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辽宁十大古镇分别是哪些镇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辽宁十大古镇分别是哪些镇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辽宁十大古镇分别是:卑沙古城、赫图阿拉城、北镇古城、燕州古城、兴城古城、城子山古城、牛庄古镇、前所古城、五女山古城、辽滨古城
1、卑沙古城
卑沙城,又名毕奢城、大黑山山城,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大黑山中、南两峰及相邻的山脊上,延绵5000米,是由东晋末年公元404年后在辽东兴起的高句丽人在大黑山修建的山城。
卑沙城石墙随山势构筑,绵延约五公里,伟岸奇俊,蔚为壮观。城内峡谷蜿蜒,城外四周悬崖绝壁,安营扎寨于城中,进可攻,退可守。尽管现存的山城已部分倾颓,但当年壁垒森严的景象依稀可见。
2、燕州古城
燕州城位于辽宁省辽阳灯塔市铧子镇西大窑乡城门口村东的石城山上,分外城和内城。外城依山建造,呈不规则方形。如今的燕州古城,具体说只是一些城基遗址。
城墙用青色大石条叠砌,南面垂直悬崖,崖下是由南折向西流的太河。东、北两面筑高大石墙,墙外有护墙。
内城筑于外城东南角,长45米,宽35米,城内有蓄水池。山顶有瞭望台,俗称"点将台",是明代建筑,为全城高最点,现城内仍存有"石城风安保国寺"碑首一截,该城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兴城古城
兴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 (公元1428年),为宁远卫城,清代重修,改称宁远州城。宁远古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四大古城之一,与西安古城,荆州古城和山西平遥古城同被列为我国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
古城呈正方形,城墙高8.8米,周长3200米,四城设门,城内正中有钟鼓楼一座,还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庙等古迹。明代为边防重地,明天启六年(1626年)和明天启七年(1627年),明守将袁崇焕以不足两万人兵力击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两次进攻,史称“宁远大捷”。
兴城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集“城、泉、山、海、岛”五大景观于一体。古韵十足的明代古城,瑞气升腾的温泉,还有挺拔秀美的首山,碧波荡漾的大海,桃源仙境的菊花岛,每一处景点都有会令人流连返。
关于石城县的地理历史文化的介绍
南京市。石头城是南京市的别称,石头城是江苏省的省会,副省级市,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其中鼓楼区是在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扼守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口,因此取名石头城。南京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石头城的由来
石头城广义上是如今南京的别称,狭义上是指南京老城城西的石头山或石城山。
石头城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是一处六朝时期的著名遗迹。遗址位于现清凉山一带,有“东吴第一军事要塞”之称,筑于楚威王七年。东汉建安十六年,吴国孙权迁至秣陵,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城。
它扼守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口,“因山以为城,因江以为池,地形险固,尤有奇势”,是保障首都建康城西部安全的军事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石城虎踞”之称。
南京简介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西街遗址的发掘将南京建城史追溯到3100年前的西周时期。
南京还有哪些别称
南京的别称是越城、金陵邑、秣陵、石头城、建业、建邺、建康、冶城、南琅琊郡、丹阳、归化、白下、上元、升州、集庆、应天府、天京。
石城山森林公园位于哪儿
历史沿革
石城境内,人类活动历史悠久。
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
先秦时是古越人生息繁衍之地。
两汉时先后隶属于都、揭阳、陂阳、虔化等县。
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拆雩都地置揭阳县,先后属庐陵郡、南康郡。
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名陂阳县,属南康郡。
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设场,以境内“四面环山,耸峙如城”得名石城场。
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升石城场为石城县。
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属虔州。
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属赣州。
元元贞元年(1295年)属赣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属赣州府。
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划石城县为宁都直隶州辖。
1914年属赣南道。
1926年废道属江西省。
1932年属江西省第十一行政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城为中央苏区之地。
1932年12月石城县划归福建省苏维埃 *** 辖,1933年3月复归江西省 *** 辖。
1933年7月22日将木兰、高田及小松的罗溪划属赤水县,岩岭划属福建彭湃县。
1933年8月16日,苏维埃中央 *** 划石城之南的横江、龙岗、大由、珠坑、洋地、罗家及瑞金的日东、湖陂,宁化的淮阳(淮土)等地增设太雷县为中央直属县,县委驻横江墟。
1949年9月30日解放,属瑞金专区,县 *** 驻琴江镇。
1950年属宁都专区。
1952年9月以后,先后属赣州专区、赣南行政区、赣州地区,1999年撤区改市,属赣州市至今。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的东北部,东邻福建宁化,南抵福建长汀县及本省的瑞金市,西毗宁都,北靠广昌;地处东经116°05′46″至116°38′03″,北纬25°57′47″至26°36′13″之间。
自古以来,石城都是江西进入闽西粤东必经之地,素有“闽粤通衢”之称。
南北同经长71.8公里,东西纬宽53.7公里,全县总面积1581.53平方公里。
其中山地面积2111347亩,约占总面积的89%,耕地面积192646亩,约占总面积的10%,水面面积57794亩,约占总面积的3%,道路、城镇、村落、厂矿237230亩,约占总面积的10%。
人谓“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是个典型的东南丘陵低山地区。
全县有耕地22.5万亩,山地17.6万亩,水面7.2万亩。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石城的农产品更具特色,白莲、烟叶享誉全国,是著名的通心白莲和优质烤烟基地县,199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白莲之乡”和“中国烟叶之乡”。
以脐橙、牛心柿为主的果业已初具产业化规模。
动植物种类繁多,已查明有野生动物118种,中药材138种。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8%,活立木蓄积量262万立方米,尤其以毛竹丰产林、油茶林、松脂林等发展较快。
[编辑本段]客家风情
晋末、唐、宋及明清时期,以中原大地为中心的区域出现过五次较大的战乱,为躲避战乱,大量的中原 *** 迁徙到石城及其周边地区定居、繁衍。
这些中原 *** 与当地土著兼并,融合、同化、改造、创新,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最终形成了汉民族中独具特色的客家风情。
客家方言:石城是纯客住县,全部使用客家方言,粤东地区的客家方言更接近于石城方言。
如石城人称太阳为“日头或热头”、称月亮为“月光”、称睡为“歇”……等等。
客家习俗:节日:石城客家人最注重春节、端午节、七月半和中秋节,特别是春节最为隆重和讲究。
如大年初一的早饭只能吃素不可以吃荤,而且必须做一道“禾石菜”即完整煮熟的芥菜,俗称“丰菜”,象征着五谷丰登之意,又有当地老人相传是古代食物极度缺乏时期正是这个“丰菜”救了不少人的性命,为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救命菜每年过年定会吃这道菜,并作为供品与其他鸡鸭鱼肉一起上供。
婚 嫁:石城客家的婚嫁礼仪较为繁杂,其程序分为定亲、纳彩、贽鞋样、传庚、报期、嫁娶、入厨、送油、满月、回宁。
丧 葬:其程序主要为送终、报丧、吊唁、入殓、出殡、除灵做七。
尸体处理用棺葬土埋法,八十年代以后有的开始使用火葬。
庆 贺:石城客家需要做酒庆贺的种类较多,主要有:寿辰:虚岁逢十的诞辰日做生日酒;诞生:小孩出生三日做汤饼酒、足月做满月酒、足年做过周酒;建房动工、厅堂上梁、竣工及迁居新房均要做酒;另外拜师、上学、承桃均要做酒宴请亲朋。
客家饮食:石城客家人的主食为稻米,辅以番薯、大豆、小麦为补充。
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即早、中、晚餐。
主要菜馔有:棋子块(东坡肉)、肉丸鱼丸(用动物无骨精肉与淀粉搅碎后的混合物)、油炸鱼、霉豆腐(豆腐乳)、酱豆子、萝卜干、腌菜及各类蔬菜。
比较有特色的副食类有擂茶、米茶、米酒、薯粉水饺、米粉等。
客家民居:石城客家民居建筑多数为“厅屋室”又称为“天井式”,另外也有“土围”、“土楼”等民居。
客家文化:教育:石城客家先民历来注重教育事业,尊师重教之风十分浓厚。
从宋代起,石城除建有县学和书院外,地方上延师办学风气很浓。
北宋大儒温革创柏林讲学堂于岩岭深山之中,名噪一时,除本省学员外,闽粤生员也来此求学。
由于石历来重视教育,形成了石客家民系人才辈出,中进士者唐代2人,宋代14人,其中巫双瑞探花及策。
明、清两朝中进士者9人,中文举者69人,中武举者25人。
文 艺:石城客家民间文艺十分活跃,内容丰富而最具特色的文艺活动为石城客家灯彩。
石城客家灯彩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有龙灯、茶蓝灯、船灯、马灯、狮灯、八宝灯、桥板灯、蚌壳灯、秆龙灯……等几十种。
自明朝以来新春佳节舞灯之风盛行,从正月初一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才谢灯,另外还经常组织灯彩比赛。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石城是赣江的发源地,物华天宝,风景秀丽,名胜众多。
既有宋宝福院塔、五龙岩摩岩石刻、杨坊村坊式亭、岩岭永宁桥、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囚室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又有西华山、如日山、东华山、通天寨、鸡公岽等风景奇丽的自然景色,尤其是当天高气爽之时,站在东华山顶,犹如身处仙境,更能望见“两省三县”;通天寨更是远近闻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誉。
鸡公岽是石城最高的山,山顶有仙人指路、仙人下棋,还留有传说中的仙人下棋的棋盘。
石城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一个,自然风景名胜区6个,温泉4处。
赣江源自然保护区:1983年经江西省师范大学地理系学者安阳认定石城洋地为赣江源头。
2000年“赣江源头”科学考察组进一步确定,该县横江镇赣江源村的石寮河为赣江的发源地。
2004年被省 *** 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规划面积16500公顷,区内古木参天,林海连绵,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溪流瀑布随处可见,每年能为赣江提供1000万立方米的国家Ⅰ类水,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珙桐、银杏、红豆杉、楠木等珍稀树种有30余种。
鸡公岽:海拔1389米,是石城县内最高的山。
位于横江镇的桃花寨村,山顶有仙人指路、仙人下棋,还留有传说中的仙人下棋的棋盘。
毛竹挺立。
环境优美,空气清晰。
通天寨:通天寨是远近闻名的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誉。
景区山水奇特,峰峦璀巍,佳境天成,有自然、人文景观30余处。
经专家论证,景区被称为“仙人犁田”的龟裂状怪石为全国罕见,极具地质考据价值。
通天寨上的玉盂禅寺,建于明代,属全省重点开放寺院。
温泉:四处温泉分别为九寨温泉、沔坊温泉、烧湖里温泉、烧水湖温泉,最具开发价值的是九寨温泉。
九寨温泉位于江西省石城县屏山镇迳口陂,距县城约16公里。
九寨温泉水中含锰、钡、锂、锶、铁等20多种元素,水质符合医疗热矿水命名硅水要求,偏硅酸益于软化血管,对心血管疾病有保健疗养作用和抗衰老作用。
革命遗址:石城是中央苏区全红县,是红三军团和少共国际师长征出发地。
*** 、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进行过长期的革命实践活动。
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过石城阻击战、红军攻克红石寨、红军秋溪整编等许多重要革命事件。
石城有数万人参军参战,为革命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解放后经上级批准的烈士达4209名。
现保存完好的革命遗址主要有:红军长征前夕李腊石石城阻击战遗址、红军秋溪整编旧址(中央临时军事委员会驻地)、红军攻克当年中央苏区最大的白色据点——红石寨旧址(屏山)、红四军军部旧址(横江秋溪红家垄)、 *** 和朱德同志观下旧居、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 太雷县中心县委旧址(横江)、石城县苏维埃 *** 旧址、石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客家文化遗迹:石城是中华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有“客家摇篮”之称,历史上是客家民系的中转站。
客家文化研究权威学者廖成普为石城题词“祖根中原地,摇篮客石城”。
客家遗址丰富,客家风情浓郁,主要有:宋·宝福院塔;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囚室·桂花屋;小松杨村亭式坊;清·永宁廊式古桥;古驿道闽粤通衢;古城墙、城门;客家民居(沙塅新屋、陈联围屋、大畲黄家屋等);客家灯彩、擂茶、宴酒、哭嫁、赛龙船等风俗。
石城又是“灯彩之乡”,民间灯彩历史悠久,灯彩道具、舞蹈、音乐皆极优美,是别具一格的表演艺术形式,特别是大型神话灯彩戏“花灯仙子”普晋京 *** 演出,“灯彩之乡”美誉蜚声省内外;冯梦龙《三言两拍》中的《喻世明言》中“第二卷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的“却说江西赣州府石城县,有个鲁廉宪,一生为官清介,并不要钱,人都称为“鲁白水”。
那鲁廉宪与同县顾佥事累世通家。”便提及了石城县。
[编辑本段]民族宗教
民族:石城有汉族、畲族、 *** 、苗族、壮族、布依族、满族、白族、蒙古族等9个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6%。
宗教:石城自唐代始,道、佛二教先后传入。
唯因教义相异,历代帝王往往重此抑彼。
唐末五代重道轻佛,道兴而佛微。
至北宋,佛教始得复兴,迄南宋又渐衰落,明太祖极崇佛教,邑内寺院众多,香火旺盛。
及世宗重道斥佛,境内修建仙坛多处,道教为这一振。
清代,佛教渐盛,寺院多达90余所,道教则渐见衷落,道观废败,道士流散乡间,或改奉儒佛二教。
明末清初之际,有多种民间会道门传入石城,如大乘教、先天道等。
这些会道门均在解放后逐渐消亡或被取缔。
清末至民国初年,天主教传入,解放后消失。
解放后,根据党的宗教政策,正常的宗教事业受国家法律保护。
[编辑本段]文化教育
文化设施: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等事业全面发展。
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院1个、剧团1个,乡镇共有社会文化服务中心10个。
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个。
逐步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着力开发视频点播、数据广播、互联网接入等网络多功能服务业务。
文化艺术:县文化馆、客家灯彩艺术团每年创作编排精品节目10-15个,组织全县性大型文化艺术活动3-5次,参与群众15819人次,组织送戏、送**、送书下乡1350次,惠及群众258431人次。
国民教育:全面实施“科教兴县” 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教育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006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75所,在园幼儿3560人;小学共111所,在校生28986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21所,在校生22439人,其中普通初中18所,在校生15756人,省级重点中学一所。
学龄人口入学率100%。
教师队伍:教师队伍不断充实壮大,2006年全县有幼儿园教职工187人,比上年增加65人;小学专任教师1122人;中学专任教师1205人;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师数分别为4.5、6.5、5.5人。
教育设施:教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办学条件继续改善。
全县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60765万元,同比增长26.2%,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21%,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
年内改建校舍14865平方米,新增校舍面积4380平方米。
学校藏书34.36万册,增加20万册。
中小学配备计算机1432台,比上年增加492台。
[编辑本段]体育卫生
体育事业: 2006年,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组织举办面向不同阶层的各种各类运动会36次,参赛人数5000余人;全县中、小学校体育达标合格率98%,其中优秀率20%,良好率60%,及格率85%。
全年参加市级以上运动比赛,共获16奖牌。
卫生事业:全年财政卫生经费支出319万元,比上年增长13.5%。
2006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14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14个,预防保健机构15个;各类诊所、门诊部38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
年末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49张,卫生技术人员494人;全县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76人。
2006年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乙肝疫苗95%,卡介苗97.5%,糖丸96.1%,百白破95%,麻疹92.1%。
[编辑本段]石城物产
石城物产充裕,资源独厚,已探明有钽、铌、钨、锡、铁、稀土、花岗岩、高岭土等10多种矿产。
龙岗砚石享誉中外,所制“龙砚”历为贡品,深受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
工业方面有化工、广播电子、轴瓦、矿山设备制造、纺织器材、南金纸、重纸、印刷等。
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先后开发了白莲系列绿色食品(通心白莲、莲子奶糊、白莲慧仁糊、白莲速溶粉、维他莲子奶、营养莲子片、蜂蜜莲心茶等)、客家酒娘、藕粉、茵陈茶、淮山、保健粉等系列食品。
其中,茵陈茶、客家酒娘荣获’98江西市场食品质量优胜奖。
[编辑本段]经济建设
石城有着良好的投资环境。
穿境而过的206国道石城段已全面改造,县内乡乡村村通公路,乡镇通公(砼)路率达80%,逐步构建了“十”字形国、省道二级公路网和“8”字形县乡公路环网。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石城创造了全省旧城先进模式;“十里长街”西华路气势恢宏;连接东西两城的的主干道琴江路和琴江大桥改造已全面竣工;县城防洪堤建设已全面启动;沿江路、赣江源文体广场等一批基础设施已相继竣工,逐步构建了“一城两区”的大县城框架,一座交通便捷、基础完善、功能合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新县城逐步展现出来。
目前,石城正朝着“连接闽赣的特色产品加工大县、生态农业县、全国的烟叶白莲之乡、现代客家文化名城”方向发展。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全县辖5个镇、5个乡:琴江镇、小松镇、屏山镇、横江镇、高田镇、木兰乡、丰山乡、大由乡、龙岗乡、珠坑乡
石城行政区划屡经变易。
自宋至清末,全县分长松、陂阳2乡,乡之下先后分11里、8里半、9里。
苏区时设区、乡,民国时又设区、保联、乡、保等,变动频繁。
解放初全县分7区43乡,至1955年改划为8区110乡。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设1镇14个公社与1个垦殖场,至1972年定为1镇14个公社。
1984年恢复乡村建制,全县分设琴江镇与木兰、高田、岩岭、小松、丰山、小别、观下、屏山、珠坑、大由、横江、小姑、龙岗、洋地14乡,下辖138村,2个居委会与1879个村民小组。
2001年行政区划变更,撤并5个乡镇,由原15个乡镇合并为10个乡镇,原岩岭乡并入高田镇,长天乡、观下乡并入琴江镇,洋地乡、小姑乡并入横江镇,合并后乡镇为5镇5乡,分别为高田镇、琴江镇、小松镇、屏山镇、横江镇、丰山乡、木兰乡、大由乡、龙岗乡、珠坑乡,辖131个村、13居委会(琴江镇9个居委会、高田镇、小松镇、屏山镇、横江镇各1个居委会)。
乡镇简介
琴江镇 2004年辖:琴江委居委会、莲城居委会、东城居委会、城南居委会、城北居委会、兴隆村、西外村、梅福村、仙源村、温坊村、建上村、前江村、江背村、大畲村、花园村、古樟村、濯坑村、汉坑村、杉柏村、沙塅村、睦富村、坝口村、湖下村、琴口村、沔坊村、何坑村、宜福村、小别村、长乐村、长天村、桐坪村、丘坊村。
小松镇 辖:上街路居委会、小松村、罗源村、迳里村、耸岗村、石田村、瑶上村、蜀口村、江口村、丹溪村、许坊村、桐江村、罗溪村、新华村、胜和村。
屏山镇 辖:屏山居委会、屏山村、长江村、胜利村、山下村、万盛村、新坊村、罗陂村、新付村、长溪村、河东村、亨田村、页背村。
横江镇 辖:横江街居委会、横江村、平阳村、丹阳村、洋和村、友联村、秋溪村、罗云村、烟坊村、姑溪村、齐贤村、珠玑村、张坑村、洋地村、石溪村、瑞坑村、泮弼村、径口村、赣江源村、桃花村、小姑村、罗家村、开坑村、和平村。
高田镇 辖:高田居委会、高田村、田心村、琴生村、湖坑村、祠江村、郑里村、遥岭村、胜江村、新坪村、岩岭村、上柏村、大秀村、朱家村、堂下村、奎竹村、礼地村。
木兰乡 辖:木兰村、小琴村、田江村、杨坊村、陈联村、新河村、东坑村。
丰山乡 辖:丰山村、陈江村、大琴村、上坑村、下坑村、河田村、下湘村、沿沙村、福村。
大由乡 辖:大由村、河斜村、下伊村、罗田村、兰田村、水南村、濯龙村、王沙村、高背村。
龙岗乡 辖:龙岗村、新南村、下径村、绿水村、新龙村、水庙村。
珠坑乡 辖:珠坑村、塘台村、三和村、坳背村、竹溪村、高玑村、良溪村。
详见://baike.baidu/view/174093.?fr=ala0
距哈尔滨市180公里的延寿县石城山公园,1992年被黑龙江省林业厅批准为石城山省级森林公园。该公园坐落在黑龙江省延寿县北安林场境内,为长白山张广才岭西坡低山丘陵地带,地形呈西北向东南倾之势,总面积5
233公顷。山峰最高海拔885米,最低海拔255米。双鸭山峰山脉将园区分为南北两个沟系。
石城山公园内林木葱笼,泉水涓涓,绿荫蔽天;大小山峰林立,巨石横生,鬼斧神工,巍峨壮观;古树参天,鸟语花香,山溪秀美,清澈见底,景色美丽怡人。石城山脚下的石城河和花砬沟两条小溪系松花江水系玛延河的二级支流,两条溪水由西北向东南注入柳树河。
石城山森林公园是以森林和山石景观为主的天然生态旅游区,同时具有一定的人文旅游资源,体现出山秀、石怪、水清、林幽的自然风光,还可观察到抗联遗址,再加上优美的季相变化,更给公园增添了独特的田园风光和魅力,是旅游、度假的理想之家。
地址:哈尔滨市延寿县石城山森林公园
关于“辽宁十大古镇分别是哪些镇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hzjyqz]投稿,不代表金永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zjyqz.cn/zshi/202508-1216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金永号的签约作者“hzjyqz”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辽宁十大古镇分别是哪些镇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辽宁十大古镇分别是哪些镇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文章不错《辽宁十大古镇分别是哪些镇子?》内容很有帮助