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泽覃乡的人文景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泽覃乡的人文景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泽覃乡地处武夷山脉,境内东北部有三座古塔,凤鸣、龙峰、鹏图3塔,组成笔架凌霄,为瑞金八景之一。
境内绿色、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有“安置暴动”遗址、毛泽覃烈士陵园、毛泽覃烈士纪念碑。 龙峰塔:(又名巽塔、文兴塔),位于瑞金县城东南2.5公里,泽覃乡希平村驻地西北3公里,座落于今希平村与南岗村交界的笔架山山峰上。距历任村5公里,此塔居东北面,往西南走向。此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系七级六面实心砖塔,高约20米,塔下部嵌青石匾,曰:“龙峰塔”。塔下山坡原建有护塔之文兴寺。据《瑞金县志》记载:文兴塔,即巽塔也,在浮乡三里方巾岭。明万历年间,知县潘舜历莅任捐俸倡,率邑绅朱善卿等同建。
鹏图塔:(又名丙峰塔,大路岽塔),位于县城南偏东2.7公里,泽覃乡安治村驻地西北3公里,座落于今安治村与溪背村交界处的笔架山山峰上。东北面有龙峰塔,西南面有凤鸣塔,此塔居中。始建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系九级六面空心三合土塔。高约24米,塔下部嵌石匾,曰:“鹏图塔”。据《瑞金县志》记载:丙峰塔在县城城南五里竹园岭岽一个山头上,“为学宫对山”。乾隆元年邑绅赖梯云、赖定俸等捐资同贡生杨方坚、生员杨长晋、朱芾等募众鼎建,其地基于邓惟元义施。塔成匾,曰:“鹏图塔”。
凤鸣塔:(又名丁峰塔,庙角塔)位于县城南3.4公里,泽覃乡光辉村驻地1。5公里的笔架山山峰上,此塔居西南,往东北走向,有鹏塔(居中)、龙峰塔、(居东北)此塔建于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系七级六面空心三合土塔,高20米,塔下部嵌一青石匾,其上字迹已难辨识。据《瑞金县志》记载:“凤鸣塔”。它与丙峰塔同建,其地基邑绅李秉礼等后裔捐出。塔成匾,曰:“凤鸣塔”。
此三塔为瑞金八景之一:——笔架凌霄,耸立在瑞金城南的竹园岭岽笔架山上。也是泽覃乡的风景之一。2008年,由瑞金市政府牵头集资,恢复原貌,已全面修缮一新。 松心庵:位于今泽覃乡泽覃村松心庵,唐朝后期建庵,中途曾有过几次维修、续建,是乡境内最早建的庵庙。有“先有松心庵,后有东山寺”之传说。有罗公菩萨、释迦佛,观音菩萨,斋神。占地面积1.5亩。1958年破四旧毁掉菩萨,1965年文化大革命前后,因年久失修自然倒塌。
凰岗罗溪福主赤砂庙:位于今泽覃乡明星村罗溪赖屋岗岗坂边上(始建于唐朝)。续建于清朝嘉庆8年(1803年),1999年10月重建于原位置。
凰岗福主庙:位于今泽覃乡明星村社公及赣龙铁路旁边,始建于明朝洪武8年(1375年),修建于1994年秋。因国家建筑铁路搬迁。1997年秋迁建。
凰岗普应寺:位于今泽覃乡明星村大村脑赣龙铁路旁边、始建于1994年秋,因国家建筑铁路搬迁,1997年秋迁建。宗点证字(赣)F070650053
罗溪庵:位于罗溪庵背岽下,今泽覃卫生院岽子下,始建于明末清初,1915年(乙卯年)被洪水冲毁。曾居过道士,行道教,有观音菩萨、斋神。神会每年农历三月十九日。1958年破四旧时拆毁。
历任福主庙:位于历任老屋村小组杨氏祠堂侧面附近,始建于清朝中后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拆毁。
庙角福主庙:位于庙角村水口,始建于清朝后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拆毁。
石水龙颈莆杓形庵:位于今泽覃乡石水村早子排东南龙颈坑路边莆杓形,始建于清朝中期,1987年后陆续修建。会期7月19日,祀观音菩萨等斋神。
石水舟坊福主庙:位于今泽覃乡石水村舟坊荷树岽下绵江河墈上。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岁次辛酉(1621年),邑人邱敬塘捐建,祀唐朝将军冯祥兴三兄弟,曰:福主庙。清朝康熙四十六年,岁次丙戌(1706年)大水漂没。乾隆七年,岁次壬戌(1742年),邱仁辅、邱颜、邱时、邱仲启等人倡众姓氏,重建左边社公檀,其山土地基,俱邱姓施出。清同治《瑞金县志》有载。1958年,破“四旧”时,全部拆毁。
石水圩天后宫庙:位于今泽覃乡石水村石水圩北端,始建于清朝顺治初年间(1644年)1982年后陆续修建。
石水九村福主庙:位于泽覃乡石水圩西南部,庙子下路边,始建于清朝中后期,当时九村指:上牛尾坝、黄泥塘、石水圩、竹沙塘、刘坑、下刘坑、上新屋、仓下、黎屋。会期正月初3至16日、4月15日、8月初5日。
石水陈氏庙:位于泽覃乡石水村下陈屋,西面河边,于陈庆甫后裔建。
石水朱氏庙:位于泽覃乡安富村杨梅岗南面河边,于朱本坚后裔建。
丰田瑞莲山寺:位于上丰田瑞莲山。始建于清朝后期,原名瑞云山寺。民国期间遭烧毁,1989年后当地百姓集资捐建,有多种斋神菩萨,后改名为瑞莲山寺。
步权石圳坑水口庙:位于泽覃乡步权村石圳坑水口路边,始建于清朝后期,由五谷大神、满堂佛主等多种荤神菩萨,民国时期倒塌,1989年后陆续修建。
步权岗下和灵仙庙:位于桃阳隘九礤甲岗下,始建于清朝中后期,祀龚、柳、杨三仙,敬用斋果,会期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十月十八日灯会,民国时期倒塌,1990年后修建。
茶寮福主庙:位于家庭坑口水口处,始建于清朝中后期,民国时期倒塌,1989年后续建,现有荤神、斋神等多种菩萨。
泽覃黄鳝口永隆福主庙:位于泽覃乡泽覃村黄鳝口,始建于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岁),有多种斋神菩萨。神会:五月初一禾苗神,八月初七罗公神,民国至建国初期曾经维修过几次,1987年后陆续修缮。
泽覃箬别凹背回龙宫庙:位于箬别凹背,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岁(1841年),有龚、吕、杨三仙等多种斋神菩萨。会期正月13至15日,民国时期至建国初期曾维修过几次,先后驻扎过红林大队、绵江林场水运队,后因年久失修,2005年自然倒塌。
福主庙:(前身回龙亭庙),位于安治前。明朝称常乡桃阳隘营下甲,清朝称南区庵子乡。始建于清朝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岁(1717年),由赖定俸、黄承璋、刘份、赖梯云、胡文翰、赖定禧、赖仕璋、刘文政、邓上钊、邓帝佐、顾其伟、邱仲文、高士元、胡巍山、胡采臣、钟学元十六人合银生息,卖田、粜米而建,先建回龙亭,亭楼上塑冯候福主等多种荤神菩萨,盖瓦建庙,费银千余金。每岁施茶五月,为福主庙禾苗神,民国为庵子乡政府所在地,安治暴动旧址,建国初期为中共安治乡党委、安治乡政府所在地。
安治鹅公仙紫云庵:位于泽覃乡安治村杉窝鹅公仙岽。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戊申岁)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岁),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焚毁。十年后,合坊绅氏重建。其地基山冈胡求懿施出。清同治《瑞金县志》有载。民国时期修缮过。1985年后陆续修缮。有龚、吕、杨三仙等多种斋神菩萨。
希平滴水寨观音庙:位于泽覃乡希平村田坑滴水寨岽,始建于清朝前期,咸丰前十年有过重修,有罗公、赵公、龚、吕、杨三仙等多种斋神菩萨。庙会:正月初六至初九日、八月初一至十五日1982年后陆续修建。宗点证字(赣)F070650045
龙山庙:位于半工子社公下左侧,始建于明末清初,有冯候福主等多种荤神菩萨,逢农历五月中旬抬禾苗神游田段,1969年文革期间破四旧拆毁。
仙背庙:位于大田下羊山路口边,始建于清朝中期,有龚、吕、杨三仙等多种斋神菩萨。1969年文革期间破四旧拆毁。
蓝田菩萨岩翠华寺:位于泽覃乡蓝崇村邱屋5公里处,始建于明朝初年间,1982年后陆续修建。有龚、吕、杨三仙等多种斋神菩萨,庙会:农历八月初一、十月十五日。宗点证字(赣)F07065140
山崇清峰山庙:位于张屋与江屋交界处田垅堪上,始建于清朝后期,有龚、吕、杨三仙等多种斋神菩萨。1987年后陆续修建。
慈云山庙:位于泽覃乡山崇村陈坑,始建于清朝后期,有龚、吕、杨三仙等多种斋神菩萨。1995年重建。 朱氏塔:位于今泽覃乡石水村与安富村交界处(杨梅岗对面岽),明朝正德年间(1517年),朱本坚后裔建。五级六面空心,用三合土砌成,塔顶遭雷击被毁。
陈氏塔:位于今泽覃乡石水村与石阔村交界处(下陈屋对面岽,风雨亭上侧),明朝正德年间(1517年),陈庆甫后裔建。五级六面空心,下四级用三合土砌成,第五级用青砖所建,塔高11米。
这两座古塔,既是风水塔,又是风景塔,拴住上、下三坝“排形”屋场而建,传说能助丁助财。
新中古塔:位于泽覃乡新中村朱喷屋背的塔子岽。始建于清朝光绪六年戊辰岁(1880年)由陈海龄建。三合土结构,因年久失修,塔顶已倒塌一半。
石拱桥:位于泽覃乡安治村与希平村交界处庵子前。距历任村7。5公里。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670年),桥长十丈,宽一丈三尺,高二丈四尺,有三个石拱,中间有两个桥墩。两头各有护岸,全部用二百多公斤的条石砌成,像三条“飞虹”,横跨在安治河上。雄伟壮观。此桥是瑞金东南部古代建筑之一。是县城通往长汀楼子坝的重要桥梁。此桥连同庙楼。及周围草坪。是历代政府驻扎场所,是国共两党的兵争之地,是当地人民政治、经济、交通文化活动中心。近二十多年来,石拱桥年久失修被洪水冲毁后,交通中断。
庵子前石拱桥:位于庵子前福主庙边,距城南十里许,是瑞金南部古代建筑物之一,是省际古道重要桥梁,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原名曰:“金鹊桥”由危彩霞,邓帝佐倡首同众募建。张恒造户独资捐建一拱于北端。三拱古桥长十丈,阔一丈三尺,高二丈四尺,且两端有长坡护岸,有序记,诗赋录人艺文碑志。1927年9月7日,贺龙,叶挺率南昌八一起义部队路过此桥,1930年4月3日邓希平在此桥头领导安治农民暴动,在此桥头树立全县第一面武装斗争旗帜。1937年,国民党保安团在桥头筑固堡,加重了桥身压力,1958年,桥头序记,诗赋录人艺文碑志被“破四旧”而毁。20世纪70年代,绵江林场水运木材冲击桥墩,1987年,由于年久失修,1987年、2009年被洪水分次冲塌2孔,至今未曾修复。
出米石:位于泽覃乡蓝崇村境内邱屋村小组进去5公里处,距历任村25公里左右,接近赣、闽省界线。此石是天然石,呈不规则长方形,有石缝口一个。据历史传说:此后的石缝口,每天会有半斤大米出来,跟普通大米一模一样,可供来纸槽挑纸的一个挑夫吃,时间久了,后来被一个贪心的和尚发现,他就用凿子把石缝口凿大,希望多出一些米。石缝口凿大后,一个米都没有出了。这个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它说明了一个哲理:“人不能贪心”。此石是否有米出,只是传说而已,但这块奇神石至今确实存在,并非有诈。经笔者实地测量此石长4。1米,宽4米,厚1。6米,高3。6米,且石质坚硬。
石圳石:位于泽覃乡步权村境内石圳坑村小组屋对面段山脚下。距历任村15公里,此石是天然石,长方形石条,中间有凹槽,呈“凹”字形,自然长在山脚边下,有水通过石圳长达2米,流入农田灌溉,至今还发挥作用。它使这段田自古以来旱涝保收,从来不要用竹管或树槽引水。这个村庄就用这块天然石圳石,命名为石圳坑。
罗溪石拱桥:位于泽覃乡罗溪段与邱凹段交界处,南北走向,横跨罗溪河上。是瑞金南部古代建筑物之一,是古代当地重要交通要道,是乡境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桥梁。始建于元朝至正元年辛巳岁(1341年)县人尹叔清初建桥,后由知县郑翼建三墩。明朝嘉靖年间省祭李篪(字罗溪)募捐重修。桥长三丈六尺、宽一丈二尺、高一丈二尺、两孔由凿条石,三合土,砂石构成。石桥两边有护栏。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四月十八日大水、云龙桥、罗溪桥二桥尽圯。明朝隆庆元年丁卯(1667年)县人李铎加修马道石墩。辛未年(1571年)杨胜森捐资重修。后木桥旋毁。明朝万历壬辰(1592年)杨胜森、赖学敬、刘仕甫增墩四尺,架木为梁,建屋覆之。清朝顺治八年辛卯(1651年)知县钱江,乃清桥会劝募,修复一新之。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中墩崩塌,县人陈让(知州官职,横山背人)又清桥会银劝募重修,雍正年间,李常声首捐银三十两。同刘继美劝募重建石梁工未竣。常声,继美俱故后,李常声之子严叉捐银一百两,同刘继美之子日楫,督理完工。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六月十三日至十九日,雷雨冰雹同下,县南山崩极多,冲毁田地房屋,罗溪桥与上、下湖陂及各乡陂堰多被冲塌,石拱桥几处残缺。民国38年(1949年)六月大水冲毁罗溪桥,淹没良田,拱桥变平板桥。1952年6月7日—8日,连降大雨,再次冲毁罗溪桥后,绵江林场水运木材,桥墩影响木排筏道,就拆除了中间桥墩,用长杉树搭平板桥于两端,铺厚层砂石,供人车通行,1979年在离老桥30米处的下游重建新罗溪桥,1980年拆毁老罗溪桥。
下罗溪桥:即罗口桥,位于泽覃乡浮田段与墓岭岗交界处,南北走向横跨罗溪河下游,是古代瑞金云龙桥——懒婆凹——石洲湾——福建归龙山省际古道(石阶路)必经桥梁要道。旧系木桥,生员杨明璋之母谢氏捐资首创三墩,架木梁屋其上。清朝顺治四年丁亥(1647年)山水大发,淹没桥梁,县人陈让(知州官,横山背人)同众增高石墩四尺,架屋其上,时有桥寓民人罗世伟、王惟连、彭文郭、曾美良稍助工费。清朝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年)大水冲塌,次年(1707年)陈让之子受祺(知县官,横山背人)等人捐资重建石桥,由凿条石,三合土,砂石构成,桥面两边各建护栏。1933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去武阳开“春耕生产运动”赠旗大会时,工作团一行人路过此桥。1968年、2004年,曾用钢筋水泥就地修复,至今可行人通车。
上罗溪桥:位于下湖陂下方300米处,今南华电站门口。始建于清朝前期,民国四年(1915乙卯年)特大洪水冲毁,1959年铺木板桥,1984年建水泥平板桥,由两个孔的桥墩,现可通车辆。
上三坝桥:位于泽覃乡石水上三坝绵江河上,坝子下至上湖方向,由清朝康熙十九年(1754年)朱本坚公堂施赡,渡田三亩余,其子姓人等,共起渡会以备修造,曾有过多次大水冲毁,聚众公堂施捐建,20世纪60年代后,兴建大石陂水轮泵后,此桥被拆毁。
回龙桥:位于常乡桃阳隘庵子前,路通福建方向。旧系木桥架木,后逢岁破山水冲去。清朝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岁(公元1717年),胡巍山、杨次瑾、杨选臣等捐资,并募众鼎建石桥。上架屋瓦,约费千余金。 风雨亭:位于浮乡四里,今泽覃乡石水村上三坝对面山坳上。明朝正德十二年丁丑岁(1517年)朱本坚建风雨亭,清朝乾隆十二年丁卯岁(1747年)由朱本坚后裔朱廷选、朱邦杰等人重修。清朝咸丰八年戌午年岁(1858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将领石达开部曾路过驻守风雨亭。后向会昌,信丰进击。1933年5月18日毛泽东主席和工作团一行人去武阳开“春耕生产运动”赠旗大会路过此亭。
新中亭:位于浮乡四里,今泽覃乡新中村隘下岽,由县人赖次瞻独力捐砌亭5余丈。清朝乾隆年间,新中村陈氏为缘首,联合朱氏、赖氏、邱氏、刘氏、李氏等人捐资修亭,因位于新中隘境内,故取名新中亭。三百多年来,曾有过几次倒塌,附近百姓捐资金重修多次。1972年,修通石水至新中,丰田公路时,拆毁茶亭,后由绵江林场在公路边此处建木竹检查站至今。
赖婆垇亭(古代称竹泉庵茶亭):位于浮乡四里,剑岭下,路通于会昌县城,今泽覃乡五龙村境内去石水村路的山坳上,由附近百姓自愿捐资募建。清朝乾隆年间,首建茶亭者功德碑载:杨聿震、赖秉纯、张胜上、邹逸山、钟盈社、李石峰、杨次瑾、杨及绥、杨道南、廖畴兹、郭轶群、谢鹏上、赖迅山,章宇瑞联合建茶亭,且置田二十余亩,每年施茶记,见茶亭内有艺文志。老茶亭在几百年内,曾有过几次修理,每次都由附近百姓自愿捐资修理。1933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一行去武阳开“春耕生产运动”赠旗大会,路过此亭。瑞拔公路1968年开经此地,老茶亭拆毁。
南坑亭:位于浮乡四里的南坑岽,今泽覃乡光辉村南坑岽。清朝乾隆年间,历任村刘氏为缘首,联合李氏、杨氏、陈氏、胡氏、邓氏等人捐资建亭,因位于南坑岽,故取名南坑亭。因年久失修,1958年又蓬“破四旧”无人修理后倒塌。1973年南坑岽修路,通过茶亭位置,拆毁老茶亭,2007年5月,李德全、王业盛、黄茂生、李厚连等人为首, 30多人写缘,捐资重建茶亭于原地点屋侧,为水泥、红砖结构,四周有供行人坐的水泥粉刷长橙,名曰“安康亭”。
凌霄亭:位于城南关外五里,竹园岭岽省际古道上。今泽覃乡安治村大路岽与象湖镇水晶岭下大路岽(石阶路)上坡处。清朝道光十四年甲午年(1834年),知县梁氏倡捐首事劝募建茶亭。因位于鹏图塔对面笔架凌霄风景区,故取名“凌霄亭”。内有序记、艺文志、功德碑名单。亭北墙有两个圆窗似龙眼,可直望清朝瑞金县府衙门为吉兆祥也。因年久失修,建国初期倒塌,1995年,原安治乡长罗宏文倡捐首事,有30多人捐资重建于原处原貌。
桃圆亭:位于城南关外五里乌仙岽与柴沟岽之间,今泽覃乡希平村与象湖镇水晶岭下官坑尾山坳处。清末民初当地百姓捐资募建茶亭。因此路直达桃阳岽,此地位于桃阳隘竹园岭背,故取名“桃圆亭”。比凌霄亭后建,又称新茶亭。1987年7月刘家华、顾支米、曾荣、谢存贤、曾照明、邓其照等20多人捐资重建桃园亭,亭内有功德碑,四周有供行人坐的水泥粉刷长橙。
桃阳亭:位于泽覃乡桃阳岽中段下岭坑岽路边(左侧可去山崇木问坑,右侧去长汀荣坑),清朝中期,由当地百姓捐资建茶亭。因此亭建于桃阳岽,故取名桃阳亭。1960年自然倒塌。
观音岽亭:位于泽覃乡桃阳岽江西与福建交界处江西境内观音凹,始建于明朝中后期,由当地百姓捐资新建, 因位于观音凹而取名观音岽亭。1960年自然倒塌。
?随着洪武三十年?南北榜?糊涂案的落幕,明王朝?南北分榜?的考试制度也就此确立下来,在其后的时日里,它不断被修正,到明朝中期,终变成了?南榜?北榜?中榜?(安徽以及西南诸省)的划分方式。
说到朱元璋的统治,有一个名词不容回避?残暴。残暴的方式,就是屡兴大案。 历史学界,很早就有?洪武四大案?之说。所谓四大案,即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胡惟庸案,简单的名词后面,是千万颗人头落地。 四大案中,?空印案?和?郭恒案?都是 *** 案,前者因官员使用盖有官印的空白文书,激起朱元璋震怒,前后株连数万人。后者因户部侍郎郭恒贪污官粮,再次兴起大狱,株连上万官员。?蓝玉案?和?胡惟庸案?都是谋反案,受牵连的大多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前后十余年,屠戮上万人。桩桩案件,皆是血雨腥风。 但要论对后世的影响力,?四大案?中不论哪一桩,都有限得很。?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无数,朱元璋的本意是为他的后人?接班?扫清障碍,谁知事与愿违,反导致即位的建文帝无将可用,?靖难之役?中败给了朱棣。至于?空印案?和?郭恒案?的目的,则是为了整顿吏治,扫清腐败,然而即使在当时,面对贪官屡杀屡不绝的情况,朱元璋本人也曾感到绝望,发出?朝杀而暮犯?的悲叹。而后明王朝吏治腐败,贪污横行,或许更是朱元璋生前想不到的。 然而却有这样一桩案子,论株连人数和规模,皆无法与?四大案?相比,但案件产生的影响,却远比四大案深远,不但终明一世,甚至波及今日。这就是发生在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的?南北榜案?。 一 南北榜案,又称刘三吾舞弊案,与四大案?公说公有理?的争议不同,这桩案子,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冤案。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正笼罩在?蓝玉案?血雨腥风中的明王朝,迎来了其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在这个蓝玉案株连甚众,无数官员落马的非常时期,此次科举的结果,也无疑将对朝局产生微妙的影响。正因其重要性,在主考官的选择上,朱元璋煞费苦心,经反复斟酌,终圈定了78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刘三吾在当时可谓大儒,此人是元朝旧臣,元末时就曾担任过广西提学(相当于教育厅厅长),明朝建立后更是多有建树。明王朝的科举制度条例就是由他制订,明初的刑法《大诰》也是由他作序,此外他还主编过《寰宇通志》,这是今天中国人了解当时中国周边国家的百科全书。他与汪睿、朱善三人并称为?三老?,《明史》上更说他?为人慷慨,胸中无城府,自号坦坦翁?,可谓是人品才学俱佳的士林领袖。选择他为主考,既是朱元璋对他本人的认可,也是朱元璋对这次科举的期望。 然而刘三吾不会想到,他的一世英明乃至身家性命,都会因为这次科举而葬送,一切,都源于一个谁都不曾想到的?低概率事件?。 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开始,经一月考核,选出贡士51名,又经三月初一殿式,点中陈安邸为状元,尹昌隆为榜眼,刘鹗为探花。然而仅仅6天过后,明朝礼部的大门就差点被告状的砸破,大批落榜考生跑到明朝礼部鸣冤告状,南京街头上,更有数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拦住官员轿子 *** 告状,短短几日里,整个南京城沸反盈天,一片喧嚣。?科场舞弊?,成了南京百姓街头巷尾津津乐道的话题。 喊冤的原因,很简单,也很奇特。当年会试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街头巷尾各式传言纷飞,有说主考收了钱的,有说主考搞?地域歧视?的,种种说法,皆是有鼻子有眼,直让主考们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 消息传来,明王朝上下震撼,先后有10多名监察御史上书,要求朱元璋彻查,朱元璋的侍读张信等人,也怀疑此次科举考试有鬼。朱元璋本人自然恼怒,穷人出身的他,一生最痛恨的就是? *** ,营私舞弊?。事件发生仅几天,三月初十,朱元璋正式下诏,成立了12人的?调查小组?,这其中有曾经怀疑此次科举舞弊的张信等人,也有以学问著称的严叔载、董贯,还有以?忠直敢言?闻名的周衡、黄章等人。成员的选择上,可谓是做到了公平公正。 然而调查小组经过数日的复核,到该年四月末做出的调查结论,再次让朱元璋瞠目结舌: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以考生水平判断,所录取51人皆是凭才学录取,无任何问题。 结论出来,再次引起各界哗然。落榜的北方学子们自然不干,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们更纷纷抨击,要求再次选派得力官员,对考卷进行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然而震怒下的朱元璋,却做出了一个更加极端的决定。 是年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指斥本次科举的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纪善、白信3人为?蓝玉余党?,尤其是抓住了刘三吾10多年前曾上书为胡惟庸鸣冤的旧账,认定刘三吾为?反贼?,结果涉案诸官员皆遭到严惩,刘三吾被发配西北。曾质疑刘三吾的张信更惨,因他被告发说曾得到刘三吾授意,落了个凌迟处死的下场。其余诸人也被发配流放,只有戴彝、尹昌隆二人免罪。此二人得免的原因,是他们在复核试卷后,开列出的中榜名单上有北方士子。六月份,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开出了一个更令人瞠目结舌的录取名单: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王朝的科举制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从此明朝的科举录取,不再是?全国统一划线?,相反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这个制度不但此后沿用于整个明清两朝,与今天高考中的?分区划线?,也有异曲同工之意。 朱元璋用?搞平衡?的办法处理了这次震撼明王朝的科举大案,但案件背后的谜团,依然值得深究。 二 深究南北榜案,第一个疑团是:为什么经过两次复查,中榜的依然清一色是南方人,究竟是舞弊,还是?巧合?? 解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现象?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 这个现象,从唐王朝安史之乱时就已开始,到南宋时期则进一步扩大。北宋灭亡后,大批的北方文化精英南逃,使南方文化开始了长足发展。南宋灭亡后,元王朝一度废除了科举制,虽然在后期重开科举,但 *** 的录取比例极其少,科举出身的官员,在元王朝 *** 中的地位也极低。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在历经了金朝、元朝几百年的异族统治后,无论经济还是文化,早已大大落后于南方。在元王朝的科举中,中榜的 *** ,也多来自安徽与江南地区。朱元璋起兵平天下的年代里,彼时中国文化界最富盛名的人物,更是来自于浙江的?浙东四才子吴征、刘基、章溢、宋濂。早期创业的朱元璋,也正是因为笼络到了大量的江南文化界名人,才得以迅速壮大实力。朱元璋的谋士朱升、李善长等人,同样都是来自安徽与江南等地的才俊。 明朝以前,中国南北方文化教育的先天差距是巨大的,明朝建立后实行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非但没有弥合这个差距,相反则继续拉大。先说教育体制,明王朝的教育体制,早在朱元璋打天下时就确立了,各地的府学、州学、县学,最早都设立于朱元璋早期的占领地,如安徽、江苏、江南地区,北方大规模重设学府,普及教育,多是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北伐元朝之后,无论从师资水平还是开展程度,比起南方都相去甚远。当然北方并非无人才,山东、山西两省一直为教育大省。但朱元璋厉行文化专制,明朝早期,北方士子对新政权多持怀观望态度。朱元璋的几度文字狱,遇害者大多是北方文人,因此许多名士们隐居山林,对明王朝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如此境况,明朝早期北方教育远落后于南方,似是情有可原。 明朝科举,以?八股文?取士,这种考试方式本身就给南方学子提供了优势。今人说八股文,多以为是明王朝首创,其实八股文取士,开始于北宋王安石变法,当时王安石革新科举制度,提出以?经义之学?取士,但对文体无特殊要求,这是八股文的开始。随着时间推移,对八股文的要求越发细化,其风格特点也日益明朗。明朝科举的实际制定者,正是?浙东四子?中的刘基和宋濂,其考试规范、考试范围、考试要求,更适合江南学子。每次开科,南方学子自然?驾轻就熟?。 事实上,从洪武三年明王朝第一次科举考试开始,南方考生的成绩,就一直在北方考生之上。比如洪武三年的科举乡试,南方的录取名额是350人,北方仅有250人。?南北榜?案之前的明王朝6次廷试,状元清一色都是南方人。而从录取比例上看,也有南方中榜者逐渐增多,北方中榜者日益减少的趋势。?南强北弱?的大格局,明王朝上下其实早已心知肚明。 然而饶是如此,为什么到了洪武三十年,会发生?清一色南方人?这样的低概率事件呢?而早已?心知肚明?的朱元璋,为什么会做出激烈的反应? 事实上,科举考试,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考试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低概率事件?的发生,以及朱元璋的激烈反应,都与一件政治事件有关?蓝玉案。 震动明王朝上下的蓝玉谋反案,持续数年,株连人数达到10万人,其中尤以各级官吏居多。蓝玉常年镇守北方,案件爆发后,因他而遭株连的官员,也多为北方人,其中科举出身的北方官员甚多。血雨腥风下,许多读书人甚至视做官为畏途,纷纷逃避科举考试。其实在这次科考之前,明朝礼部的奏报上就曾说:?今北方士子,应试者减半也。? 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朱元璋自然深懂?恩威并施?之道,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清洗之后,?威?已施过,选择合适的机会?施恩?,缓和与北方知识分子间的矛盾,稳固统治,就成了他的必然选择,而科举是最好的方式。然而无论是最早作为主考的刘三吾,还是曾质疑刘三吾,后来又受命复核试卷的张信,都是心无杂念的纯知识分子,坚持以才学取士,南北考生水平上的差距,外带二人的公正,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事件。满朝哗然之后,朱元璋自然不能承认南北考生水平差距的事实,这样等于开罪于北方士子,南北榜的出台,也就成了最好的折中办法,诸位公正的考官,只好无奈地做了替罪羔羊。 在?南北榜?事件中,既然朝廷上下对这种现象心知肚明,却依旧引起轩然 *** ,使各路朝臣议论纷纷,在案件中相互指摘,推波助澜,最终酿成各考官的冤案。除却上面所说的政治目的,还有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中国科举制度的?南北矛盾?。 说到这个矛盾,还要追溯到宋朝。中国官场向来有?南相北将?之说,但在宋朝,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北宋的科举,素来?重北轻南?,北宋真宗以前,所有的宰相都是北方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曾在宰相堂手书?南人不得坐此堂?。宋真宗后,南方考生得中者渐多,宋朝的文化名士,如?三苏?等人也多来自南方,到司马光为相时,又曾设置?分路取士?法,压制南方考生的录取名额。到元朝时期,虽恢复科举,但色目人和蒙古人得到优待, *** 遭到排挤,被打压的考生,又多为南方人,南北方考生之间的名额之争,其实由来已久。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位30年里,南方学子可谓扬眉吐气,在历次科举中占有绝对优势。北方学子除了争夺科举中极少的名额外,只能通过监生、举荐等非科举方式入仕,在官场中也多受压制。?南北榜?事件的发生,恰好给了诸多北方官员?反攻倒算?的机会。在整个事件中,连篇弹劾考官的御史们,大多来自于北方,告发张信与刘三吾串通舞弊的,正是河南籍御史杨道。如此情形,连后来修《国榷》的谈迁也感慨:?众议汹汹,非为公怒,乃为私怨也。? 三 随着洪武三十年?南北榜?糊涂案的落幕,明王朝?南北分榜?的考试制度也就此确立下来,在其后的时日里,它不断被修正,到明朝中期,终变成了?南榜?北榜?中榜?(安徽以及西南诸省)的划分方式。录取比例也固定在南榜55%、北榜百分之35%、中榜10%。万历时期更进一步,在科举中增开了?商籍?,解除了朱元璋时期对商人子弟应试的种种限制。清朝建立后,也沿用了这个分榜制度。 客观上讲,明朝的?分榜?制度,积极作用确实不少,比如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后地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平衡政治关系,乃至维护国家统一(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科举制度)等等。而负面作用也不容回避,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对明朝官场?老乡政治?的推波助澜。 自?南北榜?划分之后,明朝官场上的官员关系,除了师生关系外(座师与门生),老乡关系也呈越演越烈之势,同期中榜的考生,地域之间的亲疏尤其明显。甚至同榜而出的考生间拉帮结派,也渐成常态。明朝万历时期大臣邱瞬就曾总结道:?而今朋党有三途,同榜而出为其一,座主门生为其二,同年而出为其三。?乡党?关系,反而凌驾于师生关系之上。万历末期至天启初期令后人诟病的?党争?,朝中分为?齐党?楚党?浙党?相互攻击,?分榜?制度,确是为其温床之一。 本文摘自《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张嵚著,古吴轩出版关于“泽覃乡的人文景观”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zshi/202508-1533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泽覃乡的人文景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泽覃乡的人文景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泽覃乡地处武夷山脉...
文章不错《泽覃乡的人文景观》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