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城的村名由来

网上有关“马城的村名由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马城的村名由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马城村:据县志记载:马城,旧县名,亦系古寨名。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曾置马城县,以通水运。中国古地名大词典载:马城县在直隶滦县南20公里。马城县曾有城墙,周长1444步,高一丈五尺,系古集镇之一,“二”、“七”为集。

大王庄村:相传,明朝初年,有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地立村。因王姓户大人多,故名大王家庄,后简称大王庄。

大李庄村:相传,明朝初年,曾有赵家一户在此居住,始称赵庄子。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因李家人多户大,故改名李家庄,后称大李庄。

贺庄村:相传,明朝初年,贺姓祖先贺昌功由山西山后陆洲洪洞县邑宁庄八甲大槐树下迁至此地。原有赵李两家居住,贺姓迁来后人多得势,故称贺家庄,简称贺庄。

兴旺庄村:相传,过去在大王庄以东滦河沿上,有一村称鬼王庄,又名河沿庄,后因滦河泛滥被冲毁,居民来此建村,后又有移民迁入,取人财两旺之意,得名兴旺庄。

南王庄村:相传,过去该村叫翟蔺庄。明朝初年,先祖王豪由山西山后陆洲迁至此地,因王姓人多户大,故称小王家庄。又因位于马城东南,亦称南小王家庄,简称南小王庄。

郝庄村(含郝庄、小郝庄两个自然村):相传,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有姓郝的一家在此地居住,取名郝庄。永乐初年,赵、王、张、刘几家由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仍沿用原村名至今。小郝庄:相传,明永乐年间,有一名姓李名宝的人在此地居住,以后又从郝庄搬来邸、王、刘等户。建村后取名小郝庄。

多余屯村:相传,明朝永乐年间,外省移民来此定居时,大部分给了住宅。陈、杨、刘等8姓由山西山后陆洲大槐树下移民到此地较晚,没给住宅,立村后故称多余屯,并沿用至今。

东坨子村:相传,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陈、石两家由多余屯村搬到东沙坨子上居住,后聚集户逐渐增多,建村后取名东坨子。

南坨子村(含南坨子和南行子两个自然村):相传,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有陈、顾两户由多余屯村迁到村东南沙坨高地居住。后因人口增多,形成村庄,因位于多余屯南部,故名南坨子。南行子村:相传,民国初年,该地系一片成行树林,由周姓看管,因位于多余屯之南,故称南行子。

糜庄村:相传,明朝初年,有高、梁、糜三姓由山西山后陆洲迁至此地居住,因糜姓是皇亲,有权有势,故称米家庄,后称糜庄。

栢庄村:相传,明朝初年,有白姓人家在此居住,取名白家庄。后山西山后陆洲移民到此定居,先用白家庄村名,后写成柏庄。

湛店子村:相传,明朝永乐初年,这里有姓湛的一户在此居住,人称湛家店,俗称湛店子。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定居后,仍用原村名。

邸庄村:相传,过去由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地定居,因邸姓户大人多,故名邸家庄,简称邸庄。

老刘庄村:相传,过去有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地建村,因刘姓人多户大,故名刘家庄,又称北刘庄。1982年地名标准化处理时更名为老刘庄。

翟庄村:相传,翟姓先祖由山西山后陆洲迁至此地,故名翟家庄,后简称翟庄。

栗园营村:相传,过去曾有姓高的人家在此经营栗树园。后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地立村,故取名栗园营。

岗子村:相传,明朝永乐初年,徐、李等姓由山西山后陆洲移至此地,建村于高岗上,故名岗子村。

桥头营村:相传,过去有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在清河桥头建村居住。因此地曾住过兵营,故称桥头营。

田台村:相传,过去有田姓由山西山后陆洲迁民至此地立村,因位于高台上,故名田家台,后简称田台。

张台村:相传,过去有张姓由山西山后陆洲移民至此地,建村在高台上,故名张家台,后简称张台。

马台村:相传,过去有王、梁、邹、马几姓由山西山后陆洲移至此地,在高台上立村,马姓户大人多,故称马家台,后简称马台。

东营村:相传,清宣统3年(公元1911年)王姓由本县桥头营村搬到此地建村,因在乐营以东,故取名东营。

北京市密云区穆家峪镇后栗园村

后栗园村

后栗园村属穆家峪镇所辖行政村,位于镇域西部,距县城6公里。下辖小七队和后栗园两个自然村,村域面积4.7平方公里,现有926户,2955口人。村子在明代以前成村,与前栗园相对称名后栗园。村内主产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位于村域内的“百年栗园”是北京最大的散养鸡示范基地。

2007年,后栗园村整治村容、村貌,实施改水、改厕、改路工程,推行清洁能源入户,开展绿化、美化、硬化、净化和休闲娱乐工程,实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时清运,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改进农业生产方法,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农村污水,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道路硬化达到90%以上,有村级休闲健身广场。村内安装了路灯,方便群众。村民90%使用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太阳能普及率90%。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0600元。

村名的由来始于唐代

古代有“红枣褐栗”之说,板栗是中国原产的重要干果。而密云作为燕山板栗的主产区,早在唐代就开始大面积种植板栗,而后栗园村名的由来也源于板栗的种植。后栗园村地处潮河北岸的山前平原,据史料记载,于明代成村。此地建村前曾有大片栗树园,园南名为前栗园,园北则为后栗园。虽然村里种植栗树的面积不多,但村名却延续至今。

北京最大的散养柴蛋鸡基地

提起柴鸡蛋,很多生活在京城里的人就会想到“百年栗园”,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百年栗园”就坐落在后栗园村。百年栗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位于后栗园村东南部,公司于2005年成立,投入资金1200万元,并注册商标为“百年栗园”。村里利用闲置的荒山和坡地,修建占地面积6000亩的柴蛋鸡标准化散养示范培训基地,共建柴蛋鸡养殖大棚40栋,远离村庄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同时,解决村里40余名劳动力就业。由于具有统一的养殖环境、圈舍设计、饲养工艺、饲料配制和综合防疫等一套柴蛋鸡标准化散养技术,2006年,该品牌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和AA绿色食品的认证。目前,“百年栗园”牌有机柴鸡蛋已进入北京城区的沃尔玛、万客隆、世纪联华等240余家大中型超市,深受市民们的欢迎,鸡蛋的销售供不应求,仅今年上半年就收入1300万元。

为保证柴鸡蛋的品质,该公司在鸡种选择、喂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探究。首先,公司购进鸡的品种全部为北京油鸡,油鸡的生活能力强,遗传性能稳定,鸡肉品质和蛋质优良,是我国非常珍贵的地方鸡种之一。其次,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圈养的鸡有所不同,都被放养在山坡上,夏秋季节以吃山上的蚂蚱草籽为食,冬天时候,则吃一些有机饲料和玉米。该公司在县内发展5000亩玉米生产基地,每年向柴鸡蛋基地供应玉米。此外,公司还派技术人员监督指导玉米种植,确保玉米不使用化肥。待玉米成熟,公司严格按照无公害的标准进行采购,达到标准的玉米经加工后,用于柴蛋鸡喂养。吃的是这般讲究,所以,百年栗园柴鸡蛋与普通鸡蛋相比,虽然个头较小,但营养却高得多,而且富含免疫因子,是最理想的蛋品。

为满足市场需求,百年栗园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扩大经营规模,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内发展社员400余户。说到今后的发展,“百年栗园”的刘成军董事长信心满怀地说:“我们要不断完善产业链,把柴鸡蛋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目前,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农产品展示中心和一个投资500万元、占地3000平方米的现代物流中心已经建成,马上可以投入使用。占地70余亩的种鸡厂和有机饲料厂现在都在筹建当中,计划明年还要建一个屠宰厂,这些设施的建成将更好地推动‘百年栗园’品牌的发展。”(图为后栗园村口)

张珊珊付玉强/文参考资料《北京市密云县地名志》(adsbygoogle=window.adsbygoogle||[]).push({});

后栗园村附近有庄头峪红香酥梨观光采摘园、司马台长城、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南山滑雪场、密云黑龙潭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有红香酥梨、北京果脯、燕山板栗、密云甘栗、老北京炸酱面等特产。

关于“马城的村名由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cshi/202507-4703.html

(12)
hzjyqz的头像hzjyqz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hzjyqz的头像
    hzjyqz 2025年07月20日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 hzjyqz
    hzjyqz 2025年07月2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马城的村名由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马城的村名由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马城村:据县志记载:马...

  • hzjyqz
    用户072004 2025年07月20日

    文章不错《马城的村名由来》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