,对其父仍然心存疑虑,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是很容易听进这些论调的。

其实肃宗也是默许李辅国的行动的,这一点连太上皇也看得很清楚,所谓?吾儿为辅国所惑,不得终孝矣?一句,说明太上皇并没有把李辅国此举看成是矫敕行为,而认为是经过肃宗同意的,只是为李辅国所迷惑而已。

如果说调走了兴庆宫的马匹只是幽禁太上皇的第一步的话,第二步便是强迫其移宫了。果然,在这年七月,李辅国矫称肃宗之旨,迎接太上皇游西内太极宫。行至睿武门,李辅国率领禁军五百骑拔刀拦道,奏曰:?皇帝以兴庆宫湫隘,迎上皇迁居大内。?原本说游幸,却变成了迁居,显然是事先计划好的一个阴谋。

太上皇见到这种场面,大惊,几乎从马上摔落下来。幸亏高力士出面,大喝道:?李辅国不得无礼!?并令其下马,两人共同牵太上皇马,送入太极宫甘露殿。从此,太上皇便居住在这里了。

其实李辅国也没有胆量敢公然弑太上皇,他只是欲以军事力量胁迫太上皇迁居而已。太上皇移居太极宫后,从此便不能与外人接触,实际上等于被软禁起来了。太上皇是一个富有政治经验的人,他知道此时不是发牢骚的时候,反而自我安慰地说:?兴庆宫,吾之王地,吾数以让皇帝,皇帝不受。今日之徙,亦吾志也。?(《资治通鉴》卷221)这也是一种自我解嘲的说法。

有意思的是,在逼迫太上皇移居太极宫的当天,李辅国便率领禁军诸将到大明宫见肃宗,?素服?请罪。肃宗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安慰说:?南宫(兴庆宫)、西内(太极宫),亦复何殊!卿等恐小人荧惑,防微杜渐,以安社稷,何所惧也!?((资治通鉴)卷221)可见将太上皇迁到太极宫也是符合肃宗心意的,于是才有了这样一番话。对于唐肃宗的这种态度,清代学者王夫之批评说:?父几死于宦竖之手,犹曰功在社稷,晨昏之语将谁欺乎!?(《读通鉴论》卷23《唐肃宗》)

孤独凄惨的晚境

在太上皇移居太极宫的第九天,唐肃宗颁布制书,以高力士潜通逆党的罪名将他流放到巫州。陈玄礼被强令致仕,也离开了太上皇身边。侍奉太上皇的另外两个宦官王承恩和魏悦分别流放到播州(今贵州遵义)、溱州(今重庆万盛区东南青羊镇)。原来侍奉太上皇的宫女全部被换,另选一百多名宫女顶替,负责打扫殿宇庭院。又派太上皇的两个女儿?万安公主与咸宜公主,服侍饮膳。

太上皇自迁入太极宫以来,就再未走出宫门一步,过着与世隔绝的高级囚徒般的生活。不要说与朝臣有何往来,即使至亲骨肉也很难见到。刑部尚书颜真卿率领百官上表请求向太上皇问起居,也遭到了排挤与打击,被贬到蓬州任长史。

肃宗不能善待自己的父亲,也引起了一些人对他的不满,甚至有人借机对他进行讥讽。上元二年(761)五月五日,正逢端午节,肃宗接见山人李唐,当时肃宗正抱着自己的幼女,对李唐说:?联念之,卿勿怪也。?李唐回答说:?太上皇思见陛下,计亦如陛下之念公主也。?一句话说得肃宗泫然泣下,但却因畏惧张皇后,不敢到太极宫看望太上皇。

可见此时的玄宗是多么的凄惨。直到这一年冬至,肃宗才赴太极宫见了自己父亲一次。这是太上皇自移居太极宫以来肃宗第一次面见自己的父亲,也是最后一次父子见面。至于他们见面时的情景,史书缺载,不得而知,对于太上皇来说,一定是感慨万千的。

据陈鸿的《长恨歌传》载,太上皇自迁入太极宫后,思念杨贵妃不已,后来诗人白居易名篇《长恨歌》中,

其中写道: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这些诗句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流传甚广,中外皆知。问题是有人把神话传说当作史实,引申出杨贵妃并未死亡,而是逃亡到海外,甚至明确说逃往日本,实在是荒唐的事。不过对于这种引申如果能够正确地对待,将其看成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杨贵妃不幸遭遇的深深同情,也未尝不可;如果将其视为真实的历史,则大谬也。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即唐玄宗是否有可能召方士为杨贵妃招魂?他自迁居太极宫以来,与外人不得相见,因此召见方士之举也是不可能的。

太上皇李隆基对他晚年被幽禁的生活大概是没有想到的,因此对其打击之大也是可以想见的。加之对杨贵妃的日夜思念,遂使他很快就衰老了,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资治通鉴》卷221记载说:?上皇日以不择,因不茹荤,辟谷,浸以成疾。?

所谓?辟谷?,乃是指道士们的一种修炼方法,即不食五谷。不过此时此地的太上皇还有什么心情修炼不老之术,而是一种发泄不满的绝食行为,以求速死。此时的太上皇已是七十八岁的老人了,如何经得起这种折腾,他很快便病倒了,终于在宝应元年(762)四月死在了太极宫神龙殿。

有人怀疑唐玄宗死于李辅国的谋害,这种说法没有多少依据,李辅国也没有必要冒风险谋害一个病危的太上皇,因此唐玄宗死于疾病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只是他死时恐怕不会非常安详,而应是在思念与愤恨之中辞世的,这对于一个开创唐朝盛世的皇帝来说,应该是一个极大的悲哀。

新中国成立后(1949.10~1990.12)烈士

鲤城区 庄德富 杜丕高 陈瑞源 谢瑞峰 庄志英 曾妈吉 吴剑峰 刘美力

谢天乞 林土仁 林海来 王祥凤 黄朝宗 林华培 黄衍钦 王双溪

叶志强 刘振兴 彭维攀 杜成秀 柳金德 吴贤有 胡金豹 黄振华

王 财 吴世恩 梁朝元 郑建成 杨坤元 许鸿辉 陈乌庆 黄 贼

尤志民 倪天赐 黄惠娥(女) 魏昭富 黄秀玲(女) 杨金庆

庄温州 陈光彩 丁朝庭 吴灿然 杨于双 朱荣华 黄和次 曾振偕

魏献美 黄卿财 吴家转 吴文水 傅孙权 吴清黎 巫常恒 林跃明

张来荣 庄解放 吴世习 栾阿敏 汪俊义 杜丕熊 魏文端 谢维清

陈启怀 许完成 谢汉水 黄加种 杨传杰 李民育(女) 王亚伏

谢文锦 车国亮 李诏华 黄财敏 许仁义 载齐民 蒋亚彬 杨明太

陈镇国 王建荣 蔡顶汉 林志川 杨和顺 何世义 陈志雄 洪金添

石狮市 林红磅 郑德方 邱奕凯 卢谋贞 卢 竹 蔡团圆 林清沐 蔡文呈

刘万德 施吨赐 刘德凹 蔡昌宜 蔡天对 高积山 卢天坪 邱连金

李国超

晋江县 王宗田 陈敏贤 蔡世场 蔡德海 张毓不 许金凤(女) 陈昌虎

张子升 张温淳 许书报 吴从文 唐德胜 李昭和 黄深兴 杨宗云

孙远额 柯子皮 郑国民 郑梦兰 李青山 杨邦超 李双志 林玉时

蔡骂喜 吴文秀 吴再兴 林大陆 施共和 黄珍遵 蔡修拨 陈坠舌

蔡顺利 吕尚针 施坤治(女) 许昔汉 朱新华 张念谢 邱辉艇

许书和 黄大水 许竹尾 王光勉 丁天赐 陈春敏 吴泽招 张子省

林友情 谷起仓 姚贻保 洪租阔 黄宝狮 王克星 许文华 许经旋

留三民 李良球 施能元 许荣业 施淑卿(女) 米培德 苏德玉

王振兴 简明辉 陈清发 冯 进 黄诗山 卓世传 黄和图 陈德永

王清枝 蔡慎强 柯贤昌 李竞争 王孝董 吴明启 黄良国 王宏生

曾天桥 林良顶 王思义 陈炳阳 何祖迪 林建安 王尚连 王银钩

吴华山 林连普 蔡育程 杨炳南 王云跃 李水金 张元其 王连调

曾文平 许昔燥 吴思德 张子都 蔡尚元 张维插 李建康

南安县 黄天勋 陈文元 载在成 梁昆省 姚己土 黄大秤 周宋恭 刘志成

洪川上 洪炉炎 洪维憨 洪金斗 洪曾水 洪火盘 洪天恩 洪鸟猫

邱倭祥 洪天进 江鸟肥 洪本钩 洪聪明 洪铁炉 洪金苍 廖 士

廖振利 廖奕元 卓孝梅 王振亩 王家辉 林天喜 黄衍武 黄鹏传

黄清江 陈功凤 傅子勇 傅孙养 陈克烟 黄振权 黄慷慨 黄鸿钩

黄朝基 陈权衡 陈忠展 吕尚贻 岱乞兴 王福民 李金奕 陈祁彪

潘雪来 戴志成 方庆宣 彭 早(女) 黄和梨 杨玉枝 叶诸顺

王鼎炮 吕粟盛 陈守旺 周景良 叶雄才 黄汉良 叶永生 刘佳芝

吴士万 黄明新 苏树香 方庆萱 岱玉廷 林 纯 许大保 郑木树

熊服根 李安池 卓开乡 黄江怀 潘和赚 王炳煌 陈开国 林再生

傅子博 吕桂源 欧 鱼 潘按要 吕金林 刘 振 王宗敏 张文火

陈金山 洪仁敏 江 执 刘福建 林板季 黄 德 黄成孝 陈守佐

叶天福 吴伍副 刘云良 林业闪 林木树 侯赐菊 吕 雨 洪公扁

林赞成 梁兆桂 黄卿南 陈友生 黄世界 王纯良 梁金水 叶金来

林聪艺 吴津元 黄礼场 黄种华 刘大妹 王成香 陈献深 陈鼎锡

陈德兴 黄贞锋 吴英文 赖进益 黄和梨 李春魁 洪佳音 陈守勇

黄衍富 陈文龙 洪文滔 洪振谅 黄为忍 刘添立 叶秋林 戴华民

王赞都 王汝路 吴招平 洪金全 张树元 陈维杭 陈金锁 苏辉仁

许和安 陈炳煌 雷从愿 洪万享 洪金丽 徐茂箴 叶文广 黄益礼

吴历声 赖友情 曾文宽 黄正国 叶坚仑 洪泮水 黄定标 沈林亏

黄文章 陈荣宗 余天祝 李斯位 侯进华 侯进法 傅孙贵 王锡彬

徐志成 黄进林 吴芳虽 吴育德 吕胜利 王礼安 吴泉芳 陈铭童

王镇南 柯贤木 许享章 王燕水 黄三国 黄晋发 黄仲南 叶贻顺

苏用田 陈顶聪 陈维清 许建社 杨需来 庄承木 余维山 黄记目

郑延钦 戴进发 陈奕民 梁子城 赖天成 陈贞祥 戴建强 黄雪明

刘界明 李斯钻 陈连福 蔡原来 傅金顶 张克远 张建德 郑跃进

倪跃进 李德来 黄英俊 潘文新 陈开端 苏水泉 洪联合 吴春风

惠安县 张连富 庄火金 庄元顺 张万金 陈赞生 林德辉 王保水 陈从龙

陈海滨 黄阿启 曾憨兴 陈神贵 陈产笑 康产条 潘殿全 陈德厚

肖士贵 李吉成 陈少荣 朱顺发 梁吉木 杨廷玉 林辉贺 陈志云

郑连纪 刘益金 卢伙金 庄金泉 曾连枝 魏永西 黄细涂 王土法

黄天发 程荣桂 庄毓玉 林水金 张 门 何丽水 黄祝文 庄来水

郑飞来 黄天送 吴细木 陆乌法 陈顺基 黄扣来 唐友进 陈添法

孙忠进 陈天福 黄顺裕 陈晏法 黄金法 庄昆桂 匡德兴 陈玉龙

周德玉 贺国志 朱庆明 李 明 唐顺金 张渊水 吴庆水 李丁水

苏炳义 苏谋丁 王福庆 陈秀堂 李金钞 郭来财 张水金 陈安菇

陈春山 杨细成 黄德法 郑朝土 郑金水 陈瓦水 吴天桂 陈财元

郭洪山 郭庆凤 庄文富 任 昌 何泉金 方伙土 陈燕堂 王伙成

张秋法 王德贵 钟顺来 黄细湖 王永居 林金木 郑如祥 何水成

杨银杯 曾志祥 林锦泉 汪法生 曾照成 林清水 朱连丁 曾方如

连成玉 黄木法 连良水 曾尾九 庄银盛 肖锦华 王铁山 薛来福

张开法 张德木 张木兴 庄昆生 黄幼水 李明英 郭宗华 李细总

杨明如 王志谋 王锦春 陈永泉 陈芳楚 张春标 谢德山 王进祥

陈振辉 刘宗良 郭步钦 陈文德 苏秀辉 郭进顺 陈玉财 李银裕

黄志斌 庄华阳 林荣吉 陈金华 庄火水 王其清 杨晏来 许荣文

肖美聪 刘其顺 苏金土 刘顺金 陈永才 周振文 郑成辉 程桂林

张忠泽 卢细锦 张冬法 黄文辉 刘炳辉 吴庆金 邱来华 张建川

戴锡荣 庄绍辉 黄振芳 黄土金 黄建国 林育法 郑省谷 庄瑞明

卢汉金 庄照辉 胡清海 何溪辉 曾文碧 陈茂龙 程炳玉 胡胜德

何志敏 张兴金 蒋灿放 吴炳清 欧伙春 连惠山 陈望阳 陈连伙

庄盛春

安溪县 陈渊业 程来发 陈 金 黄光辉 陈文官 谢根本 林金定 许日生

许新海 康明取 陈天裕 陈玉明 陈汝德 王 清 李仪凤 肖朝枝

肖珍槽 白春辉 林 标 陈天禄 陈 潭 陈芳榜 陈玉桂 陈荣巧

李金狮 陈玉枝 胡连玉 许火玉 邱金龙 林庚萝 林怡坤 林金塔

林启由 林文棍 林 墩 陈是良 黄河顺 郭天胜 吴 钉 谢玉仁

詹奉文 苏作贵 梁长法 沈太郎 陈墨西 黄通知 刘发赐 黄 泪

李亚武 吴日报 郑万稳 林建岭 王瑞珍 苏 协 林国欢 陈树木

李景辉 周 江 陈 辉 廖禄佑 吴金利 周景扬 黄建意 钟炉财

王水德 刘仁生 姚 礼 陈长法 傅金火 陈 作 黄文图 黄接成

李文庭 周士栋 林火土 苏海山 周金兴 钟金镐 李荣同 陈永虎

王保铁 黄通时 詹土生 廖春香 邱河南 李 阳 周松柏 卢兴浪

黄金池 王保养 郑水龙 吴清良 陈交金 陈金春 李金奉 谢清洁

王青春 黄国志 陈和平 苏春厦 肖瑞兴 林碧煌 陈发财 王有地

周水金 白成加 吴电真 吴住址 王水中 王德水 傅水返 李保兴

王建全 王文枝 马振英 詹 署(女) 王福芝

永春县 李自藤 林国兴 洪景柱 邱 招 陈兆垮 林金生 潘仕瑞 程极有

唐顺芝 颜成枝 李文琼 王兴士 林尚谓 郑学万 康明春 康国新

康明取 陈 土 郑 浅 郑连春 王金锄 陈久定 张 钹 林 荣

潘腾辉 杨诗查 康鹤年 郑文坠 李淑柿 王玉坡 郑文汉 邓志龙

梁文章 陈章捷 徐光墨 苏其灶 林少成 陈礼祖 吴程瑞 林日场

林清津 郑安诸 曾绍舜 李光武 陈添枝 李天佑 周良枝 李桂林

郭为甚 林荣华 郑 顺 黄金水 郑锦扎 陈金训 吴泽诗 徐国理

吴有宾 苏奕安 李金壁 郑 湘 陈兰怀 黄玉栋 黄丽萍(女)

周玉富 郑永丰 颜进芬 吴振兴 吴金善 赵垂钦 林梓贵 方成业

陈家跃 颜木火 肖安全 林玉砚 李胜兜 林进城 周昌健 邱良华

林呈奔 李江水 颜兴培 郑国忠 姚来发 陈其英 廖天保 徐定国

施锦枝 吴清伙 王连枝 黄明辉 章永良 李炳胜 柯琴棋 郭实乐

郭建主 潘朝根 潘金明 曾生柴 蔡乐平 郭春生

德化县 曾洽赞 林玉太 李贵国 涂荣善 郭先演 徐志坚 徐文欣 黄绳绸

黄绳元 毛保定 梁华室 黄绳赞 黄金山 黄绳风 蔡炳文 张新周

陈 义 刘冠芳 郑文顺 张良启 苏国珍 马春维 秦清富 吴 叶

曹 干 林子龙 王善顺 赵克明 俞友良 朱少泉 何恒功 胡毓贵

黄祖肯 周 干 王礼俊 苏德秀 周晋邦 陈茂康 陈国子 黄凤梅

曾广英 曾照儒 曾 泉 曾广接 郭文华 曾广谅 林其祥 徐华廷

周文清 石太和 唐正祥 江汉华 陈祖加 陈金鸟 许玉兰 陈云留

方衍贺 张山禄 刘文清 苏开安 林财介 李其清 徐广兴 方清位

杨松元 范宝泉 章闲进 郭招便 苏进裕 林兴盛 陈文根 郑德威

曾文忠 颜清池 徐明新 毛福接 张亨并 黄振荣 查建兴 赖开岩

林秋水 陈成春 林金琛 陈清旋 赖诗斌 黄庆禄 苏启欣 梁晋喜

关于“历史上有沿着丝绸之路出嫁的公主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zshi/202508-11140.html

(9)
hzjyqz的头像hzjyqz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zjyqz的头像
    hzjyqz 2025年08月03日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 hzjyqz
    hzjyqz 2025年08月0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历史上有沿着丝绸之路出嫁的公主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上有沿着丝绸之路出嫁的公主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 hzjyqz
    用户080311 2025年08月03日

    文章不错《历史上有沿着丝绸之路出嫁的公主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